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山 川

關燈
 在縣東南順裡。

    有大小二嶺,路沿山峻絕,綿連五七裡。

     貓兒嶺 在縣東姑田裡。

    與永安接界。

     橫山嶺 在縣東姑田裡。

     野狐嶺 在縣西南順裡。

     垂珠嶺 在縣南河源裡。

    舊傳,宋文天祥兵過此,回顧垂涕,居民痛而表之。

     牛路嶺 在縣南表席裡。

     遠水嶺 在縣南表席裡。

    接上杭界,行人以重灘患涉,避水登此。

     牛枙嶺 在縣東南順裡。

     磨石嶺 在縣北姑田裡。

    石可砺鋒。

     彭地嶺 在縣北北安裡。

    宋彭孫駐兵于此。

     石門岩 在縣東五裡。

    兩石相峙,中空成門。

    宋紹興間,雲峰僧倚岩結庵,名宿雲。

    邑令黃荦創總宜亭,趙汝樵創悠然閣,後亭、閣俱廢。

    明洪武間,邑人沈彥和重建。

     滴水岩 在縣北七裡。

    有泉自石窦出,深不盈尺,不溢不竭。

    相傳定光佛住錫于此。

     石鐘岩 在縣東北安裡。

    半岩有古佛道場。

     鹫峰岩 在縣東七裡。

    勢如鸑鹫。

    旁有瀑布、石倉。

     西寶岩 在縣西十五裡。

     南峰岩 在縣南一百裡。

     白石岩 在縣南表席裡。

    岩皆白石。

     朝天岩 在縣南表席裡。

    峻陡淩雲,下有庵。

     白仙岩 在縣南表席裡。

    峰巒俱白,洞穴甚寬,下俯小溪。

     龍興岩 在縣北北安裡。

    明邑人許浩志與長汀馬馴讀書處。

     寶珠岩 在縣北北安裡。

    上圓石如珠。

     石室岩 在縣北北安裡。

    岩畔有石室。

     廣靈岩 在縣南南順裡。

    岩有洞穴。

    祀定光佛,又名童子岩。

     白雲洞 龍爪石 在西南。

    山下有大石,下瞰溪流如龍爪。

     馬鞍石 在縣東南順裡。

    中偃外昂,形肖馬鞍。

     禾廪石 在縣東北安裡。

     飯籮石 在縣東北安裡。

     雙髻石 在縣東北安裡。

    兩石相绾如髻。

     迎春石 在縣東東田石上。

    立春日人皆詣禱。

     香爐石 在蓮峰山元真堂前,圓仰宛似香爐。

     峭山 在蓮峰靈芝庵後,其石如削,高插雲霄,勒有“壁立千仞”四字。

     文溪 在縣治前,舊名清溪。

    一發于長汀磜,由新林寺前過;一發于金雞山,由法界庵前過,合流至縣,九折而東入清流界。

    因曲折如文字,故名。

    上有文川橋。

     莒溪 在縣南河源裡。

    源出龍岩山中,下接楊家渡頭,西流入長汀界。

     蕭坊溪 源出上杭苎園溪,下抵江頭渡,入上杭界。

     新泉溪 源自羅地,下流抵湯泉溪,合流上杭縣。

     裡崗溪 源出文筆山,下流抵馮坊渡,合流至上杭界。

     隔口溪 出俞溪源,下流抵馮坊渡,合流至上杭界。

    四溪俱縣南表席裡。

     楊花潭 縣東在城裡。

    由文溪下,夾岸多楊木,春暮花飛,故名。

     蓮花潭 楊花潭下。

    舊傳漁人入水,見潭底有石如蓮花。

     龍潭 蓮花潭下,其深莫測,雲有龍居。

    歲久淺塞。

     石固潭 兩岸峭石,水深莫測,衆魚聚焉。

    傳雲,潭底有石岩,中有大魚,衆魚附之。

    漁人誤犯,其噴涎如膠,幾不獲出。

     石門潭 省志作“峽”,在烏石嶺下。

    兩石夾流如門,中深莫測,沿北出林公橋,并入大溪。

     石城潭 在石航陂下,其石險陡,環回如城。

