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藝文志
關燈
小
中
大
宗惇,祀以元秩,垂之萬載,世享公德不忘也。
或謂:公在延,廣矅德一鄉,乃其小者。
愚則曰:民心之天無小也。
貢民之德公,亦猶南國之思召,召之澤不止于南,公之恩奚啻于貢。
要之,随在見思,不系于祠之有無也。
雖然,公何心哉?嘗聞古有道者,務其實而深避乎其名。
今斯之舉,吾固知公之甚不欲,而奚愚言之贅耶?昔狄梁王生祠,先儒謂李邕記之為有愧。
杏何人斯,敢叨斯役?特以不肖邑人也,目其盛,重違其請,好德之忱根于心者為尤切,故不揣濡毫直書以紀實,俾诏來祀(原文“來知”,為“來祀”之誤。
),知所師焉。
蘇近齋先生去思碑 禦史(邑人) 林騰蛟撰 番禺先生既即師席,鳴鼓進諸生。
諸生鹄立鹜趨,肅雍屏息,以聽先生。
乃先生揖其寮胥,命曰:“吾侪所為來者,所以為諸生則耶!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言具在我也。
夫窳範無良器,樹袤表者寡直影。
繼今若其左右予,無甯使予廢則于諸生也夫!”其寮應之曰:“諾。
”又曰:“吾與若,弟兄也;諸生,吾子弟也。
”日阋于牆,而率子弟以孝悌,是以枭巢畜凰也,庸可幾耶?繼今其監于前車,蠲忿飾下,明義遠利而和衷是務,圖以及于諸生,豈不可耶?”其寮又應之曰:“諾。
”于是諸生跽而前曰:“先生何以教予二三子也?”先生愀然,正襟起而曰:“吾何以教二三子也!自訟之匪遑,其敢以頰舌先二三子?吾抗顔是席,方日兢兢焉。
而使二三子謂予疑也哉?”諸生曰:“不敢,願先生有以诏之。
”先生曰:“居,吾語汝:金之冶也,化則器,否則頑;駒之伏轅也,馴則骕,否則驽;礦之就熯也,融則金,否則礫;敵之對壘也,克則王,否則虜。
二三子之志願何如耶?其将而器、而骕、而金、而王乎?抑其頑、其驽、其礫、其虜也?”于是諸生悚然汗洽,頳然色變,複跽而前曰:“二三子雖不敏,安能頑、驽之甘,而礫、虜之屑也!惟先生憫之,而有大造于二三子也。
”先生曰:“生之至願誠審乎,則為之而已矣。
夫質貴化,氣貴馴,習貴融,己貴克。
故君子砭矜、箴暴、銷鄙、祛吝,旦夕凜凜若大敵之我乘也,惟懼其弗克。
故身外之治忽,弗聰涉焉;戶外之臧否,弗齒涉焉;獄頌之庭,弗武涉焉。
何則?利刃必衣甲以蓄銳也,淑媛不窺戶以全美也。
谷也而水走之,霤也而光入之,以受益也。
二三子毋亦是務乎?”諸生曰:“唯唯。
先生幸惠教予諸生,諸生不敏,敢不夙夜如教!” 然先生益務檢饬蹈迪,嚴取予,時時遇諸生,辄以此推言之甚。
具居一年,寮寀式和,習士烝烝改觀矣。
無何,以艱歸番禺,乃諸生思之不置。
又一年,相與伐石為碑,樹之學宮。
摭其行實,請予書之。
先生名黎庶,别号近齋。
柱史氏曰:“永有學殆百年,而師何其寥寥也!”乃近齋先生藉藉頌慕,則臨海蕭先生松及。
先生雲,蕭先生善《三禮》、《家言》,嘗上書阙下,請《三禮》并置博士,不報。
為教龂龂焉,激昂流俗,皭然不滓。
是時,學生無學戴氏禮者,有之,自蕭先生始。
乃先生則弘獎兼容,然鹹得士心。
