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方 外

關燈
吾将适矣,葬我庵後。

    ”後數日,庵鄰見翁幅巾肩傘過濟川橋,啟棺無一物,乃悟其屍解。

     智孜禅師 長汀蕭氏子。

    其《四皓吟》曰:“忠義合時難,雲林共掩關。

    因秦生白發,為漢出青山。

    不顧金章貴,常披鶴氅還。

    如今明聖代,高躅更難攀。

    ”洪駒父擊節賞之。

     饒 公 歸化人。

    牧羊至瑤社嶺,遇仙人弈棋,授以桃,自是得道,在均山坐化。

    後人祀之,禱無不辄應。

     何仙姑 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岩。

    生有道氣,呂純陽贈以一桃,雲食盡則仙。

    仙姑遂辟谷南岩。

    乾德二年,定光佛抵岩。

    仙姑語大郎,捨宅與岩為佛道場。

    鄉人争構庵以祀佛,并構樓以祀仙姑。

    按《閩書》載,仙姑為廣州增城人,唐武後時,駐雲母溪辟谷,語言異常。

    景隆中,白日升天。

    再按《事文類聚》:宋祥符間,嶽州玉真觀災,惟留一柱,有側書“謝仙火”三字。

    有以問何仙姑者,何曰:“謝仙如雷部中鬼,主行火。

    ”聞者果于道藏中驗之。

    二說不同,姑仍舊志。

     系南禅師 汀州張氏子。

    臨寂升座,告衆曰:“羅漢今日倒騎鐵馬,逆上須彌,踏破虛空,不留朕迹。

    ”乃跏趺而逝。

     賴慧僧 歸化賴家山人。

    少投羅漢寺,師古空為僧,誦大乘《金剛檀經》,有悟,因出遊方外二十餘年。

    開寶間,結庵滴水岩,言人休咎辄驗。

    年九十三卒,旬馀未瘗,鄉人見其顔色如生,破襖上有香氣,乃群泥軀祀之。

     黃倖三仙師 上杭人。

    鐘寮場未立,縣前有妖怪、虎狼為害,黃七翁與其子及婿倖姓者三人,有異術,治之,群妖遂息。

    因隐身入石。

     劉氏女 甯化人。

    生不茹葷,喜文墨,九齡,與人談道若夙解,自誓不嫁。

    及笄,父母許嫁石城何氏子。

    行甫越境,忽有白鵝從天而下,乘之飛去。

    邑人建祠于上升之地。

    郡以狀聞,賜額“蓬萊觀”。

    郡守陳軒題詩雲:“白鵝乘去人何在?青鳥飛來信已遙。

    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須同引鳳凰箫。

    ” 〔元〕 月光禅師 甯化人。

    生于元初,家貧,事寡母,以孝聞。

    飼鴨田間,亡其一,慮失母歡,取泥抟一雛補之,母遂莫辨。

    嘗言“欲歸”,人問“何歸”,曰“欲西歸爾”。

    後一日,坐化田間。

    久不還,母趨視之,異香缭襲。

    母撫之曰:“汝真西歸耶?”點頭者再。

    鄉人異之,以金漆垩其身,祀焉。

    時大德四年也。

     〔明〕 王破頭 不知何許人,頭破一鏬,因以自名。

    嘉靖中,由武平來上杭,假寓縣北。

    有童子鬻茄,破頭戲取茄置頭鎼中,頃刻盡。

    童子泣,破頭笑曰:“勿憂,茄還爾家矣。

    ”歸視果然。

    嘗取楊枯稍花和藥煉之,立成白金。

    人叩其術,秘不傳。

    元夕燕坐,談蘇、杭燈花之盛,破頭語:“衆暫瞑目,随我往。

    ”衆因遍覽其勝,少頃還。

    居一歲,辭去。

    衆約同時分餞以試之,破頭同時各赴宴,若分身者然,比曉,遂不見。

     滿和尚 甯化人,俗姓王,法名性滿。

    弘治十年,住持沿口禅關,修參有悟,坐化一室中,三年面色如生。

    裡人賴志亮以金漆、膠土固之,至今猶存。

     無空上人 汀州人。

    與逸士謝韶、李植友。

    韶病,無空往視,誡韶子曰:“有二耗鬼索馔,與之即愈。

    ”後三年,複至韶家,曰:“可備喪具。

    ”韶果無病而逝。

     大 智 河南人。

    雲遊至永定,兀坐屠傍四十九日,或與之金,不受。

    屠子曰:“僧不受金,豈受吾刀乎?”乃懷刀而去。

    屠子感悟,披剃為僧。

    時募銅鑄觀音像,躍冶不成。

    師曰:“午當成像。

    ”日午,果有陳商攜金二錠投之,像成,見金錠于衣劄間,屆期示寂。

     僧了證 姓鐘,武平人。

    出家雲遊,後歸靈洞,結草以居。

    謂侍者曰:“吾緣盡矣。

    ”當擥揫草鞋為别,乃草大字雲:“來時本無,去亦非有。

    珍重諸人,月明清晝。

    ”擲筆,趺坐而逝。

    有舍利塔在靈洞院。

     〔國朝〕 至道禅師 名性戒,本吳中人。

    明崇祯間,至上杭,結茅庵于小吳地之馬頭山。

    順治三年,示寂,遺命僧衆六年後依教焚化。

    至期啟視,肉色不壞,骨節珊然,裡人驚異,即遺蛻,漆之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