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皆地神龍王朝玉帝之日。
此月多主台,海上人謂六月防初,七月防半,雖未必然,有時而驗。
七月初七日,乞巧暴。
初八日,神煞交會暴。
十五日,中元暴。
十八日,王母暴,一雲神煞交會暴。
念一日,普庵暴。
凡七月初七、初九、十五、念七,皆神煞交會之日。
八月初一日,竈君暴。
初四日,伽藍暴。
初五日,九皇暴,又系大暴旬。
十四日,伽藍暴。
十五日,魁星暴。
念一日,龍神大會暴。
凡八月初三、初八、念七,皆龍王大會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陽暴。
十六日,張良暴。
十七日,金龍暴,又雲冷風信。
十九日,觀音暴。
念七日,冷風暴。
凡九月十一、十五、十九日,皆龍神朝玉帝之期。
又雲,寒露至,立冬止,常乍晴乍陰,風雨不時,謂之九降,又曰九月烏。
十月初五日,風信暴,又名朔風信。
初六日,天曹暴。
初十日,水仙王暴。
十五日,下元暴。
二十日,東嶽朝天暴。
念五日,鸾栖暴,念六日,翁爹暴。
凡十月初八、十五、念七,皆東府君朝玉帝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山仙暴。
念七日,普庵暴。
念九日,西嶽朝天暴。
凡十一月時朔風司令,無日無風,然而南風盡,凡背北處皆可泊船。
十二月初八日,臘八暴。
念四日,送神暴。
念九日,火盆暴。
凡十二月自念四日至念九日有南風,則應來年:如念四日則應四月,念五日則應五月,念九日則應九月,俱不爽。
凡遇風暴日期不在本日,則在前後三日之中。
又箕、璧、翼、轸四宿亦主風,當謹避之。
内地風■〈日凡〉多早西晚東,台灣則早東午西,而噶瑪蘭則南北相反。
故由五虎門至八裡坌喜南風,入雞籠則又喜北風,象鼻洋以下與台灣同,象鼻洋以上則與台郡異矣。
台志雲:風之大而烈為飓,又甚者為台。
飓則倏發倏止,台常連日夜。
其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飓,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
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為九降。
過洋以二、四、八、十月為穩,二、四月少台,八月秋中,十月小春天氣多暖故也。
餘過台屢矣,凡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
台飓俱多挾雨而來,九降多無雨而風。
飓風将至,天邊斷虹先見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此其驗也。
稗海紀遊雲:飓之尤甚者曰台。
台無定期,必挾雨同至。
至必拔木壞垣,飄瓦移石,久而愈勁。
舟雖停泊,常至齑粉;海上人甚畏之。
惟得雷聲即止。
占台者每視風向反常為戒。
如夏月應南而北,秋冬與春應北而南(三月二十三日媽祖暴後應南風,白露後至三月皆應北風,惟七月北風多主台),旋必成台,幸其至也漸,當早避之。
海外紀略雲:台風乃天地之氣交逆。
地鼓氣而海沸,天風烈而雨飄,故沉舟傾樯。
若海不先沸,天風雖烈,海舟順風而馳,同鲲鵬之徙。
而若六月有雷,則無台。
諺雲:六月有雷止三台,七月一雷九台來。
雨 噶瑪蘭未開時,終歲不見日光。
開辟後,入冬以後,無日不雨,至春稍霁,四、五月則大晴明矣。
今地氣自北而南,雨旸時若,迥異往昔矣。
霜雪 九月後,霜遍屋瓦如北地,雪亦間作。
惟遠望玉山,則終歲晶瑩,若積雪甚厚者。
其地本寒,故無人居,想冬日雪亦如北地耳。
此台地所無,惟噶瑪蘭有之。
氣候 三日一候,五候一氣,漸積而成歲功。
當寒而寒,當暑而暑,天道之自然也。
然西北高燥,東南卑濕,氣候每因而轉移。
噶瑪蘭在台之北界濱于海,其氣候與台郡迥異。
台郡多暖,噶瑪蘭多寒,雖盛夏不敢服絡絺。
東南風起,入人腠裡,以緻頭暈。
土人以青布裹頭,護其陽明,多嚼槟榔,解其瘴疠。
海吼 海吼俗名海呌。
小呌如擊花羫鼓,點點作撒豆聲,乍遠乍近,若斷若續,臨流聽之,殊有成連鼓琴之緻焉。
大吼如萬馬奔騰,钲豉響震,三峽崩流,萬鼎共沸,惟錢塘八月怒潮差可彷佛,觸耳駭愕。
餘嘗臨海岸,俯瞰溟渤,而靜渌淵渟,曾無波灂,不知聲之從何出也。
然遠海雲氣已漸興,風雨不旋踵至矣。
海上人習聞不怪,曰是雨征也。
