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二 藝文四
關燈
小
中
大
而上下其食。
明會各費而征之以名,因酌一定收額為永著令。
久之,約定俗成,三尺童子不可欺,以繩墨之外,庶商人之害可除,故卑職以為包商斷宜革也。
包商革而趨上杭之商害可盡去,即走武平之商或可半回,流寇之害有已,而包商之害複盡除,則客販流通、軍需足給,未必非地方所當首議也。
詳請各院革鋪戶文 〔明〕周亮工 看得以官價買民物,緻有賠累,民已不堪矣。
從未有公然出之鋪戶不給毫厘之價者,亦未有不給毫厘之實,而尚責其物之精粗美惡。
令之求死不得,亦未有本非鋪戶而必令其子若孫承當不替者,有之自上杭始,自杭之供應巡漳道始。
自借供應巡漳道名色,以恣其餘之無窮取索。
始巡道之執事旗幟、桌帏、坐褥、上下鋪陳,既出之鋪戶矣。
二十年之前,猶給半價;十年之前,尚有三分之一;迩來但有供應,并無價值矣。
所謂鋪戶者,蓋先年其祖若父,或經營于吳、浙,或張肆于本鄉,或歇宿商賈,覓有蠅頭,或充當行戶,分其牙用,雖多賠累,尚利分毫,勉力支持,已覺難勝。
今兩廣路阻,商賈難通,且向之所謂鋪家者,半登鬼箓,半徙他鄉矣。
士之子不必恒為士,農之子亦不恒為農,而上杭之鋪戶,則如充問祖軍,其祖若父雖死,其子若孫即改他業,而鋪戶之名終不可得而去也。
幸而本戶絕矣,又必累及其親枝;幸而逃之他邑矣,又必連及其姻戚。
間有賢有司至,為自了之計者,則曰:“我但不取爾等一物耳,勢必不能通之上、及之下。
”為調停之術者,則曰:“我多報數名使衆擎易舉耳,實則不能去其籍、絕其根。
”間有求情脫免、受賄更易者,亦必有一名頂替而後有一名開除。
其頂替之人即出開除者之口所報者,非衙門中所共垂涎之人,即彼平素所私恨之人也。
一名入籍,今日取紬緞,明日取氈絨,非怒其色不鮮明,則怒其物之粗惡。
道路既阻,又往往取邑中所絕無者以難之,求之鄉紳而不得,謀之他邑而不能。
差役之權從此而尊,非曰代爾回官受責,必曰諒情代禀收用。
取一物即有一番刁難,交一物即有一番使費,富者求貧,貧者求死,其來非一日矣。
況既承鋪戶之名,無論其家之貧富,而貪吏垂涎、奸胥側目,旁枝錯出,意外誅求,其苦又不止于應當官物已也。
幸近日文武官加意撫恤,少有起色,然相沿已久,若不申請禁革,累終無窮,合無請。
乞憲台嚴批勒碑,永遠禁革。
其答應巡道一應鋪陳等項,據所聞帳目應用二百餘金。
除上杭縣動綱銀備辦外,其餘不足者,令七邑量行協濟,官自差役赴省置買,不許分毫取之鋪戶。
其曆來相傳鋪戶姓名冊籍,俱令該縣焚毀。
其所屬各邑大小官員并道标中軍、千把之類,日用蔬菜、鹽米、魚肉等樣,俱發紋銀平買。
如官價擅取一物者,即容本道按法解院究治。
此則民命少甦、逃亡複集矣。
本司言之激切,伏乞憲台鑒察施行,地方幸甚,民生幸甚。
上兵部止兵揭帖 〔明〕馬 馴 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馬馴,為懇惜征剿大費,俯從撫安長策事謹按。
松藩一鎮,西接吐番之界,地近金氏之巢,番蠻出沒,倐噪倐甯,此彜性也。
洮州奸民,違禁交易,而陝之守臣據法捕之,此憲律也。
走死蠻境,外誘番彜,内連峒族,越風洞而寇龍州,奪鎮平而寇壘溪,雖勢若燎原,法在剿絕,而撲滅之計則一遺紙之易。
蓋烏合之衆,螳逞之雄,如戲如谑,互相攜軋。
官府防護得法、撫谕有方,而因之有間,即蒙頭竄命,長守穴中爾,此馴所朝夕熟籌而敢必萬全者也。
若總兵官徐俊、守禦千戶金城等所呈反狀,所請軍資,大建旗鼓,誓必盡殺為武弁立功之謀得矣。
恐轉教之變而所損将不赀,無乃為四川重困乎!占雲:“佳兵不祥。
”又雲:“兵無妄動”。
乞毋恂所請,速止大軍,聽職招撫,無謂寇不止而可徐議師;若議師而職,即甘玩寇之罪也。
上周撫軍禁開武平河禀帖 〔國朝〕沈偉業 禀者卑府偉業,于前月二十二日,由盤查各邑至武平縣,次日即乘小舫自南安溪河抵武平所,計水程百餘裡。
河身寬窄靡常,河底俱沙,際此大水,深者二尺,淺者尺餘,由武平所前至三江口下,則非南安溪河矣。
所謂三江口者,乃南安溪河合武平所溪流,并太平宮之東三角鋪一帶澗水相彙,故以為名。
自三江口上下數裡,兩岸田疇頗廣,築壩重重,以資灌溉,間有因水勢太瀉,栽楊柳以護木樁者。
