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六月(崔真君誕辰附)
六月季夏,正當三伏炎暑之時,内殿朝參之際,命翰林司供給冰雪,賜禁衛殿直觀從,以解暑氣。
六月初六日,敕封護國顯應興福普佑真君誕辰,乃磁州崔府君,系東漢人也,朝廷建觀在衺門外聚景園前靈芝寺側,賜觀額名曰"顯應",其神于靖康時高廟為親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顯靈衛駕,因建此宮觀,崇奉香火,以褒其功。
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設醮,貴戚士庶,多有獻香化紙。
是日湖中畫舫,俱舣堤邊,納涼避暑,恣眠柳影,飽挹荷香,散發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遊情寓意,不一而足。
蓋此時爍石流金,無可為玩,姑借此以行樂耳。
七月(立秋附)
七月秋孟,例于上旬内車駕詣景靈宮行孟享之禮,以秋陽正炎,上命宰執分詣。
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樹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
"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
都城内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争買之,剪如花樣,插于鬓邊,以應時序。
七 夕 七月七日,謂之"七夕節"。
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着新衣。
富貴之家,于高樓危榭,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又于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鬥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
内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名"摩羅",孩兒悉以土木雕,更以造彩裝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
又于數日前,以紅雞、果食、時新果品互相饋送。
禁中意思蜜煎局亦以"鵲橋仙"故事,先以水蜜木瓜進入。
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羅"之狀。
此東都流傳,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記也。
解制日(中元附)
七月十五日,一應大小僧尼寺院設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之日"。
自解制後,禅教僧尼,從便給假起單,或行腳,或歸受業,皆所不拘。
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度醮,與士庶祭拔。
宗親貴家有力者,于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
僧寺亦于此日建盂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
家市賣冥衣,亦有賣轉明菜花、油餅、酸餡、沙餡、乳糕、豐糕之類。
賣M麻M谷G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報秋成之意。
雞冠花供養祖宗者,謂之"洗手花"。
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墳所拜掃者。
禁中車馬出攢宮,以盡朝陵之禮。
及往諸王妃嫔等墳行祭享之誠。
後殿賜錢,差内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
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稅務廳設斛,以享江海鬼神。
是月,瓜桃梨棗盛有,雞頭亦有數品,若揀銀皮子嫩者為佳,市中叫賣之聲不絕。
中貴戚裡,多以金盒絡繹買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葉包裹,摻以麝香,用紅小索系之。
八 月 八月上旬丁日,太宗武府庠縣學俱行秋丁釋奠禮。
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于壇,蓋春祈而秋報也。
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歸外家回,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等為遺,俗諺雲謂之"宜良外甥兒"之兆耳。
中秋前,諸酒庫中申明點檢所,擇日排辦迎新,帥府率本州軍伍及九縣場巡尉軍卒,并節制殿步兩司軍馬,往蒲橋教場教閱,都人觀睹,尤盛于春季也。
中 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
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
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絕。
蓋金吾不禁故也。
六月初六日,敕封護國顯應興福普佑真君誕辰,乃磁州崔府君,系東漢人也,朝廷建觀在衺門外聚景園前靈芝寺側,賜觀額名曰"顯應",其神于靖康時高廟為親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顯靈衛駕,因建此宮觀,崇奉香火,以褒其功。
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設醮,貴戚士庶,多有獻香化紙。
是日湖中畫舫,俱舣堤邊,納涼避暑,恣眠柳影,飽挹荷香,散發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遊情寓意,不一而足。
蓋此時爍石流金,無可為玩,姑借此以行樂耳。
七月
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樹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
"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
都城内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争買之,剪如花樣,插于鬓邊,以應時序。
七 夕 七月七日,謂之"七夕節"。
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着新衣。
富貴之家,于高樓危榭,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又于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鬥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
内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名"摩羅",孩兒悉以土木雕,更以造彩裝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
又于數日前,以紅雞、果食、時新果品互相饋送。
禁中意思蜜煎局亦以"鵲橋仙"故事,先以水蜜木瓜進入。
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羅"之狀。
此東都流傳,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記也。
解制日
自解制後,禅教僧尼,從便給假起單,或行腳,或歸受業,皆所不拘。
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度醮,與士庶祭拔。
宗親貴家有力者,于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
僧寺亦于此日建盂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
家市賣冥衣,亦有賣轉明菜花、油餅、酸餡、沙餡、乳糕、豐糕之類。
賣M麻M谷G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報秋成之意。
雞冠花供養祖宗者,謂之"洗手花"。
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墳所拜掃者。
禁中車馬出攢宮,以盡朝陵之禮。
及往諸王妃嫔等墳行祭享之誠。
後殿賜錢,差内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
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稅務廳設斛,以享江海鬼神。
是月,瓜桃梨棗盛有,雞頭亦有數品,若揀銀皮子嫩者為佳,市中叫賣之聲不絕。
中貴戚裡,多以金盒絡繹買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葉包裹,摻以麝香,用紅小索系之。
八 月 八月上旬丁日,太宗武府庠縣學俱行秋丁釋奠禮。
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于壇,蓋春祈而秋報也。
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歸外家回,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等為遺,俗諺雲謂之"宜良外甥兒"之兆耳。
中秋前,諸酒庫中申明點檢所,擇日排辦迎新,帥府率本州軍伍及九縣場巡尉軍卒,并節制殿步兩司軍馬,往蒲橋教場教閱,都人觀睹,尤盛于春季也。
中 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
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
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絕。
蓋金吾不禁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