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志卷第五

關燈
歙羅願撰 婺源 沿革 婺源望縣本休甯西南之回玉鄉唐開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以為縣治今清化鎮【寰宇志及祥符經皆言有婺水繞城三面故以為名今有古縣記言有開元二十八年庚辰置縣在清化凡百四十三歲中和二年壬寅汪武始于潰州之右(汀去丁改要)灘蚺蛇港???方?為營至天佑三年乙醜即營為縣号新縣而舊縣改為清化鎮然則縣雖以婺水為名至新縣始繞三面耳】以縣旁婺水為名按東湯記雲東湯上應婺女舊與黟歙接境隋文帝嘗廢黟歙二縣并入海甯以屬婺州海甯即今休甯是嘗與婺州通封壤因以水流入其州者為名也【此縣直以婺水流入婺州故曰婺源耳而寰宇志雲縣又為婺女星之津與婺州同義恐未必然】元和六年九月升上縣鹹通六年刺史盧肇奏于縣界内置弦高五福二鎮中和二年弦高鎮将汪武率百姓于(汀去丁改要)灘立營決遣鎮事天複元年就立婺源都鎮天佑三年武死以朱環為新縣制置巡轄婺源浮梁德興祁門四縣改舊縣為清化鎮吳南唐因之國朝不領三縣而因新縣為治所既又升望縣 縣境 縣在州西南二百二十裡東西廣長百六十裡南北百三十裡東至衢州常山界八十五裡西至饒州樂平界百一十裡南至饒州德興界百三十五裡北至休甯界百三十裡東南到衢州開化界三十五裡西南到樂平界百一十裡東北到休甯界百三十裡西北到浮梁界百一十裡 鄉裡 其鄉六其裡三十萬安鄉在東北其裡松岩千秋靈屬長城大(魚庸)來蘇鄉在西北其瑞安豐長壽何暮芮平來蘇浙源鄉在縣北其裡(它鳥)川臨城大安嘉福孝弟懷金鄉在西舊曰懷玉其裡懷金黃岡遊汀三溪福臨丹陽鄉在西南其裡瑞亭雲亭環石還珠新定遊汀鄉在西其裡杭溪延賓符溪婺安鳳亭 戶口 天禧中主戶萬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七客戶千九十一口千六百六十四未經界前戶三萬五千一百五經界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幹道主戶四萬一千九百五十五客戶九百有九 田畝 田園舊六十七萬九千七百七畝二角經界為七十九萬有奇今為七十九萬五千七百八十七畝二角五十五步陂百五十七處堨十有七處 租賦 夏稅錢萬八千四百七十二貫四百一十九文絹四匹七寸布三匹二丈六尺綿九十七兩八錢租課百二十七貫七百一文片茶錢六十九貫九百三十七文秋稅糙米萬九千五百六十四石九鬥七升七合鹽錢千一百三十三貫九百五十五文租課糙米五百三十八石一鬥五合和買紬四千九百八十八匹絹萬四千八百一十三匹 酒稅 酒以紹興九年所收為額萬七千五十五貫七百四文商稅按會要熙甯十年縣務四千七百八十二貫七百五十文清化鎮二百四十四貫五十九文今縣務以紹興五年所收為額千八百七貫八百九文清化鎮不複收稅 城社 縣城周九裡三十步高一丈八尺自中和二年弦高鎮将汪武為山營于此判鎮事天複初就立婺源都鎮建鼓角樓并挾城樓自是不複還舊縣南唐升元二年檢校司空劉津為都制置使乃集所轄四縣增築新城津作記雲爰選三農之隙?【音互】招諸縣之衆同其力役全此邊郵其西建沖山一營添新壘一裡其北則築平蛟穴接出蛇城周環十裡以來斧锸半年之内闾閻盡易雉堞皆新啟升元二門建東南兩市終聞悅辦略不告勞蓋其規模略見于此蛟陸者上北湖是蛇城者舊名蚺蛇港今埂城下是社在縣西北 廟學 廟學在縣東先是熙甯中秘書丞鄱陽劉定為縣從學者率常百餘人以舊學之庳相與請于州即縣治西為屋百二十楹幹道中知縣彭烜又請于部使者以迎恩驿更為之而縣之先進王允恭李知已皆助以地至後政洪邦直成之 官廨 縣聽在城正中丞聽在東主簿尉聽并在西倉在東酒稅務在西【祥符經有鹽倉都茶倉今無】坊場七處河渡一處 鎮寨 唐有弦高五福二鎮皆鹹通六年置五福鎮還珠裡是也弦高鎮後以為縣今縣治是也而唐開元中舊縣自天佑至國朝為清化鎮在縣西北六十裡其營寨之制天佑中刺史陶雅遣朱環為縣制置時有沖山營左右威武兩指揮見于古縣記按楊行密初起廬州以陶雅為左沖山将今州烏聊山下亦有地名沖山營者是皆因雅為名國家承平縣治不置兵今有中平巡檢寨在縣東七十裡 館驿 新安驿在縣東七裡舊曰來安新定驿在西八十裡舊曰太白 道路 陸路東通常山西通樂平南通德興北通休甯水行自縣東婺水通鄱陽江勝船二百石 山阜 浙源山在縣北七十裡亦曰浙嶺高三百五十仞周二十五裡北連黟縣魚亭山舊有石英锺乳 大廣山在西北五十八裡舊名大尖山高四百一十仞周三十裡 斜山在東北七十裡高二百仞周八裡由浙嶺東北分為此山 大(魚庸)山在縣東百三十裡高三百三十仞東南接衢州界方輿記雲堯時洪水溪谷皆滿有大(魚庸)上至此及水涸而斃鱗骨鳍鬣積如山阜 小斂山在東南七十裡高九十八仞周十五裡南接衢州界有水西流入縣界 梅源山在縣西百二十裡高三百二十仞西北連浮梁界舊名梅山天寶中加源字山産楊梅梁任昉為太守罷不複采 浚源山在西南百裡高三百一十仞西南接浮梁 樂平界舊名遊山天寶六年改西連梅源山有水南流入吳溪 倚衡山在縣南百三十裡高八十五仞西南連樂平縣山西連回嶺有水流入樂平 張公山在縣西北七十裡高四百餘仞周十五裡昔有張公隐此山采藥合丹數十年後忽不知所之 善山在縣南五十裡高百五十仞周十裡又有惡山隔溪對聳祥符經雲善山神為王惡山為夫人若兩處緻祭則為災居人迎惡山神就善山祭祀俗謂之妻婿胥山 三靈山在縣西九十裡高二百八十仞周五十裡晉時有三人此山修煉後不知所之 大連山在西北百二十裡高四百仞周九十裡昔因寇亂鄉人相與保聚于此 甘子嶺在縣西七十八裡四十二仞周二十五裡舊雲縣無甘子唯此嶺有株 芙蓉嶺在縣東七十五裡高二百仞周三十五裡 對鏡嶺在東八十五裡高三十仞周十裡 羊鬥嶺在東九十五裡高三十仞周二十裡 塌嶺在東北百五裡高二十八仞周九裡自芙蓉以下皆中通驿路接休甯之新嶺凡号五嶺縣走郡之道也舊由大阪趨郡數苦水潦後更從此五嶺幾及百年或亦自浙嶺往來【山川之名歲久不可強通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