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談

關燈
曰:有嘉興儒人周鼎,願效力軍前。

    尚書壯之,顧其衣猶儒服,謂曰:既趨武事,難仍舊衣。

    伯器曰諾,亟易短袍,戴小帢,束腰而進。

    尚書納之,後至福中,遂為尚書親信。

    凡帳前合用文字,皆令制焉。

    賊平論功,尚書與張佥都不協其勞,不得盡上。

    止為沐陽典史。

     ●蘇治失火 況守時,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燼。

    遺火者一吏也。

    火熄,況守出坐礫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

    亟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當死,況守歎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

    奏上罪止,罰俸而已。

     ●東裡薦吳人 楊文貞公薦達士,數多踐清華,如吾蘇一郡蓋有三人,則天下從可知也。

    三人為尚書楊仲舉,都禦史吳讷,五經博士陳嗣初。

    仲舉與文貞在武昌因患難之交,讷黑窯匠以一文,嗣初教書儒生,以一詩皆入啟事,悉登台閣。

    今人雖曰詩文百篇,誰複聞有存一人者哉? ●楊尚書遇仲舉 仲舉昔戌武昌,楊文貞公為學官,以失印避罪至其地,流落無依,變名曰楊立可。

    因行途中值雨,偶憩仲舉之家,見其方為童子句讀,與談有契,文貞因善易遂許授焉。

    仲舉下拜,碩終其聽。

    文貞以無資為言,仲舉即讓館與之,而自教授于他處,往返日十餘裡,不以為勞。

    文貞被薦乃相引拔。

     ●文貞貴德 楊文貞公作第初成,設中門未行,使人亟請,仲舉先至焉,曰:此門何不容有德之人先踐也? ●周巡撫解嘲 周文襄公以侍郎初莅美化,未行歲,适不登,人譏之曰周白地。

    文襄笑曰:今年呼我周白地,明年教汝米鋪地。

    治未逾年,粟米盈羨,民間銀十兩至籴米五十石。

     ●夏卿風緻 夏太卿以七十緻仕家居,風度曠達,為吳中一時人士所宗。

    其子钺奉之甚備,太卿好與賓客遊樂,未嘗一日不具酒食。

    或無客至,則钺先令人遍召,太卿所善客集城外盤桓,所以肩輿舁太卿至其處,盡歡方歸。

    盤桓太卿之别業也。

    有林木花竹之勝,太卿晚歲優遊凡二十二年。

    而下世太卿為人善,因娛飲後情暢,則以杯擲起而接之歌弄,自若其風韻如此,近世所不複見也。

     ●劉氏世德 先外祖虞衡府君,厚德人也。

    先舅初為學生,小試第一,人以為賀,府君曰:須得鄉試如此方可喜耳。

    及試,應天府學士高谷,得先舅之文而奇之,曰:是必山林老儒,果擢第一。

    揭曉日先舅才二十歲,人來報府君曰:且喜賢郎已作解元。

    府君徐曰:知會試如何?顔色自若,不異平時。

    明年試禮部,複魁天下,府君得信複然。

    府君後以先舅貴封虞衡主事,為人好事禮佛諷經,終身每坐竟日。

    人有诳之者未嘗不信也。

    年八十歲得疾數日,延至次年元日而殁。

    蓋複添一歲焉。

     ●薦人反噬 葉文莊公在兩廣巡按禦史,吳祯有小才,文莊愛之,遂舉同治戎事,吳由此得,驟為佥都。

    既而吳,不樂為之下謀傾,葉結閣老李賢,召之還鎮口外,而已得獨任。

    文莊後至吏部,由此不薦一人。

    與先舅參政劉公為莫逆交,參政以文學知名四方,而浮沉外藩二十年,文莊不為引薦,士論薄之,或以其猶以祯故。

    若其果然,是何以一人之負己,而遂以天下為皆然耶。

    大臣之量恐不如是。

    後文莊殁,其家請參政作傳,參政辭之,缙紳稱快。

    蓋文莊在吏部僅僅保祿卒,至老死未聞有進賢之稱雲。

     ●壽不系人 酒之為害有至酷烈者,尊生之士不可不知也。

    成化中,故崇真宮道士龔尚賢,飲燒酒過多,夜向卧吹燈,引火入喉中燒死。

    是事非遠數年間耳。

    大抵酒皆有火,非但燒酒也。

    然,世固有一生飲酒而壽者,吳中蔣大卿平生未嘗一夕脫于姬妾,其飲酒至百鐘不醉,今年九十餘,猶日行數十裡也,則亦其禀受之厚。

    有酒色不得而損者乎,若曰酒色不能害人則非也。

    然不飲酒而得壽者,世固多有之。

    吾家先伯祖老亦不絕姬妾,惟不飲酒,壽九十一而沒。

    又毋族之一長者曹翁,居京師年九十餘,步履如壯,人間其飲酒亦涓滴不飲也。

    則可知飲酒之能損壽矣。

    餘以為蔣大卿之飲酒得壽,此自其得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