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山 川

關燈
定始鑿,以運汀糧。

    按張籍送元汀州詩有“全家遠過九龍灘”之句,則唐時已行舟矣。

    又有十八灘,明成化間,縣令淩寀募工鑿去惡石,灘勢少殺。

    岸上有九龍王廟,一名安濟廟。

    宋蔡襄守泉州時,有布衣投谒,自稱甯化九龍道士,頃忽不見,刺上有詩一首。

    明年,襄過谒廟,亦答以詩。

    宋時,清流尚屬甯化,故謂甯化九龍。

    邑人賴世隆有九龍行。

     黃柏洋 在縣東五十裡。

    宋文天祥行兵至此,遇大風雨,入農家以避,題有聯句。

     漁滄潭 在縣龍津橋南。

    其上有亭,三潭相連,深不可測。

     楊梅潭 在縣東南七裡灘下。

     長空潭 在長空灘下。

     門潭 在鐵石矶巡司前,長一裡許。

     秋口潭 在夢溪裡。

     縣前井 在縣東首。

    成化庚子,知縣淩寀浚。

     聖堂井 在縣南祐聖祠左岩下。

    泉四時不竭,後人累石為二井。

    知縣吳中結亭複之,改名寒泉。

     倉前井 在縣南米倉嶺下。

    深三丈,色清而冽。

     東嶽廟井 在縣東南。

     聖水庵泉 在縣北屏山下。

    水出洞中,味甲寒泉。

     角樹泉 在縣晏公廟下。

     溫泉 一在池溪,一在嵩口,一在邱源。

    源皆出山下,湯可熟物。

     東峰泉 在漁滄坑,泉流飛瀑。

    有伍姓者,鑿岩為池,接竹引之,度龍津橋,以便人汲。

     歸 化 縣 樓台鼓角山 在縣南歸上裡,邑主山也。

    數峰連屬,中一峰聳突似樓台,其餘諸峰圓者似鼓,峭者似角。

     印诰山 在縣後。

    高聳平正,形如印诰。

     蛾眉山 在縣治前。

    群峰聯絡,中有一峰,宛若蛾眉。

     飛鳳山 在縣東北歸上五裡。

    下臨平田,望若鳳飛。

     小三台山 一名君子峰。

    在縣學前。

    三峰秀麗,聯屬如台星然。

     象山 即南山。

    縣東二裡,狀如巨象。

     屏風山 在東坑,山形若屏風。

     銀瓶浪盞山 在縣南歸上裡。

    峰巒聯屬,中二峰圓尖形如銀瓶,餘三峰圓小似盞。

     龜山 在縣東五裡晏坊,又一在石珩村溪旁,如龜,下有甘潭。

     響石山 在縣西寺坑裡。

    其山皆石,人語則響。

     鶴遷山 在縣東翰溪裡,昔有鶴飛聚。

     靈台山 省志、縣志俱作“雲台山”,在石珩裡,高峻直聳雲霄。

     龍西山 在縣北柳楊裡。

    奇峭千丈,中有聖水岩。

     紫雲台山 在縣東歸下裡。

    高冠諸山,頂上有田塘水碓,居民三百餘戶,又有均山,三峰聯絡,雖盛夏可衣絮。

    日出,岚霧空蒙,望之如紫雲。

     文筆山 頂有棋盤石,舊傳,晏北海看奕遇仙處。

     五頂嶂山 在縣西二十裡。

    高峰插雲,旁有五雷石,下為響石。

     蓮花山 在縣東三十裡。

    層巒疊翠,形如蓮瓣。

     覆船崗 縣志作“覆盤岡”。

    在縣東晏坊,狀如覆船。

     天上崗 在縣東三十裡。

    頂高峻,人行其上如在半空,夕岚曉霧,咫尺莫辨。

     考嶺 在城南半裡。

     大黃嶺 一在縣東二十五裡,一在縣北三十裡,土色黃瑩。

    舊志作“歸上裡”。

     鐵嶺 在縣東興善裡。

    高峻厄險,頂有公館、鋪隘、禅堂,接将樂縣界。

     黃牛山 在縣西柳楊裡。

    宋紹定間,曾寡婦晏氏結寨禦寇處。

     五雷峰 在縣四十裡,旁有石如雷。

     仁壽峰 在縣四十裡,峰最高,雲起即雨,人以為候。

