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鞑靼
關燈
小
中
大
。
普化率十餘騎遁去。
也先盡收其妻妾、太子、人畜。
獻良馬二匹奏捷。
命宴其使,賜鈔币。
十月,也先遣人來朝,貢馬,請命使往來。
上曰:“正統中緣使臣往來構隙,幾危宗社。
令聽虜使朝貢,優其賞宴便。
”遂敕邊鎮練兵防虜。
宴瓦剌使臣二千九百四十五人于禮部,令人得買瓦剌使臣馬。
瓦剌使臣攜昔所虜中國男女百餘人至會同館。
诏谕人與贖彩币二表裡。
使臣初詐言普化并也先令攜還中國人,已乃匿不發,贖才十二三。
少傳王直請答使瓦剌,下兵部。
謙言:“臣職兵戎,知戰而已。
若賊渝盟,敢為悖逆,當肅将天威往正其罪。
遣使事不敢預。
”議制曰:“使勿遣。
”是冬,也先及其諸酋乞黃紫織金九龍貯絲及金酒器、藥材、顔料、樂器、佩刀諸物。
禮部言:“龍袍金器非所宜用。
但與藥材諸物。
”當是時,也先使每至京幾千人,出入驕恣,毆守衛,掠人财物。
至,欲騎入長安門,稍稍約束,即彎弓持刀,奪馬殺人。
通事都督昌英每好語阻之,不聽,辄侮罵。
四年,敕瓦剌太師曰:“太師求答使,朕恐使者交構,彼此懷疑,以故不遣。
太師遣人多,二次三千餘人,邊将堅請謝絕。
朕念太師忠義,姑聽使人入京。
自後可少遣,太師并各頭目差正副使二十二人升都督、都指揮、指揮千戶等官。
賞銀廂犀帶九、級花金帶九、素金帶三、花銀帶一。
其三千餘人貢馬,貂鼠皮,賞織金彩表苎絲二萬六千四百三十二、絹九萬一百二十七、衣靴帽萬。
谕太師知之。
” 也先攻敗普化,奔兀良哈依沙不丹。
沙不丹殺普化。
也先遂自立為可汗。
盡殺故頭目苗裔,殺白馬九、黑牛五祭天。
期八月入西番,寇我甘涼。
十月,也先遣哈隻貢馬、貂鼠、銀鼠皮,書稱大元田盛大可汗。
田盛,華言天聖也。
末書添元元年。
中言往元受天命,今得元位,盡有其國土、人民、傳國玉寶,宜順天道,遣使和好,庶兩家共享太平。
又緻殷勤太上皇帝。
上以書示禮官,會議答書。
吏科都給事中林聰言:“也先不敢辄稱可汗,使觇中國,若辄從其稱,長縱逆賊,仍其故号,激怒犬羊。
乞敕其來使,歸語也先以華夷之分、順逆吉兇之道,庶不失國體。
”安遠侯柳溥言:“宜仍稱瓦剌太師,否且絕其使。
彼犯我邊塞。
即興師緻讨。
”儀制郎中章綸言:“可汗二字在中國固為戎狄酋長之常稱,在戎狄則為皇帝之位号。
觀其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元世祖為成吉思可汗,可見矣。
向者脫脫不花為可汗,乃其世傳所稱,名猶近正。
也先弑主僭稱,名實大舛。
今若因而稱之,彼以為中國天子亦稱我為可汗,誇示群酋,群酋畏服,無複攜貳。
益窺中原,後禍未測。
仍其故稱,彼必慚怨,益肆侵擾,均為不可。
莫若賜敕封為敬順王,或稱為瓦剌王便。
”上曰:“也先雖鴛{敖鳥},亦能敬順朝廷,宜如議稱瓦剌可汗。
”上遂敕文武督兵大臣:“也先擅易名号,其所遣使從大同來或從宣府、甘肅來,奸計叵測,京師備禦不可不嚴。
爾等其選兵訓練,條上長策,聽便宜行事。
”并敕沿邊城守戒嚴。
先是于謙上議,京師三營雖各有總兵,号令不同。
一遇調遣湊撥,兵将不識,或至誤事,乃于三營馬步官軍選擇十五萬列為十營,團練制虜。
及此吏部侍郎李賢議請造戰車,參預機務;侍郎商辂議請發遣外軍各回守邊守關,給與原舊田土屯耕。
皆從之。
李賢疏曰:“臣觀今日軍中有拒馬木,止能拒馬,不能避箭。
挨牌能避箭,又不能拒馬。
惟有所謂戰車者,不但能避弓馬,又有取勝之道焉,火槍是也。
近日乃不能以此取勝者,非火槍之過,用之者不得其法耳。
夫使火槍者須要先遮其身,以壯其膽,然後發而中。
