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華紀麗譜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來新自浣花頭。
”謝公牋出於此乎!濤所製牋,特深紅一色爾,偽蜀王衍賜金堂縣令張蠙霞光牋五百幅,霞光牋疑即今之彤霞牋,亦深紅色也,蓋以胭脂染色最為靡麗,範公成大亦愛之。
然更梅溽則色敗萎黃,尤難緻逺,公以為恨,一時把玩,固不為乆計也。
濤以牋名可矣,雖良家女乃失身為妓,韋尹欲官之,段尹誌其墓焉,何哉?時幕府賓客多天下選一,時縱適不少斂,大抵唐藩鎮不度,皆習然也。
濤固得之,而諸公似以濤失雲。
紙固多品,皆玉闆、表光之苗裔也。
近年有百韻牋,則合以兩色材為之,其橫視常紙長三之二,可以寫詩百韻,故雲人便。
其縱闊可以放筆快書。
凡紙皆有連二、連三、連四(售者連四一名曰“船”。
),牋又有青白牋,背青面白;有學士牋,長不滿尺;小學士牋,又半之。
倣姑蘇作雜色粉紙,曰假蘇牋,皆印金銀花於上,承平前輩蓋常用之,中廢不作,比始復為之然。
姑蘇紙多布紋,而假蘇牋皆羅紋,惟紙骨柔薄耳,若加厚壯,則可勝蘇牋也。
蜀牋體重,一夫之力僅能荷五百畨。
四方例貴川牋,蓋以其逺,號難緻。
然徽紙、池紙、竹紙在蜀,蜀人愛其輕,細客販至成都,每畨視川牋價幾三倍。
範公在鎮二年,止用蜀紙,省公帑費甚多。
且恠蜀諸司及州縣,緘牘必用徽池紙,範公用蜀紙,重所輕也。
蜀人事上則不敢輕所重矣,此以價大小言也。
餘得之蜀士雲:澄心堂紙取李氏澄心堂様製也,蓋表光之所輕脆而精絶者,中等則名曰玉水紙,最下者曰冷金牋,以供泛使。
廣都紙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榮,三曰冉村,四曰竹絲,皆以楮皮為之。
其視浣花牋紙最清潔,凡公私簿書、契劵、圖籍、文牒,皆取給於是。
廣幅無粉者,謂之假山南;狹幅有粉者,謂之假榮造;於冉村,曰清水造;於龍溪鄉,曰竹紙。
蜀中經史子籍,皆以此紙傳印。
而竹絲之輕細似池紙,視上三色價稍貴,近年又倣徽池法作勝池,亦可用,但未甚精緻耳。
雙流紙出於廣都,每幅方尺許,品最下,用最廣,而價亦最賤。
雙流實無有也,而以為名,蓋隋煬帝始改廣都曰雙流,疑紙名自隋始也。
亦名小灰紙。
蜀錦譜 蜀以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錦官,江名以濯錦。
而《蜀都賦》雲: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遊蜀記》雲:成都有九璧村,出美錦。
歲充貢,宋朝歲輸上供等錦帛,轉運司給其費而府掌其事。
元豐六年,呂汲公大防始建錦院于府治之東,募軍匠五百人織造,置官以莅之,創樓于前,以為積藏待發之所,榜曰錦官。
公又為之記,其略雲:設機百五十四,日用挽綜之工百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練染之工十一,紡繹之工百一十,而後足役。
歲費絲,權以兩者一十二萬五千。
紅藍紫茢之類,以斤者二十一萬一千,而後足用。
織室、吏舍、出納之府,為屋百一十七間,而後足居。
自今考之,當時所織之錦,其别有四。
