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雜識志
雜識志
僞鄭時,侍衛馮錫範言曰:雞籠山在台北路,乃淡水上流,且澳堪泊船百餘艘,前呂宋用天主教巴禮建城其上,與土番貿易,因地生硫磺,不産五谷,運接維艱,放棄而去。
迨先生(謂成功)得台灣,縱紅毛歸國。
紅毛聽通事楊九謀,将所有夾闆船駛□雞籠,重收其城,意欲窺複台灣。
後以黃安督兵追攻,紅毛亦以水土之故,而無外援棄之。
今不如堕其城;使北兵無所栖止。
于是遣林升帶兵北巡。
升至雞籠,見其形勢奇秀,土地饒沃。
雞籠以北,溪澗深遠。
其土番種類繁多,無所統屬。
山之頂黃金結累,人欲取而無路可通。
惟溪之内,流下金沙可取,但金寒水冷,極雄壯者不過入水一、二次而已。
此地硫磺所産最盛,故五谷不生,難以聚衆。
而雞籠外之泖鼻洋,潮汐異■〈日凡〉、南北異風,更難測度。
遂堕其城,夷為平地。
僞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獻取金策,安撫司林雲為之轉啟。
鄭克塽令馮錫範問其情由。
滄曰:由上淡水坐番小船蚊甲(刳木為之)向東而行,至方浪石灣轉而北,又轉南,上溯溪前進,此水路也,可取金沙。
陸路從卑南覓社而入,内有土番攔阻。
克塽令監紀陳福、宣毅前鎮董明統所部護衛取金。
明等至卑南覓社,見土番操槍硬弓扼險以守,不得前進。
即驅其土魁,繞别路至力踞社,連殺數人,終不肯指出金之處。
噶瑪蘭初開時,林木深密,未得道路。
兵弁先以大炮轟擊山中,徐循而進。
繼于三貂嶺上得一獸,為炮所擊,形如牛而無首,目與口俱在腹,不辨其何名也。
蘭初開時,預籌進山道路,以備策應。
其路凡三條:一由淡水三貂過嶐嶐嶺抵頭圍,系正路,在漳人分得地界之内;一由艋舺之大坪林進山行走,經大湖隘抵東勢之溪洲,在泉人分得地界之内;一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鹽菜甕,翻玉山腳,由内鹿埔可出東勢之叭哩,在粵人分得地界之内。
噶瑪蘭入山孔道,初由東北行自淡水之八堵折入雞籠,循海過深澳至三貂、嶐嶐嶺入蘭界。
嗣改從東行,由暖暖三瓜仔過三貂,則近于行雞籠矣。
開蘭之日,複由三瓜仔迤東南行,過三貂、魚桁仔、遠望坑,過嶺至大裡簡,入頭圍,又較近矣。
然自蘭城至艋舺計二百餘裡,官程四站,民壯寮雖便,而猶未捷也。
茲查一路,地甚寬坦。
由頭圍炮台外,斜過石空仔山,六裡至鹿寮,十二裡至大溪,又十二裡至大坪,二十裡至雙溪頭,又二十裡出淡水之水轉腳,又二十五裡抵艋舺。
統計自頭圍至艋舺九十五裡,自蘭城至艋舺一百二十五裡,凡所經過内山,素無生番出沒,一概做料、煮栳、打鹿、抽藤之家。
而大溪、大坪、雙溪頭一帶,皆有寮屋、民居,可資栖息,故安溪茶販往往由此。
中有溪流數處,深廣四、五尺許,須造橋梁。
又有一路,不出水轉腳而出錫口。
又一路不由大坪,可直出萬順寮到艋舺,皆隻十餘裡。
志之以備開通。
堪輿梁章讀同安人,建噶瑪蘭城時,相度地勢,請改坐北向南(先是知府楊廷理以民居皆東向,申請建城築署,坐向東西,經台鎮武隆阿覆勘在案;至是淡水廳朱送到堪輿另議),乃為圖說雲:按此地西南諸峰環繞,朝護、北起、雞尖峰遙遙暗拱,東面海岸,複有沙堤百裡為關欄。