不然畏其箭來,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矣。
臣觀車制,四圍箱闆内藏其人,下留铳眼,上開小窗,長一丈五尺,高六尺五寸,前後左右橫排槍眼。
每車前後占地五步,若用車一千輛,一面二百五十輛,約長四裡,四面共長十六餘裡,欲行則行,欲止則止,謂之有腳之城,内藏軍馬糧草辎重,以此禦敵,使其馬不能沖陣,箭不能傷人。
彼若近前,則火炮齊發,而奇兵繼出;彼若遠避,則我勢自張,我威益振。
中國長策莫善于此。
” 商辂疏曰:“宣大、獨石營等處官軍。
在邊年久,屢經戰陣,正統十四年,因虜賊侵犯,漫散逃奔至京,或有軍頭帶領而來者,久已偷安内地,卻令各處調發官軍及河南輪班官軍在彼戍守。
此屬既無室家可恃,又無田土可耕,因循度日,懸望更替,欲為久遠之計難矣。
若複姑息因循,不行發遣,則邊境城臣俞見空虛。
設有賊至,将何備禦?臣又訪得永平等關口守禦官軍精壯,所在人民皆安業,而紫荊、倒馬諸關官軍怯弱,關内人民不免驚疑。
蓋永平等處系本土官軍,而紫荊、倒馬等處系客兵所在,衣食不給,略無顧戀于彼者。
賊寇若來,不過為逃遁之計而已。
然此事屢有言者,而本部未即施行。
其意蓋謂京師根本之地,宜留保定等城精銳官軍戍守,而京軍脆弱,可撥遣至彼守關。
殊不知方今急務,守邊為上,守關次之。
若徒守京城,此為下策。
何也?蓋邊方失守,則關隘警急,關隘失守,則内地人民将望風流移者。
縱有京師軍馬,虜寇在邊,亦何所施。
臣又訪得關外田地極廣,惟屯田軍士地畝已有定額,其守關守城軍非但無力耕田,雖有餘力亦無可耕之田。
推原其故,蓋附近城堡膏腴者,先年在京功臣之家奪作莊田。
已久空閑者,彼處鎮守總兵參将等官占為己業,每歲私役軍夫撮借官牛等項,耕種利。
夫且耕且守,古人如漢趙充國、諸葛亮、晉羊皆已行之。
今日守邊之要莫過于此。
” 瓦剌使臣進玉石九千九百斤,卻令自售。
也先弟遣人貢馬。
自是,稍出入東西塞上為寇,不複深入。
時也先新立,恐諸部不從,亦欲與中朝通好,貢市往來。
然數年賞賜虜費不下百萬計。
八年,邊報北虜欲寇京師。
時上不豫,前廢正統長子,立己子見濟。
後見濟病故,儲位未定。
百官問安,太監興安曰:“徒問不能為社稷計。
”于是科道奏立東宮。
不允。
諸衙門又皆會議,學士商辂主筆請複立茂陵。
本具閣下,召石亨會本。
亨曰:“上病,且休激他。
”蓋十三日亨召至榻前,面受代行郊壇之禮,故知病重也。
時亨意以複立東宮,不若請太上皇複位。
會都督張︷、太監曹吉祥合謀,同扣太常卿許彬,彬曰:“此社稷功也,雖然彬老矣,無能為,盍圖之!”徐元玉、︷、亨等從其言。
是月十四夜,會徐有貞,有貞曰:“太上昔日出狩,非以遊畋,為赤子故爾。
今天下無離心,謀必在時,不知南城知此意否?”︷等曰:“兩日前已陰達。
”有貞曰:“必伺獲報,乃可啟議。
”︷等去,兩日夜複會,有貞言:“報得矣,計将安施?”有貞乃升屋覽步乾象,亟下,拊︷等背曰:“時在今夕,不可失!”遂相與密語。
已而︷雲:“今虜騎薄都城,奈何?”有貞言:“正宜乘此。
以備非常為名,陰内兵入内,誰不可者!”︷等首肯之,倉皇以出。
有貞焚香祝天。
與家人訣曰:“事成社稷之福。
不成家族之禍。
”遂往會︷、亨、吉祥、王骥、楊善、陳汝言等,諸門鑰。
夜四鼓,開長安門,納兵近千人。
宿衛官軍驚愕不知所為。
有貞命仍鎖諸門曰:“萬一内外夾攻,事去矣。
”鎖迄。
有貞取鑰投水窦。
時天色晦冥,︷等惶惑。
有貞辄行,︷顧謂曰:“事當濟否?”有貞大言:“時至矣,勿退!”薄南宮,城門鐵锢牢密,扣不應。
俄聞城中隐然有開門聲,有貞等命取巨木架懸之,數十人舉扌重城門。
又令勇士逾垣入,與外兵合毀垣。
垣壞,門啟。
城中黯然無燈火。
︷等入見,太上燭出。
謂︷曰:“爾等何為?”俯伏合聲:“請陛下登位!”乃呼兵士舉輿來。
