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蘇門答剌
關燈
小
中
大
尺,名曰馳雞。
生彼番國,想其質胞火德,體孕陽精,目含碧而星耀,頂凝紫而雲蒸。
颦淩風以聳拔,翼摩空而峥嵘。
冠峨峨以高翥,聲膠膠而振騰。
豈羽毛之同族,實異狀而殊形。
感聖德之遠被,将獻琛于天庭。
爾其分重譯,辭海陬,貯以雕籠,載以長舟,風馭指以前路,川後導以安流。
鵬相參以回翔,精衛從之而夷猶。
駭天吳兮走列缺,懾蒼螭兮奔素虬,晨光于蜴谷,弄夕景于瀛洲。
攸忽萬裡,達于九重,闊步長趨,氣淩大空。
性實馴狎,貌甚雍容,昂首拂青雲,鼓翼生長風。
山雞野雉不敢敵,青鸾紫鳳同翺翔。
餐以玄圃之金粟,飲以瑤池之瓊漿,顧依托之得所,何遭遇之非常。
繄聖王之宵盱,正圖治之未遑,法勤勵于湯禹,仿至德于虞唐。
念司農之作勞。
冀警旦而弗忘。
敢眈玩于遠物,有一息之怠荒。
惟雨蜴之順序,洎民物之阜昌,暢至仁于六合,跻四海于壽康。
斯宸衷之拳切,而聖心之所望。
臣目睹于盛美,愧陳詞之弗臧。
頌聖壽于萬年,同地久而天長。
” 自後不常至。
風俗頗淳。
壘石為城,酋長深居。
練兵畜馬。
田瘠,麥廣谷少。
民富饒。
山連五色,皆是鹽也。
鑿之镟為盤碟碗器之類,食物就用而不加鹽矣。
壘石為屋,有三四層者,共廚廁卧室待客之所俱在上。
男子拳發,穿長衫,善弓矢騎射。
女子編發四垂,黃漆其頂,出則布幔兜頭,面用青紅沙布認蔽之,兩耳輪周挂絡索金錢數枚,以青石磨水收點眼眶唇臉花紋,以為美飾。
頂挂寶石珍珠珊瑚,紉為纓絡,臂腕腿足皆金銀镯,此富人也。
行使金銀錢。
産有珍珠、寶石、金珀、龍涎香、撒哈剌、棱腹、絨毯。
又産大馬、西洋布、獅子、駝雞(昂首高可七尺)、福祿(似駝花紋可愛)、靈羊(尾大者重二十餘餘斤,行則以車載尾)、長角馬哈獸(角長過身)。
貨用金銀、青花磁器、五色緞絹、木香、胡椒之屬。
◎佛郎機(附) 别有番國佛郎機者,前代不通中國。
或雲此喃勃利國之更名也。
古有狼徐鬼國,分為二洲,皆能食人。
爪哇之先鬼啖人肉,佛郎機國與相對,其人好食小兒。
然惟國主得食,臣僚以下不能得也。
其法以巨镬煎水成沸湯,以鐵籠盛小兒置之镬上,蒸之出汗。
汗盡乃取出,用鐵刷刷去苦皮。
其兒猶活,乃殺而剖其腹,去腸胃,蒸食之。
本朝正德十四年,佛郎機大酋弑其國主,遣必加丹末等三十人入貢請封。
有火者亞三,本華人也,從役彼國久,至南京,性頗黠慧。
時武宗南巡,江彬用事,導亞三竭上。
喜而留之,随至北京。
入四夷館,不行跪禮,且詐稱滿剌加國使臣,朝見欲位諸夷上。
主事梁焯執問杖之。
其舶住廣州澳口,布政使吳廷舉聞于朝,尋檢無《會典》舊例,不行,遂退舶東管南頭,蓋屋樹栅,恃火铳以自固。
每發铳聲如雷。
潛出買十餘歲小兒食之,每一兒予金錢百(舶夷初至,行使金錢,後方覺之)。
廣之惡少掠小兒競趨之,所食無算。
居二三年,兒被掠益衆。
适回回人寫亦虎仙以貢獻事誣陷甘肅文武大臣。
亞三與虎仙皆恃彬勢,或馳馬于市,或享大官之馔,于刑部或從乘輿,而珍膳享于會同館,或同仆臣卧起,而大臣被誣者皆以桎梏幽囚,意頗輕侮朝官。
焯每以法繩約之。
二夷人相謂曰:“天顔可即主事,乃顧不可即耶!”彬聞之,謂焯淩虐駕下人員,将奏治。
适武宗晏駕,皇太後懿旨誅彬。
又滿剌加王訴佛郎機奪國仇殺。
于是禦史丘道隆、何鏊言其悖逆稱雄,逐其國王,掠食小兒,殘暴慘虐,遺禍廣人,漸不可長,宜即驅逐出境。
所造垣屋盡行拆毀,重加究治,工匠及買賣人等坐以私通外夷之罪。
诏悉從之。
誅其首惡火者亞三等。
(寫亦虎仙同伏誅)命撫按檄備倭官軍逐餘黨醜類歸去。
海道憲帥汪宏率兵至,猶據險逆戰,以铳擊敗我軍。
或獻計使善泅者鑿沉其舟,乃悉擒之。
