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山 川

關燈
延袤數裡。

     相公潭 在縣南三裡。

     潭頭潭 在縣東一裡。

     石壁潭 在縣西二裡壁寨下。

     信豐潭 在勝運裡豐稔寺西,其深莫測。

     鬼湖 在縣北平安裡,廣丈餘,深不可測。

     銅鼓湖 在銅鼓山下,有二湖。

     鹹水湖 一在來蘇裡三層嶺背,一在勝運裡大陂下,其水味鹹,不涸。

     天井湖 一在縣南勝運裡。

    一在北門外,有二湖,亦名天井。

     百丈磜 在平安裡金山側。

    高百丈,一溜如線,傳名黃金坑,險不容足。

     白水磜 在勝運裡。

    去縣三十裡。

     禦天池 在縣南塔院,蓄水備旱,溉田甚廣。

     放生池 在縣西驷馬橋下。

     金船塘 在勝運裡,延數十丈,形如巨船。

     佛嶺泉 在縣東十五裡,自石孔中出,其清如鏡,飲之不竭。

     瀑布泉 在勝運裡盧豐灘上。

     小拔湯 在勝運裡。

     裡田湯 觀音井 在縣南橫琴崗,澄清不竭,旁流一派,溉田數頃。

    上結庵奉觀音。

    疾者取其水洗之,有驗。

     普濟井 在縣西二百步。

     石固井 在縣西石固廟前。

     靈源井 在縣西一裡,不涸不溢。

     井泉井 在縣西進士坊北巷内。

     應星井 在縣東北小街巷内。

     崗背井 在縣西北小巷。

     所前井 在所東畔。

     射圃井 在射圃前西,天順間開。

     新開井 在縣西南小街。

     東門井 在昭陽門内。

     龍泉井 在勝運裡,石隙間流出,四時澄澈,夏冷冬溫。

     漳南道井 在道署。

     龍井 在金山頂。

    渟泓澄澈,清爽如鏡,久立,膚肌俱寒。

     武 平 縣 靈洞山 在縣西十裡,為洞天之一。

    有仙人跨馬石、蛟池、湯泉、石龜諸勝,大洞二十六,小洞二十八。

    下有靈洞院、洞元觀,俱廢。

    又有三石井,舊傳為葛洪煉丹處。

     雙豸山 在縣西十裡。

    雙峰并立,高插雲漢。

     交椅山 在縣北十裡。

    山形如交椅。

     鵝頭山 在縣北十五裡。

    上有石似鵝。

     天馬山 在縣東二十五裡。

    高聳如馬朝天。

     梁野山 即梁野仙山,在縣東三十五裡。

    險峻疊出,絕頂有白蓮池。

    昔鄉民采茗,誤至一岩,見門垂龍須草,蒙披而入,内有佛像、經帙、鐘磬、幢蓋如新,再往迷路。

    頂有古母石,大數丈,遠見百裡。

     石獅嶺、石徑嶺 在縣北十五裡,高峻多石。

     當峰嶺 在縣北三十裡。

    鑿石為路,長五裡,接永平寨。

    上有雙井泉。

     黃公嶺 在縣北一百五十裡,上有聖公泉。

     伏牛嶺 在縣南六十裡,有黑石高廣百丈,形如伏牛。

     白鶴嶺 在縣西十裡,形勢軒昂。

    江、廣往來要路。

     禦屏嶺 在縣北五十裡。

     觀音嶺 在所城南一裡。

     檀嶺 在縣東六十裡。

     南安岩 在縣南八十五裡。

    形如獅子,舊為蛟龍窟宅,俗呼龍穿洞。

    定光大師卓錫于此。

    中有二岩:南岩窈窕幽廣,石室天成;東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

     龍濟岩 在所城南三裡。

    林木嘉茂,石徑窈深,洞前有龍牙石、珠簾泉。

     十二峰 在南安岩前。

    秀峰列峙。

     神仙峰 在所城南十裡。

     象洞 在縣南一百裡,接潮州界。