兵驚懼不能舉。
有貞等助挽以前,掖上皇登輿。
有貞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輝光。
上皇顧謂有貞等:“卿為誰?”各對官名。
有貞等前導,密迩屬東,既升奉天殿。
諸臣猶在輿前,武士以椎擊有貞,上皇叱止之。
時黼座尚在殿隅,諸臣往推之至中。
上皇升座,鐘鼓鳴,群臣百官入賀。
景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
”景帝曰:“歌歌做好。
”上既複辟,即日命有貞為副都禦史兼翰林學士,明日升兵部尚書,掌内閣事。
三月封武功伯。
志載錦衣衛指揮盧忠初有南城複辟之言頗洩,又嘗屏人請蔔者仝寅筮之。
寅叱曰:“是大兇兆,死不足贖。
”忠懼。
乃徉狂為風狀。
學士商辂與太監王誠等言:“盧忠是個瘋子,豈可聽信他,壞了大體,傷骨肉之情!”後追問忠,果謂供養真武,得其通報,以妄言伏誅。
寅,山西安邑人。
少瞽而性聰警,學京房《易》,占斷多奇中,名聞四方。
正統間,客遊大同,上皇既北狩,陰遣使命鎮守太監裴當問寅,寅筮得乾之初九。
附奏曰:“大吉,可以賀矣。
龍君象也,四初之應也。
龍潛躍必以秋,應以壬午浃歲而更,龍變化之物也,庚者更也。
庚午中秋,車駕其還乎!還則必幽勿用,故也。
或躍應焉,或之者疑之也。
後七八年必複辟,午火德之王也,丁者壬之合也,其歲丁醜月壬寅日壬午乎!自今歲數更九躍則必飛九者,乾之用也,南面子衛午也,其君位乎!故曰大吉。
”既而也先複入寇,京師戒嚴,寅時在石亨幕下,召問休咎。
寅筮之曰:“無能為也,且彼氣已驕,戰之必克。
”虜果敗去。
逾年也先欲奉上皇南還,時率以為詐。
寅力言于亨曰:“虜人順天舉義,我中國反失奉迎之禮,獨不為夷狄笑乎!”亨遂與于謙協議遣使。
虜果奉乘輿來歸。
觀此則曆數所歸,有開必先。
誠不可以人力争也。
或謂上北狩時宜奉太子居攝,謙非見不及此,蓋以社稷為重,若太子居攝,則父為重,是不以金注而以瓦注,竟緻社稷獲安,而上皇得以複辟者實權輿于是也。
然南城之锢已昧子滅之節,易儲之舉益滋診臂之謀,而委任權力之重如于謙者,顧獨無一言。
金牌之禍恐亦不當獨罪徐有負也。
逮巡撫大同副都禦史年富下獄,尋令緻仕。
時富被參将石彪奏害,逮系至京,上問李賢曰:“年富何如?”對曰:“行事公道,在彼能革宿弊。
”上曰:“此必石彪憚富,不得遂其私耳。
”乃遣官體勘無實狀,富遂緻仕亨因與張︷等固請盡罷各邊各省巡撫及提督軍務等官。
從之。
天順元年,戶部郎中分詣各鎮督饷,兼理屯田。
自是郎中督饷遂為定制。
初有謂王振陷虜中反為虜用者,振族誅,第宅改為京衛武學,至是振黨以聞。
上大怒曰:“振為虜所殺,朕親見之。
”追竄言者過實,诏複振原官。
刻木為振形,招魂以葬。
塑像于智化寺北祀之,敕額曰旌忠。
以僧照勝奉其香火。
二年夏四月,複置巡撫都禦史。
上召大學士李賢谕曰:“各邊自革巡撫,軍官縱肆,士卒疲憊。
朕初即位,此皆奉迎之人紛然變更,不出朕意。
今大知其缪,卿與吏部王翺舉才能者用之。
”于是賢、翺薦白圭、王守等六人備各邊巡撫。
也先荒于酒色,又殘忍,諸部不悅,稍解散。
也先益忌哈剌,欲攻,恐不勝。
乃召哈剌子飲酒,鸩之。
哈剌子嘔吐,覺走出,不能行。
齧指血身染箭,令其仆持告哈剌。
哈剌陽不知,益敬順也先。
也先倉皇戰敗走,從數十騎遁。
又恐此數十騎通哈剌,半夜又棄此數十騎,與二親信走。
道中饑窘,至一婦人所乞漿,婦人飲之酪,遂去。
夫歸,婦言狀,夫疑其為也先,急追及,殺之。
諸部遂分散,而孛來腐王子為雄。
孛來腐王子又殺其主小王子,入寇陝西。
孛來近邊打圍,石亨欲領兵巡邊取傳國玺。
李賢曰:“連年水旱,軍民疲困,宜與休息。
