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嚴州續志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三司、忠王,食邑九千戶,實封三千四百戶,睿性淵澄,英标玉粹。
荷烈祖萬年之澤,為重華四世之孫。
自開朱邸以承休,日侍皇闱而毓德。
問寝視膳,謹三朝也;尊師就傅,遊六藝也。
冠冕服黻,威儀跄濟,動有則也;苴茅授钺,滿假不有,行有常也。
暨渙汗甫頒,離明洞照,群陰退斂,萬宇肅清,允葉天人之望也。
行當秉植圭,嚴亞祼,庶幾宗廟顧歆,百神享之矣!是用穆蔔剛辰,端禦路朝,冊命爾為皇太子,改名孜。
於戲!唯仁可以厚基本,唯明可以辨邪佞,唯謙可以去驕吝,唯儉可以抑華靡。
繼自今親正人,聞正言,行正道。
勉之,勉之!保我祖宗無疆之景祚。
” 《升建德府省劄》:“都司還房門下:中書後省狀照對兩省準尚書省劄子,勘會溫、嚴、宜、忠州,系今上皇帝潛藩之地,合升府額,須議指揮,三省同奉聖旨,令中書門下省,日下拟定,申尚書省等。
今開具下項:一、溫州。
本州有永嘉縣,系前代年号,今欲用紹興、隆興、慶元、寶慶典故,以初元為府号,欲拟升鹹淳府;一、嚴州。
本州有建德縣,今欲拟升建德府;一、宜州。
本州系慶遠軍節度,今欲拟升慶遠府;一、忠州。
本州有龍渠縣,今欲拟升興龍府。
伏侯指揮施行申聞事。
照得後省所申:溫、嚴、宜、忠四州,系今上皇帝潛藩之地,合升府額,内嚴州拟升為建德府,宜州拟升為慶元府,嘉名已稱。
第溫州元拟為鹹淳府,近郡稱謂稍生;忠州元拟升興龍府,所稱尤覺未妥。
今欲将溫州改升為瑞安府;忠州卻作為鹹淳府。
八月六日,奉聖旨依。
右劄付建德府。
鹹淳元年月日押。
” 《升建德府制可》:“敕門下:朕嗣宅丕後,誕保受民。
皇天全付有家,敢怠繼承之敬。
乾元首出庶物,聿懷潛躍之初。
念聖考之诒謀,擇價藩而賜履。
嚴陵龍水之鎮,授節齋壇;永嘉忠南之封,分茅王社。
眷言屏翰之重,允協讴歌之歸。
漢輿地之上圖,若稽先典;周舊邦之新命,并賜府名。
以永萬年之觀,亦尚一人之慶。
其溫州改升瑞安府,嚴州改升建德府,宜州改升慶遠府,忠州改升鹹淳府。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鹹淳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傅右丞相魏國公臣似道、參知政事臣萬裡、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臣爚、兼給事中臣夢炎,诏書如請。
右奉诏付外施行。
鹹淳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制可。
” 城關 州城:宣和中,知州周格重築,歲久頹圮弗治,至為樊牆,以限逾越。
嘉定癸酉,知州宋鈞,複興闆築,越一期有半,乃訖工。
築凡東西八百二十有二丈,南北三百四十有四丈,葺補者不與焉。
今瀕江一帶,雉堞如制,累經巨浸,莫能壞。
餘雖土垣,猶乃堅好。
城門八,洎以召去,别儲帑成之,今悉經改作矣!朝京門前志為望雲門:今門樓與和平門樓,皆今侯錢可則重建。
朝京門前志為望雲門:今門樓與和平門樓,皆今侯錢可則重建。
定川門:今門樓,知州王佖重建。
安泰門、安流門:今門樓,知州趙孟傳重建。
善利門、嘉贶門:今門樓,知州李介叔重建。
子城:周圍三裡。
正南為遂安軍門,門有樓甚偉,淳祐壬子圮于水。
明年,知州季镛築基鸠材,念民疲,不敢亟;又明年,替去,知州吳槃成之。
樓成,不減舊觀,參政徐清叟為之記。
谯樓:因州門為之。
門之外,左為宣诏亭,右為頒春亭。
壬子水,郡以厭勝之說,取州碑漂之。
明年,知州季镛搜舊篆更置,樓亦浸弊。
開慶己未,知州謝奕中重修,校官鄭瑤為之記。
戶口 前志載,紹興己未,戶七萬二千二百五十六,丁一十一萬一千三百九十四。
淳熙丙午,戶八萬八千八百六十七,丁一十七萬五千九百有三。
蓋昔者丁錢未蠲,民苦重賦,故生子有不舉。
自乾道五年,張宣公知州,抗疏祈免,奉旨減放有差。
至淳熙,丁口之數,比紹興增凡六萬四千五百有九。
開禧元年十二月,禦筆盡免兩浙身丁錢,從中殿之請也。
蓋恭聖仁烈皇太後為嚴人,故有是請。
今為戶凡一十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七,口凡三十二萬九千二百有六,比淳熙之數益增,豈非先太後深仁厚澤所緻哉!故大書之,以著邦人之追慕雲耳。
郡治 郡治,在子城正北。
宣和中,知州周格重建,僅足公宇而已,燕遊之地,往往蕪廢。
故前志所載,自千峰榭、高風堂、潇灑樓之外,餘皆名存實無,充拓迨今,甫稱諸侯之居。
設廳之北為坐嘯,又北為黃堂舊名凝香,又北為正堂,曰秀歧舊名省心。
今侯錢可則以近郊獻雙穗麥,因更此名。
