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城西銅錢局前曰古塘橋,古塘裡西曰惠安橋。
北郭務前曰餘杭橋。
天宗水門外曰上堰橋。
餘杭橋側曰下堰橋。
北郭稅務北曰糖餅橋。
神勇鋪曰過軍橋,上閘南曰上鬥門橋。
下鬥門西曰永興橋,上閘南曰中鬥門橋,上閘東陸家場前曰天宗棧庫橋。
餘杭門外上閘頭曰上閘橋,上閘北中閘頭曰中閘橋,中閘西曰唐家橋,又名壽安橋。
中閘北下閘頭曰下閘橋、米市橋,南曰浴堂橋。
下閘西北曰米市橋,米市裡曰黑橋。
麻線巷曰采蓮橋。
夾城巷口曰袁家橋、德勝橋,北曰下鬥門橋。
舊瓦子後曰鄧家橋,又名廣利橋。
石牌頭巷内曰袁公橋。
籴場後德勝橋舊名堰橋,因韓太尉掩擊苗傅,故杭人稱之曰長闆橋,曰楊橋。
下界倉後曰高家、梁、張家三橋。
五裡塘大路曰東新橋。
莫家場前曰範橋,元系小石橋。
魚行裡曰水冰橋。
接待寺南曰望佛橋,橋西曰複明橋,一名倪郎中橋,橋東曰雷道橋。
魚行裡曰黑橋。
接待寺前曰香火橋。
北外酒庫南大路曰左家橋。
西倉南曰寶慶橋,又名蔥版蛳橋。
豐儲西倉前曰西倉橋,倉北曰洞霄道院橋。
城北廂巷口曰富春橋,一名茆家橋。
西倉北醋坊橋。
官界巡司東曰吳家橋,司西曰黃家橋。
江漲稅務東曰江漲橋,橋西南曰歸錦橋。
瓜山泾巷口曰洪橋,巷東曰杜公橋。
董家巷北曰獅子橋。
喻家橋橋側葛家、餘家二橋。
喻家橋西葉家橋,北新東曰費家橋,北新南曰羊棚橋,橋北曰北新橋,元名中興永安橋。
北新隅北曰康家橋,橋側曰豐惠橋。
正等鋪曰印墓橋、康家橋。
北塘上曰闆橋。
禁城九廂坊巷 在城九廂界,各廂一員小使臣注授,任其煙火盜賊,收解所屬。
其職至微,所統者軍巡火下地分,以警其夜分不測耳。
曰宮、城、廂、庑、坊、巷,東至嘉會門禁城角,西至中軍壁小寨門,南至八盤嶺,北至便門巡鋪城角矣。
左一南廂所管坊巷:曰大隐、安榮、懷慶、和豐。
并在清河坊内南首一帶。
左一北廂所管坊巷:曰吳山坊,即吳山井巷。
清河坊,與南瓦子相對。
融和坊,即灌肺嶺巷。
新街融和之北太平坊,通和相對。
市南坊,即巾子巷。
市西坊,俗呼壩頭,又名三橋街,并在禦街西首一帶。
南新街,禦史台相對。
康裕坊,俗呼八作司巷。
後市街、吳山北坊西相對。
泰和坊,俗呼糯米倉巷。
天井坊,即天井巷,舊名通坊。
稍西龍舌頭路中和坊,元呼樓店務巷,舊名淨因坊。
仁美坊俗呼不坂巷,在通判北廳之東。
近民坊,府治東。
流福坊,府治前西。
豐裕坊,淩家橋西。
美化坊,府學西。
八巷并在清河坊北首一帶,直至州府沿河至府學前淩家橋西。
左二廂所管坊巷:曰修義坊,俗呼菱椒巷,即肉市。
富樂坊,俗呼賣馬巷。
衆樂坊,俗呼虎跑泉巷。
教睦坊,俗呼狗兒山巷。
積善坊,即上百戲巷。
秀義坊,即下百戲巷。
壽安坊,俗名官巷。
修文坊,即舊将作監巷。
裡仁坊,元名陶家巷。
保信坊,俗呼剪刀股巷。
定民坊,即中棚巷。
睦親坊,俗呼宗學巷。
純禮坊,元名後洋街巷。
保和坊,舊稱磚街巷。
報恩坊,俗名觀巷。
以上在禦街西首一帶。
福德坊,在保和坊巷内。
招賢坊,仁和縣前對巷。
登省坊,縣衙相對,系郭宰買民地創開此坊耳。
左三廂所管坊巷:欽善坊,井亭橋南。
聞扇子巷、甘泉坊、相國井巷口,與井亭橋對。
