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 人 物
關燈
小
中
大
天地生萬物,人居一焉。
以對待言,則人與物峙;以渾同言,則人亦物也。
玉生于山,而不得山山而玉之;珠産于淵,而不得淵淵而珠之;人物本乎人,而不得人人而人物之。
然則三才并峙者,一二人之謂,而非人人之謂也。
夫此人人者,同禀天地之氣與性,而以德則绌,以功則绌,以言則又绌,身世百年無能樹立,直草木朽耳,謂之不人不物,宜也。
汀非“海濱鄒魯”乎?上下千餘年,廣袤七百裡,其中為接往聖、開來學之人,為黼黻隆盛、霖雨蒼生之人,為不避刀鋸斧钺、直言敢谏之人,為見危授命、臨大節不可奪之人,若是者蓋卓然矣,然亦不數數矣。
志人物。
〔唐〕 伍昌時 甯化人,英武多謀略,累征伐有功,為偏将軍。
王審知據汀州,昌時随之,遂居本縣之麻倉裡。
伍正己 甯化人,初名願,字公謹。
大中十年進士,調臨川尉,累遷禦史中丞。
自甘露變後,南北司日相攻讦,大獄繁興。
正巳略細故,存大體,于士大夫得罪者,多所營救。
嘗從容谕台屬:“非特摘發過失,當明揚善類,為朝廷扶元氣耳。
”既而朋黨漸熾,禁锢名流。
正己曰:“勢不兩立,能以杯水救車薪火哉?”遂告歸,卒年八十一。
子四,泳、演、濬,以蔭補官;洪隐居武陵原,自号抱樸居士。
〔南唐〕 鄭彥華 甯化人,世為本省諸州刺史。
彥華少隸節度使李弘義帳下,嘗射殺乳虎。
元宗攻福州,大将王崇文遣卒李興登樓車謾罵,弘義不勝憤,募生得興者。
彥華夜缒出城外,伏濠旁,明日遂得興。
後劍州刺史陳誨以水軍來攻,彥華率所部降誨,署為軍校。
南唐與周師相拒淮南,彥華大小百餘戰,身被五十餘創,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旋從後主歸宋,為左千牛尉大将軍。
〔宋〕 江 禮 甯化人,乾德初任潭州判官。
時慕容钊讨劉文表,取周保權。
禮率鄉兵二千人,力戰于湘陰,死之。
汀人立祠以祀。
羅 彧 字仲文,長汀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授大理評事。
雍熙後,曆知惠、筠、成三州,所至有惠政。
筠人好健訟,彧剖滞決奸,雀鼠衰息。
澶淵之役,以太子贊善、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扈從。
命與宰相寇準參議機務。
契丹乞和,為報聘使。
還京,乞歸裡,朝廷嘉其勞,特除諸路提點使,賜錦衣金帶錦旗,以示褒異,仍知本州事,道卒。
鄭文寶 字伯玉,一字仲賢,彥華子。
初仕南唐,為清源公書記。
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
淳化二年,拜殿中丞,奉使川陝均稅。
奏蠲商人到岸錢。
行次渝涪,聞夔州戍卒為亂,乘舸順流,一夕數百裡,至,悉擒斬之。
使還,加賞勞,賜五品服。
尋遷陝西轉運副使,會歲歉,勸富民出粟三萬斛,活饑民八萬六千餘人。
累官至工部侍郎。
嘗從徐铉學文,尤長于詩。
晏殊謂其詩“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
歐陽修謂其“不減少陵、摩诘風味”。
著有文集二十卷、《南唐近事》二卷、《江表志》三卷。
伍 祐 字佑之,正巳曾孫。
大中祥符元年進士,調于都令。
曆知宜城、海昌,以廉能稱。
尋差楚州團練推官。