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豈不信哉! 盧侯永思碑 侍郎(長樂) 陳省撰 夫吏民上者,亦稱雄哉!難在民乎?餘謂難不在民,而在上。
據幾而臨一郡,數邑之民,劇不能困吾剖,巧不能遁吾察,疑不能當吾決,威不加乎怒,恩不乘乎喜,如是而稱能吏,世多有之。
乃若淪濡浃洽,鼓舞變動,能使民未至而望,既至而祝,既去而思,則于今不數數見焉。
乃得于劍郡永安之民之于司理盧君,蓋愛慕而望,歡欣而祝,去之久而思之愈勤,此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君起家進士,司刑延平。
敷精敏于慈祥,運幹捷于廉恕。
諸所谳訊,能令奸者輸誠,枉者平反,健者、黠者帖然安于不競。
即古史所稱,天下無冤民,與民自以不冤者,奚多遜焉! 一日,永離其令,奸風大作,民不聊生,相與詣佛,祝曰:“吾邑僻且瘵甚也,神其相我,得借盧侯,俾雨露永民!”當道稔其賢,從民之欲,因以邑篆屬君署,則人人大喜加額。
君至,刷弊剔蠧,所剖決如幹将之犀兕,明斷如皎曦之照幽微。
修葺城垣,不擾民一錢,是曹盍之理也;作演武場,澤及枯骨,是召、杜之仁也。
至于法立而關千百年之計,惠行而系數百萬蒼生之命,則清田丈畝,尤足以系永思。
蓋永安自丈田以來,裡書勢豪奸敝百出,欺隐多方,飛射毫厘,至蔑頃畝。
承威首發,蕩産覆家,當事之人,無複為念。
即念之,謂已成事,不欲任勞怨,竟莫之恤。
君獨恻然,謂此系民瘼非細也,事要于其當,即十反不為病,況不可已者乎?于是日夜籌畫,核其敝源起于丈田之時,未取親供供冊之時,催完太速。
遂請于當路,立為報田勻苗之法,補其未取親供之敝,務報出于民而丈合于官者為定額。
一時敝窦革除殆盡,奸者弭,強者斂,弱而貧者蘇。
政方月餘,而德及永民甚大。
茲以遷秩行久矣,民享君之惠,思君之澤。
室家相聚,則曰:“盧侯蔽覆我也。
”飽食暖衣,則曰:“盧侯衣哺我也。
”吏不至門,犬不夜吠,則曰:“盧侯安輯我也。
”相與頌侯不忘,鸠工立亭屍祝之。
予同年、太守蕭君時中、門人諸生、餘子名世輩,率耆民征予文,以勒諸石。
嗟乎,民易感哉!乃盧君者,何以得斯于民也?剖劇、察奸、決疑、明務,力可勉為之。
望其來,憂其去,而永其思,此非才合于誠,政出于學,未可以厚望于斯世。
古今稱循吏系民去思者,漢推何武,唐推韋丹,外此寥寥也。
何生永始之世,竟無推挽功,能不大顯著?韋在元和,借周墀之薦,庶幾有聞。
君不為煦煦皎皎之行,以果毅沉重之守,為廊廟所知,行将由比部而铨曹,由郎署而卿貳,以大行其志,而大霈其澤。
君之去思如何、如韋,而所值明時過之矣。
不佞暗于世務,而喜論吏治。
思欲臨民者皆得如君,不難乎民,而難乎我。
使期月之政,足以系千百年之思;一政之舉,足以系百萬蒼生之命,俾海宇皆獲如永民之霑霈焉。
則君今日之思于永之民也,他日将思于天下之民也。
餘僣預言之,為君左券。
督理 耆民賴士文 羅世吉 公正 張天吉 鄧文魁 饒備 朱魁 賴萬裡 遊豐用 吳遇彩 張上元 黃少滄先生永懷碑 知州(邑人) 蕭時中撰 永自創邑迄今百數十年間,其治行稱良者僅五六計,其稱善教,則不若其數。
