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爾班《哲學史教本》和羅素《西方哲學史》簡評

關燈
西,并且把他自己所提倡的支離破碎的研究方法和邏輯分析看得比唯物辯證法更高、更好、更科學。

    我們卻不可輕率斥笑羅素這種想法的狂妄。

    這種想法乃是整個英美邏輯實證論者和語義學派所共有的想法。

    在解放初期,我國哲學界中,也還有人認為用形而上學的邏輯分析的方法去代替辯證法反而可以把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原理說得更清楚些。

    這些錯誤思想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過程中才得到克服。

    由此足見,徹底駁斥羅素和他所代表的學派反對辯證法的形而上學的思想和方法,乃是一個長期的嚴肅的科學任務。

     我們再看羅素如何利用哲學史來宣揚不可知論、貝克萊主義和休谟主義。

    他認為科學有确定的知識,神學有确定的教條或信仰,哲學介于兩者之間。

    哲學的問題既非科學所能解答,而神學的解答又不可靠,因此哲學主要應保持懷疑态度。

    “教人沒有确定性而生活下去,但又不要遲疑不決而陷于癡呆,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哲學所能作的工作。

    ”這裡除明白宣稱哲學的目的是教導不可知論外,還包含有反對馬克思主義承認有客觀真理和社會辯證發展的必然規律的政治目的。

     他還從邏輯實證主義的觀點,提出一個他自認為新的理論,來“發展”貝克萊的主觀唯心論道:“一個沒有證實的命題是沒有意義的命題,而證實依賴于知覺:因此離開實際的可能的知覺之外,對于任何東西的命題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樣他就把貝克萊的學說和他自己認“物質是一種邏輯結構”的主觀唯心論的學說相結合,而貶斥唯物主義的觀點為“沒有意義的命題了”。

     再看他如何捍衛休谟的不可知論。

    他說:“駁斥休谟自來成為玄學家們的消遣品。

    但我認為所有他們這些駁斥沒有一個是有說服力的。

    ”他認為“德國哲學家從康德到黑格爾都沒有吸收休谟的論證”,而且“事實上這些哲學家——至少康德和黑格爾——代表休谟以前的一種類型的理性主義,是可以被休谟的論證予以駁斥的”。

    他看不見哲學史的辯證發展,更看不見休谟的不可知論和懷疑論,雖說有一定的啟蒙意義,但在康德的“批判哲學”中曾予以認真的解答和批判吸收,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在辯證唯物論中已被徹底克服,而還想開倒車回到休谟的不可知論,用休谟來駁斥有辯證法思想、形成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之一的德國古典唯心論,借以直接間接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正表明了羅素這時還想為休谟哲學招魂。

     *** 以上對于文德爾班和羅素代表現代資産階級立場和觀點的西方哲學史作了一些簡略的揭露和評論。

    我主要是揭露其哲學上反對唯物論和反對辯證法的主觀唯心論觀點和形而上學的方法。

    我決不想全盤否定他們的厚七八百頁的整本哲學史,說它們毫無可取之處。

    必須承認在材料方面,在對某些個别哲學家理解和論述方面也還有其一定的參考價值。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本》,我個人認為,對于亞裡士多德的發展觀點的介紹是不夠的。

    他對于康德哲學比較完整的闡述,是值得一讀的,也可以看出新康德派對于康德哲學的解釋。

    我還覺得文德爾班對于費希特和另一個康德派哲學家赫爾巴特的叙述也還比較好。

     其次,關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認為他叙述中世紀哲學時,談經院哲學少,而着重叙述中世紀政治和教會的曆史事實,值得參考。

    他有時于介紹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時,特别注重撮要介紹那個哲學家的著作内容,如對柏拉圖,簡述其《國家篇》一書内容,對托馬斯·阿奎那簡述其《反異邦人全書》一書的要點,對斯賓諾莎介紹他《倫理學》一書要點,這些地方也便于參考。

    洛克被他奉為這書的中心人物,他對洛克的評價雖不完全正确,但他對洛克的思想和著作闡述得特别詳細,可以供參考。

    羅素早年曾刊行有研究萊布尼茨的專著,本書中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陳述特别充實而有新材料。

     最後,為了提高我們研究西方哲學史的水平,為了正确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哲學史,我們必須認真批判西方流行的資産階級哲學史著作,肅清他們的流毒,占領他們的陣地,同時也不妨批判地吸收他們書中有用的史料,以為适合于我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為純正依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所撰寫的新哲學史準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