清風坊,莊文府南。
活水巷、清河坊,洪福橋西楊和王府前。
興慶坊,結縛橋對前洋街。
德化坊、舊木子巷,在潘阆巷口。
字民、平易,俱在錢塘縣前。
右二廂所管坊巷:孝仁、登平二坊,和甯門外西東。
壽城坊,太廟南糧科院巷。
天慶坊,即天慶觀巷。
保安坊,元呼廟巷。
懷信坊,俗呼糍團巷。
長慶坊,入忠清廟路。
以上并在大街東西。
新開坊,清平巷轉東上抱劍營路。
常慶坊,都稅務南柴垛橋巷。
富樂坊,薦橋西。
右二廂所管坊巷:清平坊,即舊沙皮巷。
通和坊,金波橋路。
寶佑坊,即福王府看位一直路。
賢福坊,即壩東貓兒橋巷。
蘭陵坊,水巷橋巷。
義和坊,俗呼炭橋巷。
武志坊,元名李博士橋巷。
戒民坊,俗呼棚橋巷,為市曹行刑之地。
新安坊,名為新橋樓巷。
延安坊,鵝鴨橋巷。
安國坊,即北橋巷。
懷遠坊,舊呼軍頭司營巷。
普甯坊,在觀橋之北,即清遠橋巷。
皆在禦街東首一帶。
同德坊,舊呼燈心巷,在大街北。
嘉新坊,北庫東西,北呼七朗堂巷。
教欽坊,俗呼竹竿巷,北酒庫東,面南。
新開南巷,薦橋。
富樂坊,對新開北巷,曰新橋東。
右三廂所管坊巷:東巷坊,即上中沙巷。
西巷坊,名下中沙巷。
豐禾坊,全皇後府東。
善履坊,即芳潤橋東。
興化坊,鹽橋下西北。
昌樂坊,蒲橋東。
右四廂所管坊巷名曰興禮,自宗陽宮牆之東,至傳法寺、佑聖觀、郭、謝太後宅、福田宮,出街直到甯海坊,俱屬所統也。
蓋杭舊有坊巷,廢之者七,如羅漢洞舊有坊名美俗,三橋湧金路舊名會昌坊,洪橋楊府巷元作紫雲坊,癸辛街巷為從訓坊,馬家橋西曾立孝慈坊,洗麸橋南北二岸謂之通寶、豐财二坊,皆後人不可不知,姑并述之。
北郭務前曰餘杭橋。
天宗水門外曰上堰橋。
餘杭橋側曰下堰橋。
北郭稅務北曰糖餅橋。
神勇鋪曰過軍橋,上閘南曰上鬥門橋。
下鬥門西曰永興橋,上閘南曰中鬥門橋,上閘東陸家場前曰天宗棧庫橋。
餘杭門外上閘頭曰上閘橋,上閘北中閘頭曰中閘橋,中閘西曰唐家橋,又名壽安橋。
中閘北下閘頭曰下閘橋、米市橋,南曰浴堂橋。
下閘西北曰米市橋,米市裡曰黑橋。
麻線巷曰采蓮橋。
夾城巷口曰袁家橋、德勝橋,北曰下鬥門橋。
舊瓦子後曰鄧家橋,又名廣利橋。
石牌頭巷内曰袁公橋。
籴場後德勝橋舊名堰橋,因韓太尉掩擊苗傅,故杭人稱之曰長闆橋,曰楊橋。
下界倉後曰高家、梁、張家三橋。
五裡塘大路曰東新橋。
莫家場前曰範橋,元系小石橋。
魚行裡曰水冰橋。
接待寺南曰望佛橋,橋西曰複明橋,一名倪郎中橋,橋東曰雷道橋。
魚行裡曰黑橋。
接待寺前曰香火橋。
北外酒庫南大路曰左家橋。
西倉南曰寶慶橋,又名蔥版蛳橋。
豐儲西倉前曰西倉橋,倉北曰洞霄道院橋。
城北廂巷口曰富春橋,一名茆家橋。
西倉北醋坊橋。
官界巡司東曰吳家橋,司西曰黃家橋。
江漲稅務東曰江漲橋,橋西南曰歸錦橋。
瓜山泾巷口曰洪橋,巷東曰杜公橋。
董家巷北曰獅子橋。
喻家橋橋側葛家、餘家二橋。
喻家橋西葉家橋,北新東曰費家橋,北新南曰羊棚橋,橋北曰北新橋,元名中興永安橋。
北新隅北曰康家橋,橋側曰豐惠橋。
正等鋪曰印墓橋、康家橋。
北塘上曰闆橋。
禁城九廂坊巷 在城九廂界,各廂一員小使臣注授,任其煙火盜賊,收解所屬。
其職至微,所統者軍巡火下地分,以警其夜分不測耳。