     筆架峰 在縣東翰溪裡,三山森列如筆架。

     騰雲嶂 在縣西南歸下裡,高大磅礴,周回百裡,山頂常帶雲氣。

     獅子岩 在縣東晏坊,與象山相持為邑水口,頂有塔。

     滴水岩 在縣北五裡。

    上有泉水下滴,亢旱不竭;西有洞闊數丈,其石扣之有聲;下有隐流約數十裡,世傳仙人堂噴水坑即此水所出,一名玉虛洞,詳見宗臣記。

     北鬥岩 在城西北五裡。

    石山環抱,中平坦,有庵,有池,岩畔有觀音閣。

    俗傳星墜成窩,又名星窟。

     鳳凰岩 在縣東龍湖市。

    有石如飛鳳。

    宋楊時讀書處。

     聖水岩 在縣北柳楊裡。

    三濟祖師結庵其上,有小石泉深尺許,不盈不竭,涴即雷鳴。

     黃楊岩 一名靈峰山,即萬壽岩,在縣東八十裡。

    岩居歸化、永安二縣界,多産黃楊木。

    上有洞三,一在半山,一在第一洞下,一在淳化寺,洞口有古碑,字畫不可辨。

     聖隐岩 平洋突起小阜,宋楊時誕生于此。

     侍郎岩 在黃楊岩北五裡,舊名翠雲。

    宋熙、豐間,侍郎張駕、祭酒楊時、司谏陳瓘讀書于此。

     翠雲岩 在黃楊岩後。

     碧雲洞 在黃楊岩後。

     觀音洞 在翠雲岩旁。

    石懸立如觀音、羅漢像,中有石室,前數十峰狀如筆,下有石鼓、試劍石,岩頂怪石若獸蹲踞狀。

     獅子洞 在縣西北永安鋪。

    怪石蹲踞,宛若怒猊,中有數石室,虛明深邃,一柱矻立如镂。

     玉岩洞 在縣西北永安鋪。

    洞内明爽,石色光瑩。

     儒冠石 在縣東南石珩村,有石俨若儒冠,裡人名為秀才石。

     金盤石 在縣東岩前溪中,形圓色黃。

     試劍石 在縣東淳化寺觀音洞。

     八卦石 在縣東翰溪柱下澗。

    中有大石,狀如龜文,有八小石如龜,四圍繞如八卦。

     門檻石 在縣東珩溪。

    沿渚夾峙裡許,水從中流,狀如門檻。

     印石 在縣西北二十裡羅漢寺溪口,石疊兩層,上小下大,如印。

     棋盤石 在縣東黃陂。

     明溪 在縣東南五裡。

    山下帶水達福林庵側而去,岩有大小阜,相對如“明”字,故名。

     翰溪 在縣東興善裡。

    發源龍湖澗,流至沙溪始大。

     珩溪 在縣東石珩村。

    上接明溪,下達沙溪。

     雷霆溪 在縣東興善磜頭。

    其水接翰溪,沿渚十裡,亂石巑岏,激如雷霆。

     布溪 在縣東歸下裡。

    源接吉溪,沙溪之水流至岩前,彙衆水而來。

     沙溪 在縣東歸下裡。

    源接珩、翰二水,至是可通小舟,下岩前合衆流出。

     龍坑潭 在縣東興善裡山間,深不可測,龍穴于中,旱禱即雨。

     甘潭 在縣東石珩村龜山下,水極甘冽。

     白水磜 在縣西新興鋪,山頂流下,宛如瓶瀉。

     百丈磜 在縣東邝坊裡,自山巅瀉下,如雪花飛墜。

     黃金井泉 在城西四裡。

     甘泉 在城北葉舍坑,可灌千畝。

     湯泉 在縣東一百裡,四時湧沸如湯。

     東泉井 在縣東東泉閣下。

     西泉井 在縣西學後。

    二井旱不竭。

     仙人井 在縣東石珩村。

     揭家井 明嘉靖間,邑人揭趙真開。

     連 城 縣 蟠龍山 在縣北,舊名後龍山。

    自清流豐山東南逶迤而來,至縣境為奇石峰,複突聳而上為西寶山,又盤伏而南為三軍山,下抵縣曆六十裡,屹然拔起縣後,為縣治主山。

     蓮峰山 在縣東北。

    高峻險絕,石壁巑岏,盤亘數十裡,其上平曠,可容萬人,宋彭孫常居之。

    有石梯、石巷僅容一人,官置三寨于此,遇寇警,則移民以避之。

    又有定光道場,号曰白雲洞天。

