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 人 物

關燈
号“淡軒老叟”。

    黨禁解,起知撫州。

    嘉定中,除直寶谟閣、廣西提刑,至則循曆屬部,發摘奸貪。

    以疾卒于象州,年七十有八。

     鄭應龍 字少慈,長汀人。

    慶元二年進士,調潭州理掾。

    罹罪者以理開谕,悉得其情,所錄囚,雖編點他州者,亦涕泣辭謝去。

    有兵盜帥金下獄,株累者皆坐流徒。

    應龍力争之,帥意未決,應龍曰:“若使罪及無辜,有去而已。

    ”帥歎曰:“君弱不勝衣,何執法乃爾?”秩滿歸。

     邱 鱗 字起潛,連城人。

    嘉定十三年特奏名,調贛州尉,有廉聲。

    歸值永定,寇發,郡檄攝連城篆。

    畫計禦寇,率民登東田石以避賊鋒,全活甚衆。

    招撫使陳奏其功,辟知建甯縣,終承直郎。

     曾 先 字彥登,長汀人,以勇聞。

    時朝旨下各郡,募義士戍邊,畏縮無敢行者。

    先首應募,得千餘人。

    郡守傅康嘉之,俾率以往,隸黃州屯駐。

    尋以功累遷至武顯郎,知南軍兼權瓊管。

     劉 并 字清叔,甯化人,事繼母以孝聞。

    端平二年登進士,調會昌縣尉。

    時鹾寇竊發,并勒弓手申警,寇無敢犯境。

    辟大庾令,擒盜有功,調辰州判官。

    辟知瑞金,築城、建學,能聲益著。

    複以平洞寇功改京秩。

     翁 熙 字正之,長汀人,淳熙二年進士,除袁州戶曹。

    平反疑獄,時稱明允。

    守欲上其事,辭曰:“受賞,則置前勘官何地?”被檄驗旱傷,徒步阡陌;歲饑,曆鄉落勸赈,民賴全活。

    任滿,卒于官。

     王德欽 長汀人,祥興間,除駕前指揮使。

    帝昺沉厓山,殉難。

     鄒 麟 原籍撫州臨川人,官杭州招撫使。

    端宗即位于福州,麟與兄鳳、子冊勤王。

    及文天祥敗,鳳自刎,麟頓家清流,從張世傑起兵,負重傷歸,卒;子冊被執,亦不屈,死。

     〔元〕 許景輝 連城人。

    元初,寇攘未定,景輝有防禦功,授北團寨巡檢司。

    至元間,捐資以犒義士;平諸劇寇,又攻破僞永興巢穴,授武略将軍。

    終臨江路治中。

     李文慶 字德積,連城人。

    至元間,爪哇屢寇福建,诏遣行省将兵三萬伐之。

    文慶統義兵千人同往,收複士罕必阇耶以歸。

    除授總管。

    後因連城盜起,賜金牌統軍,回縣鎮守。

     羅 良 長汀人,至正間,以平漳賊功授長汀尉,累功授光祿大夫,進封晉國公。

    時陳有定有據閩之志,良移書責之,有定怒,攻漳,良迎戰于馬岐山,敗績死之。

    其弟屯田萬戶羅三亦罵賊死,妻陳氏自盡。

    子安賓将兵救父,亦自刎,壯士從死者百餘人。

     陳有定 字永卿,歸化人。

    初為明溪寨兵校。

    至正間盜起,甯化曹柳順據曹坊寨擁衆數萬,遣使至明溪取馬。

    有定绐斬之。

    柳順怒,親率步騎來攻。

    有定入見汀判蔡公安,緩頰談軍事。

    蔡授以兵,直抵柳順營,馳擊之,斬獲大半,擒柳順以歸。

    授明溪寨巡檢,曆升延平路總管。

    己亥,陳友諒遣将攻汀漳、圍建甯,有定率精銳間道赴援,乘夜戰于黃土坡,盡複所陷郡、縣。

    安撫使李國鳳上其功,授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悉有閩中地。

    陳友諒、方國珍等來攻,有定悉力拒敵,屢立戰功。

    時大都道絕,有定歲遣貢舶,由海道取登、萊,以達京師。

    戊申,明将湯和兵逼延平,以書谕降有定。

