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之東北。
編估打套局,在左藏庫門内。
惠民利劑局,在太府寺内之右,制藥以給。
惠民局,合暑臘藥以備宣賜。
太平惠民局,置五局,以藏熟藥,價貨以惠民也。
南局在三省前,西局衆安橋北,北局市西坊南,南外局浙江亭北,外二局以北郭稅務兼領惠民藥局收贖。
草料場,在天水院橋西,有廒十眼,受畿内所輸稻麥豆,以給骐骥、禦馬二院,及宰執三衙之馬。
合同場,在過軍橋之下,掌茶鹽鈔引合同。
會子庫,在榷貨務,置隸都茶場,悉視川錢法行之。
以務門兼職,以都司官提領。
日以工匠二百有四人,以取于左帑,而印會歸庫矣。
造會紙局,在赤山湖濱。
先造于徽城,次成都,以"蜀紙"起解。
後因路遠而弗給,诏杭州置局于九曲池,遂徙。
于今安溪亦有局,仍委都司官屬提領。
但工役經定額,見役者日以一千二百人耳。
交引庫,在太府寺門内。
專印造茶鹽鈔引,遂請丞簿佥押。
法物庫,在梅家橋北,掌祭祀法服、朝服、冠、帶舄,及大禮明旗幡衫袍等。
内侍領其職。
度牒庫,在油車巷。
掌僧道二流承恩敕牒。
市舶務,在保安門外瓶場河下。
凡海商自外至杭,受其券而考驗之。
又有新務,在梅家橋北。
司農排岸司,在前洋街。
掌拘卸諸州郡宣限綱運,檢察搜空,而絷其不登數者。
三省樞密院激賞錢庫,在俞家園。
激賞酒庫,在錢塘縣南。
左右骐骥二院,在漾沙坑。
兩院以馬二十四匹為額。
每月朝參,各院以禦馬三匹,至和甯門立于南向,朝罷回院。
象院,在嘉會門外。
禦馬院養喂安南王貢至象三。
左右騎禦直,在七官宅山上。
左右教騎營,在麗正門左右。
禦馬院使臣營,在嘉會門外。
牛羊司,在榷貨務後,掌禦膳及祭之牲。
有滌宮,在六和塔之南。
諸 倉 省倉上界,在天水院橋北,其廒有八眼,受納浙右米,以充上貢及宰執百官親王宗室内侍。
仍支給王城班直省部職員。
省倉中界,在東青門外菜市塘,有廒三十七眼,皆受納浙右苗綱經常和籴公田樁積等米,以供朝家科支、農寺宣限。
凡諸軍、諸司、三學,及百司、顧券、諸局工役等人皆給焉。
省倉下界,在東倉鋪。
創于舊址,極廣袤。
朝家更修,乃折三之二,建廒廳八十眼。
豐儲倉,在仁和縣側倉橋東,以公田浩瀚,諸倉不足以受納,以豐儲增創,成廒百眼。
豐儲西倉,在餘坑門外佐家橋北,其廒五十九眼。
端平倉,在餘杭門處德勝橋東。
元儲漕籴,後歸農寺,莅以京局官而領之。
鹹淳重修,有木榭,扁曰"介然",蓋取太倉箴語,而并箴刻于石。
有廒五十六眼。
淳倉,在餘杭門内斜橋南。
元創以儲米粜于帥司,其後朝家撥支赈粜百姓,自後付農寺以給諸軍諸司。
有廒一百眼。
平粜倉,在仙林寺東,創以儲臨安米,今農米皆入焉。
鹹淳倉,在東青門内後軍寨北。
議增建廪,以儲公田歲入之米。
買瓊華廢圃,及以内酒庫柴炭屋掌于帥司,建倉廒一百眼,歲貯公田米六百餘萬石。
凡諸倉支納下卸,自有下卸指揮兵士,遇月分支遣,皆至祗役。
