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北狄
關燈
小
中
大
多詐,用兵未可輕忽,但謹堤備耳。
” 三年,車駕巡邊閱武,至蘇州遵化縣,駐師石門。
邊報兀良哈萬餘騎入寇,将及寬河。
上曰:“是天遣此寇投死耳。
”召問諸将,諸将有請益征兵者。
上曰:“孽虜無能為,但謂吾邊無備,故敢來。
若知朕在,當驚駭走矣。
然此出喜峰口路隘且險,單騎可行,若候諸将并進,恐緩事機。
朕以鐵騎三千先進,出其不意,擒之必矣。
”或言三千未必足用,上曰:“兵在精與和,不在多。
”遂決親征,車駕出喜峰口。
夜,車士皆唧枚,斂甲韬戈,馳四十裡,昧爽至寬河,距虜營二十裡。
虜望我軍以為戍邊之兵,即悉衆來戰,上命分鐵騎為兩翼夾擊之。
上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兩翼飛矢如雨,虜不能勝。
繼而神機铳疊發,虜人馬死者大半,餘悉潰走。
上以數百騎直前,虜望見黃龍旗,知上親在也,悉下馬羅拜請降。
皆縛之,斬其酋渠。
駐跸寬河,分命諸将搜山谷搗虜穴。
是役也,番将忠勇王金忠,故鞑靼名王子也,先于永樂二十一年親征率衆來歸,賜名金忠;又有鞑靼平章把都帖木兒,永樂初來歸,賜名吳允誠,二人奏請自效。
有謂此皆虜黨,往則不反矣。
上曰:“去留亦任所欲耳,朕獨少此二人耶。
以誠心待之,犬馬識豢養之思,況人乎!”遂遣之。
駕跸會州,以重陽節飨文武将士。
二人奮勇,斬俘最多,上親制詩歌慰勞之,累功封恭順伯,世祿不絕。
時以二人雖漢之金日碑、唐之契芯何力,無以過雲。
陳氏建曰:“宣廟英武,亞于成祖,故一内難剪外寇,躬履戎陣,如摧枯拉朽。
所以然者,由宣廟為太孫時,常因獵講武,屢從成祖北征,久知用兵;又去國初未遠,乘祖宗百戰之餘威,将士閑習騎射擊刺,其戰勝攻克非偶然也。
至正統之末,國家承平已久,英廟生長深宮,王振不思而欲效之,故有蒙塵之禍。
建嘗謂正統喪師辱國,宣德此役誤之也。
正統九年,兀良哈三衛夷人寇邊。
發兵二十萬分為四路讨之。
成國公朱勇出喜峰口,由中路;左都督馬諒出界嶺口,由北路;興安伯徐亨出劉家口由南路;都督陳懷出古北口,由西路。
渡柳河(常鄂公卒處)至全甯,遇福餘夷人,逆戰走之;收虎頭山,遇大甯朵顔夷人,又擊敗之。
禦史姚鵬上其功,升賞有差。
十四年,北虜也先入寇,三衛夷人往附之。
既而雜北虜使中,充貢使來京窺視。
朝廷待北使禮厚,以為國家畏強者,由是常挾北虜為重以結昏,迤北恐懼,中國盡沒遼河東西三坌河北故地,國家亦不複問,今廣甯前屯至定遼往來,僅一線之路也。
天順初,朵顔三衛夷人,因虜酋孛來誘犯獨石,巡撫都禦史韓雍集大軍出其不意襲之,賊驚各遁去。
成化元年,三衛與迤北同貢。
敕谕迤北孛來使臣曰:“我祖宗以來,四方朝貢使臣,管待賞賜俱有定例,不可增減。
朵顔等三衛,曩時無所依倚,我祖宗特加憐憫,設立衛分授以官職,俾近邊住牧,每年朝貢俱從東路喜峰口進。
今都督朵羅千等不遵舊例,卻差人與爾等同來,希圖混賞。
悉照舊例分别,庶見朝廷厚待爾處,特谕爾知之。
” 嚴遼東馬市之禁。
先是陳钺巡撫遼東,奏開馬市于開原、廣甯二處,朵顔諸夷每月兩市。
後通事劉海、姚安稍侵侔之,諸夷懷怨,寇廣甯,不複來市。
