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山川志 山川志 山 嶺 溪 泉 山 枕頭山,在廳治西五裡,平壤中峙起二峰,形如兩枕然,周圍二裡許,上多加冬木。

     員山,在廳治西七裡,一峰卓立,西瞰大溪,其下悉成石汕,水大不能決。

     圳頭山,在廳治西,盤拿騰擲,時起三峰,即廳治過脈也。

     大湖山,在廳治西南二十餘裡,連屏競秀,新翠插空,雲煙變滅,莫可名狀,大湖溪出焉,是為廳治少祖。

     小叭哩沙喃山,在廳治南三十五裡,即小埤塘溪發源處,林深箐密,多香楠木。

    其地冱寒,險仄與大叭哩沙喃等。

     大叭哩沙喃山,在廳治西南五十餘裡,崇巒疊嶂,鳥道纡回,雖盛夏必襲裘而入。

    道光九年,總兵劉廷斌剿辦和複興夫匪(?),屯軍于此。

    隔界盡額刺王字番種。

    南去三日,則玉山矣。

     擺燕山,在廳治南二十八裡,形如燕翅雙垂。

     冬瓜山,在廳治南三十裡,平岡迤■〈辶裡〉,西轉為虎頭山,即加禮遠港發源處。

     馬賽山,在廳治南四十餘裡,攢峰森嚴,滴翠抹青,攀蘿附葛,始陟其半;為廳治一大屏障。

    迤南為五荖山,即裡荖溪發源處。

     五方旗山,在廳治北二十三裡,五峰排列,如豎旗幟。

    山半峭壁林立,鳥道險仄。

    道光三年,提督許松年圍捕匠匪林泳春,曾屯軍制勝于其處。

     鳳頭山,即擴仔山,在廳治北二十五裡,一峰孤聳,高插雲端。

    山南有大小風洞。

    每當晴霁,四面青山,遠足拱列,宛如兒孫。

    峰狀如冰結梅,跗秀出天外。

    蘭地諸山,多香楠木。

     龜山(即龜嶼,在廳治東六十裡海中,蒼茫無際,孤嶼峙立,與玉山遙遙作對,而萦波蹩躄,又雅與沙汕之蜿蜒,恰成一廳治天然門戶;陰陽家所謂龜蛇把口是也。

    其龍脈從蘇澳穿海而來,一路石礁隐現,高者成阜,小者成拳。

    山周二十餘裡,高三百丈,将雨則噓霧噴煙,雷聲如振豉。

    中彙一潭,清水澄徹,有赤鯉大數尺,春夏魚人結網焉。

     鼻頭山(俗呼泖鼻),在廳治東北水程九十五裡,與淡水洋面交界。

    山下有石如門為石門,凡舟行到此,南北異風,潮汐異■〈日卂〉。

     山貂大山、在廳治北七十餘裡,中分大溪,溪北系淡水界,溪南系噶瑪蘭界。

    山路崎險,溪澗縱橫,雖行旅維艱,實即入蘭孔道。

    泉人林平侯醵金倡鑿行路,上下二十五裡,行旅便之。

     玉山,在廳治西南二百餘裡,三峰并列,中頂如盂,左右如柱。

    終歲雪封,如紗籠香篆。

    春夏時霁,乃得遠望,有頃則雲霁複合,實為人迹罕到之區。

    由大叭哩沙南作三日程,繞出番界,可至其地。

    至則見其山上非霧非煙,白氣騰空。

    其下則四水環山,極深而不可渡。

    雖五、六月,寒水沖人。

    蘭之東西兩大溪出焉。

    聞天寒時,土番不敢向迩,故居人絕少。

    或以石塊擊墜其尖,撈水視之,則宛然六角水晶,中含泥沙而未淨化,是即所謂玉山也。

     嶺 嶐嶐嶺,在廳治北五十裡,石磴如梯,為入蘭第一孔道,亦名草嶺。

    黃泥嶺,在頭圍縣丞署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