初,佛郎機番船用挾闆,長十丈,闊三尺,兩旁架橹四十餘枝,周圍置铳三十四個,船底尖,兩面子,不畏風浪。
人立之處用闆捍蔽,不畏矢石。
每船二百人撐駕,橹多人衆,雖無風可以疾走。
各铳舉發,彈落如雨,所向無敵,号蜈蚣船。
其铳管用銅鑄造,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百五十斤。
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鐵為之。
铳彈内用鐵,外用鉛,大者八斤。
其火藥制法與中國異。
其铳一舉放遠,可去百餘丈,木石犯之皆碎。
有東莞縣白沙巡檢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郎機船,見有中國人楊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國,備知造船鑄铳及制火藥之法。
钅宏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賣酒米為由,潛與楊三等通話,谕令向化,重加賞赍。
彼遂樂從,約定其夜何儒密駕小船接引到岸。
研審是實,遂令如式制造。
钅宏舉兵驅逐,亦用此铳取捷,奪獲伊铳大小二十餘管。
嘉靖二年,钅宏後為冢宰。
奏稱:“佛郎機兇狠無狀,惟恃此铳與此船耳。
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禦虜守城,最為便利。
請頒其式于各邊,制造禦虜。
”上從之。
至今,邊上頗賴其用。
《月山叢談》雲:“佛郎機與爪哇國用铳,形制俱同。
但佛郎機铳大,爪哇铳小耳。
國人用之甚精,小可擊雀。
中國人用之,稍不戒則擊去數指,或斷一掌一臂。
铳制須長,若短則去不遠;孔須圓滑,若有歪邪,澀礙,則彈發不正。
惟東莞人造之,與番制同。
餘造者往往短而無用。
钅宏入宰吏部,值北虜吉囊入寇,請頒佛郎機铳于北邊,凡城鎮關隘皆用此以禦寇。
然钅宏奏語頗煩,兵部郎中吳缙見而笑之。
钅宏怒,黜知銅仁府。
或戲缙曰:“君被一佛郎機,打到銅仁府。
” 仍诏佛郎機人不得進貢。
并禁各國海商亦不許通市。
由是番船皆不至,競趨福建漳州,兩廣公私匮乏。
嘉靖中,巡撫都禦史林富上疏曰:“臣惟巡撫之職,莫先于為民興利而除害。
凡上有益于朝廷,下有益于生人者利也;上有損于朝廷,下有損于生人者害也。
今以除害為民,并一切之利禁絕之,使軍國無所資,且失遠人之心,則廣東之廢市舶是也。
謹按皇明《祖訓》,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剌、西洋爪哇、彭享、百花、三佛齊、氵孛泥諸國,俱許朝貢,惟内帶行商,多設谲詐,則暫卻之,其後亦複通。
又《大明會典》内安南、滿剌加諸國來朝貢者,使回,俱令于廣東布政司管待,所以送迎往來者,實欲懋遷有無,柔遠人而宣威德也。
正德間,因佛郎機夷人至廣,犷悍不道,奉聞于朝,行令驅逐出境。
自是安南、滿剌加諸番舶有司盡行阻絕,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
于是利歸于閩,而廣之市井皆肅然也。
大佛郎機素不通中國,驅而絕之宜也。
《祖訓》、《會典》所載諸國素恭順,與中國通者,朝貢貿易盡阻絕之,則是因噎而廢食也。
況市舶官吏公設于廣東者,反不如漳州。
私通之無禁,則國家成憲果安在哉!以臣籌度,中國之利,鹽鐵為大。
有司取辦,仡仡終歲,僅充常額。
一有水旱,勸民納粟,猶懼不克。
舊規至廣番舶除貢物外,抽解私貨俱有則例,足供禦用。
此其利之大者一也。
番貨抽分,解京之外,悉充軍饷。
