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志卷五人物古迹
關燈
小
中
大
人物第十士行列女
王營耆獻之可征者,鹹豐《志》則楊穆,新《志》則孫步雲、王啟秀、張燿南。
三百年間,記載闊略,亦已甚矣。
以餘所聞,鄉先生之庸行庸德,足以風末世而厚邦俗者,未始無之。
要皆限于道、鹹以下,民俗近賈,但解錢刀,畸人卓行,淪滅無紀,可勝道哉!今遠取邑志,近取鄉論,荟而書之,得二十餘人。
其間往往事狀無征,虛存美詞,有欲詳而不得詳者,後之君子,可以鑒焉。
楊穆字西牧。
清康熙間增貢,以中書通判歸德。
才氣過人,治水聽訟,聲施甚著。
康熙十七年,河決王家營,知縣管钜遷鎮于東,招撫流遺,穆躬遘其事,為立石記之。
善為詩,與孫執升友善,著有《柳溪詩略》、《芸香草》若幹卷。
楊氏于裡中最為舊姓矣。
鹹豐中,諸楊有廷模者,多财能施,嘗大治涵洞,市中積水暢出,食利至今。
王啟秀字蔚甫,廪貢生。
清介拔俗,教授終其身。
錢司業振倫主講