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南蠻

關燈
寺卿陳洽為吏部左侍郎,遣郎中張宗周等以吏部勘合二千道付之。

    令其與新城侯張輔、西平侯沐晟、兵部尚書劉礻易量才給與勘合授職。

     開設十五府:交州府領州五縣二十三,北江府領州三縣七;諒江府領州三縣十五;三江府領州三縣七;建平府領州一縣九;新安府領州三縣二十一;建昌府領州一縣九;化府領縣四;清化府領州三縣十九;鎮蠻府領縣四;諒三府領州七縣十六;新府領州二縣九;義安府領州二縣十二;順化府領州二縣十;太原府領縣十一。

    以演州、宣化州、嘉興州、歸化州、廣威州直隸布政司。

    後又設升華府,領州四縣十一。

    其餘衛所大率與府州縣兼設。

    輔等遣都督柳升赍露布獻俘至京。

    上禦奉天門受之。

    文武群臣皆侍,兵部侍郎方賓讀露布畢。

    季及子蒼、僞将胡杜等悉付獄誅之,而赦其子孫。

    惟蒼弟澄進神槍法,诏官之。

     張輔《平南露布》曰:“伏以天讨有罪,聿興吊伐之師;武功告成,爰舉獻俘之禮。

    渠魁盡獲,海峤肅清。

    蓋除惡必鋤其本根,而絕患甯存乎萌蘖。

    安南逆賊黎季更姓名胡一元,及子黎蒼更姓名胡者,僻居炎徼,負固海隅,豺狼之殘孽,蛇虺之遺毒。

    戕賊國主,潛移陳氏之宗祧;荼毒生民,數犯朝廷之邊境。

    攻圍诏使,侵暴鄰邦;僭稱大虞,竊紀年号。

    酷刑威衆,人懷孥戮之憂;橫斂剝民,家被掊克之害。

    銜冤動地,無辜籲天。

    聖恩嘗許其自新,狂豎怙終而不改。

    擠遏天朝之使,賊殺故主之孫。

    兇甚三苗,舜法豈容于原宥。

    罪浮征側,漢兵必事于剪除。

    臣等恭奉制書,總率師旅,鷹周鹗,先雲氣而度鬥南;貔虎熊罴,挾風威而逾嶺表。

    既破重關之險,飛渡長江,遂拔多邦之城,殲夷群醜。

    乃乘破竹之勢,分遂竄蒿之夷。

    東都立平,西都亟下。

    餘孽如蟻豈之聚,迅掃于盤灘、困牧;賊黨猶爝火之然,撲滅于噜江、仙侶。

    市廛安堵,郡邑向風,士民上書陳其罪惡者動以千計,土人效順願同追剿者何啻萬人。

    乃督舟師,進逼膠水,逐鲸鲵于海口,困虎兕于柙中,暫爾偷生,須臾延命,因駐我師而設備,欲緻彼賊以就誅。

    狂悖猶欲鸱張,醜類仍懷豕突。

    傳報賊衆引兵駕象以來侵,憤激諸軍鳴劍抵掌而往捕。

    臣彬臣旭戒行既遠,都督柳升警報倏來。

    賊往入于黃江,船悉來于悶海,遣僞将謝仁鑒等,又于今年三月三十日犯鹹子關。

    臣輔遂用弩以躍馬,督陣以麾兵。

    調骠騎将軍吳旺等領精兵而至前,急擊登岸之勁賊;都督佥事柳升等率舟師而力戰,奮剿遊水之逆徒。

    殲其群兇,斃其首将,泸水盡赤,長江屍壅而血腥,殺氣騰空,終日雲昏而霧慘。

    臣晟率都指揮柳宗等領馬步官軍水陸夾攻。

    矢镝雨注,而莫我敢遏;铳刨雷釣,而所向無前。

    大肆剪屠,餘燼潰散,乘勝追襲。

    由噜江至于黃江,賊黨奔逃,獲海艦及其戰艦。

    遂振旅于膠水,複陳師于交州,誓殄賊以甯邊,當奮身而勵衆。