豈教難而治則易哉?語有雲:“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誦。
”今餘于少滄黃先生信之。
先生之先大父滄溪公,以名進士出守吉安,卓有惠政,晉督江右學政。
餘署教時,當受督課命,居會省,則聞諸士子論明允必曰滄溪,滄溪宗師雲。
後以大參轉餘閩觀察,未及抵任而殁。
殁之日,靡有寸餘以遺及子孫,其廉潔乃如此。
而少滄先生其長子也,讀禮畢事,慎念其先大夫清白家法,而以身審行之。
饘粥甘心,茹淡被素,唯閉戶辦學,不輕步履,動求古人躬行而已。
先公大夫所薦拔稱得士,其通要者,知先生居約,欲以其馀為先生計,幸一見而緻之。
而先生素重幹谒,竟守不見之節。
然厄于數,不偶場屋。
萬曆癸未年,竟以貢選上,且自念不能俯仰,惟時有司事,乃授餘永邑司訓,冀以簡秩免仆仆也。
抵學日,一意慕向古人造士良法,辨拆幾微,課業上下,拳拳罔替。
每以己膳膳諸士,就課者歲時常摯饋,不特重卻,且常以其馀給諸生之不足者。
居常論誨,必先躬行實踐,所親就樂育必端士,其奇袤彙落落不入也,大率以身先為教,孰不欲奮勵趨于古人哉!親見祀聖宮牆卑下弗稱,先生則築起以壯偉觀;或言面學故路塞不宜,先生則買宅複辟之;啟聖祠拜台毀缺,先生則備磚埴從新築造。
凡所費,皆自先生,不該有衆也。
前值缺縣署,百姓父老馳請于上,重得先生。
先生則懇切辭解。
而上亦廉知先生有守有為,竟從父老請。
先生接署,輸期迫年。
為先生慮者,恐其或愆速戾也,時則輸役紛紛,兢赴效納,故不假一鞭笞,遂報完先于他邑,前此所未聞者。
先是,賦役蠧弊滋甚,父老輩請于譚府祖,願遵立總則,分各圖自派,時為轉聞。
檄下,為蠧者多方撓之,且怵以害。
先生弗之動,毅然行報,歲計省千餘金,遂為常法。
此通邑不朽惠也。
先者,民苦追逮擾甚。
先生視署半載,村落安枕,雞犬以甯,深陬窮谷,扶杖交慶,快幸在一時何如耳! 方屆瓜期,拟有破調峻擢以償先生,乃阒寂無聞及。
先生不謀于人,徑牒乞休。
聞之日,諸士子彷徨于學,士夫輩太息于家,百姓父老咨嗟于道路,鹹怆然不平于心。
或曰:“人不可輕為人所知,知則必為用而诟随。
”先生求緻,意其遠诟欤?或又言:“啬于身者,每豐于後。
”先生不盡其未用,殆欲豐于後耶?餘謂:先生耿介好修,順理潔行,志念所向往,決然赴之,斯鞠躬君子哉!教士而士懷,治民而民戴,生平畢矣,又奚計其他?諸士、父老鹹首是餘言,但終不能釋然于懷者,遂請餘言劖諸石,建亭以志去後深長之思。
先生廣東揭陽縣人,諱燧,少滄其别号雲。
督理 耆民邢存志 吳衍 饒偁 坊裡 麻日成 李遷 葉獎臣 賴天洪 唐田王廟碑 編修(三山) 唐震撰 孚佑廣烈王神廟者,唐田王李肅廟食之宇也。
初,王誕于陳州中川坊。
母楊氏,生産夕,大見靈異,知其必貴,陰保之。
及成童,父相嘗誨之曰:“汝祖沖勳于帝室,賜壤琅琊。
既薨,累世弗振,吾所以最恨。
汝能繼先志,吾死且暝目。
”王泣而謝曰:“惟大人之命是從。
”既長,膂力絕倫,發語成章。
會唐中衰,天下多故。
