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輿圖說略
關燈
小
中
大
宜蘭縣,本噶瑪蘭舊地;去台北府治陸程一百九十裡;迤東而南,僻處山後。初名蛤仔難,金築周鐘瑄作「諸羅縣志」,始見紀載。乾隆中,有漳民吳沙以墾務雄長其地,從之者衆。嘉慶十五年,歸入版圖;設通判一員,專理民事。維時百務草創,隘寮、橋渡,因地勢而布置;村莊、裡保,就番語而譯成。同治十三年,開山撫番議起,廳改為縣,名曰宜蘭。
邑治東面海,西負山,北界三貂溪,南逮蘇澳。
自三貂溪、遠望坑至草嶺西北,林深菁密,最稱險阻。過嶺為大裡簡,東望海波洶湧,萬水朝東。東北隅三十裡海中浮嶼,曰龜山;有居民,置屯守。草領迤東,山若屏障。海濱大石嶙峋,中設一關,曰北關;設于蘇澳者,曰南關:屹立兩稱門戶。
蘇澳口水深四、五丈,可泊輪船;惟防礁石。南風、北風二澳,又為蘇澳之門戶;南風,今置戍防。
泖鼻山在三貂溪口,形同象鼻;長十餘丈,直插入海。旁有小澳,曰琉球澳;礁險,不容泊舟。
頭圍在邑東北三十裡,設縣丞。羅東在邑東南二十裡,設巡檢;今議裁。
自頭圍曆大坪林以達枧尾街至艋舺者,為旁徑,約程一百餘裡,較為便捷。
生番聚處多在西南諸山;向設隘寮二十餘處以防之。
蘇澳五裡亭以南,為後山首途;以其地險,少人行也,改由海道直抵花蓮港登陸。
海口之著者,曰三貂溪,又名下雙溪,為淡、蘭交界之所;曰草嶺腳溪、曰大溪、曰烏石港溪、曰濁水溪、曰馬賽溪、曰大東澳,皆發源于山,流歸于海。
台灣精華聚于北路,蘭雖一隅,膏壤充溢,風氣日開,洵扶輿磅礴之氣之有所發洩也。
附錄道裡
縣治往淡水縣路程:出北門二裡新莊、八裡四圍、五裡礁溪、十裡二圍、五裡頭圍、五裡烏石港、五裡北關、四裡硬坊、五裡大溪、七裡番薯寮、五裡大裡簡、五裡草嶺腳、十裡草嶺頭、四裡草嶺仔、四裡牡丹坑、四裡遠望坑、五裡三貂溪:綜計九十三裡,入淡水縣界。
縣治往後山路程:出南門三裡民壯圍、七裡奇立坂、五裡溪洲渡、五裡羅東街、六裡利澤簡、六裡猴猴莊,三裡馬賽港、五裡冬瓜山、十裡蘇澳:綜計五十裡,入後山界。
縣治自頭圍山路往淡水路程:三十裡頭圍、十裡樟林侖、十(原文一)裡铳櫃、七裡虎尾寮潭、七裡大粗坑、四裡侖仔洋、三裡石亭、六裡枋仔林、三裡深坑渡、六裡樟腳、三裡六張犁、六裡枧尾街、八裡艋舺:綜計一百三裡。
邑治東面海,西負山,北界三貂溪,南逮蘇澳。
自三貂溪、遠望坑至草嶺西北,林深菁密,最稱險阻。過嶺為大裡簡,東望海波洶湧,萬水朝東。東北隅三十裡海中浮嶼,曰龜山;有居民,置屯守。草領迤東,山若屏障。海濱大石嶙峋,中設一關,曰北關;設于蘇澳者,曰南關:屹立兩稱門戶。
蘇澳口水深四、五丈,可泊輪船;惟防礁石。南風、北風二澳,又為蘇澳之門戶;南風,今置戍防。
泖鼻山在三貂溪口,形同象鼻;長十餘丈,直插入海。旁有小澳,曰琉球澳;礁險,不容泊舟。
頭圍在邑東北三十裡,設縣丞。羅東在邑東南二十裡,設巡檢;今議裁。
自頭圍曆大坪林以達枧尾街至艋舺者,為旁徑,約程一百餘裡,較為便捷。
生番聚處多在西南諸山;向設隘寮二十餘處以防之。
蘇澳五裡亭以南,為後山首途;以其地險,少人行也,改由海道直抵花蓮港登陸。
海口之著者,曰三貂溪,又名下雙溪,為淡、蘭交界之所;曰草嶺腳溪、曰大溪、曰烏石港溪、曰濁水溪、曰馬賽溪、曰大東澳,皆發源于山,流歸于海。
台灣精華聚于北路,蘭雖一隅,膏壤充溢,風氣日開,洵扶輿磅礴之氣之有所發洩也。
附錄道裡
縣治往淡水縣路程:出北門二裡新莊、八裡四圍、五裡礁溪、十裡二圍、五裡頭圍、五裡烏石港、五裡北關、四裡硬坊、五裡大溪、七裡番薯寮、五裡大裡簡、五裡草嶺腳、十裡草嶺頭、四裡草嶺仔、四裡牡丹坑、四裡遠望坑、五裡三貂溪:綜計九十三裡,入淡水縣界。
縣治往後山路程:出南門三裡民壯圍、七裡奇立坂、五裡溪洲渡、五裡羅東街、六裡利澤簡、六裡猴猴莊,三裡馬賽港、五裡冬瓜山、十裡蘇澳:綜計五十裡,入後山界。
縣治自頭圍山路往淡水路程:三十裡頭圍、十裡樟林侖、十(原文一)裡铳櫃、七裡虎尾寮潭、七裡大粗坑、四裡侖仔洋、三裡石亭、六裡枋仔林、三裡深坑渡、六裡樟腳、三裡六張犁、六裡枧尾街、八裡艋舺:綜計一百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