    四月二十九日,舟師至典臾門,晴久水涸,賊衆捐舟而先遁,我軍欲進而莫前。

    俄然雲作沛然雨下,水漲數尺,信川祗之效靈,船過千艘,豈人力之能緻。

    不待渡河而冰合,奚勞拜井而泉流。

    有開必先,慶罪人之斯得,惟動丕應,仰聖德之格天。

    狐疑猶豫,彼方謀三窟以庇身;雷厲風飛,我不可一曰而縱賊。

    五月十一日,生擒賊首黎季等。

    過師枕席之上,箪食來迎,救民水火之中,室家相慶。

    寬宥迫脅,招撫流離,奉宣恩命,獲遂更生。

    掃魑魅于炎荒,息妖氛于瘴海。

    臣輔稽諸載籍,安南本古交州。

    漢唐僅能羁縻,宋元猶被侵侮。

    僭竊跳梁,狃于故習,雖知兵而緻讨,終叛服而不常,覆載不容,人神共憤。

    今父子兄弟皆綁縛于轅門,宗族僞官鹹生擒于麾下。

    自謂蠻煙瘴雨之僻處,曆代兵威所不能加。

    孰知聖德神功之齊天,六合全封而莫敢敵。

    勘定之速,邁三年之克鬼方,俘獲而還,陋六月之伐俨狁。

    雪前代之遺恨,解斯民之倒懸。

    将士歡呼,知天心之助順;蠻夷舞忭,信人道之惡盈。

    是皆聖略淵深,明見萬裡之外,天威烜赫,坐收三捷之功。

    數百種周題舌之民,鹹跻壽域;幾千裡魚鹽繁衍之地,盡入輿圖。

    複隆古之封疆,布中華之禮制。

    臣等曾無汗血之勞,獲申敵忾之志,皆遵成算,得效微勤,平定南夷,克清大憝。

    獻俘而告廟社,仰答神靈;盛醢以賜蠻夷,用昭天憲。

    聿新萬年之治化,永樂四海之清甯,無任歡呼慶忭之至。

    ” 輔等班師至京,上交地圖。

    東西一千七百裡,南北二千八百裡。

    建交布政司、按察司及都指揮使司于交州府。

    置府十七、州五,領各州縣衛十,千戶所二,軍民大小衙門共四百七十有二。

    于是輿圖複漢、唐職方之舊矣。

    以交所舉明經士人祺潤祖等十一人,為諒江等府同知。

    賜敕慰勉,上複親制詩賜之。

     六年,論平交功,進封新城侯張輔為英國公;西平侯沐晟為黔國公。

    并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

    豐城侯李彬、雲陽伯陳旭各增祿五百石;清遠伯王友進封清遠侯,都督佥事柳升封安遠伯。

    戰死都督佥事高士文追封建平伯,并子孫世襲。

    親擒黎季軍人為首者王柴、胡超升指揮使,為從者李福等四人皆升指揮佥事。

    先是上問戶部尚書夏原吉曰:“升與賞孰便?”原吉對曰:“賞費于一時有限,升費于後日無窮,多升不若重賞。

    ”上從之。

    于是惟升元功,餘皆班赍有差。

     陳氏建曰:“夏忠靖謂賞費有限,升費無窮,此謀國名言也;惟升元功,餘皆班赉,此祖宗朝賞功良法也。

    正統以後則有大不然矣。

    王骥麓川之役,封爵升職至萬餘人。

    天順中,有一衛官至二千餘人者矣。

    成化中,天下軍職至八萬餘人。

    正德中,遂逾十萬矣。

    使累朝賞功皆遵祖宗良法,夫豈冗濫至此!”《書》曰:“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有國者尚念之哉! 交蠻寇簡定等作亂。