州有鹽場,自唐乾符間廢至百四十餘年,祐首議開複,役不及民,期年而就,歲入官缗錢數萬,公私便之,人稱“伍公場”。
天聖間,轉承奉郎、守秘書著作佐郎。
祐修饬寡與,同列忌之。
出知海甯、華陽二縣,加上騎都尉通判維州,除太常博士。
伍擇之 字元賓,祐之子。
皇祐五年進士,授南豐簿。
與曾鞏兄弟交好,文彥博薦為秘書少監。
尋以事歸裡。
元祐間,複起長樂令。
時諸司酷暴鸷刻者登上考。
擇之曰:“以殘忍附上官,吾不為也。
”解組歸。
彭 孫 字仲謀,連城人。
皇祐間,劉石鹘寇江南。
募枭壯格捕,孫率豪傑應募。
田元猛陷辰州,以湖北察訪使薦,讨平之;繼讨嶺南交趾,皆有功。
廖恩寇閩,朝旨命孫捕盜,乃單騎詣賊壘,谕之。
恩等感泣聽命。
脅從者,孫為區别,全活近三千人。
後詹遇等寇巴陵,又诏屬孫讨平之。
泸南蠻乞第叛。
召對,進策皆中機宜。
累官萊州防禦使、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年七十九卒于穎川,因家焉。
鄧 詧 字晦之,連城人。
皇祐間,從彭孫剿寇有功,擢皇城使。
熙河久叛,畫策收複之,就命為都統。
詧有文武才,好讀兵書,性忠勇,每戰辄陷陣先登,竟死于王事。
贈武功大夫。
楊 時 字中立,歸化龍湖人,熙甯九年進士。
聞程颢講孔孟絕學于河洛,以師禮見于颍昌。
歸,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颢卒,又師事頤。
一日,頤暝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覺則門外雪深三尺矣。
後曆浏陽、餘杭、蕭山三縣,張舜民薦為荊南教授,學者稱為龜山先生。
是時天下多故,懷安張觷館蔡京所,言時于京,以宜引舊德老成置左右,京薦之。
會有使高麗者,高麗王問:“龜山先生安在?”使回以聞,召為秘書郎。
入對,陳論政事十餘條,執政不能用。
繼疏論蔡京、王黼、童貫罪惡,又乞褒複元祐名臣在黨籍者,辨宣仁太後誣謗,乞複元祐皇後後号。
太學生陳東等伏阙上書,乞留李綱、種師道。
廷議欲嚴禁之。
時言諸生忠于朝廷,非有他意。
但擇長成有行誼者,為之長貳,将自定。
欽宗曰:“此無踰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
又疏論蔡京罪,請追奪王安石王爵,毀配享之像。
谏官馮澥,主王氏學,上疏诋時。
罷祭酒。
後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
陛辭上書,乞選将練兵,為戰守之備。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講,連章乞外。
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本官緻仕,年八十三。
時在東都,陳瓘、鄒浩皆以師禮事時。
東南學者,推為程氏正宗,與胡安國往來講論尤多。
朱熹、張栻之學,其源悉出于時。
時沉浮州、縣四十七年,居谏垣僅九十日,所論列皆切世道。
朱震奏時論事不愧古人,三經義辨有益學者,乞下本州抄錄,仍優恤其家。
有旨贈官,賜谥文靖。
明成化元年,诏立祠延平,以羅從彥、李侗配。
弘治八年,追封将樂伯,從祀。
謝 潛 字緻虛,長汀人。
紹聖四年進士,調衢州理掾。
崇甯間,應博學宏詞科中選,調瀛州教授。
