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田 賦
關燈
小
中
大
色銀硃、膩硃等料。
二十五年,新增本色烏梅、五倍子等料。
二十六年,加增錫蠟、紫草俱于顔料款内動支。
委官辦解,不敷正價于削免款内撥給。
康熙三十七年,奉文停解本色錫斤價銀,歸入充饷。
另香料一項,系康熙六年奉文動正供辦解。
本色辦解顔料腳價鋪墊并勻貼不敷正價,共銀一千一百六十兩八分七毫一絲二忽七微八纖九沙(長七百一十一兩二錢一分四厘六毫三絲四忽五微八纖五塵,甯一百零三兩四錢八分二厘三絲八微四纖,清三十五兩九錢二分一毫四絲一忽九微一纖三沙七塵五埃,歸六十七兩六錢一分六厘七毫九絲一忽九微六纖三沙七塵五埃,連五十三兩六錢九厘五毫三絲七忽八微一纖,上九十一兩四錢六分六厘六毫一忽一微二纖六沙七塵五埃,武四十九兩三錢四分八厘二毫二絲四忽六微四纖六沙二塵五埃,永四十七兩四錢二分二厘七毫四絲九忽九微八沙)。
裁扣解部并節年續裁,共銀一萬二千九百三兩四錢四分四厘七毫一絲一忽九微六纖四沙七塵六埃。
附曆年裁扣各款 康熙十七年奉裁:抵解無征绫絲棉銀二錢七分六厘(長六分,永二錢一分六厘)。
料剩撥抵修城銀三百二十六兩一錢三分一厘九毫五絲二忽一微八纖(長八十一兩一錢一分八毫一絲一忽七微三纖八沙,清七兩三分三厘八毫七絲三忽九微三纖,連一百三十一兩六錢二分二厘一毫九忽二微八纖七沙,永一百六兩三錢六分五厘六毫五絲七忽二微二纖五沙)。
料剩撥抵買辦硝磺火藥銀三百三十八兩三錢四分七厘二絲八忽四纖六沙二埃(甯三十四兩二錢七分三厘七毫六絲五微一纖八沙七塵六埃,歸六十兩九錢九分五厘八毫五絲八忽九微一沙,連四十九兩八錢七分三毫五絲一忽五微四沙二塵六埃,上一百一十五兩九錢八厘九毫八忽九微一纖,武七十七兩二錢九分八厘一毫四絲八忽二微一纖二沙)。
料剩撥抵修船銀五十七兩七錢二分九厘五毫七絲四微八纖八沙七塵四埃(連城)。
司庫鹽鈔銀一百五十四兩五分一厘二毫八絲四忽四微(歸七十五兩二分四厘五毫一絲六忽八微,連七十九兩二分六厘七毫六絲七忽六微)。
驿站撥作武舉三場供應銀五百兩(連三百兩,武二百兩)。
以上系支應項下。
順治十八年奉裁,按院蔬菜燭炭銀六兩二錢(上杭)。
按院心紅紙張銀四兩二錢三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永定)。
按院舍人工食銀一十四兩二錢五分九厘九毫九絲九忽六微(清、歸、連三縣各四兩七錢五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
康熙六年奉裁,右布政心紅紙張銀二十四兩六錢六厘(長一十二兩三錢四分四厘,武一十二兩二錢六分二厘)。
康熙十七年奉裁,按察使心紅紙張銀三兩六錢四分五厘(長汀)。
按察使修監刑具銀一十四兩五錢四分(上杭)。
順治十六年奉裁,漳南道勻閏俸銀一兩二錢(清流)。
分巡漳海道勻閏俸銀二錢三分一厘八毫六絲六忽八微(甯化)。
康熙元年奉裁,分巡漳南道吏書一十二名工食銀七十四兩四錢(長二名,清、歸、連、永各一名,上、武各三名,每名工食六兩二錢);分巡漳海道吏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甯化)。
康熙二年奉裁,漳海道俸銀六兩九錢五分六厘(甯化)。
康熙二年奉裁,分巡漳南道俸銀三十六兩(清流)。
心紅紙張銀五十兩(長三十兩六錢五分,清一十八兩三錢九分,武九錢六分)。
轎傘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三兩四錢(長汀)。
快手一十名工食銀六十二兩(武平)。
門子四名、快手二名、皂隸一十二名、聽事一名、鋪兵二名,共二十一名工食銀一百三十兩二錢(上杭)。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知府勻閏俸銀三兩五錢(長汀)。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吏書二十四名、庫書一名、預備倉書手一名,共工食銀一百六十七兩四錢(長二十四兩八錢,甯八十六兩八錢,上五十五兩八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本府知府心紅紙張銀五十兩,修理刑具銀二十兩(俱甯化)。
燈夫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歸化,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奉文裁汰)。
