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越録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淳熙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自金華與潘叔度為會稽之遊。
辰後出旌孝門,五裡至關頭,南折入會稽路。
二裡桐樹嶺,八裡東藕塘,城東坡塘此為大,溉田甚博。
他時夏秋之交辄涸,今歲雨澤以時,田不仰水,秋深猶彌漫也。
十五裡含香,民居頗成聚落,道旁野塘,木芙蓉初發映水,殊有思緻。
十裡義井,五裡上下倉,十裡孝順鎮,十裡自驿路北折入香山路,五裡宿杭慈潘氏莊。
凡行七十裡。
是日,凝陰不開,風襲人已有力,始禦,四山雲氣滃然,岡巒山沒。
申後微雨,夜遂大。
二十九日早,冒雨行,二裡小鳳林寺。
涉溪屈曲,稻塍間泥淖沒屦。
五裡苦山。
二十裡梅口,邸舍蠲潔勝官道,蓋行賈避義烏市征,往往出此。
十五裡香山,林壑稍邃。
八裡下稠岩景德寺,寺屋可百年,繪事皆樸質。
飯于小軒,方池叢竹皆有趣,然稍蕪矣。
七裡唐口,自是複出驿路。
老梧離立道旁,濯濯如青玉幹。
又二裡宿逆旅。
凡行五十九裡。
晡後雨方歇。
所曆大抵匆匆不能詳也。
三十日,早發,二裡石斛橋,溪流潺潺。
崖旁大石如屋。
橋西走浦江道也。
度橋而北,十裡石牛,有樓臨路,樓下牖戶亦明敞。
主人留,小語雲:“創以待使客,非其居也。
”所謂石牛者,道下塘卧石若牛,水滿不可見。
五裡洞井,居民依小坡植雞冠花數百本。
冠距低昂,大類屍鄉祝雞翁舍。
雲薄見日,已而大霁。
十裡新界,自石斛橋道出兩山間,少曠土,至此山圍始寬。
秋稼極目,黃雲蔚然。
過義烏、東陽、浦陽、永康四縣。
巡檢寨,婺越界焉。
五裡邵家灣,觀五指山,其巅石如骈拇,然近視不若遠望。
飯民家,舍後水竹可步。
逢驅羊行賈者,數百蹄散漫川谷,風毛沙肋,頓有汧隴秋色。
五裡涉楓江。
土俗諺雲:第一揚子江,第二錢塘江,第三楓江。
蓋甚言其水波惡,實小溪耳。
聞春夏頗湍悍,今僅至胫而已。
南岸有覆鬥山,山形正方若鬥覆。
五裡興樂,槿花夾道,室廬籬落皆整。
五裡界牌隴,平坡淺草,隐隐起伏,環山城立,真監牧地也。
五裡牌頭市,道分為兩,北道出漁浦,度浙江入杭。
東道入越,輪蹄擔負,東視北不能十一。
市旁鬥子岩,岩旁獅子山,首昂背偃,略類狻猊。
五裡寒熱阪,五裡宿硯石村。
凡行六十五裡。
屢愒逆旅,牆壁橫斜多市儈牓帖,大要皆尤人語,斯其所以為市道與?悚然久之。
九月一日,晨霧,上橫隴,東嶂出日,金暈吞吐。
少焉全璧徑升,晃耀不可正視,升數尺,韬于雲,絢彩光麗,因蔽益奇,非浮翳所能掩。
露稻風葉,皆鮮鮮有生意。
五裡裡湖,五裡蔡家塢,五裡桐木嶺,五裡諸暨縣。
入縣北門,人煙猶蕭疏。
縣方築社南垣,兩松樛枝小異。
裡許至市,自縣治前東折,度下橋,橋屋半圮矣。
并大溪行,流甚壯。
其源一自東陽,一自浦江,一自孝義,至街亭合流,徑縣城,又經蕭山浮橋入浙江。
縣東陶朱山頗雄。
自入新界,已巋然見之。
出縣東門,山益遠,川源益曠。
田萊多荒,蓋沮洳不宜稼而然。
五裡放生橋,道左女貞新葉生,黃綠間錯,如行閩粵荔枝林。
五裡馬秀才店,店傍小室,随事莳花草,馬久罷舉矣。
三裡雙橋畈,二裡烏石,其南入剡,百裡而近。
十五裡苦李橋,溪碛頗清淺,木陰扶疏,百餘步入山徑。
五裡至新店灣,複得平地。
五裡栗橋,登栗嶺。
五裡冷水,望東嶺神祠,缥缈雲間,下坂稻穗垂黃,際山數十裡,平鋪如拭。
洋洋乎富哉豐年之象,道中所未見也。
五裡宿楓橋鎮,前歲析諸暨之十鄉即鎮為義安縣,今年五月廢。
凡行七十裡,薄暮小雨。
二日,辨色發楓橋,陰風薄寒。
十裡乾溪,溪橋榉柳數百株,有十圍者。
過橋繞山足行,十裡古博嶺。
嶺左右皆叢筱。