潇灑樓:在正堂北舊名紫翠,其下為思範堂。
堂之北為月台。
燕堂:在治事廳
荷烈祖萬年之澤,為重華四世之孫。
自開朱邸以承休,日侍皇闱而毓德。
問寝視膳,謹三朝也;尊師就傅,遊六藝也。
冠冕服黻,威儀跄濟,動有則也;苴茅授钺,滿假不有,行有常也。
暨渙汗甫頒,離明洞照,群陰退斂,萬宇肅清,允葉天人之望也。
行當秉植圭,嚴亞祼,庶幾宗廟顧歆,百神享之矣!是用穆蔔剛辰,端禦路朝,冊命爾為皇太子,改名孜。
於戲!唯仁可以厚基本,唯明可以辨邪佞,唯謙可以去驕吝,唯儉可以抑華靡。
繼自今親正人,聞正言,行正道。
勉之,勉之!保我祖宗無疆之景祚。
” 《升建德府省劄》:“都司還房門下:中書後省狀照對兩省準尚書省劄子,勘會溫、嚴、宜、忠州,系今上皇帝潛藩之地,合升府額,須議指揮,三省同奉聖旨,令中書門下省,日下拟定,申尚書省等。
今開具下項:一、溫州。
本州有永嘉縣,系前代年号,今欲用紹興、隆興、慶元、寶慶典故,以初元為府号,欲拟升鹹淳府;一、嚴州。
本州有建德縣,今欲拟升建德府;一、宜州。
本州系慶遠軍節度,今欲拟升慶遠府;一、忠州。
本州有龍渠縣,今欲拟升興龍府。
伏侯指揮施行申聞事。
照得後省所申:溫、嚴、宜、忠四州,系今上皇帝潛藩之地,合升府額,内嚴州拟升為建德府,宜州拟升為慶元府,嘉名已稱。
第溫州元拟為鹹淳府,近郡稱謂稍生;忠州元拟升興龍府,所稱尤覺未妥。
今欲将溫州改升為瑞安府;忠州卻作為鹹淳府。
八月六日,奉聖旨依。
右劄付建德府。
鹹淳元年月日押。
” 《升建德府制可》:“敕門下:朕嗣宅丕後,誕保受民。
皇天全付有家,敢怠繼承之敬。
乾元首出庶物,聿懷潛躍之初。
念聖考之诒謀,擇價藩而賜履。
嚴陵龍水之鎮,授節齋壇;永嘉忠南之封,分茅王社。
眷言屏翰之重,允協讴歌之歸。
漢輿地之上圖,若稽先典;周舊邦之新命,并賜府名。
以永萬年之觀,亦尚一人之慶。
其溫州改升瑞安府,嚴州改升建德府,宜州改升慶遠府,忠州改升鹹淳府。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鹹淳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傅右丞相魏國公臣似道、參知政事臣萬裡、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臣爚、兼給事中臣夢炎,诏書如請。
右奉诏付外施行。
鹹淳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制可。
” 城關 州城:宣和中,知州周格重築,歲久頹圮弗治,至為樊牆,以限逾越。
嘉定癸酉,知州宋鈞,複興闆築,越一期有半,乃訖工。
築凡東西八百二十有二丈,南北三百四十有四丈,葺補者不與焉。
今瀕江一帶,雉堞如制,累經巨浸,莫能壞。
餘雖土垣,猶乃堅好。
城門八,洎以召去,别儲帑成之,今悉經改作矣!朝京門前志為望雲門:今門樓與和平門樓,皆今侯錢可則重建。
朝京門前志為望雲門:今門樓與和平門樓,皆今侯錢可則重建。
定川門:今門樓,知州王佖重建。
安泰門、安流門:今門樓,知州趙孟傳重建。
善利門、嘉贶門:今門樓,知州李介叔重建。
子城:周圍三裡。
正南為遂安軍門,門有樓甚偉,淳祐壬子圮于水。
明年,知州季镛築基鸠材,念民疲,不敢亟;又明年,替去,知州吳槃成之。
樓成,不減舊觀,參政徐清叟為之記。
谯樓:因州門為之。
門之外,左為宣诏亭,右為頒春亭。
壬子水,郡以厭勝之說,取州碑漂之。
明年,知州季镛搜舊篆更置,樓亦浸弊。
開慶己未,知州謝奕中重修,校官鄭瑤為之記。
戶口 前志載,紹興己未,戶七萬二千二百五十六,丁一十一萬一千三百九十四。
淳熙丙午,戶八萬八千八百六十七,丁一十七萬五千九百有三。
蓋昔者丁錢未蠲,民苦重賦,故生子有不舉。
自乾道五年,張宣公知州,抗疏祈免,奉旨減放有差。
至淳熙,丁口之數,比紹興增凡六萬四千五百有九。
開禧元年十二月,禦筆盡免兩浙身丁錢,從中殿之請也。
蓋恭聖仁烈皇太後為嚴人,故有是請。
今為戶凡一十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七,口凡三十二萬九千二百有六,比淳熙之數益增,豈非先太後深仁厚澤所緻哉!故大書之,以著邦人之追慕雲耳。
郡治 郡治,在子城正北。
宣和中,知州周格重建,僅足公宇而已,燕遊之地,往往蕪廢。
故前志所載,自千峰榭、高風堂、潇灑樓之外,餘皆名存實無,充拓迨今,甫稱諸侯之居。
設廳之北為坐嘯,又北為黃堂舊名凝香,又北為正堂,曰秀歧舊名省心。
今侯錢可則以近郊獻雙穗麥,因更此名。
潇灑樓:在正堂北舊名紫翠,其下為思範堂。
堂之北為月台。
燕堂:在治事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