曰宮、城、廂、庑、坊、巷,東至嘉會門禁城角,西至中軍壁小寨門,南至八盤嶺,北至便門巡鋪城角矣。
左一南廂所管坊巷:曰大隐、安榮、懷慶、和豐。
并在清河坊内南首一帶。
左一北廂所管坊巷:曰吳山坊,即吳山井巷。
清河坊,與南瓦子相對。
融和坊,即灌肺嶺巷。
新街融和之北太平坊,通和相對。
市南坊,即巾子巷。
市西坊,俗呼壩頭,又名三橋街,并在禦街西首一帶。
南新街,禦史台相對。
康裕坊,俗呼八作司巷。
後市街、吳山北坊西相對。
泰和坊,俗呼糯米倉巷。
天井坊,即天井巷,舊名通坊。
稍西龍舌頭路中和坊,元呼樓店務巷,舊名淨因坊。
仁美坊俗呼不坂巷,在通判北廳之東。
近民坊,府治東。
流福坊,府治前西。
豐裕坊,淩家橋西。
美化坊,府學西。
八巷并在清河坊北首一帶,直至州府沿河至府學前淩家橋西。
左二廂所管坊巷:曰修義坊,俗呼菱椒巷,即肉市。
富樂坊,俗呼賣馬巷。
衆樂坊,俗呼虎跑泉巷。
教睦坊,俗呼狗兒山巷。
積善坊,即上百戲巷。
秀義坊,即下百戲巷。
壽安坊,俗名官巷。
修文坊,即舊将作監巷。
裡仁坊,元名陶家巷。
保信坊,俗呼剪刀股巷。
定民坊,即中棚巷。
睦親坊,俗呼宗學巷。
純禮坊,元名後洋街巷。
保和坊,舊稱磚街巷。
報恩坊,俗名觀巷。
以上在禦街西首一帶。
福德坊,在保和坊巷内。
招賢坊,仁和縣前對巷。
登省坊,縣衙相對,系郭宰買民地創開此坊耳。
左三廂所管坊巷:欽善坊,井亭橋南。
聞扇子巷、甘泉坊、相國井巷口,與井亭橋對。
清風坊,莊文府南。
活水巷、清河坊,洪福橋西楊和王府前。
興慶坊,結縛橋對前洋街。
德化坊、舊木子巷,在潘阆巷口。
字民、平易,俱在錢塘縣前。
右二廂所管坊巷:孝仁、登平二坊,和甯門外西東。
壽城坊,太廟南糧科院巷。
天慶坊,即天慶觀巷。
保安坊,元呼廟巷。
懷信坊,俗呼糍團巷。
長慶坊,入忠清廟路。
以上并在大街東西。
新開坊,清平巷轉東上抱劍營路。
常慶坊,都稅務南柴垛橋巷。
富樂坊,薦橋西。
右二廂所管坊巷:清平坊,即舊沙皮巷。
通和坊,金波橋路。
寶佑坊,即福王府看位一直路。
賢福坊,即壩東貓兒橋巷。
蘭陵坊,水巷橋巷。
義和坊,俗呼炭橋巷。
武志坊,元名李博士橋巷。
戒民坊,俗呼棚橋巷,為市曹行刑之地。
新安坊,名為新橋樓巷。
延安坊,鵝鴨橋巷。
安國坊,即北橋巷。
懷遠坊,舊呼軍頭司營巷。
普甯坊,在觀橋之北,即清遠橋巷。
皆在禦街東首一帶。
同德坊,舊呼燈心巷,在大街北。
嘉新坊,北庫東西,北呼七朗堂巷。
教欽坊,俗呼竹竿巷,北酒庫東,面南。
新開南巷,薦橋。
富樂坊,對新開北巷,曰新橋東。
右三廂所管坊巷:東巷坊,即上中沙巷。
西巷坊,名下中沙巷。
豐禾坊,全皇後府東。
善履坊,即芳潤橋東。
興化坊,鹽橋下西北。
昌樂坊,蒲橋東。
右四廂所管坊巷名曰興禮,自宗陽宮牆之東,至傳法寺、佑聖觀、郭、謝太後宅、福田宮,出街直到甯海坊,俱屬所統也。
蓋杭舊有坊巷,廢之者七,如羅漢洞舊有坊名美俗,三橋湧金路舊名會昌坊,洪橋楊府巷元作紫雲坊,癸辛街巷為從訓坊,馬家橋西曾立孝慈坊,洗麸橋南北二岸謂之通寶、豐财二坊,皆後人不可不知,姑并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