    有定大會諸将,殺使者,取血置酒中飲之,誓以死報。

    明兵夾水而陣,戰不利,乘城死守,城破,坐省堂,按劍仰藥,天大雷雨,複甦。

    械送京師,瞑目就銅馬而死。

    臨殁,有詩雲:“失勢非人事,重圍戟似森。

    乾坤今已老,不死舊臣心。

    ”子宗海聞父被執,泣曰:“父為忠臣,子豈不能為孝子耶?”遂自将樂來,同赴京師就死。

     謝英輔 歸化人,由薦辟曆任樞密副使,以老乞歸。

    陳有定削平諸寇,英輔贊畫之力居多。

    遂與有定同守閩地。

    明兵入境,有定飲藥自盡。

    英輔偕達魯花赤白哈麻,具朝服北向再拜,自缢死。

     鄒大觀 字光伯,清流人。

    至正癸未進士,官廷尉。

    剛方正直,不阿權貴,谳獄多所平反。

    及明将徐達入城,被執不屈,羁京八載,後放歸。

     〔明〕 孫正通 歸化人,洪武初,從李文忠征剿,屢建奇功,授河南汝甯衛指揮使。

    奉命削平甯陽寇,勅建都督府第,鎮守之,邊隅無驚。

    卒于官。

    鄉人立廟以祀。

     謝 柱 甯化人,洪武初,從大軍渡江,讨陳友諒,繼奉命取雲南諸路,累功授武略将軍,除青州右護衛指揮佥事,累升福建都指揮使,賜名玉柱。

    子賜授福甯衛中所副千戶、希彥讨騎舍人。

     黃萬裡 字希鵬,連城人。

    洪武間,以國子生授監察禦史,有異政,太祖褒嘉之。

    巡按荊襄,貞度肅僚,權奸斂迹。

    尋卒于官。

     張顯宗 字明遠,甯化人。

    洪武辛未進士及第第二人,授翰院編修,奉勅撰述、文字編錄經史,随侍親王,往秦、晉、燕、周、齊諸國。

    時國子祭酒宋讷卒,繼者多不稱旨。

    顯宗以年少署監事,旋升祭酒。

    建文末年,以工部侍郎奉命往江西,招丁壯,募民出粟,以禦靖難師。

    事敗,谪戍興州。

    旋起交趾左布政使,卒于官。

    或雲,顯宗因靖難募兵,被召,仰藥發疽死。

     吳 禧 字君受,連城人,以鄉薦授戶部主事。

    奉勅督課,蠲租拯災,擢禮部儀制司郎中。

    诏舉皇太孫六禮,禮成,賜币。

    值内艱歸。

     李元祥 連城人,少敦孝友,清苦自勵。

    時挂坑障賊犯境,元祥倡鄉人捍禦,民賴以全。

    後任瑞州經曆,平華林劇寇。

    棄官歸養,瑞人德之,從祀宋文文山祠。

     張永隆 字世昌,清流人。

    永樂甲申進士,任魯府紀善。

    楊士奇稱其寅畏小心,輔導以正。

    正統末,沙寇掠邑,永隆在南極山為賊所獲,脅從不屈,且谕以禍福,戒其無妄殺、毋焚掠。

    賊加敬禮,肩輿載之歸。

     劉 隆 字守庸,武平人。

    永樂甲申進士,擢南昌推官,升河南道禦史。

    時太監黃金肆虐,青田民潘孟古聚衆殺之。

    事聞,将屠其邑。

    隆奏誅首惡、宥其餘。

    民立石頌德。

    居家置義倉,以贍宗族。

     伍志厚 甯化人,永樂庚子舉人。

    未娶而妻喪明,妻父願休婚,志厚不可,卒娶之。

    甲辰上乙榜。

    時诏翰林學士試國子生有學行者,拔吳信等二十人,志厚與焉。

    授戶科給事中。

    洪熙間,侍皇太子谒鳳陽陵,卒于路,年二十九。

     陳 詳 上杭人,永樂辛醜進士,拜山西道禦史。

    有剛介聲。

    巡浙江,兼按銀場,詳條具得宜,課比足而民鹹便之。

    時雲南車裡酋長搆釁争地,勅詳往勘正之。

    酋悔服,貢白象、方物于朝。

    賜勞有加,後緻仕歸。

     官 謙 長汀人,永樂戊子舉人,知汝州。

    恭慎慈愛,為政知緩急。

    先是,民多流亡,謙四出招撫,貸種免役,民歡趨之,歸者日以千數。

    廟學傾圮,捐俸修治。