五裡洪口,有别徑入明。
自楓橋而上,美竹佳樹相望。
近洪口,曲折循小溪,水聲,風物漸佳。
十裡含晖橋亭,天章寺路口也,遂穿
辰後出旌孝門,五裡至關頭,南折入會稽路。
二裡桐樹嶺,八裡東藕塘,城東坡塘此為大,溉田甚博。
他時夏秋之交辄涸,今歲雨澤以時,田不仰水,秋深猶彌漫也。
十五裡含香,民居頗成聚落,道旁野塘,木芙蓉初發映水,殊有思緻。
十裡義井,五裡上下倉,十裡孝順鎮,十裡自驿路北折入香山路,五裡宿杭慈潘氏莊。
凡行七十裡。
是日,凝陰不開,風襲人已有力,始禦,四山雲氣滃然,岡巒山沒。
申後微雨,夜遂大。
二十九日早,冒雨行,二裡小鳳林寺。
涉溪屈曲,稻塍間泥淖沒屦。
五裡苦山。
二十裡梅口,邸舍蠲潔勝官道,蓋行賈避義烏市征,往往出此。
十五裡香山,林壑稍邃。
八裡下稠岩景德寺,寺屋可百年,繪事皆樸質。
飯于小軒,方池叢竹皆有趣,然稍蕪矣。
七裡唐口,自是複出驿路。
老梧離立道旁,濯濯如青玉幹。
又二裡宿逆旅。
凡行五十九裡。
晡後雨方歇。
所曆大抵匆匆不能詳也。
三十日,早發,二裡石斛橋,溪流潺潺。
崖旁大石如屋。
橋西走浦江道也。
度橋而北,十裡石牛,有樓臨路,樓下牖戶亦明敞。
主人留,小語雲:“創以待使客,非其居也。
”所謂石牛者,道下塘卧石若牛,水滿不可見。
五裡洞井,居民依小坡植雞冠花數百本。
冠距低昂,大類屍鄉祝雞翁舍。
雲薄見日,已而大霁。
十裡新界,自石斛橋道出兩山間,少曠土,至此山圍始寬。
秋稼極目,黃雲蔚然。
過義烏、東陽、浦陽、永康四縣。
巡檢寨,婺越界焉。
五裡邵家灣,觀五指山,其巅石如骈拇,然近視不若遠望。
飯民家,舍後水竹可步。
逢驅羊行賈者,數百蹄散漫川谷,風毛沙肋,頓有汧隴秋色。
五裡涉楓江。
土俗諺雲:第一揚子江,第二錢塘江,第三楓江。
蓋甚言其水波惡,實小溪耳。
聞春夏頗湍悍,今僅至胫而已。
南岸有覆鬥山,山形正方若鬥覆。
五裡興樂,槿花夾道,室廬籬落皆整。
五裡界牌隴,平坡淺草,隐隐起伏,環山城立,真監牧地也。
五裡牌頭市,道分為兩,北道出漁浦,度浙江入杭。
東道入越,輪蹄擔負,東視北不能十一。
市旁鬥子岩,岩旁獅子山,首昂背偃,略類狻猊。
五裡寒熱阪,五裡宿硯石村。
凡行六十五裡。
屢愒逆旅,牆壁橫斜多市儈牓帖,大要皆尤人語,斯其所以為市道與?悚然久之。
九月一日,晨霧,上橫隴,東嶂出日,金暈吞吐。
少焉全璧徑升,晃耀不可正視,升數尺,韬于雲,絢彩光麗,因蔽益奇,非浮翳所能掩。
露稻風葉,皆鮮鮮有生意。
五裡裡湖,五裡蔡家塢,五裡桐木嶺,五裡諸暨縣。
入縣北門,人煙猶蕭疏。
縣方築社南垣,兩松樛枝小異。
裡許至市,自縣治前東折,度下橋,橋屋半圮矣。
并大溪行,流甚壯。
其源一自東陽,一自浦江,一自孝義,至街亭合流,徑縣城,又經蕭山浮橋入浙江。
縣東陶朱山頗雄。
自入新界,已巋然見之。
出縣東門,山益遠,川源益曠。
田萊多荒,蓋沮洳不宜稼而然。
五裡放生橋,道左女貞新葉生,黃綠間錯,如行閩粵荔枝林。
五裡馬秀才店,店傍小室,随事莳花草,馬久罷舉矣。
三裡雙橋畈,二裡烏石,其南入剡,百裡而近。
十五裡苦李橋,溪碛頗清淺,木陰扶疏,百餘步入山徑。
五裡至新店灣,複得平地。
五裡栗橋,登栗嶺。
五裡冷水,望東嶺神祠,缥缈雲間,下坂稻穗垂黃,際山數十裡,平鋪如拭。
洋洋乎富哉豐年之象,道中所未見也。
五裡宿楓橋鎮,前歲析諸暨之十鄉即鎮為義安縣,今年五月廢。
凡行七十裡,薄暮小雨。
二日,辨色發楓橋,陰風薄寒。
十裡乾溪,溪橋榉柳數百株,有十圍者。
過橋繞山足行,十裡古博嶺。
嶺左右皆叢筱。
五裡洪口,有别徑入明。
自楓橋而上,美竹佳樹相望。
近洪口,曲折循小溪,水聲,風物漸佳。
十裡含晖橋亭,天章寺路口也,遂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