上封事,譏切時政,坐元祐黨籍。
更赦。
曆知古田、弋陽、建甯三縣,有治聲;建甯尤著,毀淫祠,禁溺子,邑人生子多以謝名。
建炎初,畫《迎取二聖策》以獻,進秩二等,終奉議郎。
鄭立中 字從之,長汀人,政和五年進士,調崇安尉。
時方臘餘黨寇閩,立中督部民修分水寨,堅壁以守。
賊恃衆沖突,立中出不意擊走之。
改知海門,未赴。
金人南侵,擢行軍總管,募福建民兵數千人,轉戰收複光、蔡等州,尋死于難。
贈朝散郎,官其子穆。
紹興中,又官其孫岫。
鄭 穆 字應和,立中子,以父功授泰興令,浚河溉田二十頃。
調定遠令,枭逋寇,葬枯骸。
再調常熟,有潰兵為變,單車撫定之。
終徽州通判。
雷 觀 甯化人,靖康間在太學。
時朝廷用張邦昌為相,觀憤然曰:“此何等時,不拔擢豪傑,而遞遷貴臣耶!”遂上書極論:“白時中尫庸悖謬,從公屏斥,朝野快心。
不意宣麻,乃用邦昌,士民失望。
昔陳龜有言:三辰不軌,擢士為相;四夷不共,拔卒為将。
今金戈指阙,鐵騎飲汴,豈但‘不共’而已。
乃不聞宣猷考相,彌變迎祥,而進屍位冒寵之倫,以塞賢路,豈不殆哉?”書入,朝廷雖不聽,猶與陳東等皆特賜出身。
羅 烈 字子剛,長汀人。
建炎二年進士,調同安尉。
時寇楊勍自南劍趨泉,烈勒兵捍捕,邑恃無恐。
再調興甯令,會群盜出沒。
烈率千餘人搗其巢,皆潰走。
得所掠子女三百餘人,遣歸家。
終宣教郎、知廬陵縣。
著有《博文新說》十卷、《古文類證》數萬言,注杜詩事類千餘條行世。
賴 绂 字冕仲,清流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程鄉尉。
值盜起,绂畫策招捕,境内悉平。
遷鎮南軍節度推官,改京秩、知南劍州。
會漕司增敷民鹽,绂知其抑配,堅不奉命。
終佥書清遠軍節度使判官。
伍 杞 字卿材,甯化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南安理掾。
治獄多平反。
時有外邑尉,捕盜不及格,誣平民以足數。
杞得其情,力請于郡,卒出無辜者。
終知潮陽縣。
張良裔 字景先,甯化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龍川簿,未赴,以薦授武平丞。
會盜起,單騎詣賊壘谕之,賊感泣散。
良裔父與秦桧同年進士,諷之往谒,良裔不可。
終衡山丞。
羅從彥 字仲素,歸化沙陽人。
從楊時學,絕意仕進,充然自得,每令學者靜坐中,看喜怒哀樂未發氣象。
朱子謂:“龜山倡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衆。
潛思力行,任重詣極,惟仲素一人而已。
”紹興二年,以特科授博羅主簿,卒于任。
學者稱曰“豫章先生”。
其遺書有《詩解》、《春秋指歸》、《語孟師說》、《中庸說》、《台衡錄》、《議論要語》、《二程龜山語錄》。
淳祐間,賜谥文質。
伍 全 長汀人,狀貌雄偉,膂力過人,号為黑龍。
紹興間,齊述據贛州,全與陳敏等協攻,被鐵铠登城,持鐵戟百觔轉戰,萬夫披靡,啟關納諸軍,大破之。
擢廣州摧鋒軍第十七将,後與金戰屢有功,賜金甲名馬,終武顯大夫。
楊 方 字子直,長汀人。
隆興元年進士,調弋陽尉,不赴,谒朱熹于崇安,面授所學。
廣東廉使姚孝資檄攝曲江,以廉介剛直著。
改武甯丞,秩滿,當路交薦,趙汝愚帥蜀,辟制機宜,尋薦于朝。
召對,擢宗正寺簿。
淳熙末,知建昌軍。
召除編修官,首乞朝重華宮,詞甚懇切。
甯宗立,除秘書郎,出知吉州。
