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西戎
關燈
小
中
大
神禹敷土而昆侖織皮,武王克商而西旅進獒,然其地迄乎流沙而止耳。
漢武雄才弘略,志吞西域。
始遣張骞往通諸國,已略識其梗概。
既大宛破後,漢使入者益得其職,而輪台渠黎悉置校尉領護矣。
沿及于唐,遂有安西府,設烽堠萬裡,中國強盛至是極哉!然漢時有善幻者至京師而興巫蠱之禍。
唐之中世,吐藩崛起,雄于突厥,尚結贊睥睨關輔,蹂踐京阙,幾危唐宗社。
西域強盛亦至是極哉!且漢明帝怦遊天竺,白馬載經以還。
而釋教始播,紛纭中土。
蒙古主華,崇重西僧八思巴。
加以帝師之稱,待以王者之禮,朝會之日,與天子皆南面。
後妃太子進谒膜拜,受大臣見坐而不起。
非但冠履倒置而已。
明聖統天,聲靈丕覃,行人布诏,不憚窮荒,而昧谷之東,其酋慕化,稽首彤廷,筐篚敬将者,又豈直如漢使所得天馬、葡萄、枸醬、竹杖之品乎哉。
長陵禦極,迎法王制佛曲,自後其徒遂往來亦師不絕。
館欲賜赉,為國家帑藏一大蠹。
然緣邊建僧寺,處沙門以和番夷,實能以口舌代甲兵,省刍糧數十萬,蓋寓随俗撫綏之意焉。
而荷戈蠢動者,亦終不免也。
愚謂釋迦以空為宗,則視色形之著,倫物之類,皆非其所愛惜者,乃忍于戕滅而不顧。
故番族群醜亦每每自相仇殪,又何有中國生靈乎。
然則佛氏禅機之秘,毋乃殺機之伏。
而漢武玉門之通,其殆禍門之辟也哉。
凡高明之士,乘博望之槎,而以殊俗記獻者,毋曰西方聖人,我履其地,親炙其教,而侈為之說可也。
今列其大者:在正西則為吐蕃;為拂;為葛榜剌;為默德那;為天方。
在西北則為哈密;為罕東;為赤斤蒙古;為安定阿端;為曲先;為火州;為土魯蕃;為亦力把力;為于阗;為撒馬兒罕;為哈烈。
而其餘星紛珠錯者,俱盡略焉。
叙西戎。
◎吐蕃 吐蕃俗呼西蕃。
其先本羌屬,凡百餘種,散處河、湟、江、岷間。
其酉發羌、唐旄等居析支水西。
後有樊尼者西濟河,逾積石,居岐布川或邏娑川。
隋開皇中,有論贊索者,居西。
唐貞觀中,始通中國。
既而滅吐谷渾,盡有其地。
強于北狄。
至唐末衰弱,種類分散。
入内屬者謂之熟戶,餘謂之生戶。
宋時入貢不絕,其首領角厮羅始居鄯州,後徙青唐。
神、哲、高宗朝,皆授以官。
元時,始于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又于四川徼外置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等處宣撫司,郡縣其地,設官分職,以吐蕃僧八思巴為大寶法王帝師。
嗣者數世,弟子号司空、司徒、國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後相望。
本朝洪武二年,遣使赍诏谕吐蕃曰:“昔我帝王之治中國,以至德要道,民用和睦,及四夷亦得安靖。
向者胡人竊據華夏百有餘年,冠履倒置,凡百有心,孰不興憤!比歲以來,胡君失政,四方雲擾,群雄紛争,生靈塗炭。
朕乃命将帥師悉平海内,臣民推戴為天下主。
國号大明,建元洪武。
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
惟爾吐蕃邦郡西土,今中國一統,恐尚未聞,故茲诏示。
”使者既谕吐蕃,未即歸命。
尋複遣陝西行省員外郎許允德往谕。
時徐達受命往征沙漠,遂分遣鄭愈往吐蕃招之降。
