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二 藝文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任重大,受祿易誣也。
今陛下聖神文武,贊協殊難,而諸臣受爵不疑,如有一德,然卒未進于古方召張吉之流,為陛下歌江漢常武者,是草茅所竊疑也。
臣聞敷陳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此聖帝明王磨砺天下之善物也。
明試言功,則僥倖車服者息;輕亵車服,則誕慢言功者來。
臣無遠引盛隆,魏武亦近古之豪也。
功如荀彧,封不過亭侯;愛如倉舒,贈不過别部。
司馬永嘉之末,遷王導輔國将軍,導曰:“今天官混雜,朝野頹毀,導不能崇峻山海而開道亂流,謹送還鼓、蓋加崇之物。
”元帝從之。
陶侃既平襄陽,拜大将軍,劍履上殿,侃固讓曰:“群醜雖芟,大敵未殄,有如仗國威靈,枭雄斬勒,則又何以加?”曹彬已下江南,宋祖曰:“本授卿使相,但劉繼恩未下,姑少待之。
”惟賜錢五十萬。
假設今有荀彧、王導、陶侃、曹彬者,陛下當以何官酬之乎?鄧禹杖策從龍,最先諸傑,天下粗定,乃封高密;馬援遨遊二帝,側足輕重,及米圖山谷,勸帝伐蜀,猶未拜将軍也。
假設今從龍以飛者,勳如高密;越疆而歸者,知拟伏波,陛下又以何官寵之乎?李泌有言:“以官賞功者,有二患: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
”夫官以賞功尚猶有患,況于一籌莫發、尺土未恢,而宰輔連肩,侯伯接踵;他日有折沖千裡之留、邺,克複兩京之郭、李,不知陛下又何以待之?是又草茅所竊疑也。
臣聞人主之職,務在知人而已。
任各當才,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用違其器,雖衡石程書,無益于治也。
夫治國猶治家,然主一家者,必有亞旅疆臣,耕以責奴,織以責婢,而後一家之事集;主天下者,必有心腹股肱,内參機密,外戡禍亂,而後天下之業成。
今為陛下心腹者有乎?為陛下股肱者有乎?相不敢望管、葛,庶幾王導、謝安、李綱、趙鼎之俦;将不敢言韓、嶽,庶幾劉琦、孟珙之輩。
臣微賤狂瞽,何敢輕量天下士!但觀登黜人材、區畫戰守之間,未知于前人何如耳。
将借才異代欤?抑知人其艱欤?宋儒有言:邊帥之才,即不可得,當于缙紳廉幹有識中求之。
又雲:直言敢谏之士,即仗節死義之臣。
斯兩人者,亦觀人之要論矣。
臣觀諸:他途營進,負鼎翹關者,必荏苒佥人,非骨鲠魁壘之端士也。
諸論持兩端,應機不斷,視陰拱默者,必蓄縮偾夫,非駿雄制變之寶臣也。
若夫頭角誇誕,類于剛武;銳口縱橫,類于知略;撫膺灑泣,類于忠誠;而推測星緯,妄談吉兇,搖惑視聽者,又類于神明不測。
臣觀諸:險躁浮遊,性無關鑰,語無歸宿者,誤天下蒼生必是人,而易于聳動人主亦是人也。
臣願陛下之慎簡之也。
李綱曰:“用人如用藥,必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
”今不知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于病,徒加疾而已。
今臣自知驽劣迂疎,無濟緩急,而薦臣者以為可用,陛下亦信為可用,是不知臣之術業不能已病也。
臣故妄意,陛下弘開網羅,溢賜名爵,皆以過信臣者、過信天下之将相紳衿也。
故敢不避斧钺,連類妄言之,伏乞免臣廷試,長擯草茅。
臣帶索茹草,甘同鼎黻,若冒靦嗜進,颠蹶随之,生與營苟汙,沒不可見輔臣道周于地下。
惟陛下許臣幽栖,永塞倖窦。
築城奏疏 童 玺 江南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臣童玺謹奏,為乞恩築城以保障地方事。
臣原籍福建汀州府連城縣人。
切照本府所屬地方,北連江西之贛州,南接廣東之潮州,山谷蜿蜒,深林茂密,土俗頑犷。
或鄰境盜賊之延蔓,或地方奸宄之竊發,百年之間,已經寇亂。
且舉其甚者言之:正統年間,則有賊首鄧茂七之禍;成化年間,則有賊首溫文俊之禍;正德三年間,則有賊首李四孜之禍。
戕人軀命,污人婦女,焚人室廬,刼人财物,甚至掘人墳墓,絕人宗祀。
凡遭荼毒之家,難以數計,實乃惡甚于虎,烈甚于火,見之散魂,言之痛心者也。
至正德九年二月内,又被江西賊首葉芳越城,本府地方,殺戮之禍,視前尤慘,雖幸有兵備官督兵卻之,然後來傷弓之民,夕不安枕。