    元馬周卿标為十三景,隸書岩壁間,曰蒼玉峽、曰豸冠、曰雲棧、曰天梯、曰桃源、曰清如許、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雲深處、曰天光咫尺、曰蒼谷、曰淩虛、曰小崆峒,又有香爐石、九老亭、迎春石,立春日人皆詣石禱祝。

    劉玉成詩序雲:“汀郡諸勝,紫金弘而敞,朝鬥窈而清,滴水奇而秀,語大觀則不若蓮峰也。

    ” 赤嶺山 在縣西在城裡。

     高凍山 在縣北在城裡。

    群峰深峻,盛暑亦寒。

     彭屋山 在縣西在城裡。

    舊有彭姓者居此。

     馬坑山 在縣西北在城裡。

    山下有澗,曰馬坑,民居環聚。

     小張坑山 在縣北黃公橋側。

     白雲山 在縣南表席裡。

    高插雲漢,時有白雲覆頂。

     天馬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裡。

    怪石昂藏如天馬,舊傳遇風雨則嘶,嘶則鄉裡不靖。

    元末雷隕其首,石尚存。

     金雞嶺 在縣南表席裡。

    舊傳,有人至山中,見一庵有金雞飛鳴,因寄宿,及覺,失庵所在。

     獅子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裡。

    怪石蹲踞如獅。

    岩下有文珠庵。

     三仙山 在縣東北安裡。

    舊傳,有三人山中談笑竟日,倏乘鶴去。

     銀屏山 在縣南南順裡。

    山磅礴屹立,天霁若銀屏。

     筆架山 在縣東南順裡。

    山聯屬如筆架。

     西寶山 在縣南南順裡。

    山常有夜光。

     西山 在縣南表席裡。

    有杜山隐是山,功成蛻化,鄉人建庵祀之。

     金櫃山 在縣東北安裡蓮峰旁。

    山巅有巨石圓整,橫截一縫若櫃然。

     涼傘山 在縣南河源裡。

    山頂團圓如傘。

     大嶺山 在縣南隔頭。

    山嶺高峻,有路沿山而上,西抵長汀界。

     堆禾山 在縣北北安裡。

    突起平陸,狀若堆禾。

    黃氏世居其下,今名黃屋山。

     三将軍山 在縣西南順裡。

    三峰并峙,狀若人立。

     雲山 在縣南河源裡。

    高接層霄,雲出其頂。

     将軍山 在表席裡。

    端聳特立,雄據縣南。

     羅婆山 在縣東北南順裡。

    昔有羅婆居山下,因名。

     上峽山 在縣東北安裡。

    兩山峽立。

     高貴人山 在縣南河源裡。

    有顯士姓高者過此徘徊,愛其秀美,因名。

     劉地山 在縣南河源裡劉地村。

     大坪山 在縣南南順裡。

    山阜廣闊,岩石平坦。

     髻頭山 在縣東姑田裡。

    群峰盤結如髻。

     蕭坑山 在縣北。

    明萬曆中,邑令徐大化築北閘,鑿石其上,石線中有“徐欽徐昌”四字。

     豐山 世傳宋時侍郎沈勇營葬于此,後呂純陽令土神送出骸殖,沈覺仍瘗,呂化作道人曰:“易汝鼓架山穴,是處陽真人道場也。

    ”後清流縣有歐陽姓者寓此得仙。

     龍子崗 在縣西南順裡。

     七星崗 在縣南南順裡。

    崗列如七星。

     七裡崗 在縣西南順裡。

     塔背嶺 在縣東在城裡。

     鹧鸪嶺 在縣西。

     分水嶺 在縣北北安裡。

    一水沿嶺分注長汀、連城二縣。

    嶺上有鋪。

     烏石嶺 在縣東北安裡。

     赤竹嶺 在縣南表席裡。

    多産赤竹。

     陡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