若玺乃秦所造,亡國之物,實不足為主。
”乃罷。
三年,虜寇延綏。
命忠國公石亨禦之,無功而還,以罪伏誅。
亨生方面體長大,須髯過腹乃膝,望之若關羽然。
其侄彪貌亦雄偉,髯長過臍。
亨、彪常贳飲酒肆,有相者曰:“今當平世,造化何生此二人!”亨襲伯父指揮職,善騎射,提大刀輪舞如飛虎,每從征,辄敢當先立奇功,封侯。
彪以官舍從亨,有功升大同參将。
後亨矜奪門功,彪恃寵而驕,會禦史楊劾亨侵估民田。
亨疑徐有貞李賢等排陷,訴于上。
乃诏下賢與有貞并都禦史耿九疇等于獄。
降谪有差,有貞仍被亨贊其怨謗,發金齒為民。
由是朝論不平,賢再入閣,亨與有力,而終銜亨矣。
久之,亨幹預朝政,或乞請大頻,上亦厭之。
賢因發其私,言奪門非美名,且置陛下于危道而幸其成。
邀為已功耳,非為社稷計也。
上以為然。
及亨生子,三日,命之負見。
上曰:“虎兒也,佳善撫之。
朕當與卿結婚姻耳。
”蓋意欲其子為附馬,且探亨意淺深也。
亨不知,對曰:“臣兒無福,安敢!”上笑颔之。
命賜金鎖系其項,封鎖定侯。
亨謝,負出。
上由是亦疑亨矣。
既而彪在大同數侵侮其總兵官,總兵官因彪嘗欲城威甯海子,遂密言彪潛蓄異志。
而大同邊人适奏保彪為其鎮總兵官,上遂大怒,思為殛除計矣。
無何,進彪定遠侯,召令歸為親衛。
亨覺上疑,即令人促彪疾馳入京以解之。
會北虜入貢,見彪于朝,羅拜稱王,左右既又密聞,而上疑遂不可解。
密诏禦史按劾,即日拿彪棄市,藉其家,而亨亦逮系錦衣獄死。
南大吉論曰:“亨雖不學,性亦直爽軒豁,而無極變之巧。
當英皇北狩,群胡進圍京城時,四方震恐,中外戒嚴,大将元老束手無策,微亨則國家幾殆,然則亨此功雖謂再造社稷可也。
使其後無迎駕奪門之事,則威權不赫,彪亦何時而驕哉!夫何王文輩希圖富貴,頓起異謀,遂緻亨承内旨率兵迎立,功歸臣下,威震朝甯,讒娼既作,謀孽亦随。
當是之時,謂亨叔侄恃寵驕懲,則固有之。
若口大逆不軌,蓋亦莫須有耳。
乃阖門就戮,以快仇隙之心,哀哉!敢表之以示公論雲。
” 又志稱亨門下有瞽目指揮童先手出妖書曰:“惟有石人不動。
”謂天意有在。
亨信之,乃與其黨盧旺、彥敬、杜清謀曰:“大同人馬甲天下,我撫之素厚。
今石彪在彼,異日命虎代李文挂鎮朔将軍印,北塞紫荊關,東出山東,據臨清以絕饷道,則京城可不戰而疲。
”遂議以盧旺守裡河一帶。
是年虜寇延綏。
命亨禦之。
童先力贊亨成前謀。
亨曰:“此事不難,天下各處都司除代未周,為之未晚也。
”童先曰:“恐時一失不可複得。
”亨不聽。
童先私罵曰:“這厮不足幹大事!”至是亨死,其黨童先等皆坐。
李賢曰:“在京武官多出亨門下,而亨又握兵權,天下精兵無如大同。
稍有變動,内外相應,其禍可勝言哉!今辨之于早,除此大害,非上之剛明果斷不能如此,而亦祖宗在天之靈有以默相之。
”此論與吉大同正相反。
蓋賢固亨之仇也。
但亨與徐有貞共謀殺于謙等,亨亦自淪于禍而有貞竟金其首領。
且有貞心術奸險,嗜進無厭,首倡南遷之議,便當時非謙之定見,則社稷不知何如也。
予謂有貞死且有餘辜,金齒之行,奚足言天道之報哉!有貞天才絕世,尤善天文地理方伎。
已巳之禍,前數月瑩惑入南差鬥,亟命妻孥南歸,皆重遷,公怒曰:“直欲作達人婦也。
”遂行,過臨清數驿而土木敗報至矣。
其後得寵,時常不樂,謂所親曰:“火星甚急,候稍退方可自安。
”未幾竟貶。
公後居鄉,一日語客曰:“子見天象乎?宦官之禍作矣!吾為吉祥所陷,今彼之受禍,視吾更慘也。
”未旬日,而吉祥被誅。
公初下制獄,引鏡自鑒曰:“面色灰敗,吾定不免。
”乃日拱手默誦其所奉《鬥母咒》。
又數日,複就鏡曰:“吾今知免矣。
”迨獄且論決,而風雷大作,承天門災。
方瞑晦中,或見錦衣堂上有物如豕者七蹲焉,蓋鬥神所為也。
公奉鬥極誠,每日必北向四十九拜。