由此以達村頭壩,悉皆險灘,卑府一一親曆。
其石罅不能容舫之處,即于石上乘勢而行,高低相懸數尺,舟落如沒,水勢洶洶,心膽欲裂。
自川龍灘至羅刁壩灘,兩峰對峙,中涵一泓,峰高壁立,人迹罕到,水深莫測,幽邃凜冽。
約十餘裡,始見村落,此後又屬危灘。
行二十裡懸繩峰,其灘亦名“懸繩石”。
檻與水高下徑丈,旁有一隙,相距亦六七尺。
正欲前進,土人為之力拒。
有相連最長之車子灘,卑府複欲追溯,而稍人且恐,亦不敢前進,遂舍船登岸,約十數裡,至村頭壩宿歇。
其粵河上水十裡,即武平之下壩,乃廣東平遠縣交界。
該縣之鹽自此起運,由所抵城,計陸程六十裡,武與粵未嘗不通也。
卑府查此河,綿長八十餘裡,險灘羅列四十裡有奇,人煙稀少,深塘密壩,累累如織。
觀其形勢,瀉洩之水既出天然,鑿石之工複窮人力。
武平紳士富甲,他邑即可捐工,但能倡舉于事前,未必熟籌于事後。
此工一興,不特南安溪河随流隨淤,徒多糜費,而三江口以下水力迅旺,沖突之勢必将潰敗不可收拾,彼求中止而不得。
且三江口上下十數裡,居民均賴築壩以蓄水,一旦因開河拆毀,恐衆心哄然,求利未得而獄先成。
查粵東大浦濱海,頗稱盜薮,若得便途,直可乘舟直入,武邑門戶堪虞,其禍匪細。
從前議論紛紛,大都未經相視。
河身窮源竟委,但從村頭壩首尾一望而已。
今以卑府管見,據此河之勢,必不能開;酌緩急之宜,亦不必開。
如果于武民有利而無害,在明季早已議開,即我朝定鼎百有餘年以來,凡有利于民者,悉舉行之,何以獨留此河?況武平為産米之鄉,永定、上杭之米頗取給于武,目今未嘗不利,而于此河何關?似誠不若安其固然之為得矣。
至于販運多而糧價貴,稅務改而鹽法弛,力食男婦無所依賴種種諸弊,汀、邵鎮台言之甚悉,與本道憲論之極詳,無庸卑府之贅詞也。
碑 勅建謝忠愛公祠碑 〔明〕彭 華 吉水人 忠愛祠在汀州府治東龍山下,以祠故推官王侯。
侯在汀有功德于民,因禦賊,勞瘁于外而卒,六邑之民鹹咨嗟悼惜,喪所過,莫不奔走哭奠。
比至郡,迎哭者以千萬數,至擁柩不能行,而父老相與緻祭,且作佛事以薦侯者,其辭尤哀。
既返葬其鄉,其戀慕猶不能已。
牽連一日,白于守臣,請禮侯,前後凡六七請,無異詞,曰:“侯自宣德壬子來莅是邦,為經曆、為推官凡十有八年,廉介勤慎如一日,不獨清案牍、明刑獄,而于一郡事無小大無不問,守以下有可不可悉心贊畫。
嘗奏乞減價粜官米二十萬斛,且勸分富室以濟饑,饑者賴全活;流亡者複業,終歲以萬計。
又抗論規中貴人不得橫索,用法繩武夫悍卒,不敢假聲勢漁取,民以不擾。
免誣坐戍邊者十數人,出死罪數十囚,郡中稱無寃。
凡我等不便言,于侯必為弛置惟宜,其惠利我甚多。
鄧茂七作亂,沙、尤兵犯汀城,城中乏食,侯牒守開倉,以身任其咎,遂發粟七千石,人得食,守益堅。
間從城上呼賊,語以逆順禍福,悟者潛遁。
佐都指揮馬雄出城力戰,賊走,伏兵道中,邀遮,獲牲口五十以歸。
馬部下俘竄伏男女四百人請功,力辨釋之。
賊複寇甯化之柳楊,召募得萬人以往,營于蓋洋裡,自引死士馳賊,先鋒無不一當百,賊衆披靡,斬首百餘級,降者二千人,擇丁壯七百,分配行伍,用為鄉導,掩擊賊。
賊走将樂之常坪,陰遣降卒,誘執茂七親黨三千人,刻日将搗賊巢,而不幸疾作矣,疾革猶呼帳下,授以滅賊計。
其保障我甚勞,不祠祀侯,曷其以報?”天順間,守臣始以聞奏,下禮部,尚書姚公夔言:臣按祀法,生能捍大災禦大患,死則血食。
今民言王某事迹,彰彰如此,乞如所請。
制曰:可祠。
榜曰忠愛,以侯沒于忠而有遺愛也。
既成,隘陋弗稱。
按察佥事周君谟檄同知程君熙、通判李君祺增市地,改作後為寝室,旁為廊庑、庖庫,規制始宏以麗。
且買附郭田四十畝,藉其入以供晨昏,命道士馮宇清掌之。
歲以五月初日,有司緻祭,侯生辰也。
于是,太守徐君瓒謂,不可無文以示後,走書幹,紀其事于石,并系之以詩,用歌以祀侯。
侯諱得仁,南昌新建人,厥考避難匿姻家,因姓王。
今仲子一夔,登進士,廷試第一,以文學為天子近臣,曆官翰林學士。
蒙恩累贈侯翰林修撰、左春坊左谕德,顯融褒大未艾也,天之報侯亦厚矣。
詩曰:“皇明受命,臣制宇内。
列郡分藩,文綏武衛。
繼承日久,民物日滋。
狎于太甯,文恬武嬉。
惟茲閩南,極豐而熾。
孽芽其間,漸長以肆。
遠近襲狂,叫嚣跳梁。
曰惟有位,莫恤我傷。
烏合蟻鬥,具寮縮朒。
驚擾黎庶,後皇竄伏。
朅堨王侯,克保全汀。