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風焉。
此月多主台,海上人謂六月防初,七月防半,雖未必然,有時而驗。
七月初七日,乞巧暴。
初八日,神煞交會暴。
十五日,中元暴。
十八日,王母暴,一雲神煞交會暴。
念一日,普庵暴。
凡七月初七、初九、十五、念七,皆神煞交會之日。
八月初一日,竈君暴。
初四日,伽藍暴。
初五日,九皇暴,又系大暴旬。
十四日,伽藍暴。
十五日,魁星暴。
念一日,龍神大會暴。
凡八月初三、初八、念七,皆龍王大會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陽暴。
十六日,張良暴。
十七日,金龍暴,又雲冷風信。
十九日,觀音暴。
念七日,冷風暴。
凡九月十一、十五、十九日,皆龍神朝玉帝之期。
又雲,寒露至,立冬止,常乍晴乍陰,風雨不時,謂之九降,又曰九月烏。
十月初五日,風信暴,又名朔風信。
初六日,天曹暴。
初十日,水仙王暴。
十五日,下元暴。
二十日,東嶽朝天暴。
念五日,鸾栖暴,念六日,翁爹暴。
凡十月初八、十五、念七,皆東府君朝玉帝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山仙暴。
念七日,普庵暴。
念九日,西嶽朝天暴。
凡十一月時朔風司令,無日無風,然而南風盡,凡背北處皆可泊船。
十二月初八日,臘八暴。
念四日,送神暴。
念九日,火盆暴。
凡十二月自念四日至念九日有南風,則應來年:如念四日則應四月,念五日則應五月,念九日則應九月,俱不爽。
凡遇風暴日期不在本日,則在前後三日之中。
又箕、璧、翼、轸四宿亦主風,當謹避之。
内地風■〈日凡〉多早西晚東,台灣則早東午西,而噶瑪蘭則南北相反。
故由五虎門至八裡坌喜南風,入雞籠則又喜北風,象鼻洋以下與台灣同,象鼻洋以上則與台郡異矣。
台志雲:風之大而烈為飓,又甚者為台。
飓則倏發倏止,台常連日夜。
其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飓,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
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為九降。
過洋以二、四、八、十月為穩,二、四月少台,八月秋中,十月小春天氣多暖故也。
餘過台屢矣,凡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
台飓俱多挾雨而來,九降多無雨而風。
飓風将至,天邊斷虹先見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此其驗也。
稗海紀遊雲:飓之尤甚者曰台。
台無定期,必挾雨同至。
至必拔木壞垣,飄瓦移石,久而愈勁。
舟雖停泊,常至齑粉;海上人甚畏之。
惟得雷聲即止。
占台者每視風向反常為戒。
如夏月應南而北,秋冬與春應北而南(三月二十三日媽祖暴後應南風,白露後至三月皆應北風,惟七月北風多主台),旋必成台,幸其至也漸,當早避之。
海外紀略雲:台風乃天地之氣交逆。
地鼓氣而海沸,天風烈而雨飄,故沉舟傾樯。
若海不先沸,天風雖烈,海舟順風而馳,同鲲鵬之徙。
而若六月有雷,則無台。
諺雲:六月有雷止三台,七月一雷九台來。
雨 噶瑪蘭未開時,終歲不見日光。
開辟後,入冬以後,無日不雨,至春稍霁,四、五月則大晴明矣。
今地氣自北而南,雨旸時若,迥異往昔矣。
霜雪 九月後,霜遍屋瓦如北地,雪亦間作。
惟遠望玉山,則終歲晶瑩,若積雪甚厚者。
其地本寒,故無人居,想冬日雪亦如北地耳。
此台地所無,惟噶瑪蘭有之。
氣候 三日一候,五候一氣,漸積而成歲功。
當寒而寒,當暑而暑,天道之自然也。
然西北高燥,東南卑濕,氣候每因而轉移。
噶瑪蘭在台之北界濱于海,其氣候與台郡迥異。
台郡多暖,噶瑪蘭多寒,雖盛夏不敢服絡絺。
東南風起,入人腠裡,以緻頭暈。
土人以青布裹頭,護其陽明,多嚼槟榔,解其瘴疠。
海吼 海吼俗名海呌。
小呌如擊花羫鼓,點點作撒豆聲,乍遠乍近,若斷若續,臨流聽之,殊有成連鼓琴之緻焉。
大吼如萬馬奔騰,钲豉響震,三峽崩流,萬鼎共沸,惟錢塘八月怒潮差可彷佛,觸耳駭愕。
餘嘗臨海岸,俯瞰溟渤,而靜渌淵渟,曾無波灂,不知聲之從何出也。
然遠海雲氣已漸興,風雨不旋踵至矣。
海上人習聞不怪,曰是雨征也。
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