僞學禁興,坐趙汝愚、朱熹黨,罷居贛州,閉門讀書,即所居植竹,自
以對待言,則人與物峙;以渾同言,則人亦物也。
玉生于山,而不得山山而玉之;珠産于淵,而不得淵淵而珠之;人物本乎人,而不得人人而人物之。
然則三才并峙者,一二人之謂,而非人人之謂也。
夫此人人者,同禀天地之氣與性,而以德則绌,以功則绌,以言則又绌,身世百年無能樹立,直草木朽耳,謂之不人不物,宜也。
汀非“海濱鄒魯”乎?上下千餘年,廣袤七百裡,其中為接往聖、開來學之人,為黼黻隆盛、霖雨蒼生之人,為不避刀鋸斧钺、直言敢谏之人,為見危授命、臨大節不可奪之人,若是者蓋卓然矣,然亦不數數矣。
志人物。
〔唐〕 伍昌時 甯化人,英武多謀略,累征伐有功,為偏将軍。
王審知據汀州,昌時随之,遂居本縣之麻倉裡。
伍正己 甯化人,初名願,字公謹。
大中十年進士,調臨川尉,累遷禦史中丞。
自甘露變後,南北司日相攻讦,大獄繁興。
正巳略細故,存大體,于士大夫得罪者,多所營救。
嘗從容谕台屬:“非特摘發過失,當明揚善類,為朝廷扶元氣耳。
”既而朋黨漸熾,禁锢名流。
正己曰:“勢不兩立,能以杯水救車薪火哉?”遂告歸,卒年八十一。
子四,泳、演、濬,以蔭補官;洪隐居武陵原,自号抱樸居士。
〔南唐〕 鄭彥華 甯化人,世為本省諸州刺史。
彥華少隸節度使李弘義帳下,嘗射殺乳虎。
元宗攻福州,大将王崇文遣卒李興登樓車謾罵,弘義不勝憤,募生得興者。
彥華夜缒出城外,伏濠旁,明日遂得興。
後劍州刺史陳誨以水軍來攻,彥華率所部降誨,署為軍校。
南唐與周師相拒淮南,彥華大小百餘戰,身被五十餘創,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旋從後主歸宋,為左千牛尉大将軍。
〔宋〕 江 禮 甯化人,乾德初任潭州判官。
時慕容钊讨劉文表,取周保權。
禮率鄉兵二千人,力戰于湘陰,死之。
汀人立祠以祀。
羅 彧 字仲文,長汀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授大理評事。
雍熙後,曆知惠、筠、成三州,所至有惠政。
筠人好健訟,彧剖滞決奸,雀鼠衰息。
澶淵之役,以太子贊善、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扈從。
命與宰相寇準參議機務。
契丹乞和,為報聘使。
還京,乞歸裡,朝廷嘉其勞,特除諸路提點使,賜錦衣金帶錦旗,以示褒異,仍知本州事,道卒。
鄭文寶 字伯玉,一字仲賢,彥華子。
初仕南唐,為清源公書記。
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
淳化二年,拜殿中丞,奉使川陝均稅。
奏蠲商人到岸錢。
行次渝涪,聞夔州戍卒為亂,乘舸順流,一夕數百裡,至,悉擒斬之。
使還,加賞勞,賜五品服。
尋遷陝西轉運副使,會歲歉,勸富民出粟三萬斛,活饑民八萬六千餘人。
累官至工部侍郎。
嘗從徐铉學文,尤長于詩。
晏殊謂其詩“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
歐陽修謂其“不減少陵、摩诘風味”。
著有文集二十卷、《南唐近事》二卷、《江表志》三卷。
伍 祐 字佑之,正巳曾孫。
大中祥符元年進士,調于都令。
曆知宜城、海昌,以廉能稱。
尋差楚州團練推官。
州有鹽場,自唐乾符間廢至百四十餘年,祐首議開複,役不及民,期年而就,歲入官缗錢數萬,公私便之,人稱“伍公場”。