今兩廣用兵連年,庫藏日耗,藉此足以充羨而備不虞。
此其利之大者二也。
廣西一省全仰給于廣東,今小有徵發,即措辦不前,雖折俸椒木,久已缺乏,科擾于民,計所不免。
查得舊番舶通時,公私饒給,在庫番貨,旬月可得銀兩數萬。
此其為利之大者三也。
貨物舊例有司擇其良者,如價給直,其次資民買賣,故小民持一錢之貨,即得握菽,展轉貿易,可以自肥。
廣東舊稱富庶,良以此耳。
此其為利之大者四也。
助國給軍,既有有賴焉。
而在官在民,又無不給,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者也,非所謂開利孔而為民罪梯也。
議者若虞外夷闖境為害,則臣又思之暹羅、真臘、爪哇等國,皆洪武初入貢方物,臣服至今;氵孛泥諸國,皆永樂中來朝,沒齒感德者;而占城則成化間被篡繼絕蒙恩者焉。
南方蠻夷大抵寬柔,乃其常性。
百餘年來,未有敢為盜寇者。
見今番舶之在漳、閩,亦未聞其小有警動,則是不敢肆侮為害,亦章章明矣。
況久阻忽通,又足以得其歡心乎!請敕廣東、福建海道憲臣及備倭都指揮,于廣州洋澳要害諸處及東莞縣南頭等地督率官軍,嚴加巡察。
凡番舶之來,私自行商者盡皆逐去。
其有朝貢表文出于《祖訓》、《會典》所載衆國,蜜調得真,許往廣州洋澳駐歇。
其《祖訓》、《會典》之所不載,如佛郎機者,即驅出境。
敢有抗拒,不服督發,官軍擒捕,而凡所謂喇哈番賊必誅。
權要之私通與小民之誘子女下海者,必重禁。
稍有疏虞,官軍必罪。
如此則不惟一方之利複興,所謂王者無外之道亦在是。
庶我中國懷柔有方,公私兩便矣。
”奏下,從其言。
于是番舶複至廣州,今市舶革去中官。
舶至澳。
遣各府佐縣正之有廉幹者往抽分貨物,提舉司官吏亦無所預。
然雖禁通佛郎機往來,其黨類更附諸番舶雜至為交易。
首領人皆高鼻白皙,廣人能辨識之,遊魚州快艇多掠小口往賣之。
所在惡少與市,為驵儈者日繁有徒,甚至官軍賈客亦與交通雲。
按象人而用,孔子惡之。
況買人食之乎?甚哉,虎狼之不若也。
佛郎機所以不載于前世諸書者,固因其荒僻而或略,亦疾其不仁而痛絕耳!今附錄之,凡以為後事之鑒也。
又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貢獻畢至。
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緻富,而國用亦羨裕矣。
議者多謂廣東、福建、浙江海濱貢道之處,皆建市舶提舉司。
廣東因佛郎機之擾,于時番舶暫行禁止。
迨後林富請禁即複通。
而近日召倭奴叛寇王直亦以互市要國家,當事諸公或可或否,迄無定議是不。
然廣東所至賈胡,皆安南以下屬夷,非侵犯中國者,有利而無害,故可受之與通互市。
浙江所至賈胡,僅倭奴一種部落耳。
民之仇而國之賊,有害無利者。
宜援《祖訓》為例,絕不與通,以佛郎機之人待之足矣。
夫朝貢且不可許,況可容其互市耶!别聞前代波斯國賈胡能識寶氣,史冊多載,本朝獨不見通貢,豈其地并于他國、以至絕滅無聞耶?不然,何使迹之寥寥也。
别志載:波斯人來閩,相古墓,有寶氣,乃谒墓鄰,以錢數萬市之。
墓鄰諱不與,波斯曰:“汝無庸爾也,此墓已無主五百年矣。
”墓鄰始受錢。
波斯發墓,見棺衾肌肉潰盡,惟心堅如石,鋸開觀之,有佳山水青碧如畫,傍有一女靛妝憑欄凝睇。
蓋此女有愛山水僻,朝夕玩望,吐吞清氣,故能融結如此。
此固志一動氣,理或有之。
而波斯乃能識之于未形之前。
此類甚多,略舉以見。
◎€南百夷(附) €南百夷乃徼外荒僻之部落也。
初,戰國時,莊喬王滇池,漢武帝開益州,治滇池,即今雲南諸郡地。
諸葛亮定南中四郡,亦在此,然未嘗涉其境。
唐、宋為蒙氏、段氏所據。