且海水汪洋特起,龜山蔚然青秀,居于寅位,龍氣從幹轉辛而發,落脈平陽,突起員山居于申方,從庚而轉,拓開平陽數十裡。
其水源支分二派,一從坤申方來,由乙方出濁水溪口。
若坐西向東,則山頭破碎,無主可依。
且賓主無情,坤申之水脈上無分而下無合。
前案低微,龍虎反背,前水過旺,寅申暗貴,二峰反為劫地。
大局水分八字出口,将來俗悍民刁,有不測之患也。
莫如坐坎向離。
坎離為四正四極之位,水則青龍,山兼寅申二位,暗貴得宜。
倉庫在寅申之方,後主端照,前賓朝顧雖然青龍水分,但龍■〈山冓〉合法,交度有情,微砂暗護。
背依元武,高聳一峰,面向朱雀,隐微秀案。
建造城郭,土鎮中央,四星四壁,水在東方。
官祿顯耀,文武名揚。
民安物阜,财丁吉祥。
大興文運,俗美醇良。
界外與奇萊最近。
陸路由烏子埔觸奇萊至蘇澳南關,計一百五十裡;水路由米浪港出口直抵蘇澳,不過五、六十裡。
道光辛卯,漳民蔡聚全呈稱:該處生番,現有振耶耶、直卻宣、豆難、薄薄、李劉、罷鞭等六社。
查府志無所謂奇萊也。
其六社内如李劉、罷鞭亦不載,至薄薄四社見府志戶口門。
振耶耶即筠椰椰,直卻宣即竹仔宣,豆難即多難。
此四社舊屬嘉義界崇爻山後傀儡大山之東,自康熙三十四年後,與崇爻、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辇合為九社,歸嘉義轉輸社饷。
至乾隆二年,社饷改照民丁例,此四社又與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辇、納納名為崇爻八社,另輸鹿皮折征丁銀。
今芝密訛作奇密,與納納另
迨先生(謂成功)得台灣,縱紅毛歸國。
紅毛聽通事楊九謀,将所有夾闆船駛□雞籠,重收其城,意欲窺複台灣。
後以黃安督兵追攻,紅毛亦以水土之故,而無外援棄之。
今不如堕其城;使北兵無所栖止。
于是遣林升帶兵北巡。
升至雞籠,見其形勢奇秀,土地饒沃。
雞籠以北,溪澗深遠。
其土番種類繁多,無所統屬。
山之頂黃金結累,人欲取而無路可通。
惟溪之内,流下金沙可取,但金寒水冷,極雄壯者不過入水一、二次而已。
此地硫磺所産最盛,故五谷不生,難以聚衆。
而雞籠外之泖鼻洋,潮汐異■〈日凡〉、南北異風,更難測度。
遂堕其城,夷為平地。
僞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獻取金策,安撫司林雲為之轉啟。
鄭克塽令馮錫範問其情由。
滄曰:由上淡水坐番小船蚊甲(刳木為之)向東而行,至方浪石灣轉而北,又轉南,上溯溪前進,此水路也,可取金沙。
陸路從卑南覓社而入,内有土番攔阻。
克塽令監紀陳福、宣毅前鎮董明統所部護衛取金。
明等至卑南覓社,見土番操槍硬弓扼險以守,不得前進。
即驅其土魁,繞别路至力踞社,連殺數人,終不肯指出金之處。
噶瑪蘭初開時,林木深密,未得道路。
兵弁先以大炮轟擊山中,徐循而進。
繼于三貂嶺上得一獸,為炮所擊,形如牛而無首,目與口俱在腹,不辨其何名也。
蘭初開時,預籌進山道路,以備策應。