六年,诏吐蕃各族酋長舉故有官職者至京,授職賜印,俾因俗為治,以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蔔為熾盛佛寶國師(即元未自大都逃歸故土者)。
其下番僧有封灌頂國師及贊善王、闡化王、闡教王、輔教王者,又有正覺大乘法王、如來大寶法王。
設都指揮二:曰烏思藏;曰朵甘衛。
宣慰司三:曰朵甘思;曰董蔔韓胡;曰長河西魚通甯遠。
又設萬戶府四:曰沙兒可;曰乃竹;曰羅思端;曰列思麻。
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龍合;曰朵甘丹;曰朵甘倉溏,曰朵甘川;曰磨兒勘。
千戶所十七:曰朵甘思;曰剌宗;曰孛裡加;曰長河西;曰多八參孫;曰加八;曰兆日;曰納竹;曰倫答;曰果由;曰沙裡可哈思的;曰孛裡加思東;曰撒裡土兒幹;曰參蔔郎;曰剌錯牙;曰洩裡壩;曰闊側魯孫。
緣陝西、四川、雲南西鄙皆是,南北袤數千裡,制令三年一貢。
闡化王、闡教王貢道從陝西;贊善王貢道從四川。
三法王不給勘合,朝貢無常。
八年,诏甘肅、朵甘、烏思藏山川之神附祭于陝西山川之壇。
先是禮部尚書牛諒言:“京都既罷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川亦非天子所當躬祀,請附祭于各省。
如廣西則宜附安南、占城、真臘、暹羅、瑣裡;廣東則宜附祭高麗;陝西則宜附祭甘肅、朵甘、烏思藏。
京城更不須祭。
又各省山川風雲雷雨既居中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分祭東西同壇。
”上可其奏。
命中書頒行之。
将祭,則遣官一人往監其祀。
蘭州八裡麻民郭買的叛誘番兵入寇。
诏立賞格購捕之。
蘭州衛遣其兄着沙與其弟火石歹往招之。
郭買的不從,着沙、火石歹夜斬其首以歸衛。
以其事聞,請賞之。
上曰:“買的罪固當死,然為兄弟者告之不從,執之而已,手自刃之。
有乖天倫。
若賞之。
非所以令天下也,但以其所獲牛馬給之。
” 西番來獻葡萄酒,上謂中書省臣曰:“昔元時造葡萄酒,使者相繼于途,勞民為甚,豈宜效之!且朕性不喜飲,況中國自有秫米供釀,何用以此勞民!”遂卻之。
使無複進,賜酋長文绮襲衣。
遣還。
初,戶部言:“四川産巴茶凡四百七十七處,茶戶三百一十五。
宜依定制,每茶十株官取其一,歲計得茶萬九千二百八十斤。
令有司貯候西番易馬。
”從之。
遣内使趙成往河州市馬。
初,上以西番産馬,其所用泉貨與中國異。
自更錢币,馬至者少。
乃命成以羅绮、绫帛并巴茶往市之。
仍命河州守将善撫循以通互市,馬稍集,率厚直償之。
成又宣谕德意,自是番酋感悅,山後歸德等州、西番諸部落皆以馬來售。
九年,吐蕃所部川藏夷人邀殺烏思藏貢使鞏歌、瑣南等,掠其貢物。
命衛國公鄧愈充征西将軍,都督沐英副之往讨。
分兵為三道以進,覆其巢穴,窮追至昆侖山,俘男女一萬口,馬五千、牛羊十三萬而還。
十一年,洮州等處番夷作亂。
命西平侯沐英充征西将軍往讨。
首取甘朵,降其萬戶乞失迦,平其部落,俘獲不可勝算。
洮州十八族番首三副使汪舒朵兒等,據納鄰七站之地以叛。
命征西将軍移嶽讨之,告祭西嶽之神曰:“惟神磅礴西土,為四方之鎮。
古昔帝王知神有所司,故載在祀典,為民作福。
今予統中國,兼撫四夷。
前者延安伯顔帖木兒密迩中國,屢撫不服,告神進讨,已行殄滅。