初無間寒暑,合門
普化率十餘騎遁去。
也先盡收其妻妾、太子、人畜。
獻良馬二匹奏捷。
命宴其使,賜鈔币。
十月,也先遣人來朝,貢馬,請命使往來。
上曰:“正統中緣使臣往來構隙,幾危宗社。
令聽虜使朝貢,優其賞宴便。
”遂敕邊鎮練兵防虜。
宴瓦剌使臣二千九百四十五人于禮部,令人得買瓦剌使臣馬。
瓦剌使臣攜昔所虜中國男女百餘人至會同館。
诏谕人與贖彩币二表裡。
使臣初詐言普化并也先令攜還中國人,已乃匿不發,贖才十二三。
少傳王直請答使瓦剌,下兵部。
謙言:“臣職兵戎,知戰而已。
若賊渝盟,敢為悖逆,當肅将天威往正其罪。
遣使事不敢預。
”議制曰:“使勿遣。
”是冬,也先及其諸酋乞黃紫織金九龍貯絲及金酒器、藥材、顔料、樂器、佩刀諸物。
禮部言:“龍袍金器非所宜用。
但與藥材諸物。
”當是時,也先使每至京幾千人,出入驕恣,毆守衛,掠人财物。
至,欲騎入長安門,稍稍約束,即彎弓持刀,奪馬殺人。
通事都督昌英每好語阻之,不聽,辄侮罵。
四年,敕瓦剌太師曰:“太師求答使,朕恐使者交構,彼此懷疑,以故不遣。
太師遣人多,二次三千餘人,邊将堅請謝絕。
朕念太師忠義,姑聽使人入京。
自後可少遣,太師并各頭目差正副使二十二人升都督、都指揮、指揮千戶等官。
賞銀廂犀帶九、級花金帶九、素金帶三、花銀帶一。
其三千餘人貢馬,貂鼠皮,賞織金彩表苎絲二萬六千四百三十二、絹九萬一百二十七、衣靴帽萬。
谕太師知之。
” 也先攻敗普化,奔兀良哈依沙不丹。
沙不丹殺普化。
也先遂自立為可汗。
盡殺故頭目苗裔,殺白馬九、黑牛五祭天。
期八月入西番,寇我甘涼。
十月,也先遣哈隻貢馬、貂鼠、銀鼠皮,書稱大元田盛大可汗。
田盛,華言天聖也。
末書添元元年。
中言往元受天命,今得元位,盡有其國土、人民、傳國玉寶,宜順天道,遣使和好,庶兩家共享太平。
又緻殷勤太上皇帝。
上以書示禮官,會議答書。
吏科都給事中林聰言:“也先不敢辄稱可汗,使觇中國,若辄從其稱,長縱逆賊,仍其故号,激怒犬羊。
乞敕其來使,歸語也先以華夷之分、順逆吉兇之道,庶不失國體。
”安遠侯柳溥言:“宜仍稱瓦剌太師,否且絕其使。
彼犯我邊塞。
即興師緻讨。
”儀制郎中章綸言:“可汗二字在中國固為戎狄酋長之常稱,在戎狄則為皇帝之位号。
觀其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元世祖為成吉思可汗,可見矣。
向者脫脫不花為可汗,乃其世傳所稱,名猶近正。
也先弑主僭稱,名實大舛。
今若因而稱之,彼以為中國天子亦稱我為可汗,誇示群酋,群酋畏服,無複攜貳。
益窺中原,後禍未測。
仍其故稱,彼必慚怨,益肆侵擾,均為不可。
莫若賜敕封為敬順王,或稱為瓦剌王便。
”上曰:“也先雖鴛{敖鳥},亦能敬順朝廷,宜如議稱瓦剌可汗。
”上遂敕文武督兵大臣:“也先擅易名号,其所遣使從大同來或從宣府、甘肅來,奸計叵測,京師備禦不可不嚴。
爾等其選兵訓練,條上長策,聽便宜行事。
”并敕沿邊城守戒嚴。
先是于謙上議,京師三營雖各有總兵,号令不同。
一遇調遣湊撥,兵将不識,或至誤事,乃于三營馬步官軍選擇十五萬列為十營,團練制虜。
及此吏部侍郎李賢議請造戰車,參預機務;侍郎商辂議請發遣外軍各回守邊守關,給與原舊田土屯耕。
皆從之。
李賢疏曰:“臣觀今日軍中有拒馬木,止能拒馬,不能避箭。
挨牌能避箭,又不能拒馬。
惟有所謂戰車者,不但能避弓馬,又有取勝之道焉,火槍是也。
近日乃不能以此取勝者,非火槍之過,用之者不得其法耳。
夫使火槍者須要先遮其身,以壯其膽,然後發而中。
不然畏其箭來,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矣。