    三潭俱縣北北安裡。

     鐵珠潭 在縣南表席裡。

    潭側有路,石壁峭立,内多細黑石如鐵珠然。

     麻潭 在北安裡。

     楊梅灘 在北安裡。

    源出長汀虎忙嶺,接青太衆流而下。

    灘流險隘,舟楫罕通,岩下舊多楊梅樹。

     長灘 在縣南河源裡,出岩背流注上杭。

    曲折多險,舟楫罕至。

     放生池 在縣西一裡。

    水冬夏不竭。

    舊為放生處,今種蓮,又名蓮塘。

     沙水池 在縣南南順裡。

    春夏泉水湧溢,灌溉姚坊田。

     三龍井 在縣南表席裡。

    井中有雲霧起,雨即至。

    舊傳有龍居其間。

     福仙井 在縣西福仙觀右,有泉甘冽。

     古佛井 縣西南,在城裡。

     瑞泉 縣東,在城裡五顯祠右,甘冽不竭。

     溫泉 一在表席裡新泉,一在南順裡湯頭,一在姑田裡豐頭。

    四時常溫,可供浣濯。

     上 杭 縣 紫金山 在縣北平安裡,邑主山也。

    山勢巑岏,丹碧如畫。

    宋康定間,常産金,因名。

    上有三池,名曰膽水。

    上、下二池,有泉湧出,中一池蓄上池之流。

    宋時,縣治密迩其地,池水色赤味苦,取浸生鐵,可煉成銅。

     七峰山 在縣北,為邑後鎮。

    七峰綿亘,翠麗可愛,形家謂上應北鬥,又名七星山。

     挂袍山 在縣南五裡,為邑前鎮。

    相傳,未立縣時,有術者過之,曰:“袍山蒼蒼,朱紫盈坊”,乃遷縣于此。

     展旗山 在縣西五裡,為邑右鎮。

    數峰相連,形若展旗。

     橫琴山 縣南在城裡。

    橫亘溪前,平衍如琴。

    亦名橫琴崗。

     冷洋山 在縣東。

    高出群山,俯瞰縣治,有一水迸石而出,夏月極冷。

     覆籮山 在縣東北。

    高聳特立,山頂端圓如覆籮。

     筆架山 在縣西。

    三峰屹立若筆架。

     南寶山 在縣北平安裡金山之陽,如筆插空。

    舊傳有童子牧牛其上,得白璧一雙,因名。

     靈蛇山 在縣北平安裡。

    峭拔淩空。

    舊傳山有巨蟒,過者必禱焉。

     亂石隔山 在縣北古田裡。

     石獅山 在縣西來蘇裡。

    山石巉岩,狀若獅子。

     鐵障山 石壁若障,山之西産鐵。

     茫蕩洋山 俱在縣東勝運裡。

    上接漳、潮界,綿亘數百裡,蒙密嶄絕,人迹罕至,宜立隘以防據險者。

     高唐山 在縣西南來蘇裡。

    舊傳有高唐二姓年皆九十餘,入此山修道不返,因名。

     王壽山 在來蘇裡。

    危峰怪石千态萬狀,形如樓閣,有王者執圭象。

    舊志誤為羊廚山。

     銅鼓山 在縣東太平裡,山有泉井。

    相傳有銅鼓從空墜至山腰,擊石裂泉成井,鼓聲聞則歲大稔。

    又石壁倒書“千年”二字徑尺,唐李陽冰篆。

     美女峰 在縣南。

    其峰有四,佳麗婉媚如美女,故名。

     雙髻峰 在縣東,為邑左鎮。

    二峰插漢,宛若雙髻。

     五子峰 在紫金山之巅,又名五龍,高峭如削。

     普陀峰 在縣東白葉場,峰下有普陀寺遺址。

     文筆峰 在縣東白砂裡。

     爐背嶺 在縣東十裡。

     石冷洋嶺 在縣東十五裡。

     大磜嶺 在縣西十裡。

     三層嶺 在縣南十五裡。

    成化間,李時英沿路植松五百株,行者便之。

     雙溪嶺 在縣東五十裡。

     羅括嶺 在縣東平安裡。

     石牌嶺 在縣東勝運裡。

    有巨石方正如牌。

     香嶺 在白砂裡。

    舊傳有檀木香數百本,因名。

     燈籠嶺 在勝運裡。

    上有石若燈籠。