仰惟祖宗列聖,奠安元元,所以預為防寇備害者,靡所不至。
以本府言之,既設郡治一城,衛之以軍矣。
于要害之處,又設武平千戶所一城,以守禦之;又設上杭縣一城以屯守之。
其于甯化、清流等縣,亦皆近築一城,蓋為保障地方計也。
故有城處所,雖經前寇,民多保全。
惟連城一邑,素當盜賊出沒之沖,未嘗有城池。
每經前項寇亂,罹禍獨慘,或空邑逃亡,而倉庫不守;或少壯幸脫,而老弱塗地。
如本縣新泉、楊家坊等處,糜爛污辱,又有不忍言者。
由是觀之,城池之有無,利害之關系如此。
先年,巡按禦史吳一貫亦曾奏行,委先任本府知府吳文度,踏量基址七百餘丈,估值磚石、工費不滿萬金,已經勘結回報在官。
彼時本縣地瘠民貧,财力難處;上司遷轉,交代不常;故臨患則思辟,遇寇則因循,歲複一歲,竟未成功;頻年有警,辄複倉皇。
臣本疏愚,誤蒙錄用,固知當以天下為計,而不容以鄉土為憂。
但皇上覆物同天,保民如子,不忍使一民向隅而泣,一物不得其所。
矧連城雖小邑,裡分亦馀三十,丁糧亦有萬數,顧置之于覆冒之外哉?臣用是不避斧钺,冒昧上陳,如蒙睿照,俯恤民患,乞勅行巡撫并巡按、守巡、兵備等官,從長計處,量築一城,為經久之計。
仍乞查照延平府順昌縣先年築城則例,預行布政司,候派糧之時,立通融之法,于築城地方,該府屬縣,多派折色銀若幹,征收之際,明白曉谕。
該征人戶每石照舊征銀七錢,照例内扣二錢七分解京,其餘四錢三分存留築城支費,大約多派折色一萬石,可存留銀四千三百兩矣。
隻在一年,或勻作二年扣算,夠數即便停止。
如此無獨力難成之患,在彼有衆擎易舉之勢,城池可完于不日,民生複保于無虞。
國家一視同仁之恩,覆帱于無外矣。
為此奏此具本奏聞。
策 上防邊策 〔明〕馬 馴 臣伏思北邊為中國患,自古有之,惟有備然後可以無患。
今鎮兵雲屯,關戍栉比,然賊奄至不能防禦者,承平久而實政不立,粉飾多而武備不修也。
臣請以修武備之法,利害之說,戰守之便,廢置緩急之序,施為相度之宜,為皇上陳之:計我邊陲,東起遼陽,西至臨洮,所守之地廣也。
自春至冬,自幼至老,所守之日長也。
所守之地廣,信未有千裡之堅城;所守之日長,信未有千日之銳志。
矧彼以馬為家,何如其儇利也;與我軍之欲戰而後索馬者異矣。
以射為食,何如其習熟也;與我軍之董勸成能以為技者異矣。
且其膚革、毛發長養于風日沙莽之中,飲食、衣服不藉烹饪、溫煖之細,譬之風林之鳥,走圹之獸,其桀骜猛厲固其性也。
且彼聚而我散,彼逸而我勞,窺我之隙,伺我之懈,沖突而至。
彼截其直,我守其橫,首尾不能相應,内外不及為援,檄召未至而關門已破,議論未定而彼已餍足去矣。
此彼之所以世為中國患也。
然我中國習五行以為具,我得勝氣者也;聚諸省之供饷,我得勝制者也;上有剛健神武明略之君,我得勝主者也。
彼烏得有其一二,以加我十百千萬哉!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是也,蓋殳、戟、刀、劍、矛鋒、矢镞,是以金勝也;弩幹、弓材、标架、榾柮,是以木勝也;崇城、壘堡、高壁、深塹,是以土勝也;内則桑幹、白河、蘆溝環繞京師,外則黃河一帶亘絕萬裡以為大限,是以水勝也;神槍、機炮、烈燭、焚薪,是以火勝也。
斯五者,我算得,彼算不得,皆我所長而彼所短。
今以我所長而角彼所短,反不足以屈彼,何也?有其具未有其用,有其君未有其臣。
自古謀臣戰士,每苦于庸暗之君;讒佞之臣,居其中而牽制阻撓,以偾其事;宋轍可鑑也。
乃今皇上,獨攬乾剛,神谟妙算,駕出群臣之表,固非讒佞可容也。
而平北安邊,以贻百世之太平,此其時矣。
凡敵國對峙,固未有不能戰而能守者,獨言守,将誰欺乎?為今之計,惟擊為便,所以備擊者有三事焉:儲峙為急。
鼓勇為急,制車為急,而繕城垣、修斥堠之類宜次第興舉可也。
儲峙之法有三:複輸粟之令,革買賣之窩,則鹽引開而飛走粟至矣;久任沿邊守令,以征收每年邊額多寡為賢否,則積多而倉廪實矣;先時,出帑藏銀預籴糧以儲各鎮急,則價不踴貴也。
鼓勇之法有二:養敢死之士,重首功之賞。
制車之法當如總制都禦史劉天和昔年所議,式不可改也。
嘗考盛漢之兵制,曰車騎,曰材官,曰樓船。
今之禦邊,舍車騎、材官,何以哉?而車騎尤為急也。
古者用車戰,動則足以沖突,止則足以營衛,士卒有所庇,衣糧有所赍。
詩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況中國以火器勝彼,而火器必以車載,而後可以馳遠,而後可以機發準也。
蓋兵車者,制馬之要術,不可以房琯之偶敗,遂因噎而廢食也。