馬快草料銀一百一十兩六錢(連城,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七年奉文裁汰)。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同知勻閏俸銀二兩六錢六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一兩八錢一分八厘五毫三絲三忽二微,甯八錢四分八厘一毫三絲三忽二微)。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同知書辦六名工食銀三十七兩三錢(甯化一名六兩二錢,歸化五名三十一兩)。
康熙十七年奉裁,本府同知心紅紙張銀二十兩(歸化)。
燈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上杭,康熙二十一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裁汰)。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理刑推官勻閏俸銀一兩五錢(長九錢一分六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歸五錢八分三厘六毫六絲六忽八微)。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推官書辦八名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歸化五名三十一兩,武平三名一十八兩六錢)。
康熙六年奉裁,本府推官俸銀四十五兩(長二十七兩四錢九分,歸一十七兩五錢一分)。
心紅紙張銀二十兩(長汀)。
門子二名、步快八名,共工食銀六十二兩(長汀)。
皂隸一十二名工食銀七十四兩四錢(長一十八兩六錢,歸五十五兩八錢)。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三兩四錢(甯化)。
燈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連城)。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經曆勻閏俸銀一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長八錢六厘七毫三絲三忽三微,甯五錢二分六厘六毫)。
康熙元年奉裁,經曆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歸化)。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照磨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毫六錢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四錢)。
康熙元年奉裁,照磨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歸化)。
康熙十七年奉裁,照磨俸銀二十一兩五錢二分(長一十九兩五錢二分,武一十二兩)。
門子二名工食銀六兩二錢(長汀)。
皂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歸六兩二錢,上一十八兩六錢)。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甯化。
俱二十二年奉複留給,又于雍正四年複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司獄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四錢)。
康熙元年奉裁,司獄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清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倉大使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八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倉大使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長一十九兩五錢二分,武一十二兩)。