王以世家子從戎,搴旗獲馘,而功名益盛。
與渾、馬輩胥前後,尋封田王。
建中間,天子幸奉天,懷光觀望,謀歸河中。
閩叛将牛氏乘中原有事,閉關竊據。
及朱泚平,天子賜王弓矢,命之曰:“閩粵弗廷,汝實征之。
”于是,王率精銳數萬,裨将有五,即今之胡、陳、周、湯、張是也。
師次臨汀浮流口,進于浮流城南,與賊遇。
時王師未集,賊突兀至,鋒交而後兵未繼。
左右俱失色,王笑曰:“此正吾報國之日也!”乃與短兵接,鏖戰良久,而賊勢益盛,猶手戰數十而殁。
屍浮于水,彌月不壞。
邑大姓詹糾,憫王之忠且勇,斂其屍,具服,殡而祠焉。
凡禱無不應。
貞元十五年,而朝廷追封死于王事者,有司具其實以聞,敕賜孚佑廣烈王祀,妃陳氏配享。
由唐迄今,五百有馀歲矣,廊庑圮毀,鞠為蔓草,鄉人黃文馭等募衆維新焉。
由是鄉人子趨雲集,弗日完成,輪奂翼然焉。
處士楊永中請餘為文以紀之。
餘惟昔張巡守睢陽,死于賊手,骨齑形粉,似真可痛。
向令遂破子琦,擒思明,俘祿山,勒石漁陽,飲至唐室,不過榮身一時,齊名李、郭,安能廟食千載,人談諸口,恍然如昨?此豈他哉!是蓋富貴易衰,忠義弗振,亦故天相之也。
王之迹實不忝張侯,是宜廟食,繼繼承承,亦千百斯載,用書為忠義勸。
障水陂記 知州(邑人) 蕭時中撰 昔太史公從負薪塞宣房,悲《瓠子之歌》,而作《河渠書》,歎曰:“甚哉,水之為利害也何哉!”論其利,則滋益灌溉,歲緻千萬石入;語害,則橫流暴出,魚鼈其民。
後世形地者流謂,其所系大有征驗,其逶迤環抱則為吉,其直走反背則兇。
永初蓋沙縣遠村,介漳、汀間,居民不盈百畝之宅、一丘之兆,各因其向背而趨避之。
自景泰間寇亂後,始創城郭,置邑治。
城之西、南,二水會流,襟帶于右,獨東一水至城後而直流。
先是,亦嘗築為陂,堰障而上迎,彙西、南二水而合流,形地者謂其改無情為有情也。
嘉靖丙辰,大水漫城壞屋,漂拔巨木,而陂亦因以毀,蓋本卑狹淺薄緻然。
距今三十餘年,未有創議改建者。
萬曆壬辰,君侯蘇父母奉檄蒞治,起敝維新,百廢俱舉。
庠生饒俨、李西銘等,乃敢以是請。
君侯可其議,集耆民邢存志、吳衍、饒偁等掌其事,又選擇市民公正有力量者麻日成、張天吉等分任其勞。
興工于是年冬十一月,告成于今春四月,蓋閱數月而畢事。
是役也,君侯捐俸以先倡,為子民者,孰不感激思奮以慰之。
富餘者輸錢谷,丁壯者服筋力,蓋本利民為勸相之道,故其成若是之速也。
度其陂,昔也高不過數尺,闊不滿丈,今增而十倍焉。
誠堅固不拔,足垂永久。
夫睹河、洛者思禹功,今君侯功在永,當不下禹矣。
然尚不肯以成功自居,謂此足以稱塞,且惓惓于條陳興舉之議者,不一而足,凡可待澤于下,日未艾焉。
佥謂不可無紀述,使後人見清風之華、峻偉之烈也。
共謀碑言于鬥陽蕭子,蕭子曰:“碑以勒勳而傳後,才如蔡邕,故能骨鲠訓典,句無擇言,餘則安能?特以分屬子民,身親其盛,且将徼惠利于無窮者,故不敢重辭。
”乃直叙其事,載諸石。
使後形德慕功者,讀镌而似面焉。
亦今日載言之職也,于是乎記。
掌事 耆民邢存志 吳衍 饒稱 李圻 公正 麻日成 鄧萬壽 張天吉 李遷 饒維嶽 陳志昂 陳必壽 同立 賴孝子傳 禦史(邑人) 林騰蛟撰 嘉靖丙辰夏,五水暴溢,九龍、燕江平