與彼對壘,則重車疊陳,方軌而行,山移而進,謂之奮擊。
彼衆未集,則重車直隊,竟刺部落,謂之沖擊。
我衆未集,彼騎忽入關門,則排車橫陳,高壘厚壁,以奪歸路,謂之要擊。
彼衆深入,絡繹連亘,則分車角陳,縱橫開閤,約号四起,謂之夾擊。
彼之還也,既有駝載,必不能疾行,則輕車夾騎,三道排堵而尾之,或夜砍其菅,或擾奪其馬,伺便則火器車直搗其辎重,期以必敗,然後三道夾攻,謂之追擊。
我有二備,用是五擊,雖使頭曼複生,冒頓再出,亦不能支矣。
昔人以邊為利擄掠,不羞逃遁,斯言得之矣。
且彼以獵于沙莽者為食。
今不獵沙莽,而惟欲寇我中國以為利,必其所利蓋有倍于獵者,而後為之。
使我有備焉,彼将不利于進,雖進不利于退,則不若獵于沙莽者安且利焉。
尚何侵擾之患哉?今養武士,其情狀如畜獵犬然,日聽其發蹤指視,以馳逐林薮,則精神鼓動,各逞技能而大有獲也。
不然則将安疲樂怠,嗷嗷然待食于人,且釀成驕悍之氣,反搏噬人矣。
此無他,養而不戰、無所用氣故也。
及見近時,馬勇、梁震、王效,号稱名将,夫豈有所長哉?惟是肯養能死之士而已。
多者不過數百人,少者亦不下數十人,結以恩養,飽以嗜欲,一旦敵至,則出死力以報之。
使我九邊士盡如三家者,士又何難于燕然之勒哉!此臣之所謂鼓勇者不可不急。
大抵主兵一動,便問倉廪積若幹石;客兵一至,便問糧所供若幹時。
爾者邊糧無數月之備,士卒有枵腹之憂,一旦攻圍援絕,又何以為自存之計哉?此臣所謂儲峙者不可不急也。
六韬所謂車者,軍之羽翼,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北走也。
曰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又曰一車當六騎,又曰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
古之所謂大車、革車、兵車、戎車、沖車、攻車、後世所謂武綱車、扁箱車,鹿角車,自古兵家所恃以為勝者。
況彼專騎射之能,往來遊哨,疾于風雲,非車不足以當之。
臣所謂制車不可不急也。
竊狀時事,如尫羸之人病大疽也。
疽将潰及腹背,危急甚矣,惟攻刺刲剔以盡決癰毒,而後徐理其羸弱可也。
彼庸醫者,執議思補,而毒氣入腹,不可複救,悔何及焉?大抵剔剌甚恐人,溫補之言易入也,奸谀誤國,故庸醫者流也。
不曰失機,而曰生事;不曰開邊釁,則曰冒破錢糧。
師旅未興,而議論紛然;舉劾一行,而終年聽勘,雖使頗、牧、衛青等複起,将安用之?是故在彼不殺則不威,不震則不懾,不戡則不定。
在我者不橫奔四出,不可以收複河套;不戰勝攻取,不可以退守邊疆。
所謂不一勞者,不永逸也。
伏願皇上推選大臣之仁、知、勇者一二人,以總制邊務,不必急其旦夕之效,而惟責其成功于五年之上下;不必問其城堡小戰之失利,而惟取其軍律氣勢之壯盛;不必計其供億之多寡,而惟視其侵犯之疏數;不必責其武弁之廉檢,而惟課其謀勇之大節。
聽其生殺予奪之便宜,而不可使舞文弄墨者為之排阻掣肘。
且我國家建都,與彼僅隔一山,一則據關塞之險,足以制北邊之命;一則恃京營之兵,足以壯畿甸之盛。
今彼突入古北固口,若履坦途。
我軍坐視縱橫,不與交刃,此當事之臣不能預處也。
地雖險而不知所以守,兵雖衆而不知所以用,束手旁皇,以緻誤事。
臣愚以每季輪差總兵官一人,督京營四分之一屯練,關口多設火器、布虎落,以為必不可犯之勢。
京師民居之外,擇要害之地立四大堡,每堡可屯萬人,遇有聲息,即分布屯守,以安城外居民之心。
關口固則外患難入,四堡立則内宄不作,此安畿輔、固根本之首務。
然而便宜處置,鼓舞作興則在師臣,而其委任責成則在皇上也。
議 儲 務 議 〔明〕李夢鯉 竊職所司者,專在糧儲,則職掌系焉。
倘入孔不清,則必有插沙和水以為奸,而虧在官;漁侵鼠侵以為奸,而虧在民者矣。
傥出孔不清,則必有取新置腐以為奸,而利在豪強;短升少合以為奸,而利在胥役者矣。
夫使群奸得遂,即系職掌不修,朝廷安用此木偶之官為是職?于職以外無長可矜,于職以内無責可卸。
惟有清其出入,杜其奸欺,俾官與民兩便,豪強與胥役兩窮焉,而斯為克稱厥職雲耳。
一、包攬之弊,起于豪強,窮鄉小民易為恐吓。
彼輩吓之曰:汝等親自上米,要使費若幹,折耗若幹。
一或不到,禍便不測。
間有抗不與包者,惡黨百般挾毆淩虐,又嗾衙役偷盜索詐,小民無奈付包,冀脫虎口。
一入其手,插沙和水,無所不至,臨驗時,或面蓋幹米一層,或先上幹米一石。
左右不敢舉,糧官雖知不得問,以緻入倉之後腐敗不堪,軍丁鼓噪。
