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風 俗

關燈
意氣,女守貞操。

    但俗信師巫,服食頗事奢華耳。

     永定縣 明志雲:山高水駛,土爽地腴,民性質直,氣習勁毅。

    男勤生業,市無賭博之風;女務織絍,鄉服耘馌之勞。

    取仕登科者不乏,讀書傳業者恒多。

    《閩書》雲:山峻水駛,其人樸願少文,崇尚廉恥。

    其俗吊死問疾,有相關之誼,然頗悍勇,輕生喜鬥。

    邑志雲:藝不求工,商不遠販,子弟充衙役者不齒,閨門有禮,孀居完節者恒多。

    省志雲:貧者栽山種畬而鮮行乞于市。

    國朝,家弦戶誦,樸陋少文。

    勤力作,婦女亦同勞苦;喜任恤,戚鄰不惜匡扶。

    睹淳沕之風,欣然慶矣。

    然聚族而矜逞鬥,藐法而好讦訟,是亦瑜瑾之疵也。

    惟司牧者,寬以養其卞急,明以燭其诪張,則庶幾稱純俗焉。

     氣候(附) 郡距江、廣,複嶺重崗,舊傳為山都所居(《輿地紀勝》雲:造治初,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

    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都,其高者為鳥都。

    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

    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

    當伐木時,有術者周元大,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

    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而煮之于镬内)。

    率多岚瘴,故燥濕雜揉,寒燠靡常,大都恒燠鮮寒,冰雪罕見,禾稼再熟,民度臘少衣絮者。

    或一日暄涼頓别,所雲“日中常有四時天”是也,二、八月為甚。

    每歲正月即多陰雨。

    春、夏之交,黴雨蒸郁,琴書衣珮,濕潤易斑。

    時複大雨,溪河暴漲,為田園陂壩害;時或終風不雨,或苦雨彌旬,或日中驟雨驟止。

    七、八月亦多陰雨,重陽以後,各以其風雨占冬及來歲所宜。

    其風有應時發者,春曰花信,夏曰吹荷花,秋曰凍木犀,冬曰黑風凍。

    若風雨不葉候,多損禾稼;而種山畬者,不嫌雨多。

    此通郡之氣候也。

    然閩地最下,古稱炎方。

    汀居閩上遊,遠溯九龍,至郡城最高,地氣稍寒。

    至三月始蒸溽,可服葛。

    上、永二縣,居郡下流,地近潮、漳,氣益暖,故多産青果、柑桔之類。

    若郡邑各在萬山之中,秋後岚氣尤盛,雖朝食時,猶霏煙蔽空,草樹盡溟濛色。

    或有微霜,朝涼晝燠,候多不正,行旅患之。

    此氣候之大凡也。

     歲時(附) 元旦 早起禮神畢,詣所親賀歲,主人出辛盤款接,至五日乃止。

     春祈 各坊社以金珠錦繡妝扮故事,鼓樂迎神,晚設經壇以祈歲稔。

     上元 街市燃燈。

     社日 農家烹豕,就場祭神會食。

     清明 折柳懸于戶外,仍以插鬓。

    是日,人家往展墓,壺漿絡繹郊原。

    祭畢,就祠飨馂餘,或就豐樹下,藉草啣杯,遞為酬勸。

     四月八日 僧徒于朔日起,舁佛像沿門作歌,索布施,謂之洗佛,共龍華會。

     端午 泛蒲觞,懸艾虎,以角黍相饋遺。

    午時,采百草煎湯沐浴,雲祛百病。

     七夕 女兒羅瓜果中庭,為乞巧會。

    社學生彩畫葫蘆,清晨往郊外,或并燃所習課紙。

     中元 人家各祀其先,以楮作五色绮繡之狀,并金銀楮錠焚之,所在為盂蘭盆會。

     中秋 紳士作月餅相遺,夜置酒酣宴。

    鄉人作社事,婦女于月下設果餅,拜請月姑,置筐于幾,神降則筐自舉,為剝啄聲,視其數,以蔔災祥。

     重陽 士大夫載酒為登高會。

     冬至 人家作米圓,家衆團栾而食,謂之添歲。

     臘月二十四日 每家拂塵。

    俗傳百神以是日上阊阖谒帝,人家俱備物供養,焚楮而送之。

     除夕 前數日,親友各以牲馐相饷,謂之饋歲。

    是日,各祀先禮神。

    黃昏,門外爆竹,其焰薰天,謂之辭歲。

    焚香張燈,老幼團席據爐,坐以待曙,謂之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