曰上貢錦,曰官告錦,曰臣僚襖子錦,曰廣西錦,總為六百九十疋而已。
渡江以後,外攘之務,十倍承平。
建炎三年,都大茶馬司始織造錦绫被褥,折支黎州等處馬價,自是私販之禁興。
又以應天北禅鹿苑寺三處,置場織造。
其錦自真紅被褥而下,凡十餘品。
于是中國織紋之工,轉而衣衫椎髻鴂舌之人矣。
乾道四年,又以三場散漫,遂即舊廉訪司潔已堂創錦院,悉聚機戶其中。
猶恐私販不能盡禁也,則倚宣撫之力建請于朝,并府治錦院為一。
俾所隸工匠,各以色額織造。
蓋馬政既重,則織造益多,費用益夥,提防益密,其勢然也。
今取承平時錦院與今茶馬司錦院所織錦名色著于篇,俾來者各以時考之。
轉運司錦院織錦名色(即成都府錦院) 上貢錦三疋花樣: 八答暈錦 官告錦四百疋花樣: 盤球錦簇四金雕錦葵花錦八答暈錦六答暈錦翠池獅子錦天下樂錦雲雁錦 臣僚襖子錦八十七疋花樣: 簇四金雕錦八答暈錦天下樂錦 廣西錦二百疋花樣: 真紅錦一百疋: 大窠獅子錦大窠馬大球錦雙窠雲雁錦宜男百花錦 青綠錦一百疋: 宜男百花錦青綠雲雁錦 茶馬司錦院織錦名色(茶馬司須知雲:逐年随蕃蠻中到馬數多寡以用,折傳别無一定之數。
) 黎州 皂大被绯大被皂中被绯中被四色中被七八行錦瑪瑙錦 叙州 真紅大被褥真紅雙連椅背真紅單椅背 南平軍 真紅大被褥真紅雙窠錦皂大被褥青大被褥 文州 犒設紅錦 細色錦名色: 青綠瑞草雲鶴錦青綠如意牡丹錦真紅宜男百花錦真紅穿花鳳錦真紅雪花球露錦真紅櫻桃錦真紅水林檎錦秦州細法真紅錦鵝黃水林檎錦秦州中法真紅錦紫皂段子秦州粗法真紅錦真紅天馬錦真紅湖州大百花孔雀錦真紅飛魚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錦真紅聚八仙錦二色湖州大百花孔雀錦 真紅六金魚錦
”謝公牋出於此乎!濤所製牋,特深紅一色爾,偽蜀王衍賜金堂縣令張蠙霞光牋五百幅,霞光牋疑即今之彤霞牋,亦深紅色也,蓋以胭脂染色最為靡麗,範公成大亦愛之。
然更梅溽則色敗萎黃,尤難緻逺,公以為恨,一時把玩,固不為乆計也。
濤以牋名可矣,雖良家女乃失身為妓,韋尹欲官之,段尹誌其墓焉,何哉?時幕府賓客多天下選一,時縱適不少斂,大抵唐藩鎮不度,皆習然也。
濤固得之,而諸公似以濤失雲。
紙固多品,皆玉闆、表光之苗裔也。
近年有百韻牋,則合以兩色材為之,其橫視常紙長三之二,可以寫詩百韻,故雲人便。
其縱闊可以放筆快書。
凡紙皆有連二、連三、連四(售者連四一名曰“船”。
),牋又有青白牋,背青面白;有學士牋,長不滿尺;小學士牋,又半之。
倣姑蘇作雜色粉紙,曰假蘇牋,皆印金銀花於上,承平前輩蓋常用之,中廢不作,比始復為之然。
姑蘇紙多布紋,而假蘇牋皆羅紋,惟紙骨柔薄耳,若加厚壯,則可勝蘇牋也。
蜀牋體重,一夫之力僅能荷五百畨。
四方例貴川牋,蓋以其逺,號難緻。
然徽紙、池紙、竹紙在蜀,蜀人愛其輕,細客販至成都,每畨視川牋價幾三倍。
範公在鎮二年,止用蜀紙,省公帑費甚多。
且恠蜀諸司及州縣,緘牘必用徽池紙,範公用蜀紙,重所輕也。
蜀人事上則不敢輕所重矣,此以價大小言也。
餘得之蜀士雲:澄心堂紙取李氏澄心堂様製也,蓋表光之所輕脆而精絶者,中等則名曰玉水紙,最下者曰冷金牋,以供泛使。
廣都紙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榮,三曰冉村,四曰竹絲,皆以楮皮為之。