今後上米,合令除正耗之外,嚴杜非分,以清其源。
一、混冒之弊,起于陋規相沿,不依次序,突于糧官放米之時,乘迫投單,争先拾取。
以緻懦者守候竟日,不得支領,是強弱不均也。
今後,合令于發米前一日預先投單,照序登簿編号,次日俾魚貫而入,照簿關支,勿令攙越,則強梁者皆不得逞。
一、倖冒之弊,起于奸利之徒厭薄舊糧,用計支去新收厫米,而先收者貯頓,日久腐爛不堪,以緻人情洶洶。
今後,合令發先收之厫,不得動新糧,庶美惡停勻,人無怨望。
一、盜偷之弊,起于衙役,彼輩于糧官收放之時,故意挨擠案前,壅蔽耳目,以緻納戶上米、軍丁支糧之際,恣鬥級拾取,夾褲夾襪,所在潛藏,一偷一接,遞傳出外,互相瓜分,而官不得見。
夫偷在斛以外,則民物也;偷在斛以内,則官與軍物也。
以緻納戶斂氣吞聲,軍丁煩言聚訟,成何法紀?今後令上米、放米時,左右不許近前,隻點鬥級四名,用硃筆押面為記,則群小無得垂涎。
一、收買之弊,起于豪有力者,專一收買軍丁應支倉糧米帖,投倉支米。
米才出厫,就将此米代糧戶複納倉内,收單轉賣,其米腐而又腐,是朝廷優卹軍丁之需,止供此輩買賣之具也。
然此弊即在包攬之内,包攬一禁,則狡計不得施矣。
申詳揭禀 申詳三院請協濟兵饷文 〔明〕羅萬藻 憲台于去年冬月新募圖兵五百五十員,名計扼邵武,以防楚寇轶入。
先聲既張,寇亦喙息。
随以漳寇蔓延,複移守漳。
而上杭自三月初一日王壽山賊突入鄉保,殺人掘塚,擄掠男婦亡算,人心震動,投城自全。
卑職料兵兵虛,察帑帑匮,勉強拊循軍餘,獎率良家子,為城守之計,至于今未罷。
賊雖睥睨不得入,然視杭如無人之境矣。
四月初四日,五營會勦,複有寶坑之敗,賊益得氣,聚衆進逼。
伏蒙垂念,賊沖許勝一旅赴杭,卑縣喜懼并至,方集薦紳父老議饷所從出,而武平複告急矣。
卑縣為具十日行糧赴援,謂兵抵武,則武當館谷耳。
而師出賊退,武平遂告止師,杭代武費,鄰誼固當。
但念此兵初置扼邵,則通省之計也。
守漳則列郡之計也,今援武則全汀八縣之計也。
此兵如奕子,有急則救,而未奉上台安插之地與。
夫額設之糧,杭恐不支,兵亦難久。
卑縣竊以為,今從通省起議,是責爬搔于不關痛癢之人,不可也;從列郡起議,是呼恩澤于未經焦爛之日,不可也。
獨上、武、永三縣聯絡,為全汀門戶,則長汀清商人,易小舫達鎮平,達武平所,過山從羊角水下船。
武平奸民已于本處地方,每船收稅五分、雜用三分,則已俨然成一榷關矣。
竊計武平一所,歲仰上杭河稅一千二百有奇,今私收于武者不赀,而額給于上杭者如故。
收于武者徒以腴奸人之橐,而給于上杭者攅眉剜肉莫之支也。
合無請于武平私稅之所,即公建為稅場,以武平縣官主其征收,每季即以給本所額饷。
或疑其來貨多寡莫之稽也,則請武平所哨弁中委一忠實者,逐日登記船數若幹,計稅銀若幹,用合同印票前後登記一樣,半解本道,半存武平,以便稽察;不足則從上杭關補,有餘則仍封解上杭收貯,以佐庶在武猶在杭也。
此于事宜,非别有創建,亦因地勢通塞,人情趨避,物力盈虧,不得不變通之。
大理酌之,使利興于武平,而累弛于杭邑,亦卑職焦思百出,為地方兵食計,不分彼此者也。
申詳巡道興革事宜文 〔明〕羅萬藻 竊以昔之守令,号為與民興利者,不過開田築陂以便農業,通商召工以作地材,崇儒建學廣士于科目而已。
上杭山多田少,農稀商衆,士笃于學,地方官無可藉手。
至于除害,則彈丸耳目周知,功令節經搜剔,積習亦已漸移,橫民俱知悔禍,又不敢多事以滋擾。
唯新舊各處兵饷總資鹽課,迩者法久弊生,利半歸于奸徒,害大中于國計。
況武平私征未有之稅,上杭又缺久成之額,則今日在杭言杭興革之要,莫大于此。
卑縣不敢粉飾治具以溷清聽,謹奉憲示,據實陳列二款,如果刍荛可采,乞賜裁鑒施行。
一議抑武平暗稅無如興武平明稅。
竊炤上杭西津河稅額,有解部、解司、解虔臺及關給汀、杭、岩、武各營兵饷,本道衙門各役工食等費,歲需向有定額。
自十七年三月,鹽、貨等船為寇所梗,歲經總虧額共一千二百有餘。
卑職察得鹽、貨、客船,自潮州運至三河壩者,乃自三河另有小水,非寇之塞其來而驅其去乎?本縣細廉其弊,概議革去商人船至河下床竈,不越一舟,何用投歇?各依豐市填票,持銀赴縣秤納領票,上關何用包商?間之者曰包商,由來久矣。
他日河稅起解,有解府者,有解司者,有解贛州者,皆包商管解,傾錠水腳等費皆包商認辦,獨不思包商為利不倍,彼何苦而任此。
使包者倍利,則納者先倍害矣。
且官府第貪包商可以暫卸勞費,而明以商人膏血,聽其掊浚,抑亦何無變計哉!度稅場用橋子若幹人,巡攔若幹人,填票、秤稅、點名、放關若幹人,或委捕幕監視點放心紅公費幾何,并傾錠水腳等費幾何,通計其入
