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謂之"坐虛帳"。

    或徑迎入房室,内坐于床上,謂之"坐床富貴"。

    其家委親戚接待女氏親家,及親送客會湯次拂備酒四盞款待。

    若論浙東,以親送客急三杯或五盞而回,名曰"走送"。

    向者迎新郎禮,其婿服綠裳、花幞頭,于中堂升一高座,先以媒氏或親戚互斟酒,請下高座歸房,至外姑緻請,方下座回房坐富貴。

    今此禮久不用矣,止用妓樂花燭,迎引入房,房門前先以彩帛一段橫挂于楣上,碎裂其下,婿入門,衆手争扯而去,謂之"利市繳門",争求利市也。

    婿登床右首座,新婦座于左首,正坐富貴禮也。

    其禮官請兩新人出房,詣中堂參堂,男執槐簡,挂紅綠彩,绾雙同心結,倒行;女挂于手,面相向而行,謂之"牽巾",并立堂前,遂請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畢,女複倒行,執同心結,牽新郎回房,講交拜禮,再坐床,禮官以金銀盤盛金銀錢、彩錢、雜果撒帳次,命妓女執雙杯,以紅綠同心結绾盞底,地交卺禮畢,以盞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次男左女右結發,名曰"合髻"。

    又男以手摘女之花,女以手解郎綠抛紐,次擲花髻于床下,然後請掩帳。

    新人換妝畢,禮官迎請兩新人詣中堂,行參謝之禮,次親朋講慶賀,及參谒外舅姑已畢,則兩親家行新親之好,然後入禮筵,行前筵五盞禮畢,别室歇坐,數杯勸色,以叙親義,仍行上賀賞花節次,仍複再入公筵,飲後筵四盞,以終其儀。

    三日,女家送冠花、彩緞、鵝蛋,以金銀缸兒盛油蜜,頓于盤中,四圍撒貼套丁膠于上,并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謂之"送三朝禮"也。

    其兩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門禮,女親家廣設華筵,款待新婿,名曰"會郎",亦以上賀禮物與其婿。

    禮畢,女家備鼓吹迎送婿回宅第。

    女家或于九朝内,移廚往婿家緻酒,謂之"暖女會"。

    自後迎女回家,以冠花、緞匹、合食之類,送歸婿家,謂之"洗頭"。

    至一月,女家送彌月禮合,婿家開筵,延款親家及親眷,謂之"賀滿月會親"。

    自此禮儀可簡。

    遇節序,兩親互送節儀。

    若士庶百姓之家,貧富不等,亦宜随家豐儉,卻不拘此禮。

    若果無所措,則已之。

     育  子 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婦入月,期将屆,外舅姑家以銀盆或彩盆,盛粟稈一束,上以錦或紙蓋之,上簇花朵、通草、貼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畫鴨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棗、栗果,及孩兒繡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禮"。

    足月,既坐蓐分娩,親朋争送細米炭醋。

    三朝與兒落臍炙。

    七日名"一臘",十四日謂之"二臘",二十一日名曰"三臘",女家與親朋俱送膳食,如豬腰肚蹄腳之物。

    至滿月,則外家以彩畫錢或金銀錢雜果,及以彩緞珠翠角兒食物等,送往其家,大展"洗兒會"。

    親朋俱集,煎香湯于銀盆内,下洗兒果彩錢等,仍用色彩繞盆,謂之"圍盆紅"。

    尊長以金銀钗攪水,名曰"攪盆钗"。

    親賓亦以金錢銀钗撒于盆中,謂之"添盆"。

    盆内有立棗兒,少年婦争取而食之,以為生男之征。

    浴兒落胎發畢,以發入金銀小合,盛以色線結縧絡之,抱兒遍謝諸親坐客,及抱入姆嬸房中,謂之"移窠"。

    若富室宦家,則用此禮。

    貧下之家,則随其儉,法則不如式也。

    生子百時,即一百日,亦開筵作慶。

    至來歲得周,名曰"周",其家羅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诰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翦、升鬥等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并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于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谶,謂之"拈周試"。

    其日諸親饋送,開筵以待親朋。

     妓  樂 散樂傳學教坊十三部,惟以雜劇為正色。

    舊教坊有筚篥部、大鼓部、拍闆部。

    色有歌闆色、琵琶色、筝色、方響色、笙色、龍笛色、頭管色、舞旋色、雜劇色、參軍等色。

    但色有色長、部有部頭。

    上有教坊使、副钤轄、都管、掌儀、掌範,皆是雜流命官。

    其諸部諸色,分服紫、绯、綠三色寬衫,兩下各垂黃義。

    雜劇部皆诨裹,餘皆幞頭帽子。

    更有小兒隊、女童采蓮隊。

    其外别有鈞容班人,四孟乘馬從駕後動樂者是也。

    禦馬院使臣,凡有宣喚或禦教,入内承應奏樂。

    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聖節,禦前排當及駕前導引奏樂,并撥臨安府衙前樂人,屬修内司教樂所集定姓名,以奉禦前供應。

    向者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