作者後記

關燈
收在這冊講演集的内容,從最早的一篇的時間算起,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

    凡解放前的均收入上篇中,凡在建國後講演的均收入下篇中,其中有好幾篇曾經發表過,現在經過修訂發表。

     1931年秋,我從國外歸來,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并在清華大學兼課,初次講授現代西方哲學。

    後來也曾講授過西方哲學史、斯賓諾莎哲學、黑格爾哲學等,還有許多記錄講稿尚待整理。

     解放前夕,1947—1948年我曾最後一次講授“現代西方哲學”的課程,聽衆也比較多。

    我講課是根據我在國外積累的一些資料,參考有關書籍,摘錄一些關鍵性的段落,寫出講授提綱來進行講授的。

    在講授過程中往往引起聽者發言讨論,甚至使我的思想受到啟發,發生新的聯系,收到教學相長的效益。

     講演集上篇最初的記錄稿是班上一位學習較好的同學肖輝楷提供的。

    他把一年聽講的完整筆記本交給了我,不久就離開北平南下,不知消息。

    “文化大革命”以後,有人提到他在香港報刊上發表過文章。

    這冊講演集的上篇就是在他的筆記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的。

     在講課時,我曾列舉了一些英文著作和中譯著述作為主要參考書,讓學生自己閱讀,到學期末,學生各交一篇論文或讀書報告,以代替考試,據以評定成績。

    他們的論文或報告,一般以五千到一萬字為限,個别論文也有長達三五萬字之多的。

    這些論文皆由我親筆批改後退還給學生,有時我還特約那些寫長論文或提出特殊意見的同學談話。

    這樣做,自己雖然多耗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可以增進對學生思想的了解,對學生的哲學知識掌握也多有些幫助。

     我在美國求學時,對詹姆斯、杜威、魯一士、羅素、懷特海、桑提耶納、柏雷等人的著作有過較多的接觸,還聽過其中有的老教授的講演或講課。

    因此我感到收進上篇裡的幾篇講稿比較有一定的内容。

    當然不是說,他們所有的著作我都閱讀過,他們的講演我都聽懂了,這裡隻不過把我學習的較有理解和體會部分,約略有所反映罷了。

     順便提一下,本書刊登了十位現代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其中胡适系西方實用主義在舊中國的代表人物)的照片。

    這照片非常難得。

    其中有幾張是我多年珍藏的,其餘的都是由侯鴻勳同志費神找到的。

    例如柏格森、布拉德雷、魯一士、桑提耶納、詹姆斯、懷特海等人,聞其名、讀其書的人很多,看到過他們的相片的人卻少。

    T.H.格林的照片隻在他罕見的全集本裡找出一張畫像。

    羅素、杜威、胡适的相片是我從1937年紐約出版的《活的哲學——當代名家信念自述》書中(共22人,以愛因斯坦為首)找出給照相制版的。

    當然了解一個哲學家的思想和為人,看見他的相片可能會增加某種新印象或興趣,但并不是說要我們放松根據新立場、新觀點、新方法,對其進行實事求是的認真批判。

     關于寫序問題,由于我感到這個講演集上篇中的内容是我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覺醒”時期講的,因此其中難免站在資産階級立場說話,不僅偏于同情了解,而且有頌揚過當,甚或用黑格爾哲學去比拟和評價的地方;下篇對實用主義的批判及新黑格爾主義的批判似乎有些深文周納的缺點。

    固而希望在序言中,對于作者本人的缺點和錯誤予以指正,并對我所推崇過的英美法德現代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