至元始,以雲南等路如内地設官,而其土酋所轄不可以漢法治,則仍其俗羁縻之。
近西南海上如麓川、緬甸、車裡、八百媳婦等地(其先士酋有妻八百,各領一寨故名),統謂之百夷。
本朝洪武十四年,命穎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率兵讨雲南,悉平。
分兵四出,取諸蠻寨未服者。
由是車裡、平緬等處相率降,諸夷悉平。
遣使敕勞征南将軍傅友德等曰:“卿等提兵深入,振揚國威。
擒首帥于曲靖之西,敗烏蠻于河渡之北,席卷長驅,掃金馬、碧雞而撫金沙,至于金齒,不戰而服,檄定自蠻,威加八譯,将軍之勞至矣。
欲勞以樽酒,遠不能及,特以朕心勞之,尚勖之哉!”于是百夷皆請内附,以次入貢,因而受職。
今其地為府者二:曰孟定;曰孟艮。
為州者四:曰鎮康;曰灣甸;曰大侯;曰威遠。
宣慰司六:曰車裡;曰木邦;曰孟養;曰緬甸;曰八百大甸;曰老撾。
宣撫司三:曰南甸;曰幹崖;曰隴川(舊為麓川平緬)。
長官司二:曰鈕兀;曰芒市。
多有自古不通中國者。
其内老撾最遠,西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
凡諸聚落至布政司無裡數,但以程計而已。
二十一年,麓川複反,舉衆号三十萬寇楚雄,至定遠。
勢甚張。
沐英自将精銳往讨之。
旬餘抵賊營,遣都督馮誠以輕騎三百挑之。
賊驅萬衆乘二十象來戰。
誠一鼓敗之,殺賊數百人,獲一象而還。
英喜曰:“吾知賊不足破也。
”下令曰:“破賊之術,宜多置火炮及神機箭铳。
分将士作三行,象近則前行之炮箭俱發,象不退則第二行繼之,第三行複繼之,使铳炮不絕,象必驚走。
大軍乘之,破賊必矣。
”明旦,賊悉驅百象來戰。
象背被甲,負戰樓若欄然。
英申令諸将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
進而捷者,一級必賞。
退而衄者,全隊悉戮。
”于是将士鼓勇而進,陣交前軍火箭铳炮連發,星流雷擊,山谷震動,象皆驚奔。
寇之勇而力者曰昔剌,亦殊死戰。
左帥小卻,英登高望之,命左右取帥之首來。
左師遙見一人拔刀飛騎而下,麾衆複前,三軍大呼殺入。
不移時,斬首三萬餘級,俘賊衆萬人,生獲四十七象,餘黨走死山谷中。
英奏捷還師。
所過城邑百姓争持牛酒迎勞之。
自是諸蠻懾服,歲入貢。
已而賊部曲靖、普安、孟定、龍海、曲麻、馬乃等處夷酋數叛,傅友德率兵讨定之。
脅從者悉谕歸業。
二十八年,越州夷龍海子阿資據龍窩叛。
朝廷命諸将征之。
師無功,自後無敢議伐者。
西平侯沐春(英之子,襲鎮雲南)請讨之,衆以為難。
春曰:“曆歲不獲此寇者,彼恃其地多險阻,且各處土酋皆姻娅,得以匿之。
今悉調土酋從征,仍設謀羁絆,俾不能通,多置營堡相犄角,制其出入,授首必矣。
”乃進兵,至赤窩,果獲阿資,枭其首以徇。
百夷震恐。
先是,上遣福建右參政正鈍持節撫谕麓川平緬宣慰司,贈遺金貝,固卻不受。
或勸曰:“不受固善,恐蠻人懷疑生變,不若受之。
”乃受而悉以輸雲南布政司庫中。
(鈍,故元進士。
後升漸江布政。
) 二十九年,麓川土官思倫發以兵侵緬甸。
緬甸遣使訴于朝。
上遣行人李思聰、錢古訓持诏往谕緬甸講和。
緬人既聽命,遂持诏谕思倫發。
诏曰:“道裡遠險,山川阻修,風俗殊異,此乃天造地設也。
爾能勤使者陟險,遠越鄰邦,沖煙突霧,晨進昏止,戴風霜而至中夏,可謂難矣。
古人雲,誠信君子将有事于遠,雖千裡之外神交而自通。
今萬裡之外,爾能勤使遠修其好,美絕古今。
然排難解紛之事,朕之旨意。
恨不即一言而止,使彼此各罷兵守業黎民于變也。
兩國之民,居處各分,雖存關市之譏,是其利也。
其或忿争不已,天将昭臨,福善禍淫,遲速可待。
敕至,爾其審之!”思倫發聞诏恐懼,俯伏謝罪,願罷兵。
