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兵制志
鋪遞志
兵制志
按蘭地陸扼生番,水趨海溜,以雞籠泖鼻為衛戶,以烏石港為沖喉。
自嘉慶十七年設廳置營,十八年四月分汛安防。
初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外委各二員、額外外委三員、戰守兵三百九十五名,定例調撥延、建、汀、邵四營步卒,所以杜分類也。
迨道光四年秋,匠匪林泳春滋事,水師提督許松年入山懸格,始克捕誅,因于五年請準添設都司一員、外委二員。
複就台灣城守北路左營及艋舺陸路營中抽撥上遊戰守兵三百名,以資彈壓。
将新添之都司駐劄城内,守備移駐頭圍,并添設協防外委一員。
其頭圍千總移駐三貂嶺汛,以原設嶐嶐嶺汛額外外委一員改歸新添加禮遠汛防守。
其新添千總一員,專防城汛,而以原防城汛之把總移駐南關。
今改蘇澳汛,俱歸艋舺營參将管轄。
噶瑪蘭營都司一員:舊設守備,道光五年添改,仍駐蘭城,歲支俸薪銀一百四十一兩三錢九分三厘六毫,養廉銀二百六十兩,草幹銀四十八兩。
守備一員:舊駐城汛,道光五年移置頭圍,兼轄烏石港炮台、硬枋、三貂、三圍等汛,帶領戍兵一百名,歲支俸薪銀九十兩七錢零五厘六毫,養廉銀二百兩,草幹銀四十八兩。
千總二員:舊設一員,駐頭圍。
道光五年,添設一員,專防城汛。
舊員改為輪防嶐嶐嶺汛,兼轄大理簡、三貂等界,帶領戍兵五十名。
每員歲支俸薪銀各四十兩,養廉銀各一百二十兩,草幹銀各二十四兩。
把總二員:一員輪防溪州汛兼轄羅東,管帶汛兵四十名;一員舊存城汛,道光五年移駐蘇澳口兼轄西關,管帶汛兵五十名。
每名歲支俸薪銀三十六兩、養廉銀九十兩、草幹銀二十四兩。
外委四員:舊設二員,一員協防城汛,一員分防北關兼轄硬枋等塘,管帶汛兵四十名。
道光五年,添設二員,一添協防城汛,一添随防頭圍汛。
每員歲支饷銀各十八兩、養廉銀各十八兩、米各三石六鬥,每歲合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米一十四石四鬥。
額外外委三員:二員貼防城汛,一員舊防嶐嶐嶺汛,道光五年移防加禮遠汛,管帶汛兵三十名。
每員歲支饷銀各十八兩、月米各三鬥,歲共支銀五十四兩,共支米十石八鬥。
戰兵四百四十五名:俱由内地上遊四府按班撥換。
舊額二百五十五名,道光五年,添撥二百名。
每名月支饷銀各一兩五錢、米各三鬥,歲共支銀八千一百九十兩、米一千六百三十八石。
守兵二百四十名:俱由内地下遊四府按班撥換。
舊額一百四十名,道光五年,添撥一百名。
每名月支饷銀各一兩、米各三鬥,歲共支銀二千八百八十兩,米八百六十四石。
炮位十二座:東、西、南、北四城門各一座,烏石港口炮台及頭圍、三圍、北關、嶐嶐嶺、溪洲、蘇澳、加禮遠等汛各一座。
糧饷:外委及戰守兵丁通營共計六百九十二名,每年共支饷銀一萬一千一百
自嘉慶十七年設廳置營,十八年四月分汛安防。
初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外委各二員、額外外委三員、戰守兵三百九十五名,定例調撥延、建、汀、邵四營步卒,所以杜分類也。
迨道光四年秋,匠匪林泳春滋事,水師提督許松年入山懸格,始克捕誅,因于五年請準添設都司一員、外委二員。
複就台灣城守北路左營及艋舺陸路營中抽撥上遊戰守兵三百名,以資彈壓。
将新添之都司駐劄城内,守備移駐頭圍,并添設協防外委一員。
其頭圍千總移駐三貂嶺汛,以原設嶐嶐嶺汛額外外委一員改歸新添加禮遠汛防守。
其新添千總一員,專防城汛,而以原防城汛之把總移駐南關。
今改蘇澳汛,俱歸艋舺營參将管轄。
噶瑪蘭營都司一員:舊設守備,道光五年添改,仍駐蘭城,歲支俸薪銀一百四十一兩三錢九分三厘六毫,養廉銀二百六十兩,草幹銀四十八兩。
守備一員:舊駐城汛,道光五年移置頭圍,兼轄烏石港炮台、硬枋、三貂、三圍等汛,帶領戍兵一百名,歲支俸薪銀九十兩七錢零五厘六毫,養廉銀二百兩,草幹銀四十八兩。
千總二員:舊設一員,駐頭圍。
道光五年,添設一員,專防城汛。
舊員改為輪防嶐嶐嶺汛,兼轄大理簡、三貂等界,帶領戍兵五十名。
每員歲支俸薪銀各四十兩,養廉銀各一百二十兩,草幹銀各二十四兩。
把總二員:一員輪防溪州汛兼轄羅東,管帶汛兵四十名;一員舊存城汛,道光五年移駐蘇澳口兼轄西關,管帶汛兵五十名。
每名歲支俸薪銀三十六兩、養廉銀九十兩、草幹銀二十四兩。
外委四員:舊設二員,一員協防城汛,一員分防北關兼轄硬枋等塘,管帶汛兵四十名。
道光五年,添設二員,一添協防城汛,一添随防頭圍汛。
每員歲支饷銀各十八兩、養廉銀各十八兩、米各三石六鬥,每歲合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米一十四石四鬥。
額外外委三員:二員貼防城汛,一員舊防嶐嶐嶺汛,道光五年移防加禮遠汛,管帶汛兵三十名。
每員歲支饷銀各十八兩、月米各三鬥,歲共支銀五十四兩,共支米十石八鬥。
戰兵四百四十五名:俱由内地上遊四府按班撥換。
舊額二百五十五名,道光五年,添撥二百名。
每名月支饷銀各一兩五錢、米各三鬥,歲共支銀八千一百九十兩、米一千六百三十八石。
守兵二百四十名:俱由内地下遊四府按班撥換。
舊額一百四十名,道光五年,添撥一百名。
每名月支饷銀各一兩、米各三鬥,歲共支銀二千八百八十兩,米八百六十四石。
炮位十二座:東、西、南、北四城門各一座,烏石港口炮台及頭圍、三圍、北關、嶐嶐嶺、溪洲、蘇澳、加禮遠等汛各一座。
糧饷:外委及戰守兵丁通營共計六百九十二名,每年共支饷銀一萬一千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