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雷

關燈
存在”,好象唯恐各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的全體而瓦解似的,他不願意承認内在關系或内在聯系與内在矛盾不可分。

    他又指出“外在關系”說的缺點首先在于不能說明“感覺與感情中無關系的複多體之直接的統一這種顯明的事實”。

    換言之,他認為神秘經驗、感覺或感情中模糊混沌的直接的統一,就是所謂“内在關系”。

    他進一步認為我們的經驗首先是“低于關系的”(belowrelational)或“非關系的”(non-relational)的境界,這就是絕對經驗。

    他認為在關系之中的經驗是不穩定的,隻是現象,而不是實在,隻能說是真而不實的。

    所以照他這種神秘主義觀點看來,在感覺、感情中,在絕對經驗中都是沒有關系的,亦即沒有矛盾的,隻有在現象世界中才有關系,才有相互影響和作用,而這種關系是不穩定的,亟須加以超出、避免,以達到超關系的絕對經驗和神秘境界。

    這種神秘的無矛盾的内在關系說,不唯與辯證唯物主義所講的内在關系無絲毫共同之點,就是與黑格爾在唯心主義觀點下所提出的内在關系說,也有一定的距離。

    誠如列甯所指示:對立的統一是辯證法的核心。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出,象布拉德雷這樣脫離對立的統一而談内在關系,必定陷于神秘主義。

    反之,象他的反對者那樣脫離對立的統一而談外在關系,必陷于形而上學、多元論、機械主義。

     布拉德雷《現象與實在》一書中還提出真理與實在皆有等級的說法,以偷換真理與實在的發展觀點。

    他不是從客觀實在自身發展的規律出發,也不是從人類反映客觀實在的認識過程(即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備到完備的發展——賀注)出發,而空洞抽象地提出“全面性和不矛盾性”或“無所不包性與自身一緻性”作為評判真理和實在的等級的标準。

    他說:“有兩個現象在這裡,那個較廣闊或較諧和的現象就是較真實的現象。

    因為它比較接近單一的、無所不包的個體性(即絕對——賀注)。

    換句話說,為了補救它的缺陷,我們隻須對它作一些較小的改造。

    真理和事實于轉變成絕對時,如果需要比較少一些重新調整和補充,就是較實的事實,較真的真理。

    這就是我們所謂實在和真理的等級的意思。

    ” 在《現象與實在》一書的末尾,他又歸結到黑格爾,并且明白說出評判實在等級的标準原來隻是“精神性”。

    他寫道:“于是我們可以順便用堅持‘實在是精神性的’這個原則來結束這一著作。

    有一句黑格爾說過的偉大的話,這句話太為人們所熟知了,而這句話不經過一番解釋,我并不願意贊同。

    但是我将要用與黑格爾的指示沒有什麼差異的幾句話,也許更确定地表達黑格爾的主要指示的幾句話來結束這書:在精神之外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實在,并且任何東西具有精神性愈多,那麼它就是真正地實在的。

    ”這表明作為新黑格爾主義者的布拉德雷,隻知道抓住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結論,而丢掉了他的唯心辯證法和發展觀點。

     (四)《真理與實在論文集》。

    這本論文集出版于1914年,共480頁,收集了布拉德雷自1907年以來五六年内大部分已經發表過的有關認識論與本體論的文章,但多少用一種系統著作的形式排列,全書共分十六章,書首有導言,書末有結語。

    較重要的幾章,還附有多篇附錄、補注,而這些長篇附錄和補注也大都是已經發表過的論文。

     這一厚冊關于“真理與實在”的論文集,可以說是布拉德雷的中心著作《現象與實在》一書的發揮、補充和辯護。

    從這書可以看得出圍繞着《現象與實在》一書所展開的批評、反對和辯難的情況。

    書中和美國實用主義者詹姆斯辯論的文字最多。

    第四章論真理與實踐,以及第五章論真理與模寫,第五章的三篇長附錄:“論實用主義意義的含混”、“論詹姆斯教授著《真理的意義》一書”、“論詹姆斯教授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都是直接與詹姆斯論戰的文字。

    第十章“對與羅素先生的學說有關聯的一些問題的讨論”以及第九章的第二和第三補注,都是直接與羅素論戰的文字。

    此外,書中批評和辯難所涉及的當時資産階級哲學家,有美國新黑格爾主義者魯一士和實用主義者杜威,英國的持多元論的人格唯心主義哲學家華爾德和心理學家斯陶德等。

     書中與認識論密切結合讨論邏輯問題,足以發揮、補充《邏輯原理》一書,對讀《邏輯原理》有參考價值的,有下列諸章:第三章論漂浮的觀念與想象的觀念,第五章論真理與模寫,第七章論真理與貫通,第八章論貫通與矛盾,第九章論現象、錯誤與矛盾,第十章至十三章都涉及邏輯問題,而第十二章論記憶與推論,第十三章論記憶與判斷尤直接有關。