其路凡三條:一由淡水三貂過嶐嶐嶺抵頭圍,系正路,在漳人分得地界之内;一由艋舺之大坪林進山行走,經大湖隘抵東勢之溪洲,在泉人分得地界之内;一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鹽菜甕,翻玉山腳,由内鹿埔可出東勢之叭哩,在粵人分得地界之内。
噶瑪蘭入山孔道,初由東北行自淡水之八堵折入雞籠,循海過深澳至三貂、嶐嶐嶺入蘭界。
嗣改從東行,由暖暖三瓜仔過三貂,則近于行雞籠矣。
開蘭之日,複由三瓜仔迤東南行,過三貂、魚桁仔、遠望坑,過嶺至大裡簡,入頭圍,又較近矣。
然自蘭城至艋舺計二百餘裡,官程四站,民壯寮雖便,而猶未捷也。
茲查一路,地甚寬坦。
由頭圍炮台外,斜過石空仔山,六裡至鹿寮,十二裡至大溪,又十二裡至大坪,二十裡至雙溪頭,又二十裡出淡水之水轉腳,又二十五裡抵艋舺。
統計自頭圍至艋舺九十五裡,自蘭城至艋舺一百二十五裡,凡所經過内山,素無生番出沒,一概做料、煮栳、打鹿、抽藤之家。
而大溪、大坪、雙溪頭一帶,皆有寮屋、民居,可資栖息,故安溪茶販往往由此。
中有溪流數處,深廣四、五尺許,須造橋梁。
又有一路,不出水轉腳而出錫口。
又一路不由大坪,可直出萬順寮到艋舺,皆隻十餘裡。
志之以備開通。
堪輿梁章讀同安人,建噶瑪蘭城時,相度地勢,請改坐北向南(先是知府楊廷理以民居皆東向,申請建城築署,坐向東西,經台鎮武隆阿覆勘在案;至是淡水廳朱送到堪輿另議),乃為圖說雲:按此地西南諸峰環繞,朝護、北起、雞尖峰遙遙暗拱,東面海岸,複有沙堤百裡為關欄。
且海水汪洋特起,龜山蔚然青秀,居于寅位,龍氣從幹轉辛而發,落脈平陽,突起員山居于申方,從庚而轉,拓開平陽數十裡。
其水源支分二派,一從坤申方來,由乙方出濁水溪口。
若坐西向東,則山頭破碎,無主可依。
且賓主無情,坤申之水脈上無分而下無合。
前案低微,龍虎反背,前水過旺,寅申暗貴,二峰反為劫地。
大局水分八字出口,将來俗悍民刁,有不測之患也。
莫如坐坎向離。
坎離為四正四極之位,水則青龍,山兼寅申二位,暗貴得宜。
倉庫在寅申之方,後主端照,前賓朝顧雖然青龍水分,但龍■〈山冓〉合法,交度有情,微砂暗護。
背依元武,高聳一峰,面向朱雀,隐微秀案。
建造城郭,土鎮中央,四星四壁,水在東方。
官祿顯耀,文武名揚。
民安物阜,财丁吉祥。
大興文運,俗美醇良。
界外與奇萊最近。
陸路由烏子埔觸奇萊至蘇澳南關,計一百五十裡;水路由米浪港出口直抵蘇澳,不過五、六十裡。
道光辛卯,漳民蔡聚全呈稱:該處生番,現有振耶耶、直卻宣、豆難、薄薄、李劉、罷鞭等六社。
查府志無所謂奇萊也。
其六社内如李劉、罷鞭亦不載,至薄薄四社見府志戶口門。
振耶耶即筠椰椰,直卻宣即竹仔宣,豆難即多難。
此四社舊屬嘉義界崇爻山後傀儡大山之東,自康熙三十四年後,與崇爻、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辇合為九社,歸嘉義轉輸社饷。
至乾隆二年,社饷改照民丁例,此四社又與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辇、納納名為崇爻八社,另輸鹿皮折征丁銀。
今芝密訛作奇密,與納納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