    秩滿去,吏民思之。

     餘 瑤 清流人,永樂間,由恩貢授青田縣。

    以廉能清慎著。

    興學校,重農桑,設桔槔以救荒旱,罷場坑以甦民困。

    卒于官,民祠祀之。

     張 榮 清流人,永樂間,以監生任衛輝府通判,廉能考最。

    張秋河決,承檄供事,賴以成功,擢工部郎中。

    于謙稱其“果悫之才,足當方面”。

     伍宗源 字本澄,甯化人。

    永樂乙未進士,授禦史,巡按交南。

    時交阯官吏多貪婪,軍民疑貳。

    黎利黨乘間布浮言,以圖興複。

    宗源至,宣谕上德,糾墨吏數十輩,人乃帖服。

    洪熙即位,賜嘉宴。

    宣德元年,遷浙江參議,便道省親。

    值邑人大旱,宗源徒跣祈禱,雨大注,因感疾卒。

     李 綸 字仕彌,上杭人。

    永樂乙未進士,曆任廣東道禦史。

    負氣英果,遇事敢言,凡所指陳,皆詳明剀切。

    巡按河南,疏劾藩府違法事,坐忤權要,出為江西按察司副使。

    緻政歸。

     周 弘 字友毅,上杭人,永樂辛醜進士。

    初知柘城縣,寬恕廉謹,邑有“治官如家,愛民如子”之頌。

    斷獄一以平恕為務,每決囚,數日後猶忽忽不樂,飲食或因之廢。

    嘗語人曰:“我豈不知犯者當死,特此心恻然,自不容遏耳。

    ”尋擢廣西道禦史。

     賴世隆 字德受,清流人。

    宣德庚戌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有才略。

    時沙寇鄧茂七作亂。

    世隆疏請擇帥征讨,陳山川險易、進兵方略。

    朝命甯陽侯懋統師征之,因命世隆為導引官,招撫延、建。

    世隆先領兵千人回汀,擒賊首陳美九、蔡田等,招集延、汀散亡十餘萬人。

    後以事忤權貴,竟掩前功,時論惜之。

     陳 琏 字廷器,連城人,以貢授湖口縣。

    築城、建學、救災、禦寇,中賊矢而卒。

    邑人祀之。

     馬 馴 字德良,長汀人,正統乙醜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

    奉勅總督宣府糧刍,悉心區畫,省遠輸費三之一。

    升四川參政。

    時蜀寇作亂,馴核已征未用糧,得百萬斛以供軍士。

    賜文绮嘉勞,尋升本司右布政使。

    乙未,播州用兵剿寇,馴出庫錢籴米供饷。

    寇平,勅書褒異,升本省左布政使。

    時松藩蠻叛,邊将議用兵。

    馴謂宜以德懷撫,力争不從。

    後兵興無功,糜費不可勝計,人服其遠識。

    擢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

    值關中饑民流食荊、襄間,設策赈恤,全活甚衆。

    湘、湖尋亦災傷,奏減歲入賦。

    貴州守臣欲請征苗蠻,征兵饷于湖南。

    馴上書力止之。

    在湖、湘七年,務持大體,不事小察。

    未幾謝歸,卒年七十六。

    賜葬祭。

     吳文旭 字景陽,連城人,以貢授安遠訓導。

    啟迪生徒,教規丕振。

    會寇作,當道委其剿捕。

    文旭直抵賊巢,谕以大義,賊皆感服。

    事聞,遷銅鼓衛學教授,丁内艱歸。

    文旭少從吳與弼遊,生平以敬義自持,家居二十餘年,絕迹公門。

    年八十餘卒。

     胡 璟 字廷輝,長汀人,由貢生曆任交趾、陽朔、龍泉三縣。

    除強寇,減稅缗,捐俸赈饑,累有善政。

     吳 昺 長汀人。

    父廷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