皂隸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清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儒學教授一員、訓導二員勻閏俸銀三兩一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長一兩九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連四錢,武八錢)。
康熙元年奉裁,學書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長汀)。
康熙四年奉裁,儒學訓導二員俸銀六十三兩四分(長三十九兩四分,武二十四兩。
乾隆元年奉文,留給訓導一員俸銀四十兩,又加給教授俸銀一十三兩四錢八分。
實裁銀九兩五錢八分)。
喂馬草料銀三十七兩二錢(長汀。
康熙四年,裁銀二十四兩八錢,康熙十七年,裁銀一十二兩四錢)。
齋夫三名、門子三名工食銀三十七兩二錢(長十二兩四錢,甯二十四兩八錢)。
順治十六年奉裁,屬縣勻閏俸銀一十二兩(八縣各一兩五錢);縣丞勻閏俸銀三兩九錢九分九厘九毫九絲九忽六微(長、甯、上三縣縣丞各一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屬縣典史勻閏俸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八縣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屬縣巡檢十員勻閏銀共一十兩五錢六厘六毫六絲四忽(長古城寨,甯安遠寨,清鐵石矶,歸夏陽,連北團寨,武永平、象洞,永興化鄉、三層嶺、太平司,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屬縣驿丞四員俸及勻閏銀一百三十兩二錢八分二厘六毫六絲五忽六微(長臨汀驿,清九龍驿,歸明溪驿,上平西驿,各三十二兩五錢七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又驿丞三員勻閏俸銀三兩一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長館前驿,甯石牛驿,清玉華驿,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驿丞書手四名、皂隸八名工食銀共七十四兩四錢(長三名,清三名,歸三名,上三名,各一十八兩六錢)。
康熙元年奉裁,屬縣書辦九十六名、庫書八名、倉書八名,工食銀共六百九十四兩四錢(八縣各八十六兩八錢)。
屬縣縣丞書手三名共工食銀一十八兩六錢(長、甯、上各六兩二錢)。
典史書手八名共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八縣各六兩二錢)。
巡檢書手十名共工食銀六十二兩(武一十二兩四錢,永一十八兩六錢,長、甯、清、歸、連各六兩二錢)。
驿丞書手三名共工食銀一十八兩六錢。
學書八名共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八縣各六兩二錢)。
康熙四年奉裁,屬縣儒學齋夫二十四名、門子十六名,工食銀共二百四十八兩(八縣各三丁一兩)。
喂馬草料銀共九十九兩二錢(八縣各一十二兩四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屬縣心紅紙張銀一百六十兩(八縣各二十兩)。
修理倉監銀一百六十兩(八縣各二十兩)。
燈夫三十二名工食銀一百九十八兩四錢(八縣各二十四兩八錢。
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奉文裁汰)。
馬快草料銀七百一十四兩二錢四分(八縣各八十九兩二錢八分)。
儒學喂馬草料銀九十九兩二錢(八縣各一十二兩四錢)。
以上俱經費項下。
外,順治十六年奉裁,儒學教谕勻閏俸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八縣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乾隆元年奉文,加給教谕俸銀各八兩四錢八分)。