今陛下聖神文武,贊協殊難,而諸臣受爵不疑,如有一德,然卒未進于古方召張吉之流,為陛下歌江漢常武者,是草茅所竊疑也。
臣聞敷陳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此聖帝明王磨砺天下之善物也。
明試言功,則僥倖車服者息;輕亵車服,則誕慢言功者來。
臣無遠引盛隆,魏武亦近古之豪也。
功如荀彧,封不過亭侯;愛如倉舒,贈不過别部。
司馬永嘉之末,遷王導輔國将軍,導曰:“今天官混雜,朝野頹毀,導不能崇峻山海而開道亂流,謹送還鼓、蓋加崇之物。
”元帝從之。
陶侃既平襄陽,拜大将軍,劍履上殿,侃固讓曰:“群醜雖芟,大敵未殄,有如仗國威靈,枭雄斬勒,則又何以加?”曹彬已下江南,宋祖曰:“本授卿使相,但劉繼恩未下,姑少待之。
”惟賜錢五十萬。
假設今有荀彧、王導、陶侃、曹彬者,陛下當以何官酬之乎?鄧禹杖策從龍,最先諸傑,天下粗定,乃封高密;馬援遨遊二帝,側足輕重,及米圖山谷,勸帝伐蜀,猶未拜将軍也。
假設今從龍以飛者,勳如高密;越疆而歸者,知拟伏波,陛下又以何官寵之乎?李泌有言:“以官賞功者,有二患: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
”夫官以賞功尚猶有患,況于一籌莫發、尺土未恢,而宰輔連肩,侯伯接踵;他日有折沖千裡之留、邺,克複兩京之郭、李,不知陛下又何以待之?是又草茅所竊疑也。
臣聞人主之職,務在知人而已。
任各當才,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用違其器,雖衡石程書,無益于治也。
夫治國猶治家,然主一家者,必有亞旅疆臣,耕以責奴,織以責婢,而後一家之事集;主天下者,必有心腹股肱,内參機密,外戡禍亂,而後天下之業成。
今為陛下心腹者有乎?為陛下股肱者有乎?相不敢望管、葛,庶幾王導、謝安、李綱、趙鼎之俦;将不敢言韓、嶽,庶幾劉琦、孟珙之輩。
臣微賤狂瞽,何敢輕量天下士!但觀登黜人材、區畫戰守之間,未知于前人何如耳。
将借才異代欤?抑知人其艱欤?宋儒有言:邊帥之才,即不可得,當于缙紳廉幹有識中求之。
又雲:直言敢谏之士,即仗節死義之臣。
斯兩人者,亦觀人之要論矣。
臣觀諸:他途營進,負鼎翹關者,必荏苒佥人,非骨鲠魁壘之端士也。
諸論持兩端,應機不斷,視陰拱默者,必蓄縮偾夫,非駿雄制變之寶臣也。
若夫頭角誇誕,類于剛武;銳口縱橫,類于知略;撫膺灑泣,類于忠誠;而推測星緯,妄談吉兇,搖惑視聽者,又類于神明不測。
臣觀諸:險躁浮遊,性無關鑰,語無歸宿者,誤天下蒼生必是人,而易于聳動人主亦是人也。
臣願陛下之慎簡之也。
李綱曰:“用人如用藥,必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
”今不知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于病,徒加疾而已。
今臣自知驽劣迂疎,無濟緩急,而薦臣者以為可用,陛下亦信為可用,是不知臣之術業不能已病也。
臣故妄意,陛下弘開網羅,溢賜名爵,皆以過信臣者、過信天下之将相紳衿也。
故敢不避斧钺,連類妄言之,伏乞免臣廷試,長擯草茅。
臣帶索茹草,甘同鼎黻,若冒靦嗜進,颠蹶随之,生與營苟汙,沒不可見輔臣道周于地下。
惟陛下許臣幽栖,永塞倖窦。
築城奏疏 童 玺 江南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臣童玺謹奏,為乞恩築城以保障地方事。
臣原籍福建汀州府連城縣人。
切照本府所屬地方,北連江西之贛州,南接廣東之潮州,山谷蜿蜒,深林茂密,土俗頑犷。
或鄰境盜賊之延蔓,或地方奸宄之竊發,百年之間,已經寇亂。
且舉其甚者言之:正統年間,則有賊首鄧茂七之禍;成化年間,則有賊首溫文俊之禍;正德三年間,則有賊首李四孜之禍。
戕人軀命,污人婦女,焚人室廬,刼人财物,甚至掘人墳墓,絕人宗祀。
凡遭荼毒之家,難以數計,實乃惡甚于虎,烈甚于火,見之散魂,言之痛心者也。
至正德九年二月内,又被江西賊首葉芳越城,本府地方,殺戮之禍,視前尤慘,雖幸有兵備官督兵卻之,然後來傷弓之民,夕不安枕。
仰惟祖宗列聖,奠安元元,所以預為防寇備害者,靡所不至。
以本府言之,既設郡治一城,衛之以軍矣。
于要害之處,又設武平千戶所一城,以守禦之;又設上杭縣一城以屯守之。