栉垢爬癢,植仆扶傾。
有崇斯城,賊來頓止。
谕以逆順,氣奪力弛。
賊既宵遁,竄伏四歸。
為解倒懸,撫摩瘡痍。
殘孽間出,提兵血戰。
追北斬虜,功成作衒。
紛纭脅從,投甲趨降。
耄稚扶攜,歡呼拜揚。
在昔無虞,仰侯德政。
今茲有警,侯保生命。
侯以文治,亦有武功。
荷侯之休,曷有終窮。
沒其如存,請載祀典。
帝肅有司,歲事惟腆。
侯之歆格,百千萬年。
朝廷非私,惟以歡賢。
” 歸化吳侯修城紀功碑 〔明〕陳 甡 國家所以安民捍患者,惟是城守之為兢兢。
故幸無事,則井廬阛阓錯處其間,關門之司,譏察唯謹;一日有事,則率爾精銳,朝夕乘城,以禦暴客。
蓋百雉言言即井堙木刊,可恃無恐此金城湯池。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豈顧不藉重也哉?餘邑屬新設,厥有城所自來矣。
顧地脈自南而來,稍折而東北,一小溪界之城,延袤三四裡,而溪實在其中。
故四闉都外乃更有兩關,雲其為城守。
視他邑勢頗分、力頗艱,即其規制尤不可不詳且慎也。
先是歲在辛未,邑令楊公已取城垛兩關葺修之,更增敵台,稍稱嚴鎮。
未幾,關門複為漲潦所沖,城垣且多頹圮。
辛巳秋,楚中吳侯甫莅任,巡視之餘,慨然曰:“茲百雉之城耳,庳卑如斯,即一旦揭竿有警,若之何用戒不虞哉?”會上台有增修之檄,集諸薦紳、衿士、耆老佥謀之。
凡厥工費,視圖甲糧之多寡為差,計丈算尺,不淆纖悉。
更遴九耆老、四義民為分理,而以青衿五生督課之。
侯且心規意畫,朝夕防護,拮據不遑,不三月間,而城功已告竣矣。
适直指使者按汀,取道歸化。
侯請閱視之,顧見石垣雲壘,粉堞星鋪,兩關二台,巒列峰聳,嚴城屹屹,實為一方雄鎮焉!遂列諸薦剡中邑士民,砻石以紀侯功。
餘為言以記之。
餘惟帝王以來設都,禹迹建邑,秦封金城湯池,扞外衛内,藉力實多。
莒浃旬而入三城,言無備也。
墨子九攻九拒,讵其巧力勝哉?亦其有險可憑耳。
歸化雖蕞爾一隅,亦号百裡奧區,視北邊數郡,固無烽火之虞,顧瀕海倭奴肆患,亦近在剝床間,且萑苻之警,嘯澤峒山,在在都有,豈歸化獨稱高枕之鄉哉?乃今侯繕修之,遙望山城,丹樓如霞,即戎馬生郊而險阻是憑,杜彼窺伺,歸化行且可保百年無事矣。
且侯吏茲土,輕徭薄賦,禁訟息争,革陋規數十餘事,蠲贖锾,粥饑民,善政如春,口碑載道。
繭絲乎?保障乎?侯得安民之本矣。
所雲聖人有金城,謂此志也。
且不以絲麻而棄菅蒯,以有形之險合無形之險,此則侯之功不朽于歸化者也。
侯今陞戶曹主政,去繇一隅及天下。
今安民和衆,揆文奮武,一以治歸化者,推之天下,不難理矣,甯獨以一修城之為烈乎?侯名國鬥,号映北,登甲戌進士,楚之孝感人。
甯化龍門橋碑 〔明〕唐世濟 甯邑環萬山而開百雉,俯瞰長溪,蜿蜒如在襟帶間。
地勢枕上遊,水湯湯日夜東注,彙延津、循三山而放諸海。
形家者言,洩而不蓄,障回波而砥狂瀾,是宜有飛梁為绾帶。
而邑據江閩百粵之沖,行旅載道,軒輶絡繹,搴裳濡足,不無望洋迷津之歎。
郭之東曰龍門坊,稽諸往代,故有橋于茲地。
千峰鑰之,萬堞翼之,巋然一邑之勝概也。
宋寶祐間,圮于水。
越二百餘年,為我明成化,邑令鄭瑄帥士民新之。
迄正德間複毀,當事者并移其石以繕城堡,故址泯沒,越百數十年。
為今上己亥,世濟初拜官,來守茲土,嘗以迎春過之,顧瞻咨嗟,山川如故而前烈之就湮也。
時時以語鄉薦紳、耆老,詢謀佥同,群策若一,乃于辛醜冬仲捐資經始,庀材募工,而邑民王欽勅、伍孟琛等鹹樂成斯美,遂一以屬之。
下為基十有三,上為棟宇八十有四,延袤七百有二十尺。
衆思集而群力畢,籌計當而制作精,越載功訖,榜曰“龍門”,從其地也。
七閩多津梁,若壯玮巨麗,斯亦不數數矣。
餘從僚屬諸薦紳落之,飛甍懸檻,憑虛禦風,勢欲幹霄,望且豁目。
晴則朝陽暮霞,金紫相射;雨則溪雲山藹,蒼翠交馳。
使近而憑欄,遠而凝眸者,恍惚五城十二樓。
而回瞻城郭,郁郁蔥蔥,俨然雄峙其上。
四望則行歌倦憩,車馬軿填,辚辚而輻辏茲橋也。
内以為萬井之屏障,外以為四達之亨衢,洵非雲樓月榭流連光景者,可以方美而絜勝矣。
回思籌計之初,謂時诎舉赢,不欲輕舉,誠不自意期月而快覩其成若此,則諸薦紳之慫恿、諸耆老之劻勷,其勞與義安可泯哉!而抑見虛心實意以任事者,未有不底績者也。
若夫時其修葺,嚴其護持,以鞏茲橋于永遠者,不無望于後之君子雲。
