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爾班《哲學史教本》和羅素《西方哲學史》簡評
關燈
小
中
大
在資本主義國家所出版的各色各樣的哲學史中,最受學院中人重視,被認為“科學性”較強的要推新康德派哲學家文德爾班(WilhelmWindelband)所著《哲學史教本》(德文本,1889年初版,1950年即已出至十四版;英文譯本也印行了許多版)。
文字最生動有趣,客觀事實和主觀意見,雜糅在一起,傳播最廣的要屬羅素(BertrandRussell)所著的《西方哲學史》(1946年初版)。
我們在這裡打算對這兩種哲學史提出簡單的批評。
一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本》,是企圖被當做一本世界性的一般哲學史來看待的,但是他輕蔑地排斥開中國和印度的哲學史,說:“即使我們承認中國人超出了道德教訓,有一些道德哲學的萌芽,特别在印度對于科學概念的形成超出了偶然的反思,有了一些邏輯的萌芽,但是我們不在這裡闡述了,因為這些東西與歐洲哲學的進程相距太遠,而歐洲哲學本身是構成一完整的統一體的。
”這種在寫世界性的哲學通史中排斥中國和印度哲學的民族偏見,其他的哲學史中(例如美國人梯利所著《哲學史》)也常常表現出來。
對于這種排斥東方哲學的狹隘偏見,我們應該予以盡量的揭露和駁斥。
當此東方各民族站起來了的新時代,我們有責任恢複中國哲學和東方哲學在世界智慧寶庫中應有的曆史地位。
文德爾班企圖“以哲學問題為綱領,寫出西歐哲學觀念的演進史”,但也隻注重觀念與觀念的聯系,還根本說不上觀念的發展史。
譬如他認為德谟克裡特的學說是回到前一時期的自然哲學,斯賓諾莎哲學最接近中世紀的一位經院哲學家的“神秘的實在論”,黑格爾的哲學是通過謝林回複到費希特。
他這些認為曆史在倒退的荒謬看法,就根本否定了哲學思想的發展,遠落後于貫串着發展觀點的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
再則,文德爾班隻是孤立地抽象地談觀念的聯系和演變,不惟不談社會背景,連對哲學觀念和其他文化部門的關系也一概不談。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的唯一優點在于他承認德谟克裡特完成了古代希臘唯物論的體系,并把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體系與柏拉圖的唯心論體系平列起來或對立起來講。
他認為“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與柏拉圖的唯心論是循着平行的路線進行的”。
因此也特别強調德谟克裡特和柏拉圖相同之點。
如說兩人哲學的來源相同,注重對數學關系的知識相同,兩人同樣注重“形式”,兩個體系同樣是理性主義的體系,等等。
于是他進而擡高柏拉圖,壓低德谟克裡特,說兩人的不同,在他看來,隻在于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而德谟克裡特絲毫未受蘇格拉底的影響。
因此他說:“德谟克裡特退回到前一時期的自然哲學,而柏拉圖的體系是向前發展、有将來前途的體系。
”他根本否認了唯物論傳統在曆史上的發展,他抹煞了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在伊壁鸠魯和盧克萊修以及在近代哲學史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
對于有進步性的唯物論哲學家斯賓諾莎,文德爾班說他的思想是神秘主義,“最接近第九世紀經院哲學家司各達、愛裡更納的神秘的實在論”。
并且說:“斯賓諾莎主義不是别的,隻是數學的泛神論。
”因為“他把幾何學方法轉變成一種世界觀”。
這未免過分誇大了并神秘化了斯賓諾莎的幾何學方法。
他把斯賓諾莎的神或實體的學說說成是“既非唯心,亦非唯物,而唯心論、唯物論皆可從他的系統發展出來”。
雖說有一定的根據,但他抹煞了斯賓諾莎的思想和廣延兩個屬性皆統一于實體或自然的唯物觀點。
文德爾班對于黑格爾的解釋充分表示出他反辯證法、反發展觀點的形而上學思想,也表示出他有意貶低黑格爾,以為回到康德的主觀唯心論鋪平道路。
他說:“黑格爾大體上表示了從謝林回複到費希特。
”又說:“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的邏輯當然不是形式邏輯,但它的決定性的原則正是康德的先驗邏輯。
”這些說法好象黑格爾并沒有克服康德和費希特的主觀唯心論,也沒有作出什麼新發展似的。