其于甯化、清流等縣,亦皆近築一城,蓋為保障地方計也。
故有城處所,雖經前寇,民多保全。
惟連城一邑,素當盜賊出沒之沖,未嘗有城池。
每經前項寇亂,罹禍獨慘,或空邑逃亡,而倉庫不守;或少壯幸脫,而老弱塗地。
如本縣新泉、楊家坊等處,糜爛污辱,又有不忍言者。
由是觀之,城池之有無,利害之關系如此。
先年,巡按禦史吳一貫亦曾奏行,委先任本府知府吳文度,踏量基址七百餘丈,估值磚石、工費不滿萬金,已經勘結回報在官。
彼時本縣地瘠民貧,财力難處;上司遷轉,交代不常;故臨患則思辟,遇寇則因循,歲複一歲,竟未成功;頻年有警,辄複倉皇。
臣本疏愚,誤蒙錄用,固知當以天下為計,而不容以鄉土為憂。
但皇上覆物同天,保民如子,不忍使一民向隅而泣,一物不得其所。
矧連城雖小邑,裡分亦馀三十,丁糧亦有萬數,顧置之于覆冒之外哉?臣用是不避斧钺,冒昧上陳,如蒙睿照,俯恤民患,乞勅行巡撫并巡按、守巡、兵備等官,從長計處,量築一城,為經久之計。
仍乞查照延平府順昌縣先年築城則例,預行布政司,候派糧之時,立通融之法,于築城地方,該府屬縣,多派折色銀若幹,征收之際,明白曉谕。
該征人戶每石照舊征銀七錢,照例内扣二錢七分解京,其餘四錢三分存留築城支費,大約多派折色一萬石,可存留銀四千三百兩矣。
隻在一年,或勻作二年扣算,夠數即便停止。
如此無獨力難成之患,在彼有衆擎易舉之勢,城池可完于不日,民生複保于無虞。
國家一視同仁之恩,覆帱于無外矣。
為此奏此具本奏聞。
策 上防邊策 〔明〕馬 馴 臣伏思北邊為中國患,自古有之,惟有備然後可以無患。
今鎮兵雲屯,關戍栉比,然賊奄至不能防禦者,承平久而實政不立,粉飾多而武備不修也。
臣請以修武備之法,利害之說,戰守之便,廢置緩急之序,施為相度之宜,為皇上陳之:計我邊陲,東起遼陽,西至臨洮,所守之地廣也。
自春至冬,自幼至老,所守之日長也。
所守之地廣,信未有千裡之堅城;所守之日長,信未有千日之銳志。
矧彼以馬為家,何如其儇利也;與我軍之欲戰而後索馬者異矣。
以射為食,何如其習熟也;與我軍之董勸成能以為技者異矣。
且其膚革、毛發長養于風日沙莽之中,飲食、衣服不藉烹饪、溫煖之細,譬之風林之鳥,走圹之獸,其桀骜猛厲固其性也。
且彼聚而我散,彼逸而我勞,窺我之隙,伺我之懈,沖突而至。
彼截其直,我守其橫,首尾不能相應,内外不及為援,檄召未至而關門已破,議論未定而彼已餍足去矣。
此彼之所以世為中國患也。
然我中國習五行以為具,我得勝氣者也;聚諸省之供饷,我得勝制者也;上有剛健神武明略之君,我得勝主者也。
彼烏得有其一二,以加我十百千萬哉!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是也,蓋殳、戟、刀、劍、矛鋒、矢镞,是以金勝也;弩幹、弓材、标架、榾柮,是以木勝也;崇城、壘堡、高壁、深塹,是以土勝也;内則桑幹、白河、蘆溝環繞京師,外則黃河一帶亘絕萬裡以為大限,是以水勝也;神槍、機炮、烈燭、焚薪,是以火勝也。
斯五者,我算得,彼算不得,皆我所長而彼所短。
今以我所長而角彼所短,反不足以屈彼,何也?有其具未有其用,有其君未有其臣。
自古謀臣戰士,每苦于庸暗之君;讒佞之臣,居其中而牽制阻撓,以偾其事;宋轍可鑑也。
乃今皇上,獨攬乾剛,神谟妙算,駕出群臣之表,固非讒佞可容也。
而平北安邊,以贻百世之太平,此其時矣。
凡敵國對峙,固未有不能戰而能守者,獨言守,将誰欺乎?為今之計,惟擊為便,所以備擊者有三事焉:儲峙為急。
鼓勇為急,制車為急,而繕城垣、修斥堠之類宜次第興舉可也。
儲峙之法有三:複輸粟之令,革買賣之窩,則鹽引開而飛走粟至矣;久任沿邊守令,以征收每年邊額多寡為賢否,則積多而倉廪實矣;先時,出帑藏銀預籴糧以儲各鎮急,則價不踴貴也。
鼓勇之法有二:養敢死之士,重首功之賞。
制車之法當如總制都禦史劉天和昔年所議,式不可改也。
嘗考盛漢之兵制,曰車騎,曰材官,曰樓船。
今之禦邊,舍車騎、材官,何以哉?而車騎尤為急也。
古者用車戰,動則足以沖突,止則足以營衛,士卒有所庇,衣糧有所赍。
詩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況中國以火器勝彼,而火器必以車載,而後可以馳遠,而後可以機發準也。
蓋兵車者,制馬之要術,不可以房琯之偶敗,遂因噎而廢食也。
與彼對壘,則重車疊陳,方軌而行,山移而進,謂之奮擊。
彼衆未集,則重車直隊,竟刺部落,謂之沖擊。
我衆未集,彼騎忽入關門,則排車橫陳,高壘厚壁,以奪歸路,謂之要擊。