至是钺為兵部尚書,懼罪及己,乃奏言:“初立馬市非資外夷,馬以為中國之用,蓋以結朵顔之心,撒海西之黨。
今宜申嚴禁例,每為市,令參将一員、布按司官一員監之,有侵克者重罪之,庶母激變之患。
”诏可。
仍令巡按禦史治劉海、姚安之罪以聞。
授沙狐狸金吾衛千戶。
初,正統中,沙狐狸随英宗駕于虜中汲水取薪,極其勤勞,也先奇之。
召問:“中國如爾比者幾何?”對曰:“我何足數,勝我精敏者十萬。
”也先曰:“何不以此輩來迎駕?”曰:“先是往征東南諸國未回,回即來此。
”也先色動。
及駕旋,被留虜中。
虜授為頭目,浸用事,納婦生子,遂緻富貴。
亦時奉虜命至朵顔三衛開馬市,殆四十年,至是訪得舊在中國時所生子,令輸情于朝,期以明年當遂歸朝。
其子以聞,上允且深憫之。
如期率其胡婦及兒一家悉至,所攜辎重甚富。
入見,上恐其詐,命所司詳驗,莫有識者。
狐狸曰:“先帝嘗賜我一繡囊,曰此周太後手制也。
”所司取以進。
太皇太後曰:“此真先帝物也。
”上乃授以千戶,賜宅一區。
泰甯衛都督兀喃帖木兒等奏欲于邊地收買牛隻農具,并乞賜莽衣。
上曰:“莽衣不可與,其欲與民交易,可許之。
” 朵顔三衛頭目兀研帖木兒奏乞職事。
兵部覆奏,以未有功勞,例無升授,不許。
弘治十七年,朵顔衛酋阿兒乞蠻率衆三百人往與北虜小王子通和,與一女寄養,勸之入寇大同。
守臣報急。
上命選京軍三萬往讨。
輔臣劉健等俱以為邊事固急,京師居重馭輕,未可輕動。
李東陽曰:“朵顔北虜相通,潮河川古北口甚為可慮。
若彼聲東擊西,則我未免顧彼失此矣。
須待其定,徐議所向耳。
”師遂不出,虜亦引去。
按嘉靖中,虜由
” 三年,車駕巡邊閱武,至蘇州遵化縣,駐師石門。
邊報兀良哈萬餘騎入寇,将及寬河。
上曰:“是天遣此寇投死耳。
”召問諸将,諸将有請益征兵者。
上曰:“孽虜無能為,但謂吾邊無備,故敢來。
若知朕在,當驚駭走矣。
然此出喜峰口路隘且險,單騎可行,若候諸将并進,恐緩事機。
朕以鐵騎三千先進,出其不意,擒之必矣。
”或言三千未必足用,上曰:“兵在精與和,不在多。
”遂決親征,車駕出喜峰口。
夜,車士皆唧枚,斂甲韬戈,馳四十裡,昧爽至寬河,距虜營二十裡。
虜望我軍以為戍邊之兵,即悉衆來戰,上命分鐵騎為兩翼夾擊之。
上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兩翼飛矢如雨,虜不能勝。
繼而神機铳疊發,虜人馬死者大半,餘悉潰走。
上以數百騎直前,虜望見黃龍旗,知上親在也,悉下馬羅拜請降。
皆縛之,斬其酋渠。
駐跸寬河,分命諸将搜山谷搗虜穴。
是役也,番将忠勇王金忠,故鞑靼名王子也,先于永樂二十一年親征率衆來歸,賜名金忠;又有鞑靼平章把都帖木兒,永樂初來歸,賜名吳允誠,二人奏請自效。
有謂此皆虜黨,往則不反矣。
上曰:“去留亦任所欲耳,朕獨少此二人耶。
以誠心待之,犬馬識豢養之思,況人乎!”遂遣之。
駕跸會州,以重陽節飨文武将士。
二人奮勇,斬俘最多,上親制詩歌慰勞之,累功封恭順伯,世祿不絕。
時以二人雖漢之金日碑、唐之契芯何力,無以過雲。
陳氏建曰:“宣廟英武,亞于成祖,故一内難剪外寇,躬履戎陣,如摧枯拉朽。