順治十六年奉裁,訓導勻閏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康熙四年奉裁,訓導俸銀二百五十二兩一錢六分(俸并勻閏銀八縣各裁三十二兩五錢七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乾隆元年奉文,加給訓導俸銀四十兩,八縣共加給銀三百二十兩)。
康熙十七年奉裁,各驿膳夫、膳馬、廪糧等銀及留縣雇募夫馬等銀共一千三百六十兩(内:長臨、汀館前二驿三百三十四兩八錢,甯石牛驿二百二兩一錢二分,清玉華、九龍二驿二百一十三兩二錢八分,歸明溪驿七十四兩四錢,連留縣雇募夫馬銀九十三兩九錢六分,上平西驿一百六十八兩六錢四分,武雇募夫馬銀一百二十四兩,永一百四十八兩八錢)。
此系驿站項下。
康熙五年奉裁,按院考校生員試卷等銀三十二兩六錢九分五毫六絲五忽(長七兩五分五厘五毫五絲,甯六兩六錢六分六厘七毫,清二兩九錢一分三厘三毫,歸二兩一錢六分六厘七毫,連二兩六錢六分二厘二毫一絲五忽,上三兩四錢五分三厘九毫,武五兩二厘二毫,永二兩七錢七分)。
康熙十七年奉裁,布政司表夫銀八兩二錢八分五厘(長三兩七錢五分,甯、清各二兩二錢六分七厘五毫)。
護表夫銀一十二兩五錢(甯化)。
庫用巡風火把等銀六十四兩五分(甯、清、歸各二十一兩三錢五分)。
按察使司護表夫銀五兩(長、清、歸、上各一兩二錢五分)。
提學道歲考生員試卷茶餅銀五十兩四錢五分二厘八毫六絲七忽五微(長九兩二錢八厘,甯九兩二錢六厘八絲五忽,清五兩二錢六分一厘四毫五絲七忽五微,歸三兩六錢一分三厘一毫一絲,連五兩八錢四厘八毫,上七兩六錢七分三厘,武四兩八錢七分九厘八毫五絲,永四兩八錢六厘五毫六絲五忽)。
本府進表合用绫袱銀八兩八錢五分六厘九毫七絲(長二兩九分一厘七毫;甯二兩五錢一分四絲五忽,清、歸各一兩二錢五分五厘二絲五忽,連八錢三分六厘六毫七絲五忽,上九錢八厘五毫)。
造報朝觐須知、憲綱等冊銀一十兩六錢九分四厘二毫七絲一忽六微(長二兩四錢三分六毫三絲三忽三微,甯二兩九錢一分六厘六毫七絲,清、歸各一兩四錢五分八厘三毫三絲四忽,連、武各九錢七分二厘二毫三絲三忽四微,永四錢八分五厘八毫)。
季考府學生員試卷茶餅賞紙銀七十一兩五錢(長一十一兩六錢二分五厘,甯一十八兩七錢五分,清、歸各九兩三錢七分五厘,連、上、武各六兩二錢五分,永三兩一錢二分五厘)。
新官到任祭品并公宴銀四兩六錢七厘二毫三絲七忽(長二兩一錢三分六厘五毫三絲,甯一兩六錢,武八錢二分七厘七毫七忽)。
府學歲貢生員往京并陪貢往省盤纏銀七十四兩(長一十三兩四錢三分七厘五毫,甯一十九兩一錢二分五厘,清九兩五錢六分二厘五毫,歸九兩五錢六分二厘五毫,連、上、武各六兩三錢七分五厘,永三兩一錢八分七厘五毫)。
屬縣造報朝觐須知、憲綱等冊绫袱銀五十兩一錢七分三厘三絲五忽(長八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甯一十七兩六錢七分三厘,清五兩,歸四兩一錢六分六厘六毫六絲七忽,連三兩三錢三分三厘四毫,上五兩,武、永各三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四忽)。
新官到任祭品并公宴銀一十兩九錢二分四厘七毫一絲三忽三微(長、清、歸、上各一兩四錢五分二厘七毫,甯一兩四錢五分五厘七毫,連一兩四錢五分三厘七毫,武一兩三錢五分一厘八毫一絲三忽三微,永八錢五分二厘七毫)。
鞭春春牛芒神春花等銀三十五兩四錢六分(長一十二兩四錢六分,甯、歸、連、上各三兩,清六兩,武、永各二兩五錢)。
季考縣學生員試卷茶餅賞紙銀一百二十一兩四錢四分(長二十一兩六錢,甯、歸、連各一十五兩,清一十六兩,上一十七兩,武一十一兩八錢四分,永一十兩)。
考試生儒進學花紅等銀一十六兩二錢八分(長五兩四錢四分,甯、清各一兩七錢,上二兩,歸、連、武、永各一兩三錢六分)。
慶賀花币吊祭銀二十五兩(長二十兩,歸五兩)。
上司巡曆經過合用心紅紙劄等銀七十兩七錢四分六厘(長、永各一十兩,歸、上各一十五兩,清一十二兩二錢,連八兩四錢四分六厘)。
雇募河船答應上司道往贛州銀二十二兩九錢一分(長一十兩四錢一分,清、歸各三兩一錢二分五厘,甯六兩二錢五分)。
答應司道取用卷箱等項銀二兩二錢(長汀)。
管解軍黃二冊杠索盤纏等銀四十三兩四錢六分(長五兩八錢六分,甯八兩一錢八分,清八兩一錢,歸三兩七錢五分,連四兩九錢二分,上三兩七錢五分,武三兩六錢,永五兩三錢)。
縣學歲貢生員往京盤纏旗扁銀二百八十三兩五錢(長、甯、清、連、永各三十八兩二錢五分,歸、上、武各三十兩七錢五分)。