彼衆深入,絡繹連亘,則分車角陳,縱橫開閤,約号四起,謂之夾擊。
彼之還也,既有駝載,必不能疾行,則輕車夾騎,三道排堵而尾之,或夜砍其菅,或擾奪其馬,伺便則火器車直搗其辎重,期以必敗,然後三道夾攻,謂之追擊。
我有二備,用是五擊,雖使頭曼複生,冒頓再出,亦不能支矣。
昔人以邊為利擄掠,不羞逃遁,斯言得之矣。
且彼以獵于沙莽者為食。
今不獵沙莽,而惟欲寇我中國以為利,必其所利蓋有倍于獵者,而後為之。
使我有備焉,彼将不利于進,雖進不利于退,則不若獵于沙莽者安且利焉。
尚何侵擾之患哉?今養武士,其情狀如畜獵犬然,日聽其發蹤指視,以馳逐林薮,則精神鼓動,各逞技能而大有獲也。
不然則将安疲樂怠,嗷嗷然待食于人,且釀成驕悍之氣,反搏噬人矣。
此無他,養而不戰、無所用氣故也。
及見近時,馬勇、梁震、王效,号稱名将,夫豈有所長哉?惟是肯養能死之士而已。
多者不過數百人,少者亦不下數十人,結以恩養,飽以嗜欲,一旦敵至,則出死力以報之。
使我九邊士盡如三家者,士又何難于燕然之勒哉!此臣之所謂鼓勇者不可不急。
大抵主兵一動,便問倉廪積若幹石;客兵一至,便問糧所供若幹時。
爾者邊糧無數月之備,士卒有枵腹之憂,一旦攻圍援絕,又何以為自存之計哉?此臣所謂儲峙者不可不急也。
六韬所謂車者,軍之羽翼,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北走也。
曰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又曰一車當六騎,又曰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
古之所謂大車、革車、兵車、戎車、沖車、攻車、後世所謂武綱車、扁箱車,鹿角車,自古兵家所恃以為勝者。
況彼專騎射之能,往來遊哨,疾于風雲,非車不足以當之。
臣所謂制車不可不急也。
竊狀時事,如尫羸之人病大疽也。
疽将潰及腹背,危急甚矣,惟攻刺刲剔以盡決癰毒,而後徐理其羸弱可也。
彼庸醫者,執議思補,而毒氣入腹,不可複救,悔何及焉?大抵剔剌甚恐人,溫補之言易入也,奸谀誤國,故庸醫者流也。
不曰失機,而曰生事;不曰開邊釁,則曰冒破錢糧。
師旅未興,而議論紛然;舉劾一行,而終年聽勘,雖使頗、牧、衛青等複起,将安用之?是故在彼不殺則不威,不震則不懾,不戡則不定。
在我者不橫奔四出,不可以收複河套;不戰勝攻取,不可以退守邊疆。
所謂不一勞者,不永逸也。
伏願皇上推選大臣之仁、知、勇者一二人,以總制邊務,不必急其旦夕之效,而惟責其成功于五年之上下;不必問其城堡小戰之失利,而惟取其軍律氣勢之壯盛;不必計其供億之多寡,而惟視其侵犯之疏數;不必責其武弁之廉檢,而惟課其謀勇之大節。
聽其生殺予奪之便宜,而不可使舞文弄墨者為之排阻掣肘。
且我國家建都,與彼僅隔一山,一則據關塞之險,足以制北邊之命;一則恃京營之兵,足以壯畿甸之盛。
今彼突入古北固口,若履坦途。
我軍坐視縱橫,不與交刃,此當事之臣不能預處也。
地雖險而不知所以守,兵雖衆而不知所以用,束手旁皇,以緻誤事。
臣愚以每季輪差總兵官一人,督京營四分之一屯練,關口多設火器、布虎落,以為必不可犯之勢。
京師民居之外,擇要害之地立四大堡,每堡可屯萬人,遇有聲息,即分布屯守,以安城外居民之心。
關口固則外患難入,四堡立則内宄不作,此安畿輔、固根本之首務。
然而便宜處置,鼓舞作興則在師臣,而其委任責成則在皇上也。
議 儲 務 議 〔明〕李夢鯉 竊職所司者,專在糧儲,則職掌系焉。
倘入孔不清,則必有插沙和水以為奸,而虧在官;漁侵鼠侵以為奸,而虧在民者矣。
傥出孔不清,則必有取新置腐以為奸,而利在豪強;短升少合以為奸,而利在胥役者矣。
夫使群奸得遂,即系職掌不修,朝廷安用此木偶之官為是職?于職以外無長可矜,于職以内無責可卸。
惟有清其出入,杜其奸欺,俾官與民兩便,豪強與胥役兩窮焉,而斯為克稱厥職雲耳。
一、包攬之弊,起于豪強,窮鄉小民易為恐吓。
彼輩吓之曰:汝等親自上米,要使費若幹,折耗若幹。
一或不到,禍便不測。
間有抗不與包者,惡黨百般挾毆淩虐,又嗾衙役偷盜索詐,小民無奈付包,冀脫虎口。
一入其手,插沙和水,無所不至,臨驗時,或面蓋幹米一層,或先上幹米一石。
左右不敢舉,糧官雖知不得問,以緻入倉之後腐敗不堪,軍丁鼓噪。
今後上米,合令除正耗之外,嚴杜非分,以清其源。
一、混冒之弊,起于陋規相沿,不依次序,突于糧官放米之時,乘迫投單,争先拾取。
