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錄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林懋能 祝溥
陸釡 杜師顔
吳正國 張永
魏興祖 趙師向
謝深甫 陳紀
幹汝功 锺闡
林升 向士貴
趙■〈與上土下〉 錢聞善
胡之邵 宋元老
趙崇原 支文
趙彥垠 吳元章
任謙之 黃飛
姜漸 邵三傑
榷官治【治在縣南三千步為稅所廳舊在縣東遷善坊尹史安之移于縣西化民坊】
○社志
社【舊經在西南後移在此嘉定八年尹史安之重建于縣西】
○學志
崇甯二年以舊學増建五年六月罷八月複置學五十區為缗錢一千四百三十有七糧為斛一千五百四十學長谕直學各一人齋長谕各一人學生文士五十人武生阙焉小學教谕一人小長一人學生四十人出政和學制嘉定八年尹史安之得絶産
舊經載孔子廟堂在縣東南慶厯八年縣令丁寶臣所創臨川王安國平父為記【今不存】
修學碑【慶厯八年五月旦】【太子中允】丁寶臣
天之道運乎上地之道處乎下聖人之道行乎其中一物不生非天地之道一民不治非聖人之道自堯舜禹湯文武成康至孔子千餘年治天下者同其道也亂天下者異其道也剡令沈振初築學舍未及完而徙他官寶臣至則嗣而成之遷殿于其中塑孔子像髙弟十人配坐左右新門嚴嚴應門躭躭兩序翼翼中庭砥平令與學者春秋釋奠朔望朝谒于斯學也其可廢乎噫聖道與天地無窮天地毀則聖人之道或幾乎熄學其可廢乎【宣和中燼于盜建炎元年令應彬建孔子殿後三年蜀郡範仲将始置廊庑又明年淄川姜仲開始大之】
修學碑【汝陰】王铚
嵊西南隅羣峯之麓下臨剡溪山川環拱氣象雄張有學焉慶厯八年令丁元珍始加興葺宣和初焚于兵建炎元年令應侯彬建孔子禮殿三年春蜀郡範侯仲将崇廊庑備像設因其舊而升大之又明年淄川姜仲開以學為急又建學堂移殿庑與門南向緻厚于學者靡不至也落成于紹興五年秋先王建學校匪在弦誦威儀以德行道藝教養成就其才将以明師友之道世無師友道不傳也孔門答問獨于顔子告其大者子夏子張為諸侯師子貢築室原憲棄仕所被者逺也孔子沒而學進者曽子也一以貫之許之以道矣曽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所謂忠恕所謂誠明所謂養氣一也今夫辯足以使四方勇足以将三軍一為不善不足以诃仆妾氣懾失據不在大也是未聞曽子子思孟子大勇乎學者顯窮齊緻生死不變蹈道自樂至于沒齒不可一日廢其常心而巳晉南渡王謝孫李支許之倫初過浙江為剡中山水清放之遊一時稱髙會不知邑東餘姚有諸馮之地舜所生也其北會稽之地禹所沒也舜禹功被萬世而有見于遺俗亦聞聖人之至德乎範侯俊明髙爽健于立事姜侯剛明亷肅政在急吏寛民人大化服郁郁然洙泗之風矣儒學為吏師政事出經術戎馬之間力興學校知急所先所立卓矣俾刻于石知所勸焉【性之外舅曽公衮以書稱此記曰會稽之地但知王謝風流不知諸馮禹迹實為風俗所系其有益世教乎】
修學碑【幹道癸巳七月】【左朝議郎主管台州崇道觀】周汝士
簿括蒼江公尉臨海謝公視事之初谒夫子廟歴視傾欹上漏下濕諸生無所歸因愀然曰政孰先于此同心之言其應如響于是定規摹審材用聚糇糧命徒庸弊者葺之壊者新之課有限試有法誘掖不倦發于至誠諸生激昂日進于學剡之文治煟然一變葢數十年未有也古之仕者以其所學後之仕者以其所不學古之學者一毫未信而使之仕雖聖人有所不能後之學者幸而入政往往視所學為空言謾不知省曰從事于斯吾知為政而已也不知所學為何事也昔魯修泮宮從公于邁無小無大蜀起學宮邦人向化鴻儒竒士間生特起異時掞藻天庭淵源四海如遊夏輩可不知所自耶
新學【舊在縣西五十步嘉定七年尹史安之移建于縣西南繼錦坊為屋百區前有泮水秀異亭】
嘉定七年史安之行尹事三歎舊宮荒隳士失肄業相攸剡山庚兌之隅樂其崇峻敞開山水明美如杜子美所謂剡溪秀異李太白所謂剡水石清妙者乃匠新宇■〈車獻〉■〈車獻〉嵬嵬志于鑒風教琢翹楚也嗚呼作學非難也繼難也繼非難也知為難也然豈無知者乎晉湛方生修學教曰嶺舉雲霞之标澤流清曠之氣山秀水清荊璞在茲剡山水有之魏曹植孔子廟頌曰修複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永作憲矩剡學者圖之
新學記
嵊古剡也剡溪藴秀異欲罷不能忘杜少陵之詩雲爾夫秀異之氣周流磅礴锺為人物必有資禀英粹為時翹楚者其可輕哉燮庀職成均日延四方士相與欵語觀其為人有端方者有謹厚者有志氣不羣者有俊敏可喜者品彚雜然未易枚舉非獨通都大邦人才之所自出雖僻郡小邑亦未嘗乏人因是思人才之生何地蔑有今猶古也維古盛時待士類甚厚長養磨淬不厭不倦良心德性日益着明于是乎皆為善士随才器使有功有業即今之士類而以古人長養磨淬之道與之周旋遲以歲月則亦當有不可勝用之才豈不甚可貴哉不惟膠庠如是抑郡若縣之學皆能用是以淑士類承學之流躍然奮發者亦必多有之茲理甚明任是責者不可不勉四明史侯之為嵊宰也悼學宮之壊棟撓柱欹岌岌将壓俊秀朋來肄業無所欲一新之役大而費廣資諸衆力義不可強則以身任之曰事未有不可為者節浮冗窒滲漏裕财之源用由是足主簿徐君願甚偉茲舉曰此吾所欲為顧力不逮爾議罔不合事由是集舊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