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羅素兩本著作讀後
關燈
小
中
大
前關于政治的讨論和政治理論大部分太缺乏心理學研究了。
……如果要使政治學成為科學,那就有急迫的需要,我們的政治思想必須更深入地透進人類行動的[心理的]泉源。
譬如說:饑餓對于政治口号、标語的影響如何?口号效果的大小與人們食物熱量的多少的關系如何?如果一個人送給你民主,而另一個人送給你一袋面粉,饑餓到了什麼程度你才會甯願取面粉而不要民主?類似這樣的問題實在研讨得太少了。
”面包與選票的問題是四十年代自由主義者所讨論的問題,羅素在1954年提出這個矛盾已不甚新鮮。
其實,他的真意是說,人民福利與真正的民主是不矛盾的。
封建專制既無民主,人民也難免不受饑餓。
批判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及其社會主義制度并惋惜同樣蘇聯的制度又擴張到了新中國,構成這書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摘譯幾段如下: 有消滅猶太人的納粹運動,有由于饑餓而數百萬俄國農民被消滅的事實,有大規模的清黨運動,有強迫勞動的巨大的集中營。
這還不夠,在過去幾年内我們看到同樣的制度又擴張到中國。
工業化的初期,在英國、法國、德國,稍後在俄國、中國和日本是極其高度的粗暴和兇惡的。
最奇怪的是每發明一種“節省勞力”的技術,卻反而增加了勞動的時間,減少了勞動工資。
……這些情況現在在共産主義國家中已到最壞的程度,因為在那些國家裡,權力更完全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比其他國家為甚。
一切信仰都是有害的。
……基督教信仰耶稣複活,共産黨人信仰馬克思的價值論,兩種信仰都不能用理性去辯護,因此每種人都是用宣傳,必要時,用戰争來捍衛信仰。
蘇維埃政府接受一種思想體系,按照這種思想體系,仇恨,過去永遠是,現在仍然是人類事業的推動力量。
一種對無可置疑的教條的迷信狂熱,它相信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之間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争是為經濟決定論的盲目力量注定了的,而這一鬥争的到來,其結果象馬克思聖經所預言的那樣,必定是共産主義的世界性的勝利。
所有這些說法,自然,都隻是神話,任何一個能夠作理論性思考的人都不會接受的。
美國人的狂熱主義(fanaticism)是俄國人的狂熱主義的産物,它[美國人的狂熱主義]唯一可能的後果,就是由于它的反響,它可以進一步助長那引起它的狂熱主義的俄國人的狂熱主義。
……狂熱主義,不論印度人的、伊斯蘭的、天主教徒的或者共産黨人的,都是中世紀的遺物。
綜上所述,羅素的思想言論,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有過廣泛的影響,同時也多少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般知識分子的共同思想。
附釋:羅素以科學家、哲學家和政治、社會、曆史評論家的身份,對世界政治局勢和倫理問題發表意見,有些話是基于階級偏見,因為他一直不承認并反對階級鬥争,但有些意見也不幸而言中,如十年動亂中林彪、“四人幫”等野心家、陰謀家在篡黨奪權、壓制民主上就是鮮明的例子。
因此,我覺得對羅素所說的話不便簡單地斥之為狂妄誣蔑。
至于他惋惜中國也走俄國人的道路,一是由于他不了解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和世界意義,一是由于他自來抱有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因為他在“五四”後曾應邀來華講學,有助于“科學與民主”的傳播,出于好心的關切,這是可以理解的。
這裡對他的著作的述評,隻希望引起同志們密切的注意和深入的批判。
這篇簡評,曾在1958年哲學所編的内部刊物《西方哲學資料期刊》第3期上發表過。
當時對篇中許多資料,曾作過敵對性粗暴攻擊,這次收入集子時,原有材料完全未動,但對于批判中過火的語言,大都改動為讨論性質的。
……如果要使政治學成為科學,那就有急迫的需要,我們的政治思想必須更深入地透進人類行動的[心理的]泉源。
譬如說:饑餓對于政治口号、标語的影響如何?口号效果的大小與人們食物熱量的多少的關系如何?如果一個人送給你民主,而另一個人送給你一袋面粉,饑餓到了什麼程度你才會甯願取面粉而不要民主?類似這樣的問題實在研讨得太少了。
”面包與選票的問題是四十年代自由主義者所讨論的問題,羅素在1954年提出這個矛盾已不甚新鮮。
其實,他的真意是說,人民福利與真正的民主是不矛盾的。
封建專制既無民主,人民也難免不受饑餓。
批判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及其社會主義制度并惋惜同樣蘇聯的制度又擴張到了新中國,構成這書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摘譯幾段如下: 有消滅猶太人的納粹運動,有由于饑餓而數百萬俄國農民被消滅的事實,有大規模的清黨運動,有強迫勞動的巨大的集中營。
這還不夠,在過去幾年内我們看到同樣的制度又擴張到中國。
工業化的初期,在英國、法國、德國,稍後在俄國、中國和日本是極其高度的粗暴和兇惡的。
最奇怪的是每發明一種“節省勞力”的技術,卻反而增加了勞動的時間,減少了勞動工資。
……這些情況現在在共産主義國家中已到最壞的程度,因為在那些國家裡,權力更完全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比其他國家為甚。
一切信仰都是有害的。
……基督教信仰耶稣複活,共産黨人信仰馬克思的價值論,兩種信仰都不能用理性去辯護,因此每種人都是用宣傳,必要時,用戰争來捍衛信仰。
蘇維埃政府接受一種思想體系,按照這種思想體系,仇恨,過去永遠是,現在仍然是人類事業的推動力量。
一種對無可置疑的教條的迷信狂熱,它相信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之間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争是為經濟決定論的盲目力量注定了的,而這一鬥争的到來,其結果象馬克思聖經所預言的那樣,必定是共産主義的世界性的勝利。
所有這些說法,自然,都隻是神話,任何一個能夠作理論性思考的人都不會接受的。
美國人的狂熱主義(fanaticism)是俄國人的狂熱主義的産物,它[美國人的狂熱主義]唯一可能的後果,就是由于它的反響,它可以進一步助長那引起它的狂熱主義的俄國人的狂熱主義。
……狂熱主義,不論印度人的、伊斯蘭的、天主教徒的或者共産黨人的,都是中世紀的遺物。
綜上所述,羅素的思想言論,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有過廣泛的影響,同時也多少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般知識分子的共同思想。
附釋:羅素以科學家、哲學家和政治、社會、曆史評論家的身份,對世界政治局勢和倫理問題發表意見,有些話是基于階級偏見,因為他一直不承認并反對階級鬥争,但有些意見也不幸而言中,如十年動亂中林彪、“四人幫”等野心家、陰謀家在篡黨奪權、壓制民主上就是鮮明的例子。
因此,我覺得對羅素所說的話不便簡單地斥之為狂妄誣蔑。
至于他惋惜中國也走俄國人的道路,一是由于他不了解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和世界意義,一是由于他自來抱有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因為他在“五四”後曾應邀來華講學,有助于“科學與民主”的傳播,出于好心的關切,這是可以理解的。
這裡對他的著作的述評,隻希望引起同志們密切的注意和深入的批判。
這篇簡評,曾在1958年哲學所編的内部刊物《西方哲學資料期刊》第3期上發表過。
當時對篇中許多資料,曾作過敵對性粗暴攻擊,這次收入集子時,原有材料完全未動,但對于批判中過火的語言,大都改動為讨論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