臣觀車制,四圍箱闆内藏其人,下留铳眼,上開小窗,長一丈五尺,高六尺五寸,前後左右橫排槍眼。
每車前後占地五步,若用車一千輛,一面二百五十輛,約長四裡,四面共長十六餘裡,欲行則行,欲止則止,謂之有腳之城,内藏軍馬糧草辎重,以此禦敵,使其馬不能沖陣,箭不能傷人。
彼若近前,則火炮齊發,而奇兵繼出;彼若遠避,則我勢自張,我威益振。
中國長策莫善于此。
” 商辂疏曰:“宣大、獨石營等處官軍。
在邊年久,屢經戰陣,正統十四年,因虜賊侵犯,漫散逃奔至京,或有軍頭帶領而來者,久已偷安内地,卻令各處調發官軍及河南輪班官軍在彼戍守。
此屬既無室家可恃,又無田土可耕,因循度日,懸望更替,欲為久遠之計難矣。
若複姑息因循,不行發遣,則邊境城臣俞見空虛。
設有賊至,将何備禦?臣又訪得永平等關口守禦官軍精壯,所在人民皆安業,而紫荊、倒馬諸關官軍怯弱,關内人民不免驚疑。
蓋永平等處系本土官軍,而紫荊、倒馬等處系客兵所在,衣食不給,略無顧戀于彼者。
賊寇若來,不過為逃遁之計而已。
然此事屢有言者,而本部未即施行。
其意蓋謂京師根本之地,宜留保定等城精銳官軍戍守,而京軍脆弱,可撥遣至彼守關。
殊不知方今急務,守邊為上,守關次之。
若徒守京城,此為下策。
何也?蓋邊方失守,則關隘警急,關隘失守,則内地人民将望風流移者。
縱有京師軍馬,虜寇在邊,亦何所施。
臣又訪得關外田地極廣,惟屯田軍士地畝已有定額,其守關守城軍非但無力耕田,雖有餘力亦無可耕之田。
推原其故,蓋附近城堡膏腴者,先年在京功臣之家奪作莊田。
已久空閑者,彼處鎮守總兵參将等官占為己業,每歲私役軍夫撮借官牛等項,耕種利。
夫且耕且守,古人如漢趙充國、諸葛亮、晉羊皆已行之。
今日守邊之要莫過于此。
” 瓦剌使臣進玉石九千九百斤,卻令自售。
也先弟遣人貢馬。
自是,稍出入東西塞上為寇,不複深入。
時也先新立,恐諸部不從,亦欲與中朝通好,貢市往來。
然數年賞賜虜費不下百萬計。
八年,邊報北虜欲寇京師。
時上不豫,前廢正統長子,立己子見濟。
後見濟病故,儲位未定。
百官問安,太監興安曰:“徒問不能為社稷計。
”于是科道奏立東宮。
不允。
諸衙門又皆會議,學士商辂主筆請複立茂陵。
本具閣下,召石亨會本。
亨曰:“上病,且休激他。
”蓋十三日亨召至榻前,面受代行郊壇之禮,故知病重也。
時亨意以複立東宮,不若請太上皇複位。
會都督張︷、太監曹吉祥合謀,同扣太常卿許彬,彬曰:“此社稷功也,雖然彬老矣,無能為,盍圖之!”徐元玉、︷、亨等從其言。
是月十四夜,會徐有貞,有貞曰:“太上昔日出狩,非以遊畋,為赤子故爾。
今天下無離心,謀必在時,不知南城知此意否?”︷等曰:“兩日前已陰達。
”有貞曰:“必伺獲報,乃可啟議。
”︷等去,兩日夜複會,有貞言:“報得矣,計将安施?”有貞乃升屋覽步乾象,亟下,拊︷等背曰:“時在今夕,不可失!”遂相與密語。
已而︷雲:“今虜騎薄都城,奈何?”有貞言:“正宜乘此。
以備非常為名,陰内兵入内,誰不可者!”︷等首肯之,倉皇以出。
有貞焚香祝天。
與家人訣曰:“事成社稷之福。
不成家族之禍。
”遂往會︷、亨、吉祥、王骥、楊善、陳汝言等,諸門鑰。
夜四鼓,開長安門,納兵近千人。
宿衛官軍驚愕不知所為。
有貞命仍鎖諸門曰:“萬一内外夾攻,事去矣。
”鎖迄。
有貞取鑰投水窦。
時天色晦冥,︷等惶惑。
有貞辄行,︷顧謂曰:“事當濟否?”有貞大言:“時至矣,勿退!”薄南宮,城門鐵锢牢密,扣不應。
俄聞城中隐然有開門聲,有貞等命取巨木架懸之,數十人舉扌重城門。
又令勇士逾垣入,與外兵合毀垣。
垣壞,門啟。
城中黯然無燈火。
︷等入見,太上燭出。
謂︷曰:“爾等何為?”俯伏合聲:“請陛下登位!”乃呼兵士舉輿來。
兵驚懼不能舉。
有貞等助挽以前,掖上皇登輿。