上杭缪侯撫寇碑 〔明〕王慎中 汀、漳于閩為要郡。
上杭,汀岩邑也。
邑溪南之鄉,崇山造天,牙錯距躍,隴阪緣亘,箐薄密綿。
其民狎為非義,獰噬狙撄,席袵戈甲,禦寇無時,風氣所限,非性故然。
長子育孫,生蕃齒盛,耳目熟習,莫改厥德。
少視其壯,壯視其老,蹲危逗幽,乃為盜薮。
厥有治者不揆其性,不闵其習,盜視彼民,忿犷堲兇,攻擊鏟鋤,如農疾莠,惟懼不殘。
民不見德,又弗儆威,既狃于習,且偷其生,鸱張螳怒,攘奮踉跄。
吏既仇民,民亦毒吏,仇毒兩積,交不得已。
于是,溪南之民惡聲膠固,曆爾年所,湔滌無由,豈不悲哉!嘉靖癸卯之歲,郡丞缪侯宗堯移攝事,聞而歎曰:“安有為吏而民實仇在?邑所治處溪之南,而視若異壤,民之不義,惟為吏者之責。
吾将為溪南之民湔滌惡聲!”登濟維新,偕之大道,發告布令,開以誠心,民聞不疑。
選日戒徒,往涖其鄉。
而教谕梁君彥錦實贊缪侯之計而決其行,乃與訓導郏君夔率學宮弟子邱道充、道南、李如珠、賴榮先從焉。
戎器不除,卒旅不具,雍雍翼翼,冠蓋斯戾。
魁首醜黨,部勒有次,稽首馬前,爰崩厥角,扶旄提倪,觀于周道,歡喜歌呼,激越林莽。
昔為魁首,今為長正;昔為醜黨,今為編氓。
刮瘢洗瘃,複還骨肉,撥霧掀曀,再覩白日。
民視缪侯,如出子寄孥,久離乳哺,一旦還歸,婉戀膝下,始識慈母。
民視梁君,如騃童驕孺,未識衣冠,驟谒師傅,拱揖步趨,盻顧驚喜。
吏既誠民,民亦懷吏。
周行疆畝,考閱壁壘,日險爾平,日翳爾辟,日菜爾易。
乃犒牛酒,乃給耒耜,乃分麻縷,乃置門塾。
男耕女織,各得其業。
戶誦家吟,知慕為士。
向之盜民,棄去如脫。
溪南山川,出垢遺濁,光色發揚,蒼蒼濯濯。
嗚呼!是溪南也,在昔若彼,在今如此,烏覩所謂習哉?吏不能以誠撫民,而惟頑之疾,民之不得其性者,可勝道耶?梁君今為泉州南安令,以缪侯撫寇之績告予,曰:“願有記”。
予不識缪侯,而知梁君之言可信,故特書之,贻上杭之民,使勒之石,以昭不忘。
古城陣亡士卒碑 〔明〕李世熊 崇祯十七年,闖賊陷燕京,至尊義殉社稷,四海裂心,勤王之旅,彌溢天地,蓋弱衿願黎,人人奮談兵革矣。
民訛構煽,奸宄飚舉,閩中自是苦盜也。
先是,興泉之亂,馘斬數千。
五代以來,所未見。
餘孽漂入漳州,旋及萬人。
撫軍張公肯堂提師捕之,賊複旁擾汀境。
而粵寇闖王總者,亦出沒虔州,部漸逼臨汀,郡邑告急。
撫軍乃遣兵五百援之,督以把總林深、鄭雄、傅玉麟。
未抵汀二日,賊已陷汀之古城鎮。
鎮去汀五十裡,為汀、贛交衢,行賈奔辏,賊突破之,殺戮千人。
或聚嬰兒巨甕中,注以沸湯,伺其宛轉糜爛;驅童子數十,閉岑樓中,縱火焚之,觀其跳踯煙焰中,以為笑樂;孕婦則剖腹中兒,射男、女中否,母子蠕動,逾時乃斃。
他慘酷類此。
報至汀,阖城如淖,而援兵适至,時十月十八日也。
林深與鄭雄皆果戰,不暇傳餐,徑趨古城,誓破賊後會食也。
至觀音鋪,堕賊伏中,左山右澗,賊首尾擊之。
我兵急據山,削不可立。
殊戰,賊因舉火,蓬枯風迅,揚燎赭山,鋒無所施,殲者三百一十二人。
林深、鄭雄死之,傅玉麟混圍逸免。
賊死者亦二百餘人。
始賊輕官兵,及是知其敢戰也,遂逸退虔州境。
汀郡安堵者,死士三百餘人之力也。
是役也,以輕敵失向敗,汀人傷之。
羅生世儒乃捐赀,募人斂死士遺骸,火如浮屠法,聚瘗于汀之羅漢嶺,表之以碑,而祀之以哀曲,猶楚人之禮國殇也。
詞曰:“屯雲黑兮風楚,心揚旗兮氣枹鼓。
死無讓兮躐前,奚取道兮先路。
鋒折兮弦絕,怒擲顱兮龈碎裂。
山憤吼兮谷鳴,驚電怼兮崩列缺。
崖傾兮穢蕪,祝融赫兮□豹□。
地踔跳兮三光枯,鍛肝膽兮一爐。
日寒兮月苦,蘭風兮菊雨,鬼之雄兮終古。
” 華林禅院碑 〔明〕李世熊 柳子厚雲:“浮屠推離還源合,所謂生而靜者。
”又曰:“儒以禮立仁義,佛以律持定慧,儒生談佛無精于此。
世謂韓昌黎辟佛,乃其言曰,釋氏外形骸,以理自勝。
韓豈不知佛者耶?”吾謂佛以無遣,有天地皆幻迹,凡人濃郁貪戀,受享飛揚高勝之氣,與智解才幹,安排趨避,論辨摸拟,悉歸無所用。
則即有是無至赜,而不可惡至動,而不可亂恩親,不為寃眷屬,不為累世界,不為火宅憂患天下。
以萬物為一身,綜理周密,安土敦仁,無入不自得補,有憾而參之,即天地鬼神,亦奉若不疑,悖此其異也。
弘、嘉而後,儒學僞而釋教益盛,天下聰明才智之士歸如流水。
近四十年,劫火煎燃,渴思清泠,有志操、養廉恥者,益遁入禅門為高寄,朱元晦所謂彼中有