自陝西迤北,民無兵禍之憂。
惟河州西南吐蕃、川藏及洮州三副使,雖嘗以子入侍,而叛服不常,複為生民之患。
是用命将率兵進讨,惟神鑒之!”英等兵至洮州故城,三副使等率皆遁去。
獲叛逃土官碛石州阿昌、七站、失納等斬之。
遂于東籠山南川度地築城戍守,遣使報捷奏其事。
上曰:“洮州為西蕃門戶,今築城戍守,是扼其咽喉矣。
”命置衛,以指揮聶緯等領兵守之。
尋擒三副使等,殺獲數萬人,獲馬二萬、牛羊十餘萬。
二十四年,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請勒兵巡邊。
就讨西番之未附者。
上報之曰:“朕觀天象,未利征讨,慎毋輕舉。
爾勝及左副将軍傅友德宜還京師,玉率諸将駐陝西,訓練士馬為武備,待其釁而後取之。
朕當有後命也。
”尋诏玉讨建昌叛酋月魯帖木兒。
玉以計誘至,送京師誅之。
玉因奏四川地曠山險,控扼西番。
連歲蠻夷梗化,蓋由軍衛少而備禦寡也。
宜增置屯衛于順慶府,鎮巴梁、大竹諸縣,其保甯千戶所北通連雲棧,宜改為衛。
漢州漢縣西連松、茂、碉、黎,當西番出入之地。
眉州控制馬湖、建昌、嘉定,接山都長、九寨,但為要道,皆宜增置軍衛。
長河西、朵甘、百夷地相連屬,恃其險遠,久不入貢,請兵緻讨。
上報玉曰:“籍民為軍甚不可。
百姓連年供輸煩擾,又以壯者為兵,其何以堪!況兇渠既殄。
雖犷悍者自将漸革其習。
戍守軍士皆有成規,何用增益,重困吾民乎!其長河西、朵甘、百夷之事,朕惟兵久在外,不可重勞。
但養銳蓄威,徐議大舉,此非四十萬衆不可行也。
今爾所統之兵選留守禦,餘各令回衛。
”玉遂班師。
三十年,立茶馬司于陝西洮河二州,聽吐蕃納馬易茶。
令茶戶私鬻者籍其茶入官,私茶出境及關隘不覺察者皆斬。
民間蓄茶
漢武雄才弘略,志吞西域。
始遣張骞往通諸國,已略識其梗概。
既大宛破後,漢使入者益得其職,而輪台渠黎悉置校尉領護矣。
沿及于唐,遂有安西府,設烽堠萬裡,中國強盛至是極哉!然漢時有善幻者至京師而興巫蠱之禍。
唐之中世,吐藩崛起,雄于突厥,尚結贊睥睨關輔,蹂踐京阙,幾危唐宗社。
西域強盛亦至是極哉!且漢明帝怦遊天竺,白馬載經以還。
而釋教始播,紛纭中土。
蒙古主華,崇重西僧八思巴。
加以帝師之稱,待以王者之禮,朝會之日,與天子皆南面。
後妃太子進谒膜拜,受大臣見坐而不起。
非但冠履倒置而已。
明聖統天,聲靈丕覃,行人布诏,不憚窮荒,而昧谷之東,其酋慕化,稽首彤廷,筐篚敬将者,又豈直如漢使所得天馬、葡萄、枸醬、竹杖之品乎哉。
長陵禦極,迎法王制佛曲,自後其徒遂往來亦師不絕。
館欲賜赉,為國家帑藏一大蠹。
然緣邊建僧寺,處沙門以和番夷,實能以口舌代甲兵,省刍糧數十萬,蓋寓随俗撫綏之意焉。
而荷戈蠢動者,亦終不免也。
愚謂釋迦以空為宗,則視色形之著,倫物之類,皆非其所愛惜者,乃忍于戕滅而不顧。
故番族群醜亦每每自相仇殪,又何有中國生靈乎。
然則佛氏禅機之秘,毋乃殺機之伏。
而漢武玉門之通,其殆禍門之辟也哉。
凡高明之士,乘博望之槎,而以殊俗記獻者,毋曰西方聖人,我履其地,親炙其教,而侈為之說可也。
今列其大者:在正西則為吐蕃;為拂;為葛榜剌;為默德那;為天方。
在西北則為哈密;為罕東;為赤斤蒙古;為安定阿端;為曲先;為火州;為土魯蕃;為亦力把力;為于阗;為撒馬兒罕;為哈烈。
而其餘星紛珠錯者,俱盡略焉。
叙西戎。
◎吐蕃 吐蕃俗呼西蕃。
其先本羌屬,凡百餘種,散處河、湟、江、岷間。