思聰、古訓二
生彼番國,想其質胞火德,體孕陽精,目含碧而星耀,頂凝紫而雲蒸。
颦淩風以聳拔,翼摩空而峥嵘。
冠峨峨以高翥,聲膠膠而振騰。
豈羽毛之同族,實異狀而殊形。
感聖德之遠被,将獻琛于天庭。
爾其分重譯,辭海陬,貯以雕籠,載以長舟,風馭指以前路,川後導以安流。
鵬相參以回翔,精衛從之而夷猶。
駭天吳兮走列缺,懾蒼螭兮奔素虬,晨光于蜴谷,弄夕景于瀛洲。
攸忽萬裡,達于九重,闊步長趨,氣淩大空。
性實馴狎,貌甚雍容,昂首拂青雲,鼓翼生長風。
山雞野雉不敢敵,青鸾紫鳳同翺翔。
餐以玄圃之金粟,飲以瑤池之瓊漿,顧依托之得所,何遭遇之非常。
繄聖王之宵盱,正圖治之未遑,法勤勵于湯禹,仿至德于虞唐。
念司農之作勞。
冀警旦而弗忘。
敢眈玩于遠物,有一息之怠荒。
惟雨蜴之順序,洎民物之阜昌,暢至仁于六合,跻四海于壽康。
斯宸衷之拳切,而聖心之所望。
臣目睹于盛美,愧陳詞之弗臧。
頌聖壽于萬年,同地久而天長。
” 自後不常至。
風俗頗淳。
壘石為城,酋長深居。
練兵畜馬。
田瘠,麥廣谷少。
民富饒。
山連五色,皆是鹽也。
鑿之镟為盤碟碗器之類,食物就用而不加鹽矣。
壘石為屋,有三四層者,共廚廁卧室待客之所俱在上。
男子拳發,穿長衫,善弓矢騎射。
女子編發四垂,黃漆其頂,出則布幔兜頭,面用青紅沙布認蔽之,兩耳輪周挂絡索金錢數枚,以青石磨水收點眼眶唇臉花紋,以為美飾。
頂挂寶石珍珠珊瑚,紉為纓絡,臂腕腿足皆金銀镯,此富人也。
行使金銀錢。
産有珍珠、寶石、金珀、龍涎香、撒哈剌、棱腹、絨毯。
又産大馬、西洋布、獅子、駝雞(昂首高可七尺)、福祿(似駝花紋可愛)、靈羊(尾大者重二十餘餘斤,行則以車載尾)、長角馬哈獸(角長過身)。
貨用金銀、青花磁器、五色緞絹、木香、胡椒之屬。
◎佛郎機(附) 别有番國佛郎機者,前代不通中國。
或雲此喃勃利國之更名也。
古有狼徐鬼國,分為二洲,皆能食人。
爪哇之先鬼啖人肉,佛郎機國與相對,其人好食小兒。
然惟國主得食,臣僚以下不能得也。
其法以巨镬煎水成沸湯,以鐵籠盛小兒置之镬上,蒸之出汗。
汗盡乃取出,用鐵刷刷去苦皮。
其兒猶活,乃殺而剖其腹,去腸胃,蒸食之。
本朝正德十四年,佛郎機大酋弑其國主,遣必加丹末等三十人入貢請封。
有火者亞三,本華人也,從役彼國久,至南京,性頗黠慧。
時武宗南巡,江彬用事,導亞三竭上。
喜而留之,随至北京。
入四夷館,不行跪禮,且詐稱滿剌加國使臣,朝見欲位諸夷上。
主事梁焯執問杖之。
其舶住廣州澳口,布政使吳廷舉聞于朝,尋檢無《會典》舊例,不行,遂退舶東管南頭,蓋屋樹栅,恃火铳以自固。
每發铳聲如雷。
潛出買十餘歲小兒食之,每一兒予金錢百(舶夷初至,行使金錢,後方覺之)。
廣之惡少掠小兒競趨之,所食無算。
居二三年,兒被掠益衆。
适回回人寫亦虎仙以貢獻事誣陷甘肅文武大臣。
亞三與虎仙皆恃彬勢,或馳馬于市,或享大官之馔,于刑部或從乘輿,而珍膳享于會同館,或同仆臣卧起,而大臣被誣者皆以桎梏幽囚,意頗輕侮朝官。
焯每以法繩約之。
二夷人相謂曰:“天顔可即主事,乃顧不可即耶!”彬聞之,謂焯淩虐駕下人員,将奏治。
适武宗晏駕,皇太後懿旨誅彬。
又滿剌加王訴佛郎機奪國仇殺。
于是禦史丘道隆、何鏊言其悖逆稱雄,逐其國王,掠食小兒,殘暴慘虐,遺禍廣人,漸不可長,宜即驅逐出境。
所造垣屋盡行拆毀,重加究治,工匠及買賣人等坐以私通外夷之罪。
诏悉從之。
誅其首惡火者亞三等。
(寫亦虎仙同伏誅)命撫按檄備倭官軍逐餘黨醜類歸去。
海道憲帥汪宏率兵至,猶據險逆戰,以铳擊敗我軍。
或獻計使善泅者鑿沉其舟,乃悉擒之。
初,佛郎機番船用挾闆,長十丈,闊三尺,兩旁架橹四十餘枝,周圍置铳三十四個,船底尖,兩面子,不畏風浪。
人立之處用闆捍蔽,不畏矢石。