    命黔國公沐晟總兵讨之。

    定,陳氏故宮,先是已歸附。

    将遣赴京師,複逃回去,與化州僞官鄧悉、阮宴等聚衆謀作亂。

    悉等推定為主,僭号紀元。

    寇交州近城,黎賊餘黨多應之,其勢日盛。

    官軍屢出無功,奏請益兵。

    遂命晟發雲南、貴州、四川兵數萬,往征。

    仍命兵部尚書劉攜往贊軍事。

    沐晟帥師與交賊簡定戰于生厥江,敗績。

    兵郭尚書劉攜、都督佥事呂毅、交布政司參政劉昱等,皆死之。

    于是賊益熾,攻陷諸郡縣,進迫交州府。

    事聞,複命英國公張輔為總兵官,清遠侯王友為副,帥師二十萬往征之。

     七年八月,張輔兵至交。

    敗賊衆于鹹子關、太平海口等處。

    斬首數千,溺死無算,生擒賊黨僞監門衛将軍潘岷等二百餘人,獲船四百餘艘。

    賊尊阮世每、鄧景異脫身逃。

    十一月,張輔進兵追交賊首簡定,于美良獲之。

    并獲其僞将相陳希葛、阮宴等,檻送京師。

    惟陳季擴、鄧景異逃于義安未獲。

     八年正月,張輔敗賊餘黨阮師桧于東潮州。

    斬首四千五百餘級,溺死尤衆,生擒二千餘人。

    敕召輔還。

    輔奏留黔國公沐晟,雲陽伯陳旭等讨餘寇,而自帥師還京。

     九年正月,命英國公張輔總兵複往交,會合黔國公沐晟剿捕叛寇。

    先是陳季擴等上表請降,而中懷反覆。

    上許以為交布政使,其黨鄧景異等皆授以官。

    季擴疑懼,不受命。

    放兵劫掠,勢漸滋蔓。

    官軍不能制。

    上以張輔為交人所憚,靖亂非輔不能,故仍命總師往焉。

    七月,張輔至交督兵。

    敗賊阮師桧、胡具、鄧景異等于九真州月常江,尋複敗黎芷兵于福安,斬之。

     十一年十二月,張輔等大敗賊兵于愛子江,獲陳季擴。

    時輔偕沐晟等進兵順州。

    賊阮師桧等屯愛子江,設象伏以候官軍。

    輔偵知之,以戒。

    先驅群象來沖,一矢落其象奴,再矢披其象鼻。

    象奔還陣,自相蹂踐。

    官軍乘之,賊大敗。

    斬賊将阮山,生擒僞将軍潘經等數十人,賊衆死者無算。

    季擴走,追擒之于老撾。

    餘黨悉降,交複平。

     十二年,張輔檻送所獲賊首僞大越國王陳季擴及僞國公阮師桧等赴京師,誅之。

     十三年,前交參議解缙死于錦衣衛獄,徙其家于邊。

    缙,吉水人。

    天性英悟奇絕,七歲能賦詩,日記數千言。

    年十八,舉江西鄉試第一,連登洪武十一年進士。

    上親選拔為庶吉士,讀中秘書。

    日侍左右,特被寵眷。

    一曰寓大庖西室,谕之曰:“爾缙試舉今日施政所宜,直述以聞。

    ”缙退,即草封事幾萬言以進。

    極論悉陳,無所諱忌。

    上敕其識。

    時兵部侍郎沈氵晉忌缙才,誣其狎侮胥隸。

    上不聽,擢監察禦史。

    适都禦史袁泰怙勢恣橫,諸道禦史欲糾之無敢執筆為章者,缙揮筆立就,曆抵其奸狀。

    上慮缙少涵養,将為衆所傾。

    召其父至,谕之曰:“才之生甚難,而大器者晚成。

    ”其以而子歸,益進其學。

    又谕缙曰:“朕于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

    其歸盡心于古人,後十年來朝大用爾未晚也。

    ”會太祖賓天,缙赴臨。

    大臣謂赴臨非诏旨,遂谪為河州衛吏。

    上即位,擢為翰林待诏,命侍左右。

    缙英傑敢言,上喜之,遂見信用。

