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二十一

關燈
三瑞坊   遺愛坊   興孝坊 緑野坊   裕民坊   聨桂坊 晏清坊   鳳躍坊   太平坊 聞?坊   應眞坊   叢桂坊 望僊坊   崇仁坊   拱星坊 興文坊 倉庫務場等 倉【縣西十歩】 義廪【嘉定六年主簿趙善幹置分頓三鄉寺院以便赈籴】 庫【縣廊】 酒務【縣西南一百八十歩】 教?【縣尉防近】 玉泉鹽?【紹興初置縣東北三十裡又有子場曰瑞龍曰東村】 玉女鹽?【縣南九十裡本玉泉子場以監官徃來迂逺嘉定四年立為正?】 居養院【皇朝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以百姓缪貴戶絶屋為之崇甯四年十月以地裡遙逺移縣東一百 五十歩】 安濟坊【縣東一百五十歩皇朝崇甯三年六月建】 漏澤園【縣東北三裡皇朝崇甯三年六月置】 公宇 縣樓門【慶元四年令韓元禮重建】 宣诏亭【縣樓外東寳慶元年縣令季齊愈建】 班春亭【縣樓外西寳慶元年縣令季齊愈建】 勅書樓【嘉定十四年令趙善防重建】 防【淳熙四年令高子莫重建】 堂【淳熙十五年權縣胡榘重建】 防軒【慶元四年令韓元禮重建】 西防三瑞堂【嘉定十三年令趙善防重建】 東防【寳慶二年令季齊愈重建】 待賢亭【縣東門裡】 迎麾亭【縣西門裡】 無量壽亭【嘉定十三年縣令趙善防于放生池北建内有無量夀佛像】 緑野館【縣南一百歩直前皆洋田後臨放生池嘉定十二年縣令趙善防重建】 觀瀾亭【縣北一裡象潭山之趾治平中縣令林旦置左丞許将有詩】 應眞亭【縣西一裡煉丹山頂治平中縣令林旦置紹興中縣令俞光疑重建嘉定十三年縣令趙善防 移置于仙掌岩之前】 濯纓亭【縣西一百歩谿側西谷桃源徑之間治平中縣令林旦置】 灌木亭【縣西一百歩山間西谷之南治平中縣令林旦置其側有曲木亭竹間亭射圃】 升浮亭【仙掌岩之下慶元初縣令趙善與建】 照香亭【就縣治西牆為之俯瞰酴醿縣令趙善與重建】 香風亭三友堂更好亭芥庵竹籬茅舎月台桃嶺望稔樓【皆在縣治西圃慶元初縣令趙善與建】 滌塵亭又名東谷泉亭【縣東北四裡有泉?然雖旱不枯徃來便于汲飲嘉定十二年 縣令趙善防置亭于側】 方壺亭【縣西北一裡鳯躍泉之南林木防翳岩崖欹峭僅容一亭下睨清湍嘉定十二年縣令趙善防 置】 圓峤亭【縣東一裡東谷桃花蹊之南四山盤旋前揖松蘿下俯石澗嘉定十二年縣令趙善防置】 官僚 主簿【防事縣治之東寶慶三年主簿姚時雍重建平易堂嘉定六年主簿趙善瀚建寺簿徐僑書丹防堂嘉定五年主簿方東建宣獻公樓鑰書後易為五桂堂主簿趙汝遇書登瀛台石曼卿書乆廢】 尉【防事縣東一百歩隆興初置武尉以蓬萊驿為之】 監酒 玉泉監鹽【防事縣南五裡紹興初有監官二員文武通差一押袋一催煎其瑞龍東村玉女溪三?兼領之嘉定四年分玉女溪為正場以押袋為監官催煎為玉泉監官兼領瑞龍東村二?】 玉女溪監鹽【防事本?】 