有貞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輝光。
上皇顧謂有貞等:“卿為誰?”各對官名。
有貞等前導,密迩屬東,既升奉天殿。
諸臣猶在輿前,武士以椎擊有貞,上皇叱止之。
時黼座尚在殿隅,諸臣往推之至中。
上皇升座,鐘鼓鳴,群臣百官入賀。
景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
”景帝曰:“歌歌做好。
”上既複辟,即日命有貞為副都禦史兼翰林學士,明日升兵部尚書,掌内閣事。
三月封武功伯。
志載錦衣衛指揮盧忠初有南城複辟之言頗洩,又嘗屏人請蔔者仝寅筮之。
寅叱曰:“是大兇兆,死不足贖。
”忠懼。
乃徉狂為風狀。
學士商辂與太監王誠等言:“盧忠是個瘋子,豈可聽信他,壞了大體,傷骨肉之情!”後追問忠,果謂供養真武,得其通報,以妄言伏誅。
寅,山西安邑人。
少瞽而性聰警,學京房《易》,占斷多奇中,名聞四方。
正統間,客遊大同,上皇既北狩,陰遣使命鎮守太監裴當問寅,寅筮得乾之初九。
附奏曰:“大吉,可以賀矣。
龍君象也,四初之應也。
龍潛躍必以秋,應以壬午浃歲而更,龍變化之物也,庚者更也。
庚午中秋,車駕其還乎!還則必幽勿用,故也。
或躍應焉,或之者疑之也。
後七八年必複辟,午火德之王也,丁者壬之合也,其歲丁醜月壬寅日壬午乎!自今歲數更九躍則必飛九者,乾之用也,南面子衛午也,其君位乎!故曰大吉。
”既而也先複入寇,京師戒嚴,寅時在石亨幕下,召問休咎。
寅筮之曰:“無能為也,且彼氣已驕,戰之必克。
”虜果敗去。
逾年也先欲奉上皇南還,時率以為詐。
寅力言于亨曰:“虜人順天舉義,我中國反失奉迎之禮,獨不為夷狄笑乎!”亨遂與于謙協議遣使。
虜果奉乘輿來歸。
觀此則曆數所歸,有開必先。
誠不可以人力争也。
或謂上北狩時宜奉太子居攝,謙非見不及此,蓋以社稷為重,若太子居攝,則父為重,是不以金注而以瓦注,竟緻社稷獲安,而上皇得以複辟者實權輿于是也。
然南城之锢已昧子滅之節,易儲之舉益滋診臂之謀,而委任權力之重如于謙者,顧獨無一言。
金牌之禍恐亦不當獨罪徐有負也。
逮巡撫大同副都禦史年富下獄,尋令緻仕。
時富被參将石彪奏害,逮系至京,上問李賢曰:“年富何如?”對曰:“行事公道,在彼能革宿弊。
”上曰:“此必石彪憚富,不得遂其私耳。
”乃遣官體勘無實狀,富遂緻仕亨因與張︷等固請盡罷各邊各省巡撫及提督軍務等官。
從之。
天順元年,戶部郎中分詣各鎮督饷,兼理屯田。
自是郎中督饷遂為定制。
初有謂王振陷虜中反為虜用者,振族誅,第宅改為京衛武學,至是振黨以聞。
上大怒曰:“振為虜所殺,朕親見之。
”追竄言者過實,诏複振原官。
刻木為振形,招魂以葬。
塑像于智化寺北祀之,敕額曰旌忠。
以僧照勝奉其香火。
二年夏四月,複置巡撫都禦史。
上召大學士李賢谕曰:“各邊自革巡撫,軍官縱肆,士卒疲憊。
朕初即位,此皆奉迎之人紛然變更,不出朕意。
今大知其缪,卿與吏部王翺舉才能者用之。
”于是賢、翺薦白圭、王守等六人備各邊巡撫。
也先荒于酒色,又殘忍,諸部不悅,稍解散。
也先益忌哈剌,欲攻,恐不勝。
乃召哈剌子飲酒,鸩之。
哈剌子嘔吐,覺走出,不能行。
齧指血身染箭,令其仆持告哈剌。
哈剌陽不知,益敬順也先。
也先倉皇戰敗走,從數十騎遁。
又恐此數十騎通哈剌,半夜又棄此數十騎,與二親信走。
道中饑窘,至一婦人所乞漿,婦人飲之酪,遂去。
夫歸,婦言狀,夫疑其為也先,急追及,殺之。
諸部遂分散,而孛來腐王子為雄。
孛來腐王子又殺其主小王子,入寇陝西。
孛來近邊打圍,石亨欲領兵巡邊取傳國玺。
李賢曰:“連年水旱,軍民疲困,宜與休息。
若玺乃秦所造,亡國之物,實不足為主。
”乃罷。
三年,虜寇延綏。
命忠國公石亨禦之,無功而還,以罪伏誅。
