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民得更生,四野老稚,鹹鼓舞于德意之中。
紹興年間,六飛南渡,寬恩大頒,首除歲貢禦绫百匹。
景定間,度宗踐祚之初,首遵先朝遺制,蠲免臨安府近例歲貢增添納進錢一百一十五萬八千五百四十貫有奇,更有資政帥臣,申錢塘、仁和兩赤縣寺觀府第官舍撥賜田地,免征折帛苗糧,及冊逃虧賦等苗稅。
鹹淳歲,九縣畸零稅,絹除赦文蠲免一尺以外,尹京潛臯墅更與本州代輸一尺以上絹畸零稅色,計一十四萬六千五百七十一匹有奇,總該界錢十八界、會子計三萬四千四百八十貫文。
又苗米不及一升者,朝家已行蠲放外,其一升以上至一鬥以下秋苗米,本州代輸寬民力,通計八千八百一石有奇,總該界錢十八界、二十六萬九千七百五十貫。
更代輸鹹淳七年本州夏稅畸零錢共該十八界、四十六萬七千六百四貫。
潛尹京首尾三載,代輸頗多,誠有德于百姓,深足嘉尚矣。
免本州商稅 杭州五稅場,自趙安撫節齋申請減放外,一歲共收十八界、會四十二萬貫為定額。
景定改元以來,朝家務欲平物價,纾寬民力,累降旨蠲免商稅,仍令本州具合收稅額申省科還。
鹹淳二年二月,又降指揮再免商稅五日,以便商賈。
自後帥府遵承朝旨,接續展放,蠲免稅額,常以五月為期,朝省每五月一次照本府征額撥一十八界、一十七萬五千貫文,以補郡費,至今行之。
百姓與商賈等人,莫不歌舞,感戴上賜。
此曆代所罕有也。
恩霈軍民 宋朝行都于杭,若軍若民,生者死者,皆蒙雨露之恩。
但霈澤常頒,難以枚舉,姑述其一二焉。
遇朝省祈晴請雨,禱雪求瑞,或降生及聖節、日食、淫雨、雪寒,居民不易,或遇慶典大禮明堂,皆頒降黃榜,給賜軍民各關會二十萬貫文。
蓋杭郡乃駐跸之所,故有此恩例耳。
兼官私房屋及基地,多是賃居,還僦金或出地錢。
但屋地錢俱分大、中、小三等錢,如遇前件祈禱恩典,官司出榜除放房地錢,大者三日至七日,中者五日至十日,小者七日至半月,如房舍未經減者,遇大禮明堂赦文條劃,謂一貫為減除三百,止令公私收七百。
或年歲荒歉,米價頓穹,官司置立米場,以官米赈濟,或量收價錢,務在實惠及民。
更因熒惑為災,延燒民屋,官司差官吏于火場上,縣抄被災之家,各家老小,随口數分大小給散錢米。
官置柴場,城内外共設二十一場,許百司官廳及百姓從便收買,價錢官司量收,與市價大有饒潤。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藥局于戒子橋西,委官監督,依方修制丸散咀,來者診視,詳其病源,給藥醫治,朝家撥錢一十萬貫下局,令帥府多方措置,行以賞罰,課督醫員,月以其數上于州家,備申朝省。
或民以病狀投局,則畀之藥,必奏更生之效。
局側有局名慈幼,官給錢典顧乳婦,養在局中,如陋巷貧窮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無力撫養,抛棄于街坊,官收歸局養之,月給錢米絹布,使其飽暖,養育成人,聽其自便生理,官無所拘。
若民間之人,願收養者聽。
官仍月給錢一貫、米三鬥,以三年住支。
更有老疾孤寡,貧乏不能自存,及丐者等人,州縣陳請于朝,即委錢塘、仁和縣官,以病坊改作養濟院,籍家姓名,每名官給錢米贍之。
此見朝家恤貧救老如此。
又殿步馬三司養軍以護行都,及秋防之備,月給錢糧,春冬請衣棉,使之飽暖。
遇有差出日,給口券,功成則賞。
如三司招軍補額之時,每刺一卒,官給關會一二封,衣裝七事件,則出軍先散處,發關會及衣裝,則軍妻老幼,月支贍家米糧,随軍日支券糧,功成則轉資給犒,如陣亡,官給津送,妻兒仍支贍孀幼之糧。
更有兩縣置漏澤園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椟無主者,或暴露遺骸,俱瘗其中。
仍置屋以為春秋祭奠,聽其親屬享祀,官府委德行僧二員主管,月給各支常平錢五貫、米一石。
瘗及二百人,官府察明,申朝家給賜紫衣師号賞之。
恤貧濟老 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蓋此郡鳳凰山謂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蔭及寄寓者。
其寄寓人多為江商海賈,穹桅巨舶,安行于煙濤渺莽之中,四方百貨,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業者衆矣。
數中有好善積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憐貧,每見此等人買賣不利,坐困不樂,觀其聲色,以錢物周給,助其生理;或死無周身之具者,妻兒罔措,莫能支吾,則給散棺木,助其火葬,以終其事。
或遇大雪,路無行徑,長幼啼号,口無飲食,身無衣蓋,凍餓于道者,富家沿門親察其孤苦艱難,遇夜以碎金銀或錢會插于門縫,以周其苦,俾侵晨展戶得之,如自天降。
或散以綿被絮襖與貧丐者,使暖其體。
如此則饑寒得濟,合家感戴無窮矣。
俗諺雲:"作善者降百祥,天神佑之;作惡者降千災,鬼神禍之。
天之報善罰惡,捷于影響。
