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與實用主義的差别所在

關燈
效果,如果它們勝利地完成它們的任務,它們就是可靠的,健全的,有效的,好的,真的。

    ” “如果它們不能澄清紊亂,消除缺點(即失敗),如果于運用它們之時,它們增加混亂,增加疑惑,增加惡,那麼,它們就是錯誤的。

    ” 這裡杜威明确以勝利、成功和失敗作為判斷真理的标準。

    杜威還說“一個有成效的假設,就是真的假設”。

    這話同“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别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争是如此”字面上的确很接近。

    但再追一追上下文的具體内容,看一看立場、觀點、方法,那就不同了。

     我想在這裡順便提出兩個問題來說一下:(一)既然字面上相同,可否采納加以革命的改造的方式呢?譬如說:浪漫主義是不好的,但“革命的浪漫主義”是好的;功利主義是不好的,但“革命的功利主義”卻是我們所贊同的。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隻反對一般的實用主義而改一個新提法說贊成“革命的實用主義”呢?我想這是不行的。

    因為實用主義基本上是機會主義的東西,我們不能說有革命的機會主義,也有不革命的機會主義,正如我們不能說有所謂革命的修正主義一樣。

    實用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和時代的環境及條件下産生出來的哲學流派,誰也不能說一個革命的階級(如工人階級或勞動人民)對它的語言和學說不加以徹底的改造就可照原樣搬用的。

     (二)關于抽象繼承問題。

    如對實用主義加以抽象的繼承,就是脫離立場、觀點、方法從字面上找相同之處加以接受。

    時代變了,不管時代,抽出時代因素,這樣抽象繼承就是複古,至少是保守。

    不管民族、國家的特點,盲目加以抽象的抄襲或接受,這就是生搬硬套式的繼承。

    假如認為在字面上,我們的說法與實用主義偶爾有相同之處,因而把兩者混同起來,籠統地認為相同,可以接受、繼承,那就是在脫離了時代、地點、情況、立場、觀點、方法等具體條件、具體内容,予以抽象的混同,無批判地加以接受。

    這就是應用所謂抽象繼承法,其後果不陷于複古就會陷于生搬硬套。

     我們與實用主義的立場不同。

    實用主義把追求報酬作為唯一目的,追求真理就是為了報酬,這完全是資産階級想法。

    杜威與詹姆斯的話,都是從資産階級的實利出發。

    詹姆斯個人主義情調多些,而杜威比較注重社會的東西。

    當然他講的社會也是資産階級的社會,而且是壟斷的資産階級的社會。

    他講的所謂“實用”、“成功”、“滿足”,都是為了資産階級的利益。

    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或講到人民的、革命的成功、勝利或社會主義的勝利。

     從哲學觀點看,實用主義是主觀唯心論的觀點。

    詹姆斯認為世界第一性的東西是純粹經驗。

    物或物質是從純粹經驗派生出來的,是後起的;觀念、意義、思想,也是以純粹經驗為基礎。

    簡言之,他認為物質和心靈都是後起的,第二性的,隻有純粹經驗才是第一性的、最根本的東西。

    他把這個主觀唯心主義叫“徹底經驗主義”。

    他認為沒有一個在經驗之外獨立存在的物自體。

    他說,各個有限經驗互相支持,整個經驗自己支持自己,經驗之外、之後沒有絕對精神,也沒有物自體,經驗本身就是世界本身。

    杜威在《經驗與自然》一書裡,也堅持經驗就是自然。

    沒有在經驗之外的自然,自然就是經驗構成的。

    這是實用主義者的主觀唯心論的世界觀。

    這種觀點取消了客觀的物質、自然,取消了客觀規律、真理,是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根本不相容的。

    而且,離開了客觀規律和客觀真理,哪裡還有什麼真正的“實用”、“成功或勝利”可言呢? 實用主義另一方面,反對唯物論的反映論。

    毛澤東同志講的“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由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飛躍到實踐的考驗,即所謂“兩個飛躍”和“實踐——理論——實踐”這一公式的提法,都是建立在反映論基礎上的。

    而實用主義者根本否認獨立自存的客觀世界,認為認識不是模拟世界,而是主觀上對于對象有所附加,使它更豐富,在他們看來,認識并不是反映,思想并不是在客觀事物之外,對外在事物加以靜止模拟,思想是構成世界的重要因素。

    用他們的話來說,知識就是行為構成,認識就是改變對象的行動本身,是主觀作用于客觀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