亨生方面體長大,須髯過腹乃膝,望之若關羽然。
其侄彪貌亦雄偉,髯長過臍。
亨、彪常贳飲酒肆,有相者曰:“今當平世,造化何生此二人!”亨襲伯父指揮職,善騎射,提大刀輪舞如飛虎,每從征,辄敢當先立奇功,封侯。
彪以官舍從亨,有功升大同參将。
後亨矜奪門功,彪恃寵而驕,會禦史楊劾亨侵估民田。
亨疑徐有貞李賢等排陷,訴于上。
乃诏下賢與有貞并都禦史耿九疇等于獄。
降谪有差,有貞仍被亨贊其怨謗,發金齒為民。
由是朝論不平,賢再入閣,亨與有力,而終銜亨矣。
久之,亨幹預朝政,或乞請大頻,上亦厭之。
賢因發其私,言奪門非美名,且置陛下于危道而幸其成。
邀為已功耳,非為社稷計也。
上以為然。
及亨生子,三日,命之負見。
上曰:“虎兒也,佳善撫之。
朕當與卿結婚姻耳。
”蓋意欲其子為附馬,且探亨意淺深也。
亨不知,對曰:“臣兒無福,安敢!”上笑颔之。
命賜金鎖系其項,封鎖定侯。
亨謝,負出。
上由是亦疑亨矣。
既而彪在大同數侵侮其總兵官,總兵官因彪嘗欲城威甯海子,遂密言彪潛蓄異志。
而大同邊人适奏保彪為其鎮總兵官,上遂大怒,思為殛除計矣。
無何,進彪定遠侯,召令歸為親衛。
亨覺上疑,即令人促彪疾馳入京以解之。
會北虜入貢,見彪于朝,羅拜稱王,左右既又密聞,而上疑遂不可解。
密诏禦史按劾,即日拿彪棄市,藉其家,而亨亦逮系錦衣獄死。
南大吉論曰:“亨雖不學,性亦直爽軒豁,而無極變之巧。
當英皇北狩,群胡進圍京城時,四方震恐,中外戒嚴,大将元老束手無策,微亨則國家幾殆,然則亨此功雖謂再造社稷可也。
使其後無迎駕奪門之事,則威權不赫,彪亦何時而驕哉!夫何王文輩希圖富貴,頓起異謀,遂緻亨承内旨率兵迎立,功歸臣下,威震朝甯,讒娼既作,謀孽亦随。
當是之時,謂亨叔侄恃寵驕懲,則固有之。
若口大逆不軌,蓋亦莫須有耳。
乃阖門就戮,以快仇隙之心,哀哉!敢表之以示公論雲。
” 又志稱亨門下有瞽目指揮童先手出妖書曰:“惟有石人不動。
”謂天意有在。
亨信之,乃與其黨盧旺、彥敬、杜清謀曰:“大同人馬甲天下,我撫之素厚。
今石彪在彼,異日命虎代李文挂鎮朔将軍印,北塞紫荊關,東出山東,據臨清以絕饷道,則京城可不戰而疲。
”遂議以盧旺守裡河一帶。
是年虜寇延綏。
命亨禦之。
童先力贊亨成前謀。
亨曰:“此事不難,天下各處都司除代未周,為之未晚也。
”童先曰:“恐時一失不可複得。
”亨不聽。
童先私罵曰:“這厮不足幹大事!”至是亨死,其黨童先等皆坐。
李賢曰:“在京武官多出亨門下,而亨又握兵權,天下精兵無如大同。
稍有變動,内外相應,其禍可勝言哉!今辨之于早,除此大害,非上之剛明果斷不能如此,而亦祖宗在天之靈有以默相之。
”此論與吉大同正相反。
蓋賢固亨之仇也。
但亨與徐有貞共謀殺于謙等,亨亦自淪于禍而有貞竟金其首領。
且有貞心術奸險,嗜進無厭,首倡南遷之議,便當時非謙之定見,則社稷不知何如也。
予謂有貞死且有餘辜,金齒之行,奚足言天道之報哉!有貞天才絕世,尤善天文地理方伎。
已巳之禍,前數月瑩惑入南差鬥,亟命妻孥南歸,皆重遷,公怒曰:“直欲作達人婦也。
”遂行,過臨清數驿而土木敗報至矣。
其後得寵,時常不樂,謂所親曰:“火星甚急,候稍退方可自安。
”未幾竟貶。
公後居鄉,一日語客曰:“子見天象乎?宦官之禍作矣!吾為吉祥所陷,今彼之受禍,視吾更慘也。
”未旬日,而吉祥被誅。
公初下制獄,引鏡自鑒曰:“面色灰敗,吾定不免。
”乃日拱手默誦其所奉《鬥母咒》。
又數日,複就鏡曰:“吾今知免矣。
”迨獄且論決,而風雷大作,承天門災。
方瞑晦中,或見錦衣堂上有物如豕者七蹲焉,蓋鬥神所為也。
公奉鬥極誠,每日必北向四十九拜。
初無間寒暑,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