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公 署

關燈
裡。

     稅課司 舊在壽甯橋。

    明正統間,裁歸本縣帶辦。

     陰陽學 在縣治前。

     醫學 在縣治左。

     僧會司 在光嚴寺。

     道會司 在凝真觀。

     察院公署 在縣東,今圮。

     布政分司 在縣西,今圮。

     漳南道公館 在縣治後,今廢。

     石牛驿 今改為巡檢,管新莊、會同二裡。

     豫備倉 東倉三所,—北門坊,—泉上,—泉下。

    南倉三所,—新村,—龍上,—會同。

    西倉一所,龍上。

    北倉二所,—招賢,—招得。

     駐防公署 在文星坊。

     教場 鋪 共二十有一,曰縣前鋪;東南達府治者曰魚龍,曰黃源,曰賴畬,曰石徑,曰石牛,曰碑嶺;達邵武界者曰下沙,曰沙坪,曰楊家,曰安遠;又添設北坑、羅溪、滑石、張家、夏坊、黃柏、安樂、楊梅、黃土、石沙十鋪。

    舊有石溪鋪,今裁。

     府公館 在縣東北,今廢。

     清流縣治 在屏山之陽。

    宋元符間,長汀丞劉叙創。

    乾道間,知縣黃藻修。

    紹定間毀。

    端平間知縣王元瑞、嘉熙間知縣趙槱夫、寶祐間知縣林奕重建,扁曰“頒春宣诏”。

    元至正間,知縣王文淵重修。

    六年,羅天麟寇,毀。

    明洪武間,知縣朱仲恭、蔡以謙複建。

    永樂間,陳添保複寇,毀。

    宣德間,知縣李庠、縣丞王自永,相繼重建。

    正統間,鄧茂七複寇毀。

    景泰間,知縣吳中鼎修。

    後知縣淩寀、童冕、劉光奕、鄧邦髦、何孔陽相繼修葺。

    國朝康熙間毀于火,知縣李含培、王鼎新繼建。

    後大堂災。

    乾隆八年,知縣嶽攀桂鼎建。

    今中為大堂,堂後為後堂;東為幕廳,為架閣庫;兩冀為吏六房,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右為監房,前為谯樓,為大門;門外左右為旌善、申明亭。

     縣丞廨 在縣廨東,久廢。

     典史廨 在舊縣丞廨内。

     主簿廨 久廢。

     鐵石矶巡檢司 在夢溪裡鐵石矶。

     稅課司 今廢。

     陰陽學 寄理谯樓。

     醫學 在縣西南。

     僧會司 在萬壽寺。

     道會司 在登真觀。

     察院公署 在縣西,即古縣尉廳址,今改為公館。

     布政分司 在縣尉故址,今改遊擊署。

     漳南道 在縣西九龍驿舊址。

     府公館 在縣西九龍驿右,今圮。

     社倉 常平倉 在縣署南。

     際留倉 在縣南塔背巷。

     豫備倉 北倉在城隍廟左,東倉在嵩溪,南倉在嵩口,西倉在長校。

     玉華驿 在縣北四十裡。

     九龍驿 久廢。

    址建儒學。

     公館 一在嵩溪,一在林畬。

     遊擊公署 在縣前公館右。

     把總防守所 在明倫坊。

     教場 在縣山川壇。

     鋪 其所有十,曰縣前鋪,東北達歸化界者曰雷公,曰小嵩,曰吳地,曰嵩溪,曰玉華,曰太平,曰子孫;南達府治者曰吳家;西達甯化界者曰暖水。

     歸化縣治 在廣濟街北,即明溪鎮巡檢司故址。

    成化七年,巡道周谟建。

    弘治間毀,知縣王鳳建。

    嘉靖間複毀,知縣曾遷重建。

    國朝康熙間,知縣王國脈修。

    今中為正堂,後為軒,為後堂;堂左為庫房,右為冊房;正堂左為贊政廳,右為清軍局,為龍亭庫;東西序為吏六房,東序背為監房,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左為寅賓館,右為土地祠;又前為谯樓,為縣門;左為旌善亭,右為申明亭。

     縣丞廨 萬曆七年裁,改廣濟倉。

     主簿廨 廢,改為倉。

     典史廨 在縣丞廨前。

     夏陽巡檢司 縣東八十裡。

     僧會司 道會司 在東嶽宮。

     察院公署 在西清街,久廢。

    今改為義倉。

     布政分司 在西清街。

     漳南道公館 在縣西明溪驿。

     府公館 在西清街,今廢。

     際留倉 今改名廣濟倉,在縣丞舊廨内。

     義倉 在西清街。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王國脈創建。

     明溪驿 在縣西門,今裁。

     駐防公署 即明溪驿舊址。

     教場 在城東山川壇左。

     鋪 其所有六,曰縣總鋪;在縣前西達府治者曰新興,曰永安;東達将樂界者曰興善,曰龍湖,曰鐵嶺。

     連城縣治 宋紹興三年,署縣卓庠建。

    紹定間寇毀,知縣徐價、米巨宏踵成之。

    元複毀。

    明洪武間,知縣鄧昇重建。

    後知縣關铨、方進、祝熙、金榜、陶文淵、徐大化、張大觀,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五年,寇複毀。

    知縣田玉生、杜士晉、王心,相繼鼎建。

    乾隆十年,知縣秦士望重修。

    今中為正堂,後為穿堂,為後堂;堂後為儀仗庫,兩翼為吏六房;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左為寅賓館,為土地祠,右為監房,為谯樓。

    樓左右舊有申明、旌善二亭,今毀。

     縣丞廨 今改為倉。

     主簿廨 在堂西,今廢。

     巡簿廨 原清軍廳,今廢。

     典史廨 在堂東。

     北團寨巡檢司 在新泉。

     稅課司 在縣南文川橋,今廢。

     陰陽學 醫學 俱廢。

     僧會司 在定光寺。

     道會司 在福仙觀。

     漳南道公館 在縣東。

     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