天聖間,轉承奉郎、守秘書著作佐郎。
祐修饬寡與,同列忌之。
出知海甯、華陽二縣,加上騎都尉通判維州,除太常博士。
伍擇之 字元賓,祐之子。
皇祐五年進士,授南豐簿。
與曾鞏兄弟交好,文彥博薦為秘書少監。
尋以事歸裡。
元祐間,複起長樂令。
時諸司酷暴鸷刻者登上考。
擇之曰:“以殘忍附上官,吾不為也。
”解組歸。
彭 孫 字仲謀,連城人。
皇祐間,劉石鹘寇江南。
募枭壯格捕,孫率豪傑應募。
田元猛陷辰州,以湖北察訪使薦,讨平之;繼讨嶺南交趾,皆有功。
廖恩寇閩,朝旨命孫捕盜,乃單騎詣賊壘,谕之。
恩等感泣聽命。
脅從者,孫為區别,全活近三千人。
後詹遇等寇巴陵,又诏屬孫讨平之。
泸南蠻乞第叛。
召對,進策皆中機宜。
累官萊州防禦使、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年七十九卒于穎川,因家焉。
鄧 詧 字晦之,連城人。
皇祐間,從彭孫剿寇有功,擢皇城使。
熙河久叛,畫策收複之,就命為都統。
詧有文武才,好讀兵書,性忠勇,每戰辄陷陣先登,竟死于王事。
贈武功大夫。
楊 時 字中立,歸化龍湖人,熙甯九年進士。
聞程颢講孔孟絕學于河洛,以師禮見于颍昌。
歸,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颢卒,又師事頤。
一日,頤暝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覺則門外雪深三尺矣。
後曆浏陽、餘杭、蕭山三縣,張舜民薦為荊南教授,學者稱為龜山先生。
是時天下多故,懷安張觷館蔡京所,言時于京,以宜引舊德老成置左右,京薦之。
會有使高麗者,高麗王問:“龜山先生安在?”使回以聞,召為秘書郎。
入對,陳論政事十餘條,執政不能用。
繼疏論蔡京、王黼、童貫罪惡,又乞褒複元祐名臣在黨籍者,辨宣仁太後誣謗,乞複元祐皇後後号。
太學生陳東等伏阙上書,乞留李綱、種師道。
廷議欲嚴禁之。
時言諸生忠于朝廷,非有他意。
但擇長成有行誼者,為之長貳,将自定。
欽宗曰:“此無踰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
又疏論蔡京罪,請追奪王安石王爵,毀配享之像。
谏官馮澥,主王氏學,上疏诋時。
罷祭酒。
後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
陛辭上書,乞選将練兵,為戰守之備。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講,連章乞外。
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本官緻仕,年八十三。
時在東都,陳瓘、鄒浩皆以師禮事時。
東南學者,推為程氏正宗,與胡安國往來講論尤多。
朱熹、張栻之學,其源悉出于時。
時沉浮州、縣四十七年,居谏垣僅九十日,所論列皆切世道。
朱震奏時論事不愧古人,三經義辨有益學者,乞下本州抄錄,仍優恤其家。
有旨贈官,賜谥文靖。
明成化元年,诏立祠延平,以羅從彥、李侗配。
弘治八年,追封将樂伯,從祀。
謝 潛 字緻虛,長汀人。
紹聖四年進士,調衢州理掾。
崇甯間,應博學宏詞科中選,調瀛州教授。
上封事,譏切時政,坐元祐黨籍。
更赦。
曆知古田、弋陽、建甯三縣,有治聲;建甯尤著,毀淫祠,禁溺子,邑人生子多以謝名。