明會各費而征之以名,因酌一定收額為永著令。
久之,約定俗成,三尺童子不可欺,以繩墨之外,庶商人之害可除,故卑職以為包商斷宜革也。
包商革而趨上杭之商害可盡去,即走武平之商或可半回,流寇之害有已,而包商之害複盡除,則客販流通、軍需足給,未必非地方所當首議也。
詳請各院革鋪戶文 〔明〕周亮工 看得以官價買民物,緻有賠累,民已不堪矣。
從未有公然出之鋪戶不給毫厘之價者,亦未有不給毫厘之實,而尚責其物之精粗美惡。
令之求死不得,亦未有本非鋪戶而必令其子若孫承當不替者,有之自上杭始,自杭之供應巡漳道始。
自借供應巡漳道名色,以恣其餘之無窮取索。
始巡道之執事旗幟、桌帏、坐褥、上下鋪陳,既出之鋪戶矣。
二十年之前,猶給半價;十年之前,尚有三分之一;迩來但有供應,并無價值矣。
所謂鋪戶者,蓋先年其祖若父,或經營于吳、浙,或張肆于本鄉,或歇宿商賈,覓有蠅頭,或充當行戶,分其牙用,雖多賠累,尚利分毫,勉力支持,已覺難勝。
今兩廣路阻,商賈難通,且向之所謂鋪家者,半登鬼箓,半徙他鄉矣。
士之子不必恒為士,農之子亦不恒為農,而上杭之鋪戶,則如充問祖軍,其祖若父雖死,其子若孫即改他業,而鋪戶之名終不可得而去也。
幸而本戶絕矣,又必累及其親枝;幸而逃之他邑矣,又必連及其姻戚。
間有賢有司至,為自了之計者,則曰:“我但不取爾等一物耳,勢必不能通之上、及之下。
”為調停之術者,則曰:“我多報數名使衆擎易舉耳,實則不能去其籍、絕其根。
”間有求情脫免、受賄更易者,亦必有一名頂替而後有一名開除。
其頂替之人即出開除者之口所報者,非衙門中所共垂涎之人,即彼平素所私恨之人也。
一名入籍,今日取紬緞,明日取氈絨,非怒其色不鮮明,則怒其物之粗惡。
道路既阻,又往往取邑中所絕無者以難之,求之鄉紳而不得,謀之他邑而不能。
差役之權從此而尊,非曰代爾回官受責,必曰諒情代禀收用。
取一物即有一番刁難,交一物即有一番使費,富者求貧,貧者求死,其來非一日矣。
況既承鋪戶之名,無論其家之貧富,而貪吏垂涎、奸胥側目,旁枝錯出,意外誅求,其苦又不止于應當官物已也。
幸近日文武官加意撫恤,少有起色,然相沿已久,若不申請禁革,累終無窮,合無請。
乞憲台嚴批勒碑,永遠禁革。
其答應巡道一應鋪陳等項,據所聞帳目應用二百餘金。
除上杭縣動綱銀備辦外,其餘不足者,令七邑量行協濟,官自差役赴省置買,不許分毫取之鋪戶。
其曆來相傳鋪戶姓名冊籍,俱令該縣焚毀。
其所屬各邑大小官員并道标中軍、千把之類,日用蔬菜、鹽米、魚肉等樣,俱發紋銀平買。
如官價擅取一物者,即容本道按法解院究治。
此則民命少甦、逃亡複集矣。
本司言之激切,伏乞憲台鑒察施行,地方幸甚,民生幸甚。
上兵部止兵揭帖 〔明〕馬 馴 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馬馴,為懇惜征剿大費,俯從撫安長策事謹按。
松藩一鎮,西接吐番之界,地近金氏之巢,番蠻出沒,倐噪倐甯,此彜性也。
洮州奸民,違禁交易,而陝之守臣據法捕之,此憲律也。
走死蠻境,外誘番彜,内連峒族,越風洞而寇龍州,奪鎮平而寇壘溪,雖勢若燎原,法在剿絕,而撲滅之計則一遺紙之易。
蓋烏合之衆,螳逞之雄,如戲如谑,互相攜軋。
官府防護得法、撫谕有方,而因之有間,即蒙頭竄命,長守穴中爾,此馴所朝夕熟籌而敢必萬全者也。
若總兵官徐俊、守禦千戶金城等所呈反狀,所請軍資,大建旗鼓,誓必盡殺為武弁立功之謀得矣。
恐轉教之變而所損将不赀,無乃為四川重困乎!占雲:“佳兵不祥。
”又雲:“兵無妄動”。
乞毋恂所請,速止大軍,聽職招撫,無謂寇不止而可徐議師;若議師而職,即甘玩寇之罪也。
上周撫軍禁開武平河禀帖 〔國朝〕沈偉業 禀者卑府偉業,于前月二十二日,由盤查各邑至武平縣,次日即乘小舫自南安溪河抵武平所,計水程百餘裡。
河身寬窄靡常,河底俱沙,際此大水,深者二尺,淺者尺餘,由武平所前至三江口下,則非南安溪河矣。
所謂三江口者,乃南安溪河合武平所溪流,并太平宮之東三角鋪一帶澗水相彙,故以為名。
自三江口上下數裡,兩岸田疇頗廣,築壩重重,以資灌溉,間有因水勢太瀉,栽楊柳以護木樁者。
由此以達村頭壩,悉皆險灘,卑府一一親曆。
其石罅不能容舫之處,即于石上乘勢而行,高低相懸數尺,舟落如沒,水勢洶洶,心膽欲裂。