所以然者,由宣廟為太孫時,常因獵講武,屢從成祖北征,久知用兵;又去國初未遠,乘祖宗百戰之餘威,将士閑習騎射擊刺,其戰勝攻克非偶然也。
至正統之末,國家承平已久,英廟生長深宮,王振不思而欲效之,故有蒙塵之禍。
建嘗謂正統喪師辱國,宣德此役誤之也。
正統九年,兀良哈三衛夷人寇邊。
發兵二十萬分為四路讨之。
成國公朱勇出喜峰口,由中路;左都督馬諒出界嶺口,由北路;興安伯徐亨出劉家口由南路;都督陳懷出古北口,由西路。
渡柳河(常鄂公卒處)至全甯,遇福餘夷人,逆戰走之;收虎頭山,遇大甯朵顔夷人,又擊敗之。
禦史姚鵬上其功,升賞有差。
十四年,北虜也先入寇,三衛夷人往附之。
既而雜北虜使中,充貢使來京窺視。
朝廷待北使禮厚,以為國家畏強者,由是常挾北虜為重以結昏,迤北恐懼,中國盡沒遼河東西三坌河北故地,國家亦不複問,今廣甯前屯至定遼往來,僅一線之路也。
天順初,朵顔三衛夷人,因虜酋孛來誘犯獨石,巡撫都禦史韓雍集大軍出其不意襲之,賊驚各遁去。
成化元年,三衛與迤北同貢。
敕谕迤北孛來使臣曰:“我祖宗以來,四方朝貢使臣,管待賞賜俱有定例,不可增減。
朵顔等三衛,曩時無所依倚,我祖宗特加憐憫,設立衛分授以官職,俾近邊住牧,每年朝貢俱從東路喜峰口進。
今都督朵羅千等不遵舊例,卻差人與爾等同來,希圖混賞。
悉照舊例分别,庶見朝廷厚待爾處,特谕爾知之。
” 嚴遼東馬市之禁。
先是陳钺巡撫遼東,奏開馬市于開原、廣甯二處,朵顔諸夷每月兩市。
後通事劉海、姚安稍侵侔之,諸夷懷怨,寇廣甯,不複來市。
至是钺為兵部尚書,懼罪及己,乃奏言:“初立馬市非資外夷,馬以為中國之用,蓋以結朵顔之心,撒海西之黨。
今宜申嚴禁例,每為市,令參将一員、布按司官一員監之,有侵克者重罪之,庶母激變之患。
”诏可。
仍令巡按禦史治劉海、姚安之罪以聞。
授沙狐狸金吾衛千戶。
初,正統中,沙狐狸随英宗駕于虜中汲水取薪,極其勤勞,也先奇之。
召問:“中國如爾比者幾何?”對曰:“我何足數,勝我精敏者十萬。
”也先曰:“何不以此輩來迎駕?”曰:“先是往征東南諸國未回,回即來此。
”也先色動。
及駕旋,被留虜中。
虜授為頭目,浸用事,納婦生子,遂緻富貴。
亦時奉虜命至朵顔三衛開馬市,殆四十年,至是訪得舊在中國時所生子,令輸情于朝,期以明年當遂歸朝。
其子以聞,上允且深憫之。
如期率其胡婦及兒一家悉至,所攜辎重甚富。
入見,上恐其詐,命所司詳驗,莫有識者。
狐狸曰:“先帝嘗賜我一繡囊,曰此周太後手制也。
”所司取以進。
太皇太後曰:“此真先帝物也。
”上乃授以千戶,賜宅一區。
泰甯衛都督兀喃帖木兒等奏欲于邊地收買牛隻農具,并乞賜莽衣。
上曰:“莽衣不可與,其欲與民交易,可許之。
” 朵顔三衛頭目兀研帖木兒奏乞職事。
兵部覆奏,以未有功勞,例無升授,不許。
弘治十七年,朵顔衛酋阿兒乞蠻率衆三百人往與北虜小王子通和,與一女寄養,勸之入寇大同。
守臣報急。
上命選京軍三萬往讨。
輔臣劉健等俱以為邊事固急,京師居重馭輕,未可輕動。
李東陽曰:“朵顔北虜相通,潮河川古北口甚為可慮。
若彼聲東擊西,則我未免顧彼失此矣。
須待其定,徐議所向耳。
”師遂不出,虜亦引去。
按嘉靖中,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