"世人當以此為鑒也。
紹興年間,六飛南渡,寬恩大頒,首除歲貢禦绫百匹。
景定間,度宗踐祚之初,首遵先朝遺制,蠲免臨安府近例歲貢增添納進錢一百一十五萬八千五百四十貫有奇,更有資政帥臣,申錢塘、仁和兩赤縣寺觀府第官舍撥賜田地,免征折帛苗糧,及冊逃虧賦等苗稅。
鹹淳歲,九縣畸零稅,絹除赦文蠲免一尺以外,尹京潛臯墅更與本州代輸一尺以上絹畸零稅色,計一十四萬六千五百七十一匹有奇,總該界錢十八界、會子計三萬四千四百八十貫文。
又苗米不及一升者,朝家已行蠲放外,其一升以上至一鬥以下秋苗米,本州代輸寬民力,通計八千八百一石有奇,總該界錢十八界、二十六萬九千七百五十貫。
更代輸鹹淳七年本州夏稅畸零錢共該十八界、四十六萬七千六百四貫。
潛尹京首尾三載,代輸頗多,誠有德于百姓,深足嘉尚矣。
免本州商稅 杭州五稅場,自趙安撫節齋申請減放外,一歲共收十八界、會四十二萬貫為定額。
景定改元以來,朝家務欲平物價,纾寬民力,累降旨蠲免商稅,仍令本州具合收稅額申省科還。
鹹淳二年二月,又降指揮再免商稅五日,以便商賈。
自後帥府遵承朝旨,接續展放,蠲免稅額,常以五月為期,朝省每五月一次照本府征額撥一十八界、一十七萬五千貫文,以補郡費,至今行之。
百姓與商賈等人,莫不歌舞,感戴上賜。
此曆代所罕有也。
恩霈軍民 宋朝行都于杭,若軍若民,生者死者,皆蒙雨露之恩。
但霈澤常頒,難以枚舉,姑述其一二焉。
遇朝省祈晴請雨,禱雪求瑞,或降生及聖節、日食、淫雨、雪寒,居民不易,或遇慶典大禮明堂,皆頒降黃榜,給賜軍民各關會二十萬貫文。
蓋杭郡乃駐跸之所,故有此恩例耳。
兼官私房屋及基地,多是賃居,還僦金或出地錢。
但屋地錢俱分大、中、小三等錢,如遇前件祈禱恩典,官司出榜除放房地錢,大者三日至七日,中者五日至十日,小者七日至半月,如房舍未經減者,遇大禮明堂赦文條劃,謂一貫為減除三百,止令公私收七百。
或年歲荒歉,米價頓穹,官司置立米場,以官米赈濟,或量收價錢,務在實惠及民。
更因熒惑為災,延燒民屋,官司差官吏于火場上,縣抄被災之家,各家老小,随口數分大小給散錢米。
官置柴場,城内外共設二十一場,許百司官廳及百姓從便收買,價錢官司量收,與市價大有饒潤。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藥局于戒子橋西,委官監督,依方修制丸散咀,來者診視,詳其病源,給藥醫治,朝家撥錢一十萬貫下局,令帥府多方措置,行以賞罰,課督醫員,月以其數上于州家,備申朝省。
或民以病狀投局,則畀之藥,必奏更生之效。
局側有局名慈幼,官給錢典顧乳婦,養在局中,如陋巷貧窮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無力撫養,抛棄于街坊,官收歸局養之,月給錢米絹布,使其飽暖,養育成人,聽其自便生理,官無所拘。
若民間之人,願收養者聽。
官仍月給錢一貫、米三鬥,以三年住支。
更有老疾孤寡,貧乏不能自存,及丐者等人,州縣陳請于朝,即委錢塘、仁和縣官,以病坊改作養濟院,籍家姓名,每名官給錢米贍之。
此見朝家恤貧救老如此。
又殿步馬三司養軍以護行都,及秋防之備,月給錢糧,春冬請衣棉,使之飽暖。
遇有差出日,給口券,功成則賞。
如三司招軍補額之時,每刺一卒,官給關會一二封,衣裝七事件,則出軍先散處,發關會及衣裝,則軍妻老幼,月支贍家米糧,随軍日支券糧,功成則轉資給犒,如陣亡,官給津送,妻兒仍支贍孀幼之糧。
更有兩縣置漏澤園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椟無主者,或暴露遺骸,俱瘗其中。
仍置屋以為春秋祭奠,聽其親屬享祀,官府委德行僧二員主管,月給各支常平錢五貫、米一石。
瘗及二百人,官府察明,申朝家給賜紫衣師号賞之。
恤貧濟老 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蓋此郡鳳凰山謂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蔭及寄寓者。
其寄寓人多為江商海賈,穹桅巨舶,安行于煙濤渺莽之中,四方百貨,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業者衆矣。
數中有好善積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憐貧,每見此等人買賣不利,坐困不樂,觀其聲色,以錢物周給,助其生理;或死無周身之具者,妻兒罔措,莫能支吾,則給散棺木,助其火葬,以終其事。
或遇大雪,路無行徑,長幼啼号,口無飲食,身無衣蓋,凍餓于道者,富家沿門親察其孤苦艱難,遇夜以碎金銀或錢會插于門縫,以周其苦,俾侵晨展戶得之,如自天降。
或散以綿被絮襖與貧丐者,使暖其體。
如此則饑寒得濟,合家感戴無窮矣。
俗諺雲:"作善者降百祥,天神佑之;作惡者降千災,鬼神禍之。
天之報善罰惡,捷于影響。
"世人當以此為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