    既而侍書黃淮改中書舍人,入見。

    上與語,大奇之。

    凡視朝,特命淮與缙立于禦榻左以備顧問。

    每夕召對至夜分,或便殿就寝;賜坐榻前,議論政事。

    同列不得預聞。

    尋複升缙為學士。

    後上與武臣丘福等議建儲,文臣惟金忠預,皆靖難時股肱也。

    武臣鹹謂立高煦,謂其有卮從功,且上所最愛耳。

    金忠以為不可。

    蔔猶豫未定,遂召解缙預議。

    缙言立嫡以長。

    複曰:“好聖孫”,指宣廟也。

    乃冊立世子(禦名高熾。

    )為太子。

    高煦為漢王。

    及上欲征交,缙謂自古羁縻之國,通正朔時賓貢而已。

    若得其地,不可以為郡縣。

    不聽。

    時上甚不喜太子,而寵漢府。

    缙謂不宜過寵,緻起觊觎。

    上遂怒,謂離間骨肉。

    高煦怨缙。

    言于上曰:“易儲事藩邸舊臣無洩者,惟解缙洩之耳。

    ”上怒,遂出缙廣西參議,尋改交。

    後缙入京奏事,适上北征。

    缙見皇太子而歸。

    上還京。

    漢王言缙瞰上遠出,私觐儲君,此無人臣禮。

    上怒。

    時檢讨王你亦以罪谪交。

    缙偕你廣東娛嬉山水,且上言請用數萬人鑿贛江以便往來。

    上大怒曰:“為臣受事則引而避去,乃欲勞民如此!”并你俱下獄。

    缙及王你之在獄也。

    獄吏考治索取同謀,缙不勝楚,因書大理寺丞楊宗、宗人府經曆高得易、禮部郎中李至剛、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宋纟宏、檢讨蔣骥、潘畿、蕭引高等,遂皆下獄。

    既而父、得易、汝玉、纟宏、引高相繼死獄中。

    國史本傳稱缙文學書禮,冠絕一時。

    其為人曠易無城府,喜薦引士,然少慎擇。

    且所行多任情忽略,故及于罪。

    死年四十七,家徙遼東。

    洪熙初始令赦還。

     十四年,召交總兵官英國公張輔還京師。

    輔經營交前後凡十年。

     十五年,命豐城侯李彬佩征夷将軍印,鎮交州。

    而遣中官馬骐監軍共守。

    骐貪黩誅求,郡縣激變,盜賊所在蜂起。

     十六年,交清化府俄樂縣土官巡檢黎利叛。

    總兵官豐城侯李彬遣都督朱廣讨之,利敗走。

    利初從陳季擴反,充僞金吾衛将軍。

    後束身歸降,以為巡檢,然中懷反側。

    至是僭稱平定王,以弟黎石為僞相國,莽為僞都督,聚衆劫掠。

    廣兵讨敗之,擒斬數百人。

    利遁去。

    彬遣兵讨之,不克。

    右參政土人莫邃戰死。

     陳氏建曰:“張英國召還,而黎利孽作,交自茲杌捏矣。

    愚謂當時交既平,仍命英國公鎮守之,方為得策。

    如洪武中沐英既平雲南,即仍命沐英守之。

    英殁,仍命沐之子若孫世守之。

    然後諸夷率服而雲南為吾中國有也。

    何也?西南夷之所畏服者惟沐氏。

    非他将所能鎮壓也。

    今交人所畏服孰有逾于英國者乎?交南三叛,非英總師弗平。

    英國三召還,而叛亂俱不旋踵複作。

    夫交人所畏惟英國,視他将固蔑如也。

    使英國久鎮于茲焉,餘威震乎殊俗,曆二三紀後,庶幾世變風移,而交南長為吾中國藩服,與雲南齒矣。

    奈何失此一機,遂使二十二州郡士民複淪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