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鄉土志

關燈
洩漏機關,賊返攻,越日失守,殺虜無算。

    事聞,五年二月京兵到奉,定帥安統之,馬公鴻圖為先鋒,文相國祥為鄉導。

    時賊焰益熾,搶殺淫掠,民不堪命。

    二月四日,軍門劉景芳及先鋒營追至新河口,大敗之,殺戮以千計,遼河淹斃者亦以千數,奪獲車馬槍械無算,至是賊鋒大挫。

    時伯彥谟祜親王亦率兵至昌圖,分遣搜捕,俘斬甚多,肅清地面。

     至光緒四年政設縣治,裁撤千總,用外委兩員、捕兵七十名,仍分行各鎮。

    至七年以同郡添設康平縣,由将軍府奏準懷、奉、康三縣,每縣設把總一員,捕兵各三十名,着為定額。

    本境小城乎鎮為把總汛地,兼巡行萬發街一帶,外委汛駐榆樹台鎮分防拉馬甸等處,統歸知縣管轄。

    自是而後,客軍來往駐紮不一而足。

    甲午役起,客軍調赴前敵,地面遂緻空虛,邑紳倡辦團練,饷就地籌。

    分東西南北中五哨,每哨五十名,設練長一員,以文庠生趙彙堂統攝之,東剿西禦,民賴以安。

    光緒二十一年,前将軍依,以籌款累民,裁撤團練。

    是年冬,有盜首滿堂紅、大截半、北霸天等股,嘯聚百人或七八十人不等,綁票勒贖,日有所聞。

    知縣陶應潤患之,複邀紳董,舉行團練。

    二十六年逃勇皆變為賊,增留守,出省道途梗塞,文報已為不通,奉化城孤立無援。

    邑宰鮮俊英,集紳商為守禦計,招撫北霸天、王顯朋,大文字、胡顯廷等編為降隊,時逃兵七百餘圍困縣,鮮令戌服登埤,督兵嚴守,約降隊為外應,逃兵遠遁,追剿至拉馬甸西鐘家大橋,鏖戰一晝夜,逃兵潰,斬殺甚衆,潰散撫恤者三百餘。

    旋以降兵為義勝營,分駐榆樹台、小城子,拉馬甸三處,饷由鎮商攤認。

    二十七年,省改兵制,裁把總營,添巡捕隊。

    二十八年冬,以籌款維艱,裁汰營兵,改設警察,并推廣四鄉。

    三十年,知縣徐之慶蒞任。

    六月,盜首純字雙如意、大如意等黨羽百餘衆,闖入榆樹台鎮,搶掠一空,縣城亦戒嚴。

    三十一年,俄與日戰,二月退據縣城相持數月,掘塚毀室、财物糧草為之一空。

    俄募胡匪及無賴子為隊,盤踞城内,異常恣橫。

    十月和議成,俄兵始退,所遣洋隊數百人仍複為盜,每股不下百數十名,到處掠綁。

    吳統領俊升帶隊剿賊,于城北三十裡許谷姓家遇賊首綽号一國等百餘衆,圍攻一晝夜間,賊勢潰,斬馘生擒者無算,匪黨由是解散。

    三十二年知縣陶鶴章改警察為巡警,設總局于城内,城有馬步巡兵四哨,分司緝捕、站崗等事。

    四鄉十九社分立二十三區,區各有馬巡三二十名不等,鄉設東西南北四分局,款由地籌,每晌地捐以小洋半角,責本地紳董經理其事。

    三十三年知縣陳嘉言抵任,因經費不敷,酌加裁汰,城巡減去過半,四鄉亦略有變更,幸地方頗稱安谧,盜匪潛蹤。

    三十四年,馬賊劉振海、綽号黃毛子,結夥數十人在境竄擾,拒傷官警十餘名,經軍門張勳派隊在公主嶺車站拿獲,匪衆由是漫散。

    是年九月,知事戴章勳到任,改巡警總局巡官為警務長,劃分全境警察為五區,每區設區官一員,巡官二員,長警七十五名,每區設分所一處,分駐巡官一員,長警三十名。

     宣統元年、二年,地方平靜。

    宣統三年知事範一瑞抵任,秋八月武漢起義,風鶴頻驚,改各區巡警編為警防營,以厚兵力。

    委任區官贲學倫為管帶。

    時有著名匪首王廷珍,綽号一馬,詐稱革命,到處搶掠,密集匪徒二千餘人秘圖起事,經贲學倫設計擒獲,地方始得安谧。

     民國元年,知事顔國勳到任,以大局敉平,仍改警防為巡警。

    九月間,知事汪炳猷接任。

    十一月東區區官劉瑞昌與匪首姜喜廷綽号占山、吳輔廷綽号中央樂等接仗負傷。

    民國二年一月,知事王士仁範任,醫官劉瑞昌因傷殒命。

    是年夏,湖口等處倡亂,牽動北地,境内胡匪乘機竊發,正警額少,幾于防剿兩窮,幸與日警交涉,由四平街驿鐵路用地内,拿獲巨賊姜喜庭等多名,并窩主劉殿舉一并拿獲,陸續法辦,并電調幫統金壽山之遊擊隊來境協剿,匪迹殲滅,境内賴以安堵雲。

     實業(略) 人類 民籍:回回、滿州(無)、漢軍(無),蒙古(時來時往。

    ) 戶口 民戶:四萬六千九百五十五戶。

    男二十一萬八千二百七十九口,女十六萬八千七百零八口。

     民族 治西北一區七家子屯劉文秀,治家有法,五世同居,凡百餘人,少長鹹敦睦好義,輸學堂經費千金,蒙獎五品封典。

     治東南仙馬泉一村皆李氏,李松心,字響濤,已亥科恩貢生。

    其父前恩貢生遇春,能任地方公益事,昌圖創修聖廟與其事,奉化建修學宮首任其事。

    前訓導趙萬太旌其門曰:“望重儒林”。

    其行事載《奉化縣志&bull鄉型》。

    松心子樹珊,辛醜壬寅科舉人,現宦江省。

     歐氏,世居治東北小城子。

    一族數十家,幾占北三區之半。

    歐署春癸卯科舉人,丁未授職知縣,現吉省。

     太史氏,山東望族也。

    太史桂,辛酉科舉人,大挑以(訓)導用,曆署複州學正,懷德縣訓導,其祖由山東遷居治東小泉眼。

    其二弟太史枋,府學附生,其四弟太史格,歲進士。

    其子恩鴻,縣學附生,丁未考職,以典史用。

     治西大房身屯李氏居一村。

    李毓東,辛醜寅科舉人,治家有法,宗族雍和,鄉裡推重焉。

     治西北黑牛山常氏,一方景仰。

    常殿元善于持家,子弟皆業耕讀,尤能敦睦,鄉裡共匾共門,曰:“望重達尊”。

    其子常蔭廷,甲午舉人,援例入中書,現宦江省,共祖由山東遷來。

     宗教 回教:六十六名口。

    天主教:一千二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