建炎初,畫《迎取二聖策》以獻,進秩二等,終奉議郎。
鄭立中 字從之,長汀人,政和五年進士,調崇安尉。
時方臘餘黨寇閩,立中督部民修分水寨,堅壁以守。
賊恃衆沖突,立中出不意擊走之。
改知海門,未赴。
金人南侵,擢行軍總管,募福建民兵數千人,轉戰收複光、蔡等州,尋死于難。
贈朝散郎,官其子穆。
紹興中,又官其孫岫。
鄭 穆 字應和,立中子,以父功授泰興令,浚河溉田二十頃。
調定遠令,枭逋寇,葬枯骸。
再調常熟,有潰兵為變,單車撫定之。
終徽州通判。
雷 觀 甯化人,靖康間在太學。
時朝廷用張邦昌為相,觀憤然曰:“此何等時,不拔擢豪傑,而遞遷貴臣耶!”遂上書極論:“白時中尫庸悖謬,從公屏斥,朝野快心。
不意宣麻,乃用邦昌,士民失望。
昔陳龜有言:三辰不軌,擢士為相;四夷不共,拔卒為将。
今金戈指阙,鐵騎飲汴,豈但‘不共’而已。
乃不聞宣猷考相,彌變迎祥,而進屍位冒寵之倫,以塞賢路,豈不殆哉?”書入,朝廷雖不聽,猶與陳東等皆特賜出身。
羅 烈 字子剛,長汀人。
建炎二年進士,調同安尉。
時寇楊勍自南劍趨泉,烈勒兵捍捕,邑恃無恐。
再調興甯令,會群盜出沒。
烈率千餘人搗其巢,皆潰走。
得所掠子女三百餘人,遣歸家。
終宣教郎、知廬陵縣。
著有《博文新說》十卷、《古文類證》數萬言,注杜詩事類千餘條行世。
賴 绂 字冕仲,清流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程鄉尉。
值盜起,绂畫策招捕,境内悉平。
遷鎮南軍節度推官,改京秩、知南劍州。
會漕司增敷民鹽,绂知其抑配,堅不奉命。
終佥書清遠軍節度使判官。
伍 杞 字卿材,甯化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南安理掾。
治獄多平反。
時有外邑尉,捕盜不及格,誣平民以足數。
杞得其情,力請于郡,卒出無辜者。
終知潮陽縣。
張良裔 字景先,甯化人。
紹興五年進士,調龍川簿,未赴,以薦授武平丞。
會盜起,單騎詣賊壘谕之,賊感泣散。
良裔父與秦桧同年進士,諷之往谒,良裔不可。
終衡山丞。
羅從彥 字仲素,歸化沙陽人。
從楊時學,絕意仕進,充然自得,每令學者靜坐中,看喜怒哀樂未發氣象。
朱子謂:“龜山倡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衆。
潛思力行,任重詣極,惟仲素一人而已。
”紹興二年,以特科授博羅主簿,卒于任。
學者稱曰“豫章先生”。
其遺書有《詩解》、《春秋指歸》、《語孟師說》、《中庸說》、《台衡錄》、《議論要語》、《二程龜山語錄》。
淳祐間,賜谥文質。
伍 全 長汀人,狀貌雄偉,膂力過人,号為黑龍。
紹興間,齊述據贛州,全與陳敏等協攻,被鐵铠登城,持鐵戟百觔轉戰,萬夫披靡,啟關納諸軍,大破之。
擢廣州摧鋒軍第十七将,後與金戰屢有功,賜金甲名馬,終武顯大夫。
楊 方 字子直,長汀人。
隆興元年進士,調弋陽尉,不赴,谒朱熹于崇安,面授所學。
廣東廉使姚孝資檄攝曲江,以廉介剛直著。
改武甯丞,秩滿,當路交薦,趙汝愚帥蜀,辟制機宜,尋薦于朝。
召對,擢宗正寺簿。
淳熙末,知建昌軍。
召除編修官,首乞朝重華宮,詞甚懇切。
甯宗立,除秘書郎,出知吉州。
僞學禁興,坐趙汝愚、朱熹黨,罷居贛州,閉門讀書,即所居植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