康熙二十一年,複奉留給,又于二十六年複裁,每縣各留給銀一兩二錢五分,實裁銀二百七十三兩五錢。
科舉府縣學生員盤纏銀一百三十九兩五錢九分八厘七毫四忽八微(長二十兩
二十五年,新增本色烏梅、五倍子等料。
二十六年,加增錫蠟、紫草俱于顔料款内動支。
委官辦解,不敷正價于削免款内撥給。
康熙三十七年,奉文停解本色錫斤價銀,歸入充饷。
另香料一項,系康熙六年奉文動正供辦解。
本色辦解顔料腳價鋪墊并勻貼不敷正價,共銀一千一百六十兩八分七毫一絲二忽七微八纖九沙(長七百一十一兩二錢一分四厘六毫三絲四忽五微八纖五塵,甯一百零三兩四錢八分二厘三絲八微四纖,清三十五兩九錢二分一毫四絲一忽九微一纖三沙七塵五埃,歸六十七兩六錢一分六厘七毫九絲一忽九微六纖三沙七塵五埃,連五十三兩六錢九厘五毫三絲七忽八微一纖,上九十一兩四錢六分六厘六毫一忽一微二纖六沙七塵五埃,武四十九兩三錢四分八厘二毫二絲四忽六微四纖六沙二塵五埃,永四十七兩四錢二分二厘七毫四絲九忽九微八沙)。
裁扣解部并節年續裁,共銀一萬二千九百三兩四錢四分四厘七毫一絲一忽九微六纖四沙七塵六埃。
附曆年裁扣各款 康熙十七年奉裁:抵解無征绫絲棉銀二錢七分六厘(長六分,永二錢一分六厘)。
料剩撥抵修城銀三百二十六兩一錢三分一厘九毫五絲二忽一微八纖(長八十一兩一錢一分八毫一絲一忽七微三纖八沙,清七兩三分三厘八毫七絲三忽九微三纖,連一百三十一兩六錢二分二厘一毫九忽二微八纖七沙,永一百六兩三錢六分五厘六毫五絲七忽二微二纖五沙)。
料剩撥抵買辦硝磺火藥銀三百三十八兩三錢四分七厘二絲八忽四纖六沙二埃(甯三十四兩二錢七分三厘七毫六絲五微一纖八沙七塵六埃,歸六十兩九錢九分五厘八毫五絲八忽九微一沙,連四十九兩八錢七分三毫五絲一忽五微四沙二塵六埃,上一百一十五兩九錢八厘九毫八忽九微一纖,武七十七兩二錢九分八厘一毫四絲八忽二微一纖二沙)。
料剩撥抵修船銀五十七兩七錢二分九厘五毫七絲四微八纖八沙七塵四埃(連城)。
司庫鹽鈔銀一百五十四兩五分一厘二毫八絲四忽四微(歸七十五兩二分四厘五毫一絲六忽八微,連七十九兩二分六厘七毫六絲七忽六微)。
驿站撥作武舉三場供應銀五百兩(連三百兩,武二百兩)。
以上系支應項下。
順治十八年奉裁,按院蔬菜燭炭銀六兩二錢(上杭)。
按院心紅紙張銀四兩二錢三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永定)。
按院舍人工食銀一十四兩二錢五分九厘九毫九絲九忽六微(清、歸、連三縣各四兩七錢五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
康熙六年奉裁,右布政心紅紙張銀二十四兩六錢六厘(長一十二兩三錢四分四厘,武一十二兩二錢六分二厘)。
康熙十七年奉裁,按察使心紅紙張銀三兩六錢四分五厘(長汀)。
按察使修監刑具銀一十四兩五錢四分(上杭)。
順治十六年奉裁,漳南道勻閏俸銀一兩二錢(清流)。
分巡漳海道勻閏俸銀二錢三分一厘八毫六絲六忽八微(甯化)。
康熙元年奉裁,分巡漳南道吏書一十二名工食銀七十四兩四錢(長二名,清、歸、連、永各一名,上、武各三名,每名工食六兩二錢);分巡漳海道吏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甯化)。
康熙二年奉裁,漳海道俸銀六兩九錢五分六厘(甯化)。
康熙二年奉裁,分巡漳南道俸銀三十六兩(清流)。
心紅紙張銀五十兩(長三十兩六錢五分,清一十八兩三錢九分,武九錢六分)。
轎傘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三兩四錢(長汀)。
快手一十名工食銀六十二兩(武平)。
門子四名、快手二名、皂隸一十二名、聽事一名、鋪兵二名,共二十一名工食銀一百三十兩二錢(上杭)。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知府勻閏俸銀三兩五錢(長汀)。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吏書二十四名、庫書一名、預備倉書手一名,共工食銀一百六十七兩四錢(長二十四兩八錢,甯八十六兩八錢,上五十五兩八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本府知府心紅紙張銀五十兩,修理刑具銀二十兩(俱甯化)。
燈夫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歸化,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奉文裁汰)。