其視浣花牋紙最清潔,凡公私簿書、契劵、圖籍、文牒,皆取給於是。
廣幅無粉者,謂之假山南;狹幅有粉者,謂之假榮造;於冉村,曰清水造;於龍溪鄉,曰竹紙。
蜀中經史子籍,皆以此紙傳印。
而竹絲之輕細似池紙,視上三色價稍貴,近年又倣徽池法作勝池,亦可用,但未甚精緻耳。
雙流紙出於廣都,每幅方尺許,品最下,用最廣,而價亦最賤。
雙流實無有也,而以為名,蓋隋煬帝始改廣都曰雙流,疑紙名自隋始也。
亦名小灰紙。
蜀錦譜 蜀以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錦官,江名以濯錦。
而《蜀都賦》雲: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遊蜀記》雲:成都有九璧村,出美錦。
歲充貢,宋朝歲輸上供等錦帛,轉運司給其費而府掌其事。
元豐六年,呂汲公大防始建錦院于府治之東,募軍匠五百人織造,置官以莅之,創樓于前,以為積藏待發之所,榜曰錦官。
公又為之記,其略雲:設機百五十四,日用挽綜之工百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練染之工十一,紡繹之工百一十,而後足役。
歲費絲,權以兩者一十二萬五千。
紅藍紫茢之類,以斤者二十一萬一千,而後足用。
織室、吏舍、出納之府,為屋百一十七間,而後足居。
自今考之,當時所織之錦,其别有四。
曰上貢錦,曰官告錦,曰臣僚襖子錦,曰廣西錦,總為六百九十疋而已。
渡江以後,外攘之務,十倍承平。
建炎三年,都大茶馬司始織造錦绫被褥,折支黎州等處馬價,自是私販之禁興。
又以應天北禅鹿苑寺三處,置場織造。
其錦自真紅被褥而下,凡十餘品。
于是中國織紋之工,轉而衣衫椎髻鴂舌之人矣。
乾道四年,又以三場散漫,遂即舊廉訪司潔已堂創錦院,悉聚機戶其中。
猶恐私販不能盡禁也,則倚宣撫之力建請于朝,并府治錦院為一。
俾所隸工匠,各以色額織造。
蓋馬政既重,則織造益多,費用益夥,提防益密,其勢然也。
今取承平時錦院與今茶馬司錦院所織錦名色著于篇,俾來者各以時考之。
轉運司錦院織錦名色(即成都府錦院) 上貢錦三疋花樣: 八答暈錦 官告錦四百疋花樣: 盤球錦簇四金雕錦葵花錦八答暈錦六答暈錦翠池獅子錦天下樂錦雲雁錦 臣僚襖子錦八十七疋花樣: 簇四金雕錦八答暈錦天下樂錦 廣西錦二百疋花樣: 真紅錦一百疋: 大窠獅子錦大窠馬大球錦雙窠雲雁錦宜男百花錦 青綠錦一百疋: 宜男百花錦青綠雲雁錦 茶馬司錦院織錦名色(茶馬司須知雲:逐年随蕃蠻中到馬數多寡以用,折傳别無一定之數。
) 黎州 皂大被绯大被皂中被绯中被四色中被七八行錦瑪瑙錦 叙州 真紅大被褥真紅雙連椅背真紅單椅背 南平軍 真紅大被褥真紅雙窠錦皂大被褥青大被褥 文州 犒設紅錦 細色錦名色: 青綠瑞草雲鶴錦青綠如意牡丹錦真紅宜男百花錦真紅穿花鳳錦真紅雪花球露錦真紅櫻桃錦真紅水林檎錦秦州細法真紅錦鵝黃水林檎錦秦州中法真紅錦紫皂段子秦州粗法真紅錦真紅天馬錦真紅湖州大百花孔雀錦真紅飛魚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錦真紅聚八仙錦二色湖州大百花孔雀錦 真紅六金魚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