其酉發羌、唐旄等居析支水西。
後有樊尼者西濟河,逾積石,居岐布川或邏娑川。
隋開皇中,有論贊索者,居西。
唐貞觀中,始通中國。
既而滅吐谷渾,盡有其地。
強于北狄。
至唐末衰弱,種類分散。
入内屬者謂之熟戶,餘謂之生戶。
宋時入貢不絕,其首領角厮羅始居鄯州,後徙青唐。
神、哲、高宗朝,皆授以官。
元時,始于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又于四川徼外置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等處宣撫司,郡縣其地,設官分職,以吐蕃僧八思巴為大寶法王帝師。
嗣者數世,弟子号司空、司徒、國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後相望。
本朝洪武二年,遣使赍诏谕吐蕃曰:“昔我帝王之治中國,以至德要道,民用和睦,及四夷亦得安靖。
向者胡人竊據華夏百有餘年,冠履倒置,凡百有心,孰不興憤!比歲以來,胡君失政,四方雲擾,群雄紛争,生靈塗炭。
朕乃命将帥師悉平海内,臣民推戴為天下主。
國号大明,建元洪武。
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
惟爾吐蕃邦郡西土,今中國一統,恐尚未聞,故茲诏示。
”使者既谕吐蕃,未即歸命。
尋複遣陝西行省員外郎許允德往谕。
時徐達受命往征沙漠,遂分遣鄭愈往吐蕃招之降。
六年,诏吐蕃各族酋長舉故有官職者至京,授職賜印,俾因俗為治,以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蔔為熾盛佛寶國師(即元未自大都逃歸故土者)。
其下番僧有封灌頂國師及贊善王、闡化王、闡教王、輔教王者,又有正覺大乘法王、如來大寶法王。
設都指揮二:曰烏思藏;曰朵甘衛。
宣慰司三:曰朵甘思;曰董蔔韓胡;曰長河西魚通甯遠。
又設萬戶府四:曰沙兒可;曰乃竹;曰羅思端;曰列思麻。
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龍合;曰朵甘丹;曰朵甘倉溏,曰朵甘川;曰磨兒勘。
千戶所十七:曰朵甘思;曰剌宗;曰孛裡加;曰長河西;曰多八參孫;曰加八;曰兆日;曰納竹;曰倫答;曰果由;曰沙裡可哈思的;曰孛裡加思東;曰撒裡土兒幹;曰參蔔郎;曰剌錯牙;曰洩裡壩;曰闊側魯孫。
緣陝西、四川、雲南西鄙皆是,南北袤數千裡,制令三年一貢。
闡化王、闡教王貢道從陝西;贊善王貢道從四川。
三法王不給勘合,朝貢無常。
八年,诏甘肅、朵甘、烏思藏山川之神附祭于陝西山川之壇。
先是禮部尚書牛諒言:“京都既罷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川亦非天子所當躬祀,請附祭于各省。
如廣西則宜附安南、占城、真臘、暹羅、瑣裡;廣東則宜附祭高麗;陝西則宜附祭甘肅、朵甘、烏思藏。
京城更不須祭。
又各省山川風雲雷雨既居中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分祭東西同壇。
”上可其奏。
命中書頒行之。
将祭,則遣官一人往監其祀。
蘭州八裡麻民郭買的叛誘番兵入寇。
诏立賞格購捕之。
蘭州衛遣其兄着沙與其弟火石歹往招之。