馬快草料銀一百一十兩六錢(連城,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七年奉文裁汰)。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同知勻閏俸銀二兩六錢六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一兩八錢一分八厘五毫三絲三忽二微,甯八錢四分八厘一毫三絲三忽二微)。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同知書辦六名工食銀三十七兩三錢(甯化一名六兩二錢,歸化五名三十一兩)。
康熙十七年奉裁,本府同知心紅紙張銀二十兩(歸化)。
燈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上杭,康熙二十一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裁汰)。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理刑推官勻閏俸銀一兩五錢(長九錢一分六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歸五錢八分三厘六毫六絲六忽八微)。
康熙元年奉裁,本府推官書辦八名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歸化五名三十一兩,武平三名一十八兩六錢)。
康熙六年奉裁,本府推官俸銀四十五兩(長二十七兩四錢九分,歸一十七兩五錢一分)。
心紅紙張銀二十兩(長汀)。
門子二名、步快八名,共工食銀六十二兩(長汀)。
皂隸一十二名工食銀七十四兩四錢(長一十八兩六錢,歸五十五兩八錢)。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三兩四錢(甯化)。
燈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連城)。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經曆勻閏俸銀一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長八錢六厘七毫三絲三忽三微,甯五錢二分六厘六毫)。
康熙元年奉裁,經曆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歸化)。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照磨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毫六錢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四錢)。
康熙元年奉裁,照磨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歸化)。
康熙十七年奉裁,照磨俸銀二十一兩五錢二分(長一十九兩五錢二分,武一十二兩)。
門子二名工食銀六兩二錢(長汀)。
皂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歸六兩二錢,上一十八兩六錢)。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甯化。
俱二十二年奉複留給,又于雍正四年複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司獄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四錢)。
康熙元年奉裁,司獄書手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清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倉大使勻閏俸銀一兩五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長六錢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武八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倉大使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長一十九兩五錢二分,武一十二兩)。