他比較正确地說黑格爾:“對于他的材料表現了一種先驗的思想構造的武斷性,對于實際現實的陳述不是象經驗所給予那樣,而是按照辯證法運動所應該那樣,這種對于現實事實的破壞是應該受到反對的!”但這也表露了文德爾班對于邏輯的東西
文字最生動有趣,客觀事實和主觀意見,雜糅在一起,傳播最廣的要屬羅素(BertrandRussell)所著的《西方哲學史》(1946年初版)。
我們在這裡打算對這兩種哲學史提出簡單的批評。
一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本》,是企圖被當做一本世界性的一般哲學史來看待的,但是他輕蔑地排斥開中國和印度的哲學史,說:“即使我們承認中國人超出了道德教訓,有一些道德哲學的萌芽,特别在印度對于科學概念的形成超出了偶然的反思,有了一些邏輯的萌芽,但是我們不在這裡闡述了,因為這些東西與歐洲哲學的進程相距太遠,而歐洲哲學本身是構成一完整的統一體的。
”這種在寫世界性的哲學通史中排斥中國和印度哲學的民族偏見,其他的哲學史中(例如美國人梯利所著《哲學史》)也常常表現出來。
對于這種排斥東方哲學的狹隘偏見,我們應該予以盡量的揭露和駁斥。
當此東方各民族站起來了的新時代,我們有責任恢複中國哲學和東方哲學在世界智慧寶庫中應有的曆史地位。
文德爾班企圖“以哲學問題為綱領,寫出西歐哲學觀念的演進史”,但也隻注重觀念與觀念的聯系,還根本說不上觀念的發展史。
譬如他認為德谟克裡特的學說是回到前一時期的自然哲學,斯賓諾莎哲學最接近中世紀的一位經院哲學家的“神秘的實在論”,黑格爾的哲學是通過謝林回複到費希特。
他這些認為曆史在倒退的荒謬看法,就根本否定了哲學思想的發展,遠落後于貫串着發展觀點的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
再則,文德爾班隻是孤立地抽象地談觀念的聯系和演變,不惟不談社會背景,連對哲學觀念和其他文化部門的關系也一概不談。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的唯一優點在于他承認德谟克裡特完成了古代希臘唯物論的體系,并把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體系與柏拉圖的唯心論體系平列起來或對立起來講。
他認為“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與柏拉圖的唯心論是循着平行的路線進行的”。
因此也特别強調德谟克裡特和柏拉圖相同之點。
如說兩人哲學的來源相同,注重對數學關系的知識相同,兩人同樣注重“形式”,兩個體系同樣是理性主義的體系,等等。
于是他進而擡高柏拉圖,壓低德谟克裡特,說兩人的不同,在他看來,隻在于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而德谟克裡特絲毫未受蘇格拉底的影響。
因此他說:“德谟克裡特退回到前一時期的自然哲學,而柏拉圖的體系是向前發展、有将來前途的體系。
”他根本否認了唯物論傳統在曆史上的發展,他抹煞了德谟克裡特的唯物論在伊壁鸠魯和盧克萊修以及在近代哲學史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
對于有進步性的唯物論哲學家斯賓諾莎,文德爾班說他的思想是神秘主義,“最接近第九世紀經院哲學家司各達、愛裡更納的神秘的實在論”。
并且說:“斯賓諾莎主義不是别的,隻是數學的泛神論。
”因為“他把幾何學方法轉變成一種世界觀”。
這未免過分誇大了并神秘化了斯賓諾莎的幾何學方法。
他把斯賓諾莎的神或實體的學說說成是“既非唯心,亦非唯物,而唯心論、唯物論皆可從他的系統發展出來”。
雖說有一定的根據,但他抹煞了斯賓諾莎的思想和廣延兩個屬性皆統一于實體或自然的唯物觀點。
文德爾班對于黑格爾的解釋充分表示出他反辯證法、反發展觀點的形而上學思想,也表示出他有意貶低黑格爾,以為回到康德的主觀唯心論鋪平道路。
他說:“黑格爾大體上表示了從謝林回複到費希特。
”又說:“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的邏輯當然不是形式邏輯,但它的決定性的原則正是康德的先驗邏輯。
”這些說法好象黑格爾并沒有克服康德和費希特的主觀唯心論,也沒有作出什麼新發展似的。
他比較正确地說黑格爾:“對于他的材料表現了一種先驗的思想構造的武斷性,對于實際現實的陳述不是象經驗所給予那樣,而是按照辯證法運動所應該那樣,這種對于現實事實的破壞是應該受到反對的!”但這也表露了文德爾班對于邏輯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