     蜈蚣嶺 在勝運裡。

    嶺路蜿蜒若蜈蚣。

    正統間,鄉民吳廣植松以蔭。

    俗名鵝公嶺。

     棉嶺 在縣西勝運裡棉村。

    景泰間,邑人唐常夾道植松檺以便行人。

     黎公岩 在縣二裡,舊傳黎道人修真于此。

     仙女岩 在縣東白砂裡。

    負崗瞰溪,中廣三丈,有穴上透天光。

    舊傳有仙女居此。

     寶興岩 在平安裡場西北。

     石鐘岩 在平安裡。

    中流石乳,旁有巨石,擊之有聲如鐘。

     半坐岩 在紫金山。

    石如龛,容坐一人。

     管公岩 在平安裡。

    中有石鼓,擊之辄鳴。

    舊傳管姓者修行于此。

     東安岩 在縣東五十裡。

    舊傳定光佛棲息于此。

     石燕岩 在縣東勝運裡。

     黃楊岩 在銅鼓山下。

     青峰岩 在縣南來蘇裡,岩有秀峰。

     九仙岩 在縣南十裡。

    中有曲流、古洞、雙橋、履雲亭諸勝。

     古石岩 在縣東北二十裡。

     赤面石 在縣北三十裡。

    石上圓下方,峭直而赤。

     石龍 在縣北平安裡,橫亘溪中,背有鱗文。

    遇旱,鄉人積沙石于背,即雨,水漲,去之乃止。

     仙榜石 在金山,石皆霞文,橫豎數十丈,光不受藓。

     觀音石 在縣北平安裡大溪中,石似觀音者三,前有觀音潭。

     烏虎石 在縣東十五裡大溪中。

     獅子岩 在縣東二十裡梅溪寨西水口。

     馬迹石 在勝運裡山澗中。

     香爐石 在白砂裡九曲水口。

     蓮花石 在溪南裡大溪中,即魚矶石壁。

    波濤湧急,舟過稍失手則覆。

    其石叢生如蓮花。

     大溪 在縣南。

    發源長汀界,合衆溪入縣境,會舊州語口水,至縣治南山下過美女峰,萦回三折西流五百步,南經潭口直抵潮海。

     濑溪 在縣西三裡。

    萦纡至展旗山下合大溪。

     金山下溪 在縣北。

    清泚聲泠泠,東流數裡滲入沙石中,号乾坑,數百步外,複湧出長流。

     苦竹溪 在縣東北五裡。

    源出白沙裡山間,中合衆流,至水西渡入大溪。

     水埔溪 在縣西北十裡。

    源出武平界,經岩頭鋪至水布灘合大溪。

    縣志作嚴迳溪。

     九曲溪 在縣東北白沙裡。

    源出新坊口,萦纡九折至語口會大溪。

     南寶溪 源出南寶山下,流數裡納礬水會金山下溪,至中寮場與南橋小澗水合流而東。

     礬溪 出中寮場之東,與南寶溪合流。

     新田溪 在中寮場西,合南寶溪過靈蛇山語口溪,南流至舊州會大溪。

     黃潭溪 在勝運裡。

    源出龍岩門小澗,至小拔湯過上南湖,經三壩漠磜崆會大溪。

     安鄉溪 在勝運裡。

    源出東安岩小澗,合流大溪。

     跳魚溪 在勝運裡。

    源自梌山嶂,至豐稔寺前合黃潭溪。

     回龍灘 崎險,有石似龍。

     白石灘 在回龍下。

     栖禾灘 近藍屋驿。

     目忌灘 水湍急,舟人畏視之。

     镬風灘 二水衡縱,浪滾如镬。

    五灘俱縣北平安裡。

     高車灘 旁置高車轉水溉田。

     馬尾灘 水散流若馬尾。

    二灘俱在城裡。

     逃船灘 勢甚險,舟避溪旁,齊力備器而過,俗呼丁灘。

     操蓬灘 亂石森列,舟過此必操蓬以濟。

     上徐灘 下徐灘 大籠鈎灘 五灘俱縣東勝運裡。

     大孤灘 在縣南來蘇裡。

    衆石槎牙,船難上下,行者必易載而渡。

     草履潭 在縣北長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