皂隸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清流)。
順治十六年奉裁,本府儒學教授一員、訓導二員勻閏俸銀三兩一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長一兩九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連四錢,武八錢)。
康熙元年奉裁,學書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長汀)。
康熙四年奉裁,儒學訓導二員俸銀六十三兩四分(長三十九兩四分,武二十四兩。
乾隆元年奉文,留給訓導一員俸銀四十兩,又加給教授俸銀一十三兩四錢八分。
實裁銀九兩五錢八分)。
喂馬草料銀三十七兩二錢(長汀。
康熙四年,裁銀二十四兩八錢,康熙十七年,裁銀一十二兩四錢)。
齋夫三名、門子三名工食銀三十七兩二錢(長十二兩四錢,甯二十四兩八錢)。
順治十六年奉裁,屬縣勻閏俸銀一十二兩(八縣各一兩五錢);縣丞勻閏俸銀三兩九錢九分九厘九毫九絲九忽六微(長、甯、上三縣縣丞各一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二微);屬縣典史勻閏俸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八縣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屬縣巡檢十員勻閏銀共一十兩五錢六厘六毫六絲四忽(長古城寨,甯安遠寨,清鐵石矶,歸夏陽,連北團寨,武永平、象洞,永興化鄉、三層嶺、太平司,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屬縣驿丞四員俸及勻閏銀一百三十兩二錢八分二厘六毫六絲五忽六微(長臨汀驿,清九龍驿,歸明溪驿,上平西驿,各三十二兩五錢七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又驿丞三員勻閏俸銀三兩一錢五分一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長館前驿,甯石牛驿,清玉華驿,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驿丞書手四名、皂隸八名工食銀共七十四兩四錢(長三名,清三名,歸三名,上三名,各一十八兩六錢)。
康熙元年奉裁,屬縣書辦九十六名、庫書八名、倉書八名,工食銀共六百九十四兩四錢(八縣各八十六兩八錢)。
屬縣縣丞書手三名共工食銀一十八兩六錢(長、甯、上各六兩二錢)。
典史書手八名共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八縣各六兩二錢)。
巡檢書手十名共工食銀六十二兩(武一十二兩四錢,永一十八兩六錢,長、甯、清、歸、連各六兩二錢)。
驿丞書手三名共工食銀一十八兩六錢。
學書八名共工食銀四十九兩六錢(八縣各六兩二錢)。
康熙四年奉裁,屬縣儒學齋夫二十四名、門子十六名,工食銀共二百四十八兩(八縣各三丁一兩)。
喂馬草料銀共九十九兩二錢(八縣各一十二兩四錢)。
康熙十七年奉裁,屬縣心紅紙張銀一百六十兩(八縣各二十兩)。
修理倉監銀一百六十兩(八縣各二十兩)。
燈夫三十二名工食銀一百九十八兩四錢(八縣各二十四兩八錢。
康熙二十二年複奉留給,又于雍正五年奉文裁汰)。
馬快草料銀七百一十四兩二錢四分(八縣各八十九兩二錢八分)。
儒學喂馬草料銀九十九兩二錢(八縣各一十二兩四錢)。
以上俱經費項下。
外,順治十六年奉裁,儒學教谕勻閏俸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八縣各一兩五分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乾隆元年奉文,加給教谕俸銀各八兩四錢八分)。
順治十六年奉裁,訓導勻閏銀共八兩四錢五厘三毫三絲一忽二微,康熙四年奉裁,訓導俸銀二百五十二兩一錢六分(俸并勻閏銀八縣各裁三十二兩五錢七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四微。