以緻懦者守候竟日,不得支領,是強弱不均也。
今後,合令于發米前一日預先投單,照序登簿編号,次日俾魚貫而入,照簿關支,勿令攙越,則強梁者皆不得逞。
一、倖冒之弊,起于奸利之徒厭薄舊糧,用計支去新收厫米,而先收者貯頓,日久腐爛不堪,以緻人情洶洶。
今後,合令發先收之厫,不得動新糧,庶美惡停勻,人無怨望。
一、盜偷之弊,起于衙役,彼輩于糧官收放之時,故意挨擠案前,壅蔽耳目,以緻納戶上米、軍丁支糧之際,恣鬥級拾取,夾褲夾襪,所在潛藏,一偷一接,遞傳出外,互相瓜分,而官不得見。
夫偷在斛以外,則民物也;偷在斛以内,則官與軍物也。
以緻納戶斂氣吞聲,軍丁煩言聚訟,成何法紀?今後令上米、放米時,左右不許近前,隻點鬥級四名,用硃筆押面為記,則群小無得垂涎。
一、收買之弊,起于豪有力者,專一收買軍丁應支倉糧米帖,投倉支米。
米才出厫,就将此米代糧戶複納倉内,收單轉賣,其米腐而又腐,是朝廷優卹軍丁之需,止供此輩買賣之具也。
然此弊即在包攬之内,包攬一禁,則狡計不得施矣。
申詳揭禀 申詳三院請協濟兵饷文 〔明〕羅萬藻 憲台于去年冬月新募圖兵五百五十員,名計扼邵武,以防楚寇轶入。
先聲既張,寇亦喙息。
随以漳寇蔓延,複移守漳。
而上杭自三月初一日王壽山賊突入鄉保,殺人掘塚,擄掠男婦亡算,人心震動,投城自全。
卑職料兵兵虛,察帑帑匮,勉強拊循軍餘,獎率良家子,為城守之計,至于今未罷。
賊雖睥睨不得入,然視杭如無人之境矣。
四月初四日,五營會勦,複有寶坑之敗,賊益得氣,聚衆進逼。
伏蒙垂念,賊沖許勝一旅赴杭,卑縣喜懼并至,方集薦紳父老議饷所從出,而武平複告急矣。
卑縣為具十日行糧赴援,謂兵抵武,則武當館谷耳。
而師出賊退,武平遂告止師,杭代武費,鄰誼固當。
但念此兵初置扼邵,則通省之計也。
守漳則列郡之計也,今援武則全汀八縣之計也。
此兵如奕子,有急則救,而未奉上台安插之地與。
夫額設之糧,杭恐不支,兵亦難久。
卑縣竊以為,今從通省起議,是責爬搔于不關痛癢之人,不可也;從列郡起議,是呼恩澤于未經焦爛之日,不可也。
獨上、武、永三縣聯絡,為全汀門戶,則長汀清商人,易小舫達鎮平,達武平所,過山從羊角水下船。
武平奸民已于本處地方,每船收稅五分、雜用三分,則已俨然成一榷關矣。
竊計武平一所,歲仰上杭河稅一千二百有奇,今私收于武者不赀,而額給于上杭者如故。
收于武者徒以腴奸人之橐,而給于上杭者攅眉剜肉莫之支也。
合無請于武平私稅之所,即公建為稅場,以武平縣官主其征收,每季即以給本所額饷。
或疑其來貨多寡莫之稽也,則請武平所哨弁中委一忠實者,逐日登記船數若幹,計稅銀若幹,用合同印票前後登記一樣,半解本道,半存武平,以便稽察;不足則從上杭關補,有餘則仍封解上杭收貯,以佐庶在武猶在杭也。
此于事宜,非别有創建,亦因地勢通塞,人情趨避,物力盈虧,不得不變通之。
大理酌之,使利興于武平,而累弛于杭邑,亦卑職焦思百出,為地方兵食計,不分彼此者也。
申詳巡道興革事宜文 〔明〕羅萬藻 竊以昔之守令,号為與民興利者,不過開田築陂以便農業,通商召工以作地材,崇儒建學廣士于科目而已。
上杭山多田少,農稀商衆,士笃于學,地方官無可藉手。
至于除害,則彈丸耳目周知,功令節經搜剔,積習亦已漸移,橫民俱知悔禍,又不敢多事以滋擾。
唯新舊各處兵饷總資鹽課,迩者法久弊生,利半歸于奸徒,害大中于國計。
況武平私征未有之稅,上杭又缺久成之額,則今日在杭言杭興革之要,莫大于此。
卑縣不敢粉飾治具以溷清聽,謹奉憲示,據實陳列二款,如果刍荛可采,乞賜裁鑒施行。
一議抑武平暗稅無如興武平明稅。
竊炤上杭西津河稅額,有解部、解司、解虔臺及關給汀、杭、岩、武各營兵饷,本道衙門各役工食等費,歲需向有定額。
自十七年三月,鹽、貨等船為寇所梗,歲經總虧額共一千二百有餘。
卑職察得鹽、貨、客船,自潮州運至三河壩者,乃自三河另有小水,非寇之塞其來而驅其去乎?本縣細廉其弊,概議革去商人船至河下床竈,不越一舟,何用投歇?各依豐市填票,持銀赴縣秤納領票,上關何用包商?間之者曰包商,由來久矣。
他日河稅起解,有解府者,有解司者,有解贛州者,皆包商管解,傾錠水腳等費皆包商認辦,獨不思包商為利不倍,彼何苦而任此。
使包者倍利,則納者先倍害矣。
且官府第貪包商可以暫卸勞費,而明以商人膏血,聽其掊浚,抑亦何無變計哉!度稅場用橋子若幹人,巡攔若幹人,填票、秤稅、點名、放關若幹人,或委捕幕監視點放心紅公費幾何,并傾錠水腳等費幾何,通計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