每船二百人撐駕,橹多人衆,雖無風可以疾走。
各铳舉發,彈落如雨,所向無敵,号蜈蚣船。
其铳管用銅鑄造,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百五十斤。
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鐵為之。
铳彈内用鐵,外用鉛,大者八斤。
其火藥制法與中國異。
其铳一舉放遠,可去百餘丈,木石犯之皆碎。
有東莞縣白沙巡檢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郎機船,見有中國人楊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國,備知造船鑄铳及制火藥之法。
钅宏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賣酒米為由,潛與楊三等通話,谕令向化,重加賞赍。
彼遂樂從,約定其夜何儒密駕小船接引到岸。
研審是實,遂令如式制造。
钅宏舉兵驅逐,亦用此铳取捷,奪獲伊铳大小二十餘管。
嘉靖二年,钅宏後為冢宰。
奏稱:“佛郎機兇狠無狀,惟恃此铳與此船耳。
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禦虜守城,最為便利。
請頒其式于各邊,制造禦虜。
”上從之。
至今,邊上頗賴其用。
《月山叢談》雲:“佛郎機與爪哇國用铳,形制俱同。
但佛郎機铳大,爪哇铳小耳。
國人用之甚精,小可擊雀。
中國人用之,稍不戒則擊去數指,或斷一掌一臂。
铳制須長,若短則去不遠;孔須圓滑,若有歪邪,澀礙,則彈發不正。
惟東莞人造之,與番制同。
餘造者往往短而無用。
钅宏入宰吏部,值北虜吉囊入寇,請頒佛郎機铳于北邊,凡城鎮關隘皆用此以禦寇。
然钅宏奏語頗煩,兵部郎中吳缙見而笑之。
钅宏怒,黜知銅仁府。
或戲缙曰:“君被一佛郎機,打到銅仁府。
” 仍诏佛郎機人不得進貢。
并禁各國海商亦不許通市。
由是番船皆不至,競趨福建漳州,兩廣公私匮乏。
嘉靖中,巡撫都禦史林富上疏曰:“臣惟巡撫之職,莫先于為民興利而除害。
凡上有益于朝廷,下有益于生人者利也;上有損于朝廷,下有損于生人者害也。
今以除害為民,并一切之利禁絕之,使軍國無所資,且失遠人之心,則廣東之廢市舶是也。
謹按皇明《祖訓》,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剌、西洋爪哇、彭享、百花、三佛齊、氵孛泥諸國,俱許朝貢,惟内帶行商,多設谲詐,則暫卻之,其後亦複通。
又《大明會典》内安南、滿剌加諸國來朝貢者,使回,俱令于廣東布政司管待,所以送迎往來者,實欲懋遷有無,柔遠人而宣威德也。
正德間,因佛郎機夷人至廣,犷悍不道,奉聞于朝,行令驅逐出境。
自是安南、滿剌加諸番舶有司盡行阻絕,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
于是利歸于閩,而廣之市井皆肅然也。
大佛郎機素不通中國,驅而絕之宜也。
《祖訓》、《會典》所載諸國素恭順,與中國通者,朝貢貿易盡阻絕之,則是因噎而廢食也。
況市舶官吏公設于廣東者,反不如漳州。
私通之無禁,則國家成憲果安在哉!以臣籌度,中國之利,鹽鐵為大。
有司取辦,仡仡終歲,僅充常額。
一有水旱,勸民納粟,猶懼不克。
舊規至廣番舶除貢物外,抽解私貨俱有則例,足供禦用。
此其利之大者一也。
番貨抽分,解京之外,悉充軍饷。
今兩廣用兵連年,庫藏日耗,藉此足以充羨而備不虞。
此其利之大者二也。
廣西一省全仰給于廣東,今小有徵發,即措辦不前,雖折俸椒木,久已缺乏,科擾于民,計所不免。
