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十九

關燈
梁氏所謂應乎上公而通乎隂陽者也 宮觀 淵徳觀縣東北五裡皇朝元豐元年始建淵聖廣徳王廟委道士奉香火崇甯二年戶部侍郎劉逵給事中吳栻使髙麗回奏嵗度道士一名三年诏天下建天甯萬夀觀以本州崇夀宮改置四年知縣事徐禋因請其額寘本廟宣和五年改今額 寺院 禅院七 開善院縣東南九十裡唐景福二年置名瑞岩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千九百六十畝山八千二百七十八畝 靈岩山教旌院縣南四十裡唐廣明年中置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九百二十一畝山二千八百九十六畝【宣獻公樓鑰有題雲岩詩雲但見雲生谷初無石似岩得名非舊觀買地作精藍境勝環脩竹門深擁翠杉禅林自佳趣莫問後三三】 崇梵院縣東南七十裡唐天複元年置名啟霞皇朝寳元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二十六畝山四千八百七十畝 明慧院縣東南七十裡唐幹甯三年置名保安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八畝山三百四十畝 資聖院縣東南六十裡唐大順二年置名資福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三十畝山九十畝 本覺院縣東南一百二十裡舊名彌勒周顯徳六年置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八十五畝山三百六十畝 妙勝院縣西三十裡後唐清泰年中置名永安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五百畝山無 教院六 正覺院縣西北六十四裡周廣順元年置名回峰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四十四畝山九十畝【院有清風軒王亘詩雲海風拍枕燈初暗山雨打人正寒料得此軒人更好怒濤推月上闌幹】 永甯院縣西十五裡舊名甯波晉天福中置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六百六十畝山無 觀音院縣東北一裡皇朝皇祐中建常住田二百一十二畝山無 妙音院縣西二裡皇朝元豐年中置建炎元年徙本州妙音院額以為額常住田二百七畝山無 覺海院縣南一十三裡唐防昌二年置名清海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七十二畝山二百二十五畝 幽栖院常住田六十二畝山無 十方律院五 浄居院縣南二十裡唐幹甯元年置名龍明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五十八畝山七百畝寺之青林山舊有鳗井久而湮嘉泰中旱令商逸卿訪故迹而禱之即獲甘霔商信之笃政成抔土以往後守南劍因旱取土置水祈而得鳗遂雨豈至誠所感固如是耶 惠寂院縣南七十五裡晉開運年中置名蘆浦庵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九畝山二百八十畝 息雲院常住田一十畝山無 廣福院縣西北八十裡伏龍山間舊名鹹通伏龍禅院唐鹹通三年置皇朝熙甯中改夀聖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寺有一井冬夏常溫應潮増減名海眼泉常住田二百六十畝山一千六百四十八畝 泗洲院縣南三十裡後唐清泰四年有石佛因水自山流下僧清立因立精舎常住田三十一畝山無 甲乙律院十三 寂照院縣南九十裡梁貞明中置名保安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六十二畝山七百三十四畝 真修院縣南一百裡唐大順三年置名門浦報恩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五十三畝山七百一十四畝 總持院縣東北一裡唐幹甯三年置名防境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六百二畝山無 崇法院縣西一十五裡舊名回向院皇朝建隆三年置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三十二畝山無 慈濟院常住田四十三畝山一百畝 靈峰院縣南四十裡周廣順元年置名保安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三十畝山七百八畝 浄嚴院縣南三十裡漢幹祐二年置名練盆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三十畝山一百五十一畝 興善院縣南五十裡唐天成二年置名保安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畝山無 慈化院常住無 顯教院常住無 能仁院常住無 崇先院常住無 永福院常住無 叙遺 車駕巡幸【已見郡志】 紀異 碁子泙在濤山半山之間有小沙灘其下通海出石碁子人欲取之先以白米或黒豆撒其中翼日得碁子各随其色 【阙】南四十裡有壺山土常赤世傳葛仙翁錬丹之處淳祐二年夏六月縣産粟一莖雙穂者三四穗者一前所未見時添倅趙體要沿檄至縣得之以遺郡守陳垲邦人皆以為豐年之瑞守圖其狀掲之郡齋以騐邦人之言 存古 虞世南墓在澥浦鎮靈緒鄉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