叉袋自有賃者應辦。
如遇支界日,倉前成市,水陸壅塞。
諸軍校給打諸糧,不許顧人搬擔,須親于廒中肩出倉外。
此祖宗立法如此。
内司官 内侍省:知省、都知、禦帶、禦藥、苑使、門司、殿長、長、内轄、内監丞、受随都知、下都監、儀令、上名、扶持直掌、權苑提舉、提轄、禦前諸宮觀提點、皇城司、禦辇馬、禦馬院兼提舉、諸内司、庫藏司所等處。
更有聽喚一百員,團練四員,兩攢宮宮使、随父指教小直殿一百員。
内宮散祗候,不記多數,各有所轄職名、主管事務。
内諸司(奉安)
皇城司:禁衛所、符寶所、主管大内鑰匙庫、禦藥院、内東門司、内通進司、禦前軍器庫、睿思殿庫、内藏庫、奉宸庫、内軍器庫、南廊庫、安放庫、生料庫、果子庫、香藥庫、進奉庫。
殿中省:後苑、禦膳所、禦廚、六尚局、翰林司、儀鸾司、八作司、修内司、禦前内轄司、東西庫、南北庫、四仗庫、法物庫、蜜煎庫、内司綱房、青器窯、内司備内庫、禦前應奉所、萬壽香(一作"宮")所、禦服所、裹禦所、絲帛所、腰帶所、八作司、意思房、燈局、禦馬院、教樂所、天章閣、樂器庫、翰林書藝局、道場庫、祗候庫、禦醋庫、主管往來國信所。
東庫:禦辇院、車辂院、皇城辇宮營、骐骥院、教駿營、騎從馬院、象院、大辇院、内轄司、濠寨司、織染所、奉安所、禦酒庫,主管翰林醫官局、太醫局、合同憑由司、良馬院、使臣院、快行營、黃院子營、皂院子營、輕庫。
外庫:禦前諸宮觀官、太廟營、景靈萬壽宮、老兒營、慈元殿庫、皇後殿庫、吳益國位庫、淑妃昭容修儀美人才人諸位庫。
以上并是内侍官兼職提點、提舉等職。
外有皇城司、禦馬院、象院,系知禦帶環衛官兼領幹辦之職。
其餘外庫院幹辦之官,系右選官領其職也。
編估打套局,在左藏庫門内。
惠民利劑局,在太府寺内之右,制藥以給。
惠民局,合暑臘藥以備宣賜。
太平惠民局,置五局,以藏熟藥,價貨以惠民也。
南局在三省前,西局衆安橋北,北局市西坊南,南外局浙江亭北,外二局以北郭稅務兼領惠民藥局收贖。
草料場,在天水院橋西,有廒十眼,受畿内所輸稻麥豆,以給骐骥、禦馬二院,及宰執三衙之馬。
合同場,在過軍橋之下,掌茶鹽鈔引合同。
會子庫,在榷貨務,置隸都茶場,悉視川錢法行之。
以務門兼職,以都司官提領。
日以工匠二百有四人,以取于左帑,而印會歸庫矣。
造會紙局,在赤山湖濱。
先造于徽城,次成都,以"蜀紙"起解。
後因路遠而弗給,诏杭州置局于九曲池,遂徙。
于今安溪亦有局,仍委都司官屬提領。
但工役經定額,見役者日以一千二百人耳。
交引庫,在太府寺門内。
專印造茶鹽鈔引,遂請丞簿佥押。
法物庫,在梅家橋北,掌祭祀法服、朝服、冠、帶舄,及大禮明旗幡衫袍等。
内侍領其職。
度牒庫,在油車巷。
掌僧道二流承恩敕牒。
市舶務,在保安門外瓶場河下。
凡海商自外至杭,受其券而考驗之。
又有新務,在梅家橋北。
司農排岸司,在前洋街。
掌拘卸諸州郡宣限綱運,檢察搜空,而絷其不登數者。
三省樞密院激賞錢庫,在俞家園。