自川龍灘至羅刁壩灘,兩峰對峙,中涵一泓,峰高壁立,人迹罕到,水深莫測,幽邃凜冽。
約十餘裡,始見村落,此後又屬危灘。
行二十裡懸繩峰,其灘亦名“懸繩石”。
檻與水高下徑丈,旁有一隙,相距亦六七尺。
正欲前進,土人為之力拒。
有相連最長之車子灘,卑府複欲追溯,而稍人且恐,亦不敢前進,遂舍船登岸,約十數裡,至村頭壩宿歇。
其粵河上水十裡,即武平之下壩,乃廣東平遠縣交界。
該縣之鹽自此起運,由所抵城,計陸程六十裡,武與粵未嘗不通也。
卑府查此河,綿長八十餘裡,險灘羅列四十裡有奇,人煙稀少,深塘密壩,累累如織。
觀其形勢,瀉洩之水既出天然,鑿石之工複窮人力。
武平紳士富甲,他邑即可捐工,但能倡舉于事前,未必熟籌于事後。
此工一興,不特南安溪河随流隨淤,徒多糜費,而三江口以下水力迅旺,沖突之勢必将潰敗不可收拾,彼求中止而不得。
且三江口上下十數裡,居民均賴築壩以蓄水,一旦因開河拆毀,恐衆心哄然,求利未得而獄先成。
查粵東大浦濱海,頗稱盜薮,若得便途,直可乘舟直入,武邑門戶堪虞,其禍匪細。
從前議論紛紛,大都未經相視。
河身窮源竟委,但從村頭壩首尾一望而已。
今以卑府管見,據此河之勢,必不能開;酌緩急之宜,亦不必開。
如果于武民有利而無害,在明季早已議開,即我朝定鼎百有餘年以來,凡有利于民者,悉舉行之,何以獨留此河?況武平為産米之鄉,永定、上杭之米頗取給于武,目今未嘗不利,而于此河何關?似誠不若安其固然之為得矣。
至于販運多而糧價貴,稅務改而鹽法弛,力食男婦無所依賴種種諸弊,汀、邵鎮台言之甚悉,與本道憲論之極詳,無庸卑府之贅詞也。
碑 勅建謝忠愛公祠碑 〔明〕彭 華 吉水人 忠愛祠在汀州府治東龍山下,以祠故推官王侯。
侯在汀有功德于民,因禦賊,勞瘁于外而卒,六邑之民鹹咨嗟悼惜,喪所過,莫不奔走哭奠。
比至郡,迎哭者以千萬數,至擁柩不能行,而父老相與緻祭,且作佛事以薦侯者,其辭尤哀。
既返葬其鄉,其戀慕猶不能已。
牽連一日,白于守臣,請禮侯,前後凡六七請,無異詞,曰:“侯自宣德壬子來莅是邦,為經曆、為推官凡十有八年,廉介勤慎如一日,不獨清案牍、明刑獄,而于一郡事無小大無不問,守以下有可不可悉心贊畫。
嘗奏乞減價粜官米二十萬斛,且勸分富室以濟饑,饑者賴全活;流亡者複業,終歲以萬計。
又抗論規中貴人不得橫索,用法繩武夫悍卒,不敢假聲勢漁取,民以不擾。
免誣坐戍邊者十數人,出死罪數十囚,郡中稱無寃。
凡我等不便言,于侯必為弛置惟宜,其惠利我甚多。
鄧茂七作亂,沙、尤兵犯汀城,城中乏食,侯牒守開倉,以身任其咎,遂發粟七千石,人得食,守益堅。
間從城上呼賊,語以逆順禍福,悟者潛遁。
佐都指揮馬雄出城力戰,賊走,伏兵道中,邀遮,獲牲口五十以歸。
馬部下俘竄伏男女四百人請功,力辨釋之。
賊複寇甯化之柳楊,召募得萬人以往,營于蓋洋裡,自引死士馳賊,先鋒無不一當百,賊衆披靡,斬首百餘級,降者二千人,擇丁壯七百,分配行伍,用為鄉導,掩擊賊。
賊走将樂之常坪,陰遣降卒,誘執茂七親黨三千人,刻日将搗賊巢,而不幸疾作矣,疾革猶呼帳下,授以滅賊計。
其保障我甚勞,不祠祀侯,曷其以報?”天順間,守臣始以聞奏,下禮部,尚書姚公夔言:臣按祀法,生能捍大災禦大患,死則血食。
今民言王某事迹,彰彰如此,乞如所請。
制曰:可祠。
榜曰忠愛,以侯沒于忠而有遺愛也。
既成,隘陋弗稱。
按察佥事周君谟檄同知程君熙、通判李君祺增市地,改作後為寝室,旁為廊庑、庖庫,規制始宏以麗。
且買附郭田四十畝,藉其入以供晨昏,命道士馮宇清掌之。
歲以五月初日,有司緻祭,侯生辰也。
于是,太守徐君瓒謂,不可無文以示後,走書幹,紀其事于石,并系之以詩,用歌以祀侯。
侯諱得仁,南昌新建人,厥考避難匿姻家,因姓王。
今仲子一夔,登進士,廷試第一,以文學為天子近臣,曆官翰林學士。
蒙恩累贈侯翰林修撰、左春坊左谕德,顯融褒大未艾也,天之報侯亦厚矣。
詩曰:“皇明受命,臣制宇内。
列郡分藩,文綏武衛。
繼承日久,民物日滋。
狎于太甯,文恬武嬉。
惟茲閩南,極豐而熾。
孽芽其間,漸長以肆。
遠近襲狂,叫嚣跳梁。
曰惟有位,莫恤我傷。
烏合蟻鬥,具寮縮朒。
驚擾黎庶,後皇竄伏。
朅堨王侯,克保全汀。
栉垢爬癢,植仆扶傾。
有崇斯城,賊來頓止。
谕以逆順,氣奪力弛。
賊既宵遁,竄伏四歸。
為解倒懸,撫摩瘡痍。
殘孽間出,提兵血戰。
