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志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汪舜昭【黟】
吳源【祁門】李權【黟】
王汝賢【婺源特奏名】方勃【婺源】
崇甯二年霍端友榜
汪藻【翰林學士贈端明殿學士】胡侔【以上系龍飛第一甲并從事郎職官改名侃朝散大夫】
胡剛中【祁門朝散大夫孫汝器】
汪次言【婺源】餘黨【婺源】
汪伯彥【祁門建炎宰相】曹夬【本州島通判弟及從弟文】
汪滋【績溪特奏名】
三年貢士鄭南榜
江緻平【婺源正字】
五年蔡薿榜
汪天鱗【績溪】王舜中【廣州通判】
曹文闵師文【南安軍通判】
崔耀卿【歙朝奉大夫】餘器【婺源】
汪叔詹【歙司農少卿朝請大夫子若海】葛緻【績溪特奏名】
大觀二年貢士王俣榜
何昂【休甯朝奉大夫】
三年賈安宅榜
汪希旦【歙朝請大夫虞部郎中直秘閣】吳敦複【休甯】
胡舜陟【徽猷閣待制大中大夫弟舜舉】康澤民【祁門武舉】
張洪【婺源此以後特奏名】胡多聞【祁門承奉郎】
蘇侯【祁門】張坦【歙】
洪中和
政和元年
黃葆光【黟铨試優等賜第侍禦史】
二年莫俦榜
盧臣忠【黟左正言】餘采【歙】
汪發【婺源】胡汝明【黟殿中侍禦史】
羅汝楫【歙吏部尚書龍圖閣學士子願孫似臣】唐咨【黟】
李莘【黟】汪廷直【婺源類試省元屯田員外郎】
胡铨【婺源】胡良【祁門特奏名】
汪臨【婺源】
四年
洪子陽【免省學錄樂成賜第】江琳【同上子緻平】
程嘉量【休甯獻頌】
五年何(上□下木)榜
汪襄【奉議郎主管亳州明道宮子安行】楚衛【歙複州儀曹】
胡天矜【婺源】汪芑【婺源】
俞正圖汪掀【婺源】
鮑安世【武舉】俞斌顯【婺源武舉】
黃理【黟武舉】汪思【婺源特奏名】
程協【祁門】周知和【祁門】
八年王嘉榜
胡醇【文林郎知沅陵縣】周隐【歙】
王建【婺源】葉上達【祁門朝請大夫】
朱松【婺源吏部郎中子熹】胡昂
宣和三年何渙榜
舒賓王梅居實【歙湖南提舉】
六年沈晦榜
餘賓興【婺源池州通判兄赫】汪利和【婺源朝奉郎】
王昺【婺源正郎知吉州子允恭】金安節【休甯吏部尚書敷文閣學士】
宋廓【休甯教授侄松年】王筠【婺源】
曹及傅源【祁門】
汪處厚【婺源】
建炎元年
汪若海【國學貢士獻策朝散大夫直秘閣知江州】
二年李易榜
汪僎黃汝能【黟秀州通判】
韓邦光【婺源文林郎知安福縣】胡舜舉【朝請大夫知南劍州】
張穎【婺源弟碩】汪杞
汪利往
紹興二年張九成榜【複詩賦】
汪臯會【黟奉議郎】汪勃【黟簽書樞密院端明殿學士孫義榮義端】
胡溢【婺源承議郎】程楫之【濠州通判】
五年汪應辰榜【賜禦書中庸】
縢恺【婺源司戶】張敦實【婺源朝散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皇子慶王府贊讀兄敦頤】
汪廓【婺源】
餘赫汪若容【歙将作監丞朝奉郎弟若息子洪】
汪冠卿【黟建昌軍通判】孫及【歙通直郎】
餘康乂【婺源】胡表東【婺源】
汪逌【婺源】餘豳【婺源】
八年黃公度榜
宋松年【承議郎】汪彥中【奉議郎】
張敦頤黃士龍【黟】
十二年陳誠之榜
汪俣【祁門教授】汪若思【秘書丞朝議郎】
王允恭吳授【侄孫俯偁】
程叔達
十五年劉章榜【複聞喜宴】
汪安仁【婺源】程九萬【婺源】
汪安世【占州永豐簿】李绮【婺源從政郎福州教授】
十八年王佐榜
鄭之純【歙德興尉】汪端彥【婺源】
朱熹【婺源】俞舜凱【歙特奏名第一人教授】
二十一年趙逵榜
程大昌【休甯】黃時伸【婺源】
李多文【祁門】朱安國【休甯】
陳王業【祁門宣德郎】胡抟【婺源承議郎知吉州豐永縣弟持】
二十四年張孝祥榜
汪遠猷【休甯太學正宣教郎從弟泳】汪安行【績溪知澧】
祝華【婺源】陳孚先【休甯】
李知己【婺源兄炳】汪祴
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吳偁鄭顯文【歙靖州教授】
程說【休甯】張碩
康景傑【祁門】
三十年梁克家榜
胡俊傑【祁門】汪鴻舉
金端臣【休甯臨安府錄事參軍】
三十二年
李炳【上舍釋褐嚴州教授】
隆興元年木待問榜
胡持方有開【歙】
江介【婺源】吳天骥【休甯】
曹熙【休甯】朱晞顔【休甯】
幹道二年蕭國梁榜
祝浩【婺源龍飛榜第二甲從事郎職官】吳俯【太學錄】
羅願【歙朝奉郎知鄂州侄似臣從侄孫南仲】
黃何【休甯】胡汝器
五年鄭僑榜
汪義端【第二人兄義榮】王炎【婺源】
章元崇【歙】方恬【歙省元】
詹洙【婺源】張震【歙】
吳箕【休甯從兄師禮】吳師禮
汪義榮汪泳
八年黃定榜【賜禦書益稷】
陳篆【休甯】汪洪
淳熙二年詹骙榜
汪必達【黟弟必進】胡思誠【績溪】
汪必進許詢荛【祁門省試第六】
吳從龍【休甯】吳發【歙】
義民
叙
夫名之所謂君子者豈有常哉義之所在焉而已己誠向義則人操名以從之一為不義則人操名以去之而世之學士大夫得此名者常多以其講學明而趨操定宜不陷于不義為足以當此然其閑固有操名而去之者甚可懼也至于闾閻之人先王之所以望之者有不若學士大夫之詳然不敢忽也自霸者齊威之徒民猶勉于為善與其為善于鄉不如為善于裡與其為善于裡不如為善于家是以匹夫有善可得而選至漢氏猶有孝弟力田之科而鄉善三老率衆為善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後世為治益簡吏與民益疏凡吏之所施設者皆非教民之具必待其刲肝股緻祥異幸而吏又以為意然後得與于表闾賜帛之寵至于謹身強力率妻子治田桑以奉事其親聯其兄弟而睦其族黨者上之所望于下在此矣而有司以其無顯異不複言大率老死而無聞是所勸者不可常而可常者勸有所不及也夫兔罝小星之人所以見錄于二南萬世傳頌者特以其施之中林無人之中而不忘敬則以為好德知賤之服役于貴而不敢肆則以為知命如是而已耳豈若後世之雲者哉然民生後世循性而動乃亦有自然過絕于人者雖不必合中道要其心主于為義以此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人之性善可以為堯舜信矣誠令世之長民者視其人以三代之民而教之以三代之物察之以三代之法其不為三代之俗者則寡矣自黃芮以孝書唐史其後笃行之民因事偶見者僅數人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