激賞酒庫,在錢塘縣南。
左右骐骥二院,在漾沙坑。
兩院以馬二十四匹為額。
每月朝參,各院以禦馬三匹,至和甯門立于南向,朝罷回院。
象院,在嘉會門外。
禦馬院養喂安南王貢至象三。
左右騎禦直,在七官宅山上。
左右教騎營,在麗正門左右。
禦馬院使臣營,在嘉會門外。
牛羊司,在榷貨務後,掌禦膳及祭之牲。
有滌宮,在六和塔之南。
諸 倉 省倉上界,在天水院橋北,其廒有八眼,受納浙右米,以充上貢及宰執百官親王宗室内侍。
仍支給王城班直省部職員。
省倉中界,在東青門外菜市塘,有廒三十七眼,皆受納浙右苗綱經常和籴公田樁積等米,以供朝家科支、農寺宣限。
凡諸軍、諸司、三學,及百司、顧券、諸局工役等人皆給焉。
省倉下界,在東倉鋪。
創于舊址,極廣袤。
朝家更修,乃折三之二,建廒廳八十眼。
豐儲倉,在仁和縣側倉橋東,以公田浩瀚,諸倉不足以受納,以豐儲增創,成廒百眼。
豐儲西倉,在餘坑門外佐家橋北,其廒五十九眼。
端平倉,在餘杭門處德勝橋東。
元儲漕籴,後歸農寺,莅以京局官而領之。
鹹淳重修,有木榭,扁曰"介然",蓋取太倉箴語,而并箴刻于石。
有廒五十六眼。
淳倉,在餘杭門内斜橋南。
元創以儲米粜于帥司,其後朝家撥支赈粜百姓,自後付農寺以給諸軍諸司。
有廒一百眼。
平粜倉,在仙林寺東,創以儲臨安米,今農米皆入焉。
鹹淳倉,在東青門内後軍寨北。
議增建廪,以儲公田歲入之米。
買瓊華廢圃,及以内酒庫柴炭屋掌于帥司,建倉廒一百眼,歲貯公田米六百餘萬石。
凡諸倉支納下卸,自有下卸指揮兵士,遇月分支遣,皆至祗役。
叉袋自有賃者應辦。
如遇支界日,倉前成市,水陸壅塞。
諸軍校給打諸糧,不許顧人搬擔,須親于廒中肩出倉外。
此祖宗立法如此。
内司官 内侍省:知省、都知、禦帶、禦藥、苑使、門司、殿長、長、内轄、内監丞、受随都知、下都監、儀令、上名、扶持直掌、權苑提舉、提轄、禦前諸宮觀提點、皇城司、禦辇馬、禦馬院兼提舉、諸内司、庫藏司所等處。
更有聽喚一百員,團練四員,兩攢宮宮使、随父指教小直殿一百員。
内宮散祗候,不記多數,各有所轄職名、主管事務。
内諸司
殿中省:後苑、禦膳所、禦廚、六尚局、翰林司、儀鸾司、八作司、修内司、禦前内轄司、東西庫、南北庫、四仗庫、法物庫、蜜煎庫、内司綱房、青器窯、内司備内庫、禦前應奉所、萬壽香
東庫:禦辇院、車辂院、皇城辇宮營、骐骥院、教駿營、騎從馬院、象院、大辇院、内轄司、濠寨司、織染所、奉安所、禦酒庫,主管翰林醫官局、太醫局、合同憑由司、良馬院、使臣院、快行營、黃院子營、皂院子營、輕庫。
外庫:禦前諸宮觀官、太廟營、景靈萬壽宮、老兒營、慈元殿庫、皇後殿庫、吳益國位庫、淑妃昭容修儀美人才人諸位庫。
以上并是内侍官兼職提點、提舉等職。
外有皇城司、禦馬院、象院,系知禦帶環衛官兼領幹辦之職。
其餘外庫院幹辦之官,系右選官領其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