追北斬虜,功成作衒。
紛纭脅從,投甲趨降。
耄稚扶攜,歡呼拜揚。
在昔無虞,仰侯德政。
今茲有警,侯保生命。
侯以文治,亦有武功。
荷侯之休,曷有終窮。
沒其如存,請載祀典。
帝肅有司,歲事惟腆。
侯之歆格,百千萬年。
朝廷非私,惟以歡賢。
” 歸化吳侯修城紀功碑 〔明〕陳 甡 國家所以安民捍患者,惟是城守之為兢兢。
故幸無事,則井廬阛阓錯處其間,關門之司,譏察唯謹;一日有事,則率爾精銳,朝夕乘城,以禦暴客。
蓋百雉言言即井堙木刊,可恃無恐此金城湯池。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豈顧不藉重也哉?餘邑屬新設,厥有城所自來矣。
顧地脈自南而來,稍折而東北,一小溪界之城,延袤三四裡,而溪實在其中。
故四闉都外乃更有兩關,雲其為城守。
視他邑勢頗分、力頗艱,即其規制尤不可不詳且慎也。
先是歲在辛未,邑令楊公已取城垛兩關葺修之,更增敵台,稍稱嚴鎮。
未幾,關門複為漲潦所沖,城垣且多頹圮。
辛巳秋,楚中吳侯甫莅任,巡視之餘,慨然曰:“茲百雉之城耳,庳卑如斯,即一旦揭竿有警,若之何用戒不虞哉?”會上台有增修之檄,集諸薦紳、衿士、耆老佥謀之。
凡厥工費,視圖甲糧之多寡為差,計丈算尺,不淆纖悉。
更遴九耆老、四義民為分理,而以青衿五生督課之。
侯且心規意畫,朝夕防護,拮據不遑,不三月間,而城功已告竣矣。
适直指使者按汀,取道歸化。
侯請閱視之,顧見石垣雲壘,粉堞星鋪,兩關二台,巒列峰聳,嚴城屹屹,實為一方雄鎮焉!遂列諸薦剡中邑士民,砻石以紀侯功。
餘為言以記之。
餘惟帝王以來設都,禹迹建邑,秦封金城湯池,扞外衛内,藉力實多。
莒浃旬而入三城,言無備也。
墨子九攻九拒,讵其巧力勝哉?亦其有險可憑耳。
歸化雖蕞爾一隅,亦号百裡奧區,視北邊數郡,固無烽火之虞,顧瀕海倭奴肆患,亦近在剝床間,且萑苻之警,嘯澤峒山,在在都有,豈歸化獨稱高枕之鄉哉?乃今侯繕修之,遙望山城,丹樓如霞,即戎馬生郊而險阻是憑,杜彼窺伺,歸化行且可保百年無事矣。
且侯吏茲土,輕徭薄賦,禁訟息争,革陋規數十餘事,蠲贖锾,粥饑民,善政如春,口碑載道。
繭絲乎?保障乎?侯得安民之本矣。
所雲聖人有金城,謂此志也。
且不以絲麻而棄菅蒯,以有形之險合無形之險,此則侯之功不朽于歸化者也。
侯今陞戶曹主政,去繇一隅及天下。
今安民和衆,揆文奮武,一以治歸化者,推之天下,不難理矣,甯獨以一修城之為烈乎?侯名國鬥,号映北,登甲戌進士,楚之孝感人。
甯化龍門橋碑 〔明〕唐世濟 甯邑環萬山而開百雉,俯瞰長溪,蜿蜒如在襟帶間。
地勢枕上遊,水湯湯日夜東注,彙延津、循三山而放諸海。
形家者言,洩而不蓄,障回波而砥狂瀾,是宜有飛梁為绾帶。
而邑據江閩百粵之沖,行旅載道,軒輶絡繹,搴裳濡足,不無望洋迷津之歎。
郭之東曰龍門坊,稽諸往代,故有橋于茲地。
千峰鑰之,萬堞翼之,巋然一邑之勝概也。
宋寶祐間,圮于水。
越二百餘年,為我明成化,邑令鄭瑄帥士民新之。
迄正德間複毀,當事者并移其石以繕城堡,故址泯沒,越百數十年。
為今上己亥,世濟初拜官,來守茲土,嘗以迎春過之,顧瞻咨嗟,山川如故而前烈之就湮也。
時時以語鄉薦紳、耆老,詢謀佥同,群策若一,乃于辛醜冬仲捐資經始,庀材募工,而邑民王欽勅、伍孟琛等鹹樂成斯美,遂一以屬之。
下為基十有三,上為棟宇八十有四,延袤七百有二十尺。
衆思集而群力畢,籌計當而制作精,越載功訖,榜曰“龍門”,從其地也。
七閩多津梁,若壯玮巨麗,斯亦不數數矣。
餘從僚屬諸薦紳落之,飛甍懸檻,憑虛禦風,勢欲幹霄,望且豁目。
晴則朝陽暮霞,金紫相射;雨則溪雲山藹,蒼翠交馳。
使近而憑欄,遠而凝眸者,恍惚五城十二樓。
而回瞻城郭,郁郁蔥蔥,俨然雄峙其上。
四望則行歌倦憩,車馬軿填,辚辚而輻辏茲橋也。
内以為萬井之屏障,外以為四達之亨衢,洵非雲樓月榭流連光景者,可以方美而絜勝矣。
回思籌計之初,謂時诎舉赢,不欲輕舉,誠不自意期月而快覩其成若此,則諸薦紳之慫恿、諸耆老之劻勷,其勞與義安可泯哉!而抑見虛心實意以任事者,未有不底績者也。
若夫時其修葺,嚴其護持,以鞏茲橋于永遠者,不無望于後之君子雲。
上杭缪侯撫寇碑 〔明〕王慎中 汀、漳于閩為要郡。
上杭,汀岩邑也。
邑溪南之鄉,崇山造天,牙錯距躍,隴阪緣亘,箐薄密綿。