    環抱纡回,有九十九洞。

    宋政和間,置寨于此。

    《海錄碎事》:洞未開拓時,群象止其中。

    其地膏腴,有美稼可釀醞,邑人重之,名象洞酒。

     化龍溪 一名南安溪,在縣治南百步。

    源出清平鄉,合流歸順鄉,入潮州界。

     千秋溪 在縣東信順團裡。

    源出梁山,經谷孝裡合流入化龍。

     濠坑溪 在縣西邱留東裡。

    源出安遠界。

     武溪 在縣西三十裡,水接化龍。

     漁溪 在縣北豐順平裡。

    源出當豐嶺,下會禾豐。

     黃沙溪 在縣東南十五裡。

    萦纡數裡入化龍。

     禾豐溪 在縣東北。

    源出當峰嶺,下入漁溪,合徑口水入化龍。

     露溪 在縣東北。

    一溪七灣,俗呼露溪七渡。

     大順嶺小溪 在縣東信順團裡。

    自露溪保北入長汀界七裡河。

     順明溪 在縣西順明裡大嶺下,西流出會昌界,合大溪。

     龍溪潭 在縣西六十裡,怪石嵌崆。

    舊傳龍穴,旱禱辄應。

    今裡人疫亦禱之。

     黃坭潭 在縣西南二百步。

     蛟騰潭 在所北文峰塔前。

     蛟潭 在縣南八十裡,水深無際。

    昔有蛟為民患,南安祖師建院岩下,其毒遂弭。

     綠水湖 在南安岩數十裡。

     雲磜 在縣東二十裡,瀑流如練。

    又名白水磜。

     剪刀交灘 在縣西歸郡裡。

     白鹭灘 在縣南豐順平裡。

     七裡灘 在縣北大湘亭裡。

     大頂灘 牙灘 鈎丁峰灘 小籠鈎灘 俱在縣北歸郡裡。

     放生池 在縣西門外。

     溫泉 在縣南五裡。

     聖公泉 在黃公嶺巅。

    相傳,定光佛卓錫,泉湧,水僅杯勺,千人飲之,不竭。

     龍泉井 在縣南禅果院,相傳定光佛所鑿。

    宋慶元間,常有龍見。

     官陂泉 在縣北七裡。

    源泉洶湧,灌田數頃。

     雙井泉 在當峰嶺,有泉兩股,自石罅湧出。

     銅井 在所城内西偏。

    泉極寒冽,汲之聲如銅響,色黃。

     永 定 縣 龍岡山 在縣治北,邑主山也。

    一名卧龍山。

    連蜷蜿蜒,形如龍卧。

     挂榜山 在縣南,邑屏山也。

    形如挂榜,與學宮對峙。

     龍門山 在縣東,邑左鎮也。

    盤旋秀聳,樹碧雲深。

     印匣山 在縣西,邑右鎮也。

    舊為鄉民避兵處。

     銅鼓山 在太平裡,跨上、永二縣界,詳見上杭。

     筆架山 在太平裡。

    峰如卓筆,高出群山。

     虎崗山 在太平裡。

    兩山萦回數裡。

    舊志雲,煙雨晦冥,有巨虎咆哮于崗。

    又名斧光山。

     楊梅山 在金豐裡。

    高峻盤亘數十裡,山多楊梅樹。

     茫蕩洋山 在勝運裡,上、永交界。

    詳見上杭。

     蓮花山 在太平裡。

    疊翠若蓮花。

     黎袍山 在勝運裡。

    蒼翠如畫。

     東華山 在縣南豐田裡。

    巨石嶙峋,舊為虎穴,有黃華道人者呪而治之,結庵其中,患遂息。

     眠象山 在縣南。

     石麟山 在太平裡。

    石洞深窅,燃炬乃可入。

    中橫石案,旁有泉流、乳穴、丹室諸勝。

     白雲山 在縣東二十裡。

    周圍皆竹。

    又名竹城山。

     梌山嶂 在縣北。

    綿亘百裡。

    跨大平、豐田、勝運、溪南四裡。

    上有石如馬,謠雲:“石馬鳴,則有兵。

    ”明成化十四年寇亂,太監盧勝使人擊毀。

     松柏嶂 在縣南三十裡。