或謂:公在延,廣矅德一鄉,乃其小者。
愚則曰:民心之天無小也。
貢民之德公,亦猶南國之思召,召之澤不止于南,公之恩奚啻于貢。
要之,随在見思,不系于祠之有無也。
雖然,公何心哉?嘗聞古有道者,務其實而深避乎其名。
今斯之舉,吾固知公之甚不欲,而奚愚言之贅耶?昔狄梁王生祠,先儒謂李邕記之為有愧。
杏何人斯,敢叨斯役?特以不肖邑人也,目其盛,重違其請,好德之忱根于心者為尤切,故不揣濡毫直書以紀實,俾诏來祀(原文“來知”,為“來祀”之誤。
),知所師焉。
蘇近齋先生去思碑 禦史(邑人) 林騰蛟撰 番禺先生既即師席,鳴鼓進諸生。
諸生鹄立鹜趨,肅雍屏息,以聽先生。
乃先生揖其寮胥,命曰:“吾侪所為來者,所以為諸生則耶!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言具在我也。
夫窳範無良器,樹袤表者寡直影。
繼今若其左右予,無甯使予廢則于諸生也夫!”其寮應之曰:“諾。
”又曰:“吾與若,弟兄也;諸生,吾子弟也。
”日阋于牆,而率子弟以孝悌,是以枭巢畜凰也,庸可幾耶?繼今其監于前車,蠲忿飾下,明義遠利而和衷是務,圖以及于諸生,豈不可耶?”其寮又應之曰:“諾。
”于是諸生跽而前曰:“先生何以教予二三子也?”先生愀然,正襟起而曰:“吾何以教二三子也!自訟之匪遑,其敢以頰舌先二三子?吾抗顔是席,方日兢兢焉。
而使二三子謂予疑也哉?”諸生曰:“不敢,願先生有以诏之。
”先生曰:“居,吾語汝:金之冶也,化則器,否則頑;駒之伏轅也,馴則骕,否則驽;礦之就熯也,融則金,否則礫;敵之對壘也,克則王,否則虜。
二三子之志願何如耶?其将而器、而骕、而金、而王乎?抑其頑、其驽、其礫、其虜也?”于是諸生悚然汗洽,頳然色變,複跽而前曰:“二三子雖不敏,安能頑、驽之甘,而礫、虜之屑也!惟先生憫之,而有大造于二三子也。
”先生曰:“生之至願誠審乎,則為之而已矣。
夫質貴化,氣貴馴,習貴融,己貴克。
故君子砭矜、箴暴、銷鄙、祛吝,旦夕凜凜若大敵之我乘也,惟懼其弗克。
故身外之治忽,弗聰涉焉;戶外之臧否,弗齒涉焉;獄頌之庭,弗武涉焉。
何則?利刃必衣甲以蓄銳也,淑媛不窺戶以全美也。
谷也而水走之,霤也而光入之,以受益也。
二三子毋亦是務乎?”諸生曰:“唯唯。
先生幸惠教予諸生,諸生不敏,敢不夙夜如教!” 然先生益務檢饬蹈迪,嚴取予,時時遇諸生,辄以此推言之甚。
具居一年,寮寀式和,習士烝烝改觀矣。
無何,以艱歸番禺,乃諸生思之不置。
又一年,相與伐石為碑,樹之學宮。
摭其行實,請予書之。
先生名黎庶,别号近齋。
柱史氏曰:“永有學殆百年,而師何其寥寥也!”乃近齋先生藉藉頌慕,則臨海蕭先生松及。
先生雲,蕭先生善《三禮》、《家言》,嘗上書阙下,請《三禮》并置博士,不報。
為教龂龂焉,激昂流俗,皭然不滓。
是時,學生無學戴氏禮者,有之,自蕭先生始。
乃先生則弘獎兼容,然鹹得士心。
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豈不信哉! 盧侯永思碑 侍郎(長樂) 陳省撰 夫吏民上者,亦稱雄哉!難在民乎?餘謂難不在民,而在上。