郭買的不從,着沙、火石歹夜斬其首以歸衛。
以其事聞,請賞之。
上曰:“買的罪固當死,然為兄弟者告之不從,執之而已,手自刃之。
有乖天倫。
若賞之。
非所以令天下也,但以其所獲牛馬給之。
” 西番來獻葡萄酒,上謂中書省臣曰:“昔元時造葡萄酒,使者相繼于途,勞民為甚,豈宜效之!且朕性不喜飲,況中國自有秫米供釀,何用以此勞民!”遂卻之。
使無複進,賜酋長文绮襲衣。
遣還。
初,戶部言:“四川産巴茶凡四百七十七處,茶戶三百一十五。
宜依定制,每茶十株官取其一,歲計得茶萬九千二百八十斤。
令有司貯候西番易馬。
”從之。
遣内使趙成往河州市馬。
初,上以西番産馬,其所用泉貨與中國異。
自更錢币,馬至者少。
乃命成以羅绮、绫帛并巴茶往市之。
仍命河州守将善撫循以通互市,馬稍集,率厚直償之。
成又宣谕德意,自是番酋感悅,山後歸德等州、西番諸部落皆以馬來售。
九年,吐蕃所部川藏夷人邀殺烏思藏貢使鞏歌、瑣南等,掠其貢物。
命衛國公鄧愈充征西将軍,都督沐英副之往讨。
分兵為三道以進,覆其巢穴,窮追至昆侖山,俘男女一萬口,馬五千、牛羊十三萬而還。
十一年,洮州等處番夷作亂。
命西平侯沐英充征西将軍往讨。
首取甘朵,降其萬戶乞失迦,平其部落,俘獲不可勝算。
洮州十八族番首三副使汪舒朵兒等,據納鄰七站之地以叛。
命征西将軍移嶽讨之,告祭西嶽之神曰:“惟神磅礴西土,為四方之鎮。
古昔帝王知神有所司,故載在祀典,為民作福。
今予統中國,兼撫四夷。
前者延安伯顔帖木兒密迩中國,屢撫不服,告神進讨,已行殄滅。
自陝西迤北,民無兵禍之憂。
惟河州西南吐蕃、川藏及洮州三副使,雖嘗以子入侍,而叛服不常,複為生民之患。
是用命将率兵進讨,惟神鑒之!”英等兵至洮州故城,三副使等率皆遁去。
獲叛逃土官碛石州阿昌、七站、失納等斬之。
遂于東籠山南川度地築城戍守,遣使報捷奏其事。
上曰:“洮州為西蕃門戶,今築城戍守,是扼其咽喉矣。
”命置衛,以指揮聶緯等領兵守之。
尋擒三副使等,殺獲數萬人,獲馬二萬、牛羊十餘萬。
二十四年,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請勒兵巡邊。
就讨西番之未附者。
上報之曰:“朕觀天象,未利征讨,慎毋輕舉。
爾勝及左副将軍傅友德宜還京師,玉率諸将駐陝西,訓練士馬為武備,待其釁而後取之。
朕當有後命也。
”尋诏玉讨建昌叛酋月魯帖木兒。
玉以計誘至,送京師誅之。
玉因奏四川地曠山險,控扼西番。
連歲蠻夷梗化,蓋由軍衛少而備禦寡也。
宜增置屯衛于順慶府,鎮巴梁、大竹諸縣,其保甯千戶所北通連雲棧,宜改為衛。
漢州漢縣西連松、茂、碉、黎,當西番出入之地。
眉州控制馬湖、建昌、嘉定,接山都長、九寨,但為要道,皆宜增置軍衛。
長河西、朵甘、百夷地相連屬,恃其險遠,久不入貢,請兵緻讨。
上報玉曰:“籍民為軍甚不可。
百姓連年供輸煩擾,又以壯者為兵,其何以堪!況兇渠既殄。
雖犷悍者自将漸革其習。
戍守軍士皆有成規,何用增益,重困吾民乎!其長河西、朵甘、百夷之事,朕惟兵久在外,不可重勞。
但養銳蓄威,徐議大舉,此非四十萬衆不可行也。
今爾所統之兵選留守禦,餘各令回衛。
”玉遂班師。
三十年,立茶馬司于陝西洮河二州,聽吐蕃納馬易茶。
令茶戶私鬻者籍其茶入官,私茶出境及關隘不覺察者皆斬。
民間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