其民狎為非義,獰噬狙撄,席袵戈甲,禦寇無時,風氣所限,非性故然。
長子育孫,生蕃齒盛,耳目熟習,莫改厥德。
少視其壯,壯視其老,蹲危逗幽,乃為盜薮。
厥有治者不揆其性,不闵其習,盜視彼民,忿犷堲兇,攻擊鏟鋤,如農疾莠,惟懼不殘。
民不見德,又弗儆威,既狃于習,且偷其生,鸱張螳怒,攘奮踉跄。
吏既仇民,民亦毒吏,仇毒兩積,交不得已。
于是,溪南之民惡聲膠固,曆爾年所,湔滌無由,豈不悲哉!嘉靖癸卯之歲,郡丞缪侯宗堯移攝事,聞而歎曰:“安有為吏而民實仇在?邑所治處溪之南,而視若異壤,民之不義,惟為吏者之責。
吾将為溪南之民湔滌惡聲!”登濟維新,偕之大道,發告布令,開以誠心,民聞不疑。
選日戒徒,往涖其鄉。
而教谕梁君彥錦實贊缪侯之計而決其行,乃與訓導郏君夔率學宮弟子邱道充、道南、李如珠、賴榮先從焉。
戎器不除,卒旅不具,雍雍翼翼,冠蓋斯戾。
魁首醜黨,部勒有次,稽首馬前,爰崩厥角,扶旄提倪,觀于周道,歡喜歌呼,激越林莽。
昔為魁首,今為長正;昔為醜黨,今為編氓。
刮瘢洗瘃,複還骨肉,撥霧掀曀,再覩白日。
民視缪侯,如出子寄孥,久離乳哺,一旦還歸,婉戀膝下,始識慈母。
民視梁君,如騃童驕孺,未識衣冠,驟谒師傅,拱揖步趨,盻顧驚喜。
吏既誠民,民亦懷吏。
周行疆畝,考閱壁壘,日險爾平,日翳爾辟,日菜爾易。
乃犒牛酒,乃給耒耜,乃分麻縷,乃置門塾。
男耕女織,各得其業。
戶誦家吟,知慕為士。
向之盜民,棄去如脫。
溪南山川,出垢遺濁,光色發揚,蒼蒼濯濯。
嗚呼!是溪南也,在昔若彼,在今如此,烏覩所謂習哉?吏不能以誠撫民,而惟頑之疾,民之不得其性者,可勝道耶?梁君今為泉州南安令,以缪侯撫寇之績告予,曰:“願有記”。
予不識缪侯,而知梁君之言可信,故特書之,贻上杭之民,使勒之石,以昭不忘。
古城陣亡士卒碑 〔明〕李世熊 崇祯十七年,闖賊陷燕京,至尊義殉社稷,四海裂心,勤王之旅,彌溢天地,蓋弱衿願黎,人人奮談兵革矣。
民訛構煽,奸宄飚舉,閩中自是苦盜也。
先是,興泉之亂,馘斬數千。
五代以來,所未見。
餘孽漂入漳州,旋及萬人。
撫軍張公肯堂提師捕之,賊複旁擾汀境。
而粵寇闖王總者,亦出沒虔州,部漸逼臨汀,郡邑告急。
撫軍乃遣兵五百援之,督以把總林深、鄭雄、傅玉麟。
未抵汀二日,賊已陷汀之古城鎮。
鎮去汀五十裡,為汀、贛交衢,行賈奔辏,賊突破之,殺戮千人。
或聚嬰兒巨甕中,注以沸湯,伺其宛轉糜爛;驅童子數十,閉岑樓中,縱火焚之,觀其跳踯煙焰中,以為笑樂;孕婦則剖腹中兒,射男、女中否,母子蠕動,逾時乃斃。
他慘酷類此。
報至汀,阖城如淖,而援兵适至,時十月十八日也。
林深與鄭雄皆果戰,不暇傳餐,徑趨古城,誓破賊後會食也。
至觀音鋪,堕賊伏中,左山右澗,賊首尾擊之。
我兵急據山,削不可立。
殊戰,賊因舉火,蓬枯風迅,揚燎赭山,鋒無所施,殲者三百一十二人。
林深、鄭雄死之,傅玉麟混圍逸免。
賊死者亦二百餘人。
始賊輕官兵,及是知其敢戰也,遂逸退虔州境。
汀郡安堵者,死士三百餘人之力也。
是役也,以輕敵失向敗,汀人傷之。
羅生世儒乃捐赀,募人斂死士遺骸,火如浮屠法,聚瘗于汀之羅漢嶺,表之以碑,而祀之以哀曲,猶楚人之禮國殇也。
詞曰:“屯雲黑兮風楚,心揚旗兮氣枹鼓。
死無讓兮躐前,奚取道兮先路。
鋒折兮弦絕,怒擲顱兮龈碎裂。
山憤吼兮谷鳴,驚電怼兮崩列缺。
崖傾兮穢蕪,祝融赫兮□豹□。
地踔跳兮三光枯,鍛肝膽兮一爐。
日寒兮月苦,蘭風兮菊雨,鬼之雄兮終古。
” 華林禅院碑 〔明〕李世熊 柳子厚雲:“浮屠推離還源合,所謂生而靜者。
”又曰:“儒以禮立仁義,佛以律持定慧,儒生談佛無精于此。
世謂韓昌黎辟佛,乃其言曰,釋氏外形骸,以理自勝。
韓豈不知佛者耶?”吾謂佛以無遣,有天地皆幻迹,凡人濃郁貪戀,受享飛揚高勝之氣,與智解才幹,安排趨避,論辨摸拟,悉歸無所用。
則即有是無至赜,而不可惡至動,而不可亂恩親,不為寃眷屬,不為累世界,不為火宅憂患天下。
以萬物為一身,綜理周密,安土敦仁,無入不自得補,有憾而參之,即天地鬼神,亦奉若不疑,悖此其異也。
弘、嘉而後,儒學僞而釋教益盛,天下聰明才智之士歸如流水。
近四十年,劫火煎燃,渴思清泠,有志操、養廉恥者,益遁入禅門為高寄,朱元晦所謂彼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