據幾而臨一郡,數邑之民,劇不能困吾剖,巧不能遁吾察,疑不能當吾決,威不加乎怒,恩不乘乎喜,如是而稱能吏,世多有之。
乃若淪濡浃洽,鼓舞變動,能使民未至而望,既至而祝,既去而思,則于今不數數見焉。
乃得于劍郡永安之民之于司理盧君,蓋愛慕而望,歡欣而祝,去之久而思之愈勤,此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君起家進士,司刑延平。
敷精敏于慈祥,運幹捷于廉恕。
諸所谳訊,能令奸者輸誠,枉者平反,健者、黠者帖然安于不競。
即古史所稱,天下無冤民,與民自以不冤者,奚多遜焉! 一日,永離其令,奸風大作,民不聊生,相與詣佛,祝曰:“吾邑僻且瘵甚也,神其相我,得借盧侯,俾雨露永民!”當道稔其賢,從民之欲,因以邑篆屬君署,則人人大喜加額。
君至,刷弊剔蠧,所剖決如幹将之犀兕,明斷如皎曦之照幽微。
修葺城垣,不擾民一錢,是曹盍之理也;作演武場,澤及枯骨,是召、杜之仁也。
至于法立而關千百年之計,惠行而系數百萬蒼生之命,則清田丈畝,尤足以系永思。
蓋永安自丈田以來,裡書勢豪奸敝百出,欺隐多方,飛射毫厘,至蔑頃畝。
承威首發,蕩産覆家,當事之人,無複為念。
即念之,謂已成事,不欲任勞怨,竟莫之恤。
君獨恻然,謂此系民瘼非細也,事要于其當,即十反不為病,況不可已者乎?于是日夜籌畫,核其敝源起于丈田之時,未取親供供冊之時,催完太速。
遂請于當路,立為報田勻苗之法,補其未取親供之敝,務報出于民而丈合于官者為定額。
一時敝窦革除殆盡,奸者弭,強者斂,弱而貧者蘇。
政方月餘,而德及永民甚大。
茲以遷秩行久矣,民享君之惠,思君之澤。
室家相聚,則曰:“盧侯蔽覆我也。
”飽食暖衣,則曰:“盧侯衣哺我也。
”吏不至門,犬不夜吠,則曰:“盧侯安輯我也。
”相與頌侯不忘,鸠工立亭屍祝之。
予同年、太守蕭君時中、門人諸生、餘子名世輩,率耆民征予文,以勒諸石。
嗟乎,民易感哉!乃盧君者,何以得斯于民也?剖劇、察奸、決疑、明務,力可勉為之。
望其來,憂其去,而永其思,此非才合于誠,政出于學,未可以厚望于斯世。
古今稱循吏系民去思者,漢推何武,唐推韋丹,外此寥寥也。
何生永始之世,竟無推挽功,能不大顯著?韋在元和,借周墀之薦,庶幾有聞。
君不為煦煦皎皎之行,以果毅沉重之守,為廊廟所知,行将由比部而铨曹,由郎署而卿貳,以大行其志,而大霈其澤。
君之去思如何、如韋,而所值明時過之矣。
不佞暗于世務,而喜論吏治。
思欲臨民者皆得如君,不難乎民,而難乎我。
使期月之政,足以系千百年之思;一政之舉,足以系百萬蒼生之命,俾海宇皆獲如永民之霑霈焉。
則君今日之思于永之民也,他日将思于天下之民也。
餘僣預言之,為君左券。
督理 耆民賴士文 羅世吉 公正 張天吉 鄧文魁 饒備 朱魁 賴萬裡 遊豐用 吳遇彩 張上元 黃少滄先生永懷碑 知州(邑人) 蕭時中撰 永自創邑迄今百數十年間,其治行稱良者僅五六計,其稱善教,則不若其數。