乾隆元年奉文,加給訓導俸銀四十兩,八縣共加給銀三百二十兩)。
康熙十七年奉裁,各驿膳夫、膳馬、廪糧等銀及留縣雇募夫馬等銀共一千三百六十兩(内:長臨、汀館前二驿三百三十四兩八錢,甯石牛驿二百二兩一錢二分,清玉華、九龍二驿二百一十三兩二錢八分,歸明溪驿七十四兩四錢,連留縣雇募夫馬銀九十三兩九錢六分,上平西驿一百六十八兩六錢四分,武雇募夫馬銀一百二十四兩,永一百四十八兩八錢)。
此系驿站項下。
康熙五年奉裁,按院考校生員試卷等銀三十二兩六錢九分五毫六絲五忽(長七兩五分五厘五毫五絲,甯六兩六錢六分六厘七毫,清二兩九錢一分三厘三毫,歸二兩一錢六分六厘七毫,連二兩六錢六分二厘二毫一絲五忽,上三兩四錢五分三厘九毫,武五兩二厘二毫,永二兩七錢七分)。
康熙十七年奉裁,布政司表夫銀八兩二錢八分五厘(長三兩七錢五分,甯、清各二兩二錢六分七厘五毫)。
護表夫銀一十二兩五錢(甯化)。
庫用巡風火把等銀六十四兩五分(甯、清、歸各二十一兩三錢五分)。
按察使司護表夫銀五兩(長、清、歸、上各一兩二錢五分)。
提學道歲考生員試卷茶餅銀五十兩四錢五分二厘八毫六絲七忽五微(長九兩二錢八厘,甯九兩二錢六厘八絲五忽,清五兩二錢六分一厘四毫五絲七忽五微,歸三兩六錢一分三厘一毫一絲,連五兩八錢四厘八毫,上七兩六錢七分三厘,武四兩八錢七分九厘八毫五絲,永四兩八錢六厘五毫六絲五忽)。
本府進表合用绫袱銀八兩八錢五分六厘九毫七絲(長二兩九分一厘七毫;甯二兩五錢一分四絲五忽,清、歸各一兩二錢五分五厘二絲五忽,連八錢三分六厘六毫七絲五忽,上九錢八厘五毫)。
造報朝觐須知、憲綱等冊銀一十兩六錢九分四厘二毫七絲一忽六微(長二兩四錢三分六毫三絲三忽三微,甯二兩九錢一分六厘六毫七絲,清、歸各一兩四錢五分八厘三毫三絲四忽,連、武各九錢七分二厘二毫三絲三忽四微,永四錢八分五厘八毫)。
季考府學生員試卷茶餅賞紙銀七十一兩五錢(長一十一兩六錢二分五厘,甯一十八兩七錢五分,清、歸各九兩三錢七分五厘,連、上、武各六兩二錢五分,永三兩一錢二分五厘)。
新官到任祭品并公宴銀四兩六錢七厘二毫三絲七忽(長二兩一錢三分六厘五毫三絲,甯一兩六錢,武八錢二分七厘七毫七忽)。
府學歲貢生員往京并陪貢往省盤纏銀七十四兩(長一十三兩四錢三分七厘五毫,甯一十九兩一錢二分五厘,清九兩五錢六分二厘五毫,歸九兩五錢六分二厘五毫,連、上、武各六兩三錢七分五厘,永三兩一錢八分七厘五毫)。
屬縣造報朝觐須知、憲綱等冊绫袱銀五十兩一錢七分三厘三絲五忽(長八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甯一十七兩六錢七分三厘,清五兩,歸四兩一錢六分六厘六毫六絲七忽,連三兩三錢三分三厘四毫,上五兩,武、永各三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三絲四忽)。
新官到任祭品并公宴銀一十兩九錢二分四厘七毫一絲三忽三微(長、清、歸、上各一兩四錢五分二厘七毫,甯一兩四錢五分五厘七毫,連一兩四錢五分三厘七毫,武一兩三錢五分一厘八毫一絲三忽三微,永八錢五分二厘七毫)。
鞭春春牛芒神春花等銀三十五兩四錢六分(長一十二兩四錢六分,甯、歸、連、上各三兩,清六兩,武、永各二兩五錢)。
季考縣學生員試卷茶餅賞紙銀一百二十一兩四錢四分(長二十一兩六錢,甯、歸、連各一十五兩,清一十六兩,上一十七兩,武一十一兩八錢四分,永一十兩)。
考試生儒進學花紅等銀一十六兩二錢八分(長五兩四錢四分,甯、清各一兩七錢,上二兩,歸、連、武、永各一兩三錢六分)。
慶賀花币吊祭銀二十五兩(長二十兩,歸五兩)。
上司巡曆經過合用心紅紙劄等銀七十兩七錢四分六厘(長、永各一十兩,歸、上各一十五兩,清一十二兩二錢,連八兩四錢四分六厘)。
雇募河船答應上司道往贛州銀二十二兩九錢一分(長一十兩四錢一分,清、歸各三兩一錢二分五厘,甯六兩二錢五分)。
答應司道取用卷箱等項銀二兩二錢(長汀)。
管解軍黃二冊杠索盤纏等銀四十三兩四錢六分(長五兩八錢六分,甯八兩一錢八分,清八兩一錢,歸三兩七錢五分,連四兩九錢二分,上三兩七錢五分,武三兩六錢,永五兩三錢)。
縣學歲貢生員往京盤纏旗扁銀二百八十三兩五錢(長、甯、清、連、永各三十八兩二錢五分,歸、上、武各三十兩七錢五分)。
康熙二十一年,複奉留給,又于二十六年複裁,每縣各留給銀一兩二錢五分,實裁銀二百七十三兩五錢。
科舉府縣學生員盤纏銀一百三十九兩五錢九分八厘七毫四忽八微(長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