    形勢磅礴,綿亘永定、大埔二縣間。

    昔鄉人避寇于此。

     桃坑嶂 在溪南裡。

    山高林茂,有鐵可冶。

     滿山紅 在縣西南四十裡錦豐窯邊,為縣水口。

    山高聳雄麗,半屬潮州。

     三峰 在縣北三十裡。

     貴人峰 與龍門山對峙。

     雙髻峰 在縣北,二峰高聳,狀若雙髻。

     水珠峰 在縣南,上有飛瀑,兩山相向。

    一名雙飛蝴蝶。

     雪竹峰 在縣南,峰秀峻。

     涼傘峰 在勝運裡豐稔寺南,上圓下銳如傘。

     雙岐峰 在縣南,二峰競秀,狀如珏玉。

     新村嶺 在溪南裡梌山嶂下,長袤十餘裡。

     綠嶺 在豐田裡。

     三層嶺 在金豐裡。

    層崗複嶺,屈曲三折,路通大埔。

    今設巡檢司。

     分水嶺 在金豐裡。

    山路狹峻。

    上設巡檢司。

     寒水凹 在城西北,巉岩巇崄。

    明成化間,知縣王環鑿石開道。

     伯公凹 在溪南裡錦豐窯。

     龍顯岩 在太平裡黃田山麓,石如龍。

     吳坑岩 在豐田裡,空洞深邃。

     獅子岩 在太平裡。

     陽岩 陰岩 俱在豐田裡,潘道人修真處。

     鳌石 在縣西田中,杭陂水繞其下。

     五石 在縣北後龍山,一獅子石,一犀牛石,一硯池石,一幞頭石,一朝拜石。

     橫龍石 在太平裡。

     蓮花石 在溪南裡大溪中,群石叢生,狀若蓮花。

     馬迹石 見杭志。

    二石俱當上、永二縣界。

     九蹬石 在溪南裡。

    大石聯綴,若登九級。

     巾石 在太平裡。

     藍盤石 在溪南裡。

     蠟石 在溪南裡,石色如蠟。

     懷響石 在溪南裡,過之者辄聞澎湃聲。

     大洲溪 在溪南裡。

    發自龍岩大池,經高陂、豐田至縣,合成溪。

     豐稔溪 在勝運裡。

    源自龍岩,經上杭黃潭,至漢磜崆,合大溪。

     跳魚溪 見上杭。

     湯湖溪 發源黎袍山,經長窖,至牛鼻崆,合跳魚溪,出豐朗。

     武溪 在太平裡。

    發源寒袍綠嶺下,經龍潭、深渡,合大溪。

     文溪 源自孔夫,經流合武溪,通大洲溪。

     金沙溪 在縣北金沙村,發源豬槽凹南,分流經金谷寺,與古溪橋合。

     箭灘 在溪南裡,水急如箭。

     羅灘 在溪南裡,急流奔湍。

     磨石灘 在太平裡江公隔,水石澎湃。

     憔灘 在縣西,湍急沸浪。

     龍潭 在溪南裡杉子塘。

    舊傳龍潛于内。

     信豐潭 在勝運裡豐稔寺西,其深莫測。

     齊頭潭 在勝運裡,澄深不測。

     鸬鹚潭 在縣西。

    深碧清澈,嘗有鸬鹚群聚捕魚。

     龍潭 一在箭灘上,禱雨辄應;一在溪南杉子塘;一在豐田王守仁題詩處。

     魚跳峽 在溪南裡。

     晏湖 在儒學前。

    周圍約百丈,陂水流潴為湖,春夏洩以種稻,秋冬壅以蓄魚。

     涵水湖 在縣西,今名龍安寨。

    湖水澄湛,中起一阜,旁有溫泉。

     銅鼓湖 見上杭志。

     雙井 在溪南裡吳坑。

    澄澈不涸。

     大洲湯泉 在縣東。

     下洋湯 在金豐裡,石壁流出,四時不竭。

     裡田湯 在勝運裡。

     箭灘湯 在溪南裡,源出小澗,不涸。

     儀門井 在縣治。

     南街井 在錦衣坊左。

     北街井 在橫直左角。

     萬壽井 在寺前街下左邊小巷。

     新井 一在城東門右,一在西城舊窩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