查得舊番舶通時,公私饒給,在庫番貨,旬月可得銀兩數萬。
此其為利之大者三也。
貨物舊例有司擇其良者,如價給直,其次資民買賣,故小民持一錢之貨,即得握菽,展轉貿易,可以自肥。
廣東舊稱富庶,良以此耳。
此其為利之大者四也。
助國給軍,既有有賴焉。
而在官在民,又無不給,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者也,非所謂開利孔而為民罪梯也。
議者若虞外夷闖境為害,則臣又思之暹羅、真臘、爪哇等國,皆洪武初入貢方物,臣服至今;氵孛泥諸國,皆永樂中來朝,沒齒感德者;而占城則成化間被篡繼絕蒙恩者焉。
南方蠻夷大抵寬柔,乃其常性。
百餘年來,未有敢為盜寇者。
見今番舶之在漳、閩,亦未聞其小有警動,則是不敢肆侮為害,亦章章明矣。
況久阻忽通,又足以得其歡心乎!請敕廣東、福建海道憲臣及備倭都指揮,于廣州洋澳要害諸處及東莞縣南頭等地督率官軍,嚴加巡察。
凡番舶之來,私自行商者盡皆逐去。
其有朝貢表文出于《祖訓》、《會典》所載衆國,蜜調得真,許往廣州洋澳駐歇。
其《祖訓》、《會典》之所不載,如佛郎機者,即驅出境。
敢有抗拒,不服督發,官軍擒捕,而凡所謂喇哈番賊必誅。
權要之私通與小民之誘子女下海者,必重禁。
稍有疏虞,官軍必罪。
如此則不惟一方之利複興,所謂王者無外之道亦在是。
庶我中國懷柔有方,公私兩便矣。
”奏下,從其言。
于是番舶複至廣州,今市舶革去中官。
舶至澳。
遣各府佐縣正之有廉幹者往抽分貨物,提舉司官吏亦無所預。
然雖禁通佛郎機往來,其黨類更附諸番舶雜至為交易。
首領人皆高鼻白皙,廣人能辨識之,遊魚州快艇多掠小口往賣之。
所在惡少與市,為驵儈者日繁有徒,甚至官軍賈客亦與交通雲。
按象人而用,孔子惡之。
況買人食之乎?甚哉,虎狼之不若也。
佛郎機所以不載于前世諸書者,固因其荒僻而或略,亦疾其不仁而痛絕耳!今附錄之,凡以為後事之鑒也。
又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貢獻畢至。
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緻富,而國用亦羨裕矣。
議者多謂廣東、福建、浙江海濱貢道之處,皆建市舶提舉司。
廣東因佛郎機之擾,于時番舶暫行禁止。
迨後林富請禁即複通。
而近日召倭奴叛寇王直亦以互市要國家,當事諸公或可或否,迄無定議是不。
然廣東所至賈胡,皆安南以下屬夷,非侵犯中國者,有利而無害,故可受之與通互市。
浙江所至賈胡,僅倭奴一種部落耳。
民之仇而國之賊,有害無利者。
宜援《祖訓》為例,絕不與通,以佛郎機之人待之足矣。
夫朝貢且不可許,況可容其互市耶!别聞前代波斯國賈胡能識寶氣,史冊多載,本朝獨不見通貢,豈其地并于他國、以至絕滅無聞耶?不然,何使迹之寥寥也。
别志載:波斯人來閩,相古墓,有寶氣,乃谒墓鄰,以錢數萬市之。
墓鄰諱不與,波斯曰:“汝無庸爾也,此墓已無主五百年矣。
”墓鄰始受錢。
波斯發墓,見棺衾肌肉潰盡,惟心堅如石,鋸開觀之,有佳山水青碧如畫,傍有一女靛妝憑欄凝睇。
蓋此女有愛山水僻,朝夕玩望,吐吞清氣,故能融結如此。
此固志一動氣,理或有之。
而波斯乃能識之于未形之前。
此類甚多,略舉以見。
◎€南百夷(附) €南百夷乃徼外荒僻之部落也。
初,戰國時,莊喬王滇池,漢武帝開益州,治滇池,即今雲南諸郡地。
諸葛亮定南中四郡,亦在此,然未嘗涉其境。
唐、宋為蒙氏、段氏所據。
至元始,以雲南等路如内地設官,而其土酋所轄不可以漢法治,則仍其俗羁縻之。
近西南海上如麓川、緬甸、車裡、八百媳婦等地(其先士酋有妻八百,各領一寨故名),統謂之百夷。