豈教難而治則易哉?語有雲:“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誦。
”今餘于少滄黃先生信之。
先生之先大父滄溪公,以名進士出守吉安,卓有惠政,晉督江右學政。
餘署教時,當受督課命,居會省,則聞諸士子論明允必曰滄溪,滄溪宗師雲。
後以大參轉餘閩觀察,未及抵任而殁。
殁之日,靡有寸餘以遺及子孫,其廉潔乃如此。
而少滄先生其長子也,讀禮畢事,慎念其先大夫清白家法,而以身審行之。
饘粥甘心,茹淡被素,唯閉戶辦學,不輕步履,動求古人躬行而已。
先公大夫所薦拔稱得士,其通要者,知先生居約,欲以其馀為先生計,幸一見而緻之。
而先生素重幹谒,竟守不見之節。
然厄于數,不偶場屋。
萬曆癸未年,竟以貢選上,且自念不能俯仰,惟時有司事,乃授餘永邑司訓,冀以簡秩免仆仆也。
抵學日,一意慕向古人造士良法,辨拆幾微,課業上下,拳拳罔替。
每以己膳膳諸士,就課者歲時常摯饋,不特重卻,且常以其馀給諸生之不足者。
居常論誨,必先躬行實踐,所親就樂育必端士,其奇袤彙落落不入也,大率以身先為教,孰不欲奮勵趨于古人哉!親見祀聖宮牆卑下弗稱,先生則築起以壯偉觀;或言面學故路塞不宜,先生則買宅複辟之;啟聖祠拜台毀缺,先生則備磚埴從新築造。
凡所費,皆自先生,不該有衆也。
前值缺縣署,百姓父老馳請于上,重得先生。
先生則懇切辭解。
而上亦廉知先生有守有為,竟從父老請。
先生接署,輸期迫年。
為先生慮者,恐其或愆速戾也,時則輸役紛紛,兢赴效納,故不假一鞭笞,遂報完先于他邑,前此所未聞者。
先是,賦役蠧弊滋甚,父老輩請于譚府祖,願遵立總則,分各圖自派,時為轉聞。
檄下,為蠧者多方撓之,且怵以害。
先生弗之動,毅然行報,歲計省千餘金,遂為常法。
此通邑不朽惠也。
先者,民苦追逮擾甚。
先生視署半載,村落安枕,雞犬以甯,深陬窮谷,扶杖交慶,快幸在一時何如耳! 方屆瓜期,拟有破調峻擢以償先生,乃阒寂無聞及。
先生不謀于人,徑牒乞休。
聞之日,諸士子彷徨于學,士夫輩太息于家,百姓父老咨嗟于道路,鹹怆然不平于心。
或曰:“人不可輕為人所知,知則必為用而诟随。
”先生求緻,意其遠诟欤?或又言:“啬于身者,每豐于後。
”先生不盡其未用,殆欲豐于後耶?餘謂:先生耿介好修,順理潔行,志念所向往,決然赴之,斯鞠躬君子哉!教士而士懷,治民而民戴,生平畢矣,又奚計其他?諸士、父老鹹首是餘言,但終不能釋然于懷者,遂請餘言劖諸石,建亭以志去後深長之思。
先生廣東揭陽縣人,諱燧,少滄其别号雲。
督理 耆民邢存志 吳衍 饒偁 坊裡 麻日成 李遷 葉獎臣 賴天洪 唐田王廟碑 編修(三山) 唐震撰 孚佑廣烈王神廟者,唐田王李肅廟食之宇也。
初,王誕于陳州中川坊。
母楊氏,生産夕,大見靈異,知其必貴,陰保之。
及成童,父相嘗誨之曰:“汝祖沖勳于帝室,賜壤琅琊。
既薨,累世弗振,吾所以最恨。
汝能繼先志,吾死且暝目。
”王泣而謝曰:“惟大人之命是從。
”既長,膂力絕倫,發語成章。
會唐中衰,天下多故。
王以世家子從戎,搴旗獲馘,而功名益盛。
與渾、馬輩胥前後,尋封田王。
建中間,天子幸奉天,懷光觀望,謀歸河中。
閩叛将牛氏乘中原有事,閉關竊據。