    簡單講來,書中涉及邏輯與認識論的篇章,中心思想在于樹立唯心主義的“貫通說”,而堅決地與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模寫說作鬥争。

    對他早年在《邏輯原理》有接近“模寫說”的論調在這書中都予以“糾正”。

     書中讨論真理與實在問題的篇章,主要趨勢在于神秘主義成分愈來愈重,愈來愈趨向于主觀唯心主義,愈來愈接近馬赫主義,而且最有趣的,亦可說是自然而必然的趨勢就是布拉德雷以攻擊實用主義的武士的身分出台,而到後來,竟公開表示與詹姆斯握手言和。

     他對實用主義的批評,不惟是唯心主義内部争吵,而且也表示兩者愈争吵愈接近。

    布拉德雷批評實用主義主要強調兩點:第一,他反複指出實用主義并不“新穎”,沒有什麼“創見”,更夠不上什麼“哲學上的革命”。

    意思是說,實用主義中某些主要的論點,“古已有之”,他并不反對。

    他欣賞詹姆斯的“意識之流”和先于主客的“純粹經驗說”。

    詹姆斯贊賞布拉德雷的“直接經驗說”,說這是一反康德以來唯心主義的傳統的“創見”。

    布拉德雷堅決聲明他的“低于關系”和“超出關系”的直接經驗是出于黑格爾,而詹姆斯之說也沒有超出黑格爾。

    并且稱“黑格爾早就是最優秀的實用主義者”。

    這就是發展黑格爾哲學中之主觀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成分來和詹姆斯攜手。

    第二,他着重批評實用主義意思的含混或歧義。

    他的意思是說,實用主義有些說法不徹底,有些名詞概念分析欠清楚。

    若對概念分析清楚了,按照某種較“深刻精确”的解釋,他對實用主義也未始不能贊同。

    他隻是惋惜詹姆斯著書,“寫得太匆忙,發表得太快”,因而許多概念分析得不夠清楚。

    他首先肯定詹姆斯“對生活上最高的問題引起了讨論,刺激起興趣,對哲學帶來好處”。

    并且承認“詹姆斯教授對心理學的貢獻是無可懷疑的”。

     在這本書第241頁的一條重要的小注裡,他明白說:他最初以為詹姆斯所宣揚的觀點與他自己的觀點極端相反。

    後來才發現詹姆斯所堅持的正是他自己曾經盡力辯護以反對詹姆斯的觀點。

    最初他以為詹姆斯認外在關系是絕對的,現在才使得他感到,詹姆斯之相信外在關系是相對的并不比他自己為少。

    布拉德雷又舉出,詹姆斯雖自稱是多元論者,但在他看來,他實際上是一個一元論者,或者至多是一個二元論者。

    至于詹姆斯所持的實用主義的意志自由說,與他本人自1876年以來所宣揚的意志自由說之間的差别在哪裡,他自己也不能找到。

    他說類似這種意見相同之處還可以列舉許多。

    于是他歸結說:“詹姆斯教授和我自己之間的事情,在我看來,所需要的是解釋遠較多于争論。

    也許我們的差異總的講來與我們契合的幅度比較起來要小些。

    ” 布拉德雷與詹姆斯愈争論愈接近,這說明唯心主義内部的争吵,終歸是一丘之貉。

    另一方面也說明布拉德雷本人愈到晚年愈趨向主觀唯心主義,愈接近馬赫主義,并且神秘主義成分愈濃。

    列甯早已揭露過,“馬赫主義事實上正在為那些廣泛流行的反動資産階級哲學流派所利用”,并指出實用主義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列甯又指出:“從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來,馬赫主義和實用主義之間的差别,就象經驗批判主義和經驗一元論之間的差别一樣,是微不足道的和極不重要的。

    ”由此可以看到,布拉德雷與正在利用馬赫主義、同馬赫主義的差别微不足道的實用主義愈靠愈攏,即是愈來愈接近馬赫主義。

    作為新黑格爾學派的布拉德雷也是事實上正在利用馬赫主義的一個反動資産階級哲學流派。

    布拉德雷所提出先于主客差别、低于關系的直接經驗和超出關系的絕對經驗,即是馬赫派的經驗一元論的思想。

    與詹姆斯的“純粹經驗”說或所謂“徹底經驗主義”和羅素所提出的“中立一元論”(即提出一個非心非物的、先于心物區别的中立的感性經驗作為第一性的東西),都是馬赫主義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