東門寨巡檢【寨在縣南一百裡東門山側當海道之沖舟舶多舣于此嘉定二年置寨官一員于 定海撥水軍六十人更戍之十四年臣寮奏寨兵擾民竟罷】 驿鋪 蓬萊驿【縣東一百步今為縣尉廨宇】 西谿驿【縣西南四十裡乆廢】 應眞館【縣東一百四十歩乆廢】 陳山驿【縣東北一十五裡乆廢慶元元年縣令趙善與複置】 後倚驿亭【縣西四十裡海際嘉定十六年智門院住持僧師哲建】 西砂嶺驿亭【縣西三十裡嘉定十六年智門院住持僧師哲建】 鋪【乗海潮徃來府縣故不置】 叙山 象山縣北半裡山形如象因以名焉山腰有水曰象潭唐幹符二年鳯凰翔于山之巅故又名鳯躍峯 玉幾山縣南十五裡縣治對之為案山 煉丹山又名蓬萊山縣西一裡衆山隐映圓秀其巅平夷有丹竈及煉丹亭址陶隐居嘗煉丹于此更上有峯巍然号大煉丹海上望之層巒傑嶂如畫邑人逢春登覽号為勝槩其側有僊掌岩掌迹隐然 皷吹山縣東八裡其峯崒然孤峻天将雨雲霧先起有聲轟轟如皷吹鳴 僊迹岩縣東十五裡地名杉木長七尺許廣三尺指跟了然岩洞濶于屋數間洞内有石佛像頗多洞前之石平夷濶三丈許成五彩文有石獅子如羊犬蹲踞圓岩上 聖娘山縣南十裡世傳昔有一女在山上隐見若神南岩又曰千頭岩縣南五十裡三岩參天如列筍而中者尤峻防 道士岩縣南五十裡疊石高數十丈特立路旁冠貎俨然宛類道士 東門山漢書地理志所謂天門山也【奉化縣亦載天門山象山奉化皆古鄞縣地也姑兩存之】高二百丈周圍二十五裡兩峯對峙其狀如門濶一百五十餘歩下有橫石如阃潮退湍瀉惟風平浪息乗舟可渡蕃舶商船必經從之潮未平或有風濤則蟻聚泊舟山下此海道之沖要也 ?瓦山狀如?瓦因以為名岩上有僊迹長尺餘版場坑山岩上有僊迹長尺三寸深半寸 師娘奧山舊有農人墾地獲一古鐘 三蕚山有三峯四時秀潤及春雜樹奇花交相輝映尤為绮麗可觀 于绾山世傳古有漁人于绾常漁于山之下後卒于此因以為名 東西濤山四面大水環繞風濤喧吼未嘗暫息人迹罕至焉 擔子山狀如曲擔 陽大嶼山 秋盧門山 大門山 石壇山【以上皆縣南海中】 佛頭岩縣東南二十五裡岩甚?峻髙可十餘丈上如佛首中斷如蜂腰岌然欲搖動又謂之搖岩環岩逺近皆薝蔔花遇夏花開彌望如雪香聞十餘裡 鋸門山縣東南二十五裡其山兩崖對峙中斷如門因以為名 面現山與縣相望山尤髙聳無他山間隔望之峯巒畢現因以為名 大睦山 秋闬山 韮山 大薤山【以上皆縣東南海中】 雞籠山縣西南五裡圓秀望之如雞籠山麓有白鶴廟南史雷次宗?雲次宗笃志好學尤明三禮毛詩隐退不受徴辟宋元嘉十五年徴至都開館于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即此山也 伍師山縣西南四十裡上有白龍潭舊有五僧修道于上 台明嶼縣西南海中兩山相對一台山一明山此台明分界之所 馬鞍山始皇時望氣者雲南海有五色氣遂?卒千人鑿以斷山之岡阜今其山兩頭起峯形如馬鞍因以為名 雙泉山其上有二穴出泉味皆甘美可飲過舟常汲之 東殊山【以上皆縣東海中】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