及朱泚平,天子賜王弓矢,命之曰:“閩粵弗廷,汝實征之。
”于是,王率精銳數萬,裨将有五,即今之胡、陳、周、湯、張是也。
師次臨汀浮流口,進于浮流城南,與賊遇。
時王師未集,賊突兀至,鋒交而後兵未繼。
左右俱失色,王笑曰:“此正吾報國之日也!”乃與短兵接,鏖戰良久,而賊勢益盛,猶手戰數十而殁。
屍浮于水,彌月不壞。
邑大姓詹糾,憫王之忠且勇,斂其屍,具服,殡而祠焉。
凡禱無不應。
貞元十五年,而朝廷追封死于王事者,有司具其實以聞,敕賜孚佑廣烈王祀,妃陳氏配享。
由唐迄今,五百有馀歲矣,廊庑圮毀,鞠為蔓草,鄉人黃文馭等募衆維新焉。
由是鄉人子趨雲集,弗日完成,輪奂翼然焉。
處士楊永中請餘為文以紀之。
餘惟昔張巡守睢陽,死于賊手,骨齑形粉,似真可痛。
向令遂破子琦,擒思明,俘祿山,勒石漁陽,飲至唐室,不過榮身一時,齊名李、郭,安能廟食千載,人談諸口,恍然如昨?此豈他哉!是蓋富貴易衰,忠義弗振,亦故天相之也。
王之迹實不忝張侯,是宜廟食,繼繼承承,亦千百斯載,用書為忠義勸。
障水陂記 知州(邑人) 蕭時中撰 昔太史公從負薪塞宣房,悲《瓠子之歌》,而作《河渠書》,歎曰:“甚哉,水之為利害也何哉!”論其利,則滋益灌溉,歲緻千萬石入;語害,則橫流暴出,魚鼈其民。
後世形地者流謂,其所系大有征驗,其逶迤環抱則為吉,其直走反背則兇。
永初蓋沙縣遠村,介漳、汀間,居民不盈百畝之宅、一丘之兆,各因其向背而趨避之。
自景泰間寇亂後,始創城郭,置邑治。
城之西、南,二水會流,襟帶于右,獨東一水至城後而直流。
先是,亦嘗築為陂,堰障而上迎,彙西、南二水而合流,形地者謂其改無情為有情也。
嘉靖丙辰,大水漫城壞屋,漂拔巨木,而陂亦因以毀,蓋本卑狹淺薄緻然。
距今三十餘年,未有創議改建者。
萬曆壬辰,君侯蘇父母奉檄蒞治,起敝維新,百廢俱舉。
庠生饒俨、李西銘等,乃敢以是請。
君侯可其議,集耆民邢存志、吳衍、饒偁等掌其事,又選擇市民公正有力量者麻日成、張天吉等分任其勞。
興工于是年冬十一月,告成于今春四月,蓋閱數月而畢事。
是役也,君侯捐俸以先倡,為子民者,孰不感激思奮以慰之。
富餘者輸錢谷,丁壯者服筋力,蓋本利民為勸相之道,故其成若是之速也。
度其陂,昔也高不過數尺,闊不滿丈,今增而十倍焉。
誠堅固不拔,足垂永久。
夫睹河、洛者思禹功,今君侯功在永,當不下禹矣。
然尚不肯以成功自居,謂此足以稱塞,且惓惓于條陳興舉之議者,不一而足,凡可待澤于下,日未艾焉。
佥謂不可無紀述,使後人見清風之華、峻偉之烈也。
共謀碑言于鬥陽蕭子,蕭子曰:“碑以勒勳而傳後,才如蔡邕,故能骨鲠訓典,句無擇言,餘則安能?特以分屬子民,身親其盛,且将徼惠利于無窮者,故不敢重辭。
”乃直叙其事,載諸石。
使後形德慕功者,讀镌而似面焉。
亦今日載言之職也,于是乎記。
掌事 耆民邢存志 吳衍 饒稱 李圻 公正 麻日成 鄧萬壽 張天吉 李遷 饒維嶽 陳志昂 陳必壽 同立 賴孝子傳 禦史(邑人) 林騰蛟撰 嘉靖丙辰夏,五水暴溢,九龍、燕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