本朝洪武十四年,命穎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率兵讨雲南,悉平。
分兵四出,取諸蠻寨未服者。
由是車裡、平緬等處相率降,諸夷悉平。
遣使敕勞征南将軍傅友德等曰:“卿等提兵深入,振揚國威。
擒首帥于曲靖之西,敗烏蠻于河渡之北,席卷長驅,掃金馬、碧雞而撫金沙,至于金齒,不戰而服,檄定自蠻,威加八譯,将軍之勞至矣。
欲勞以樽酒,遠不能及,特以朕心勞之,尚勖之哉!”于是百夷皆請内附,以次入貢,因而受職。
今其地為府者二:曰孟定;曰孟艮。
為州者四:曰鎮康;曰灣甸;曰大侯;曰威遠。
宣慰司六:曰車裡;曰木邦;曰孟養;曰緬甸;曰八百大甸;曰老撾。
宣撫司三:曰南甸;曰幹崖;曰隴川(舊為麓川平緬)。
長官司二:曰鈕兀;曰芒市。
多有自古不通中國者。
其内老撾最遠,西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
凡諸聚落至布政司無裡數,但以程計而已。
二十一年,麓川複反,舉衆号三十萬寇楚雄,至定遠。
勢甚張。
沐英自将精銳往讨之。
旬餘抵賊營,遣都督馮誠以輕騎三百挑之。
賊驅萬衆乘二十象來戰。
誠一鼓敗之,殺賊數百人,獲一象而還。
英喜曰:“吾知賊不足破也。
”下令曰:“破賊之術,宜多置火炮及神機箭铳。
分将士作三行,象近則前行之炮箭俱發,象不退則第二行繼之,第三行複繼之,使铳炮不絕,象必驚走。
大軍乘之,破賊必矣。
”明旦,賊悉驅百象來戰。
象背被甲,負戰樓若欄然。
英申令諸将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
進而捷者,一級必賞。
退而衄者,全隊悉戮。
”于是将士鼓勇而進,陣交前軍火箭铳炮連發,星流雷擊,山谷震動,象皆驚奔。
寇之勇而力者曰昔剌,亦殊死戰。
左帥小卻,英登高望之,命左右取帥之首來。
左師遙見一人拔刀飛騎而下,麾衆複前,三軍大呼殺入。
不移時,斬首三萬餘級,俘賊衆萬人,生獲四十七象,餘黨走死山谷中。
英奏捷還師。
所過城邑百姓争持牛酒迎勞之。
自是諸蠻懾服,歲入貢。
已而賊部曲靖、普安、孟定、龍海、曲麻、馬乃等處夷酋數叛,傅友德率兵讨定之。
脅從者悉谕歸業。
二十八年,越州夷龍海子阿資據龍窩叛。
朝廷命諸将征之。
師無功,自後無敢議伐者。
西平侯沐春(英之子,襲鎮雲南)請讨之,衆以為難。
春曰:“曆歲不獲此寇者,彼恃其地多險阻,且各處土酋皆姻娅,得以匿之。
今悉調土酋從征,仍設謀羁絆,俾不能通,多置營堡相犄角,制其出入,授首必矣。
”乃進兵,至赤窩,果獲阿資,枭其首以徇。
百夷震恐。
先是,上遣福建右參政正鈍持節撫谕麓川平緬宣慰司,贈遺金貝,固卻不受。
或勸曰:“不受固善,恐蠻人懷疑生變,不若受之。
”乃受而悉以輸雲南布政司庫中。
(鈍,故元進士。
後升漸江布政。
) 二十九年,麓川土官思倫發以兵侵緬甸。
緬甸遣使訴于朝。
上遣行人李思聰、錢古訓持诏往谕緬甸講和。
緬人既聽命,遂持诏谕思倫發。
诏曰:“道裡遠險,山川阻修,風俗殊異,此乃天造地設也。
爾能勤使者陟險,遠越鄰邦,沖煙突霧,晨進昏止,戴風霜而至中夏,可謂難矣。
古人雲,誠信君子将有事于遠,雖千裡之外神交而自通。
今萬裡之外,爾能勤使遠修其好,美絕古今。
然排難解紛之事,朕之旨意。
恨不即一言而止,使彼此各罷兵守業黎民于變也。
兩國之民,居處各分,雖存關市之譏,是其利也。
其或忿争不已,天将昭臨,福善禍淫,遲速可待。
敕至,爾其審之!”思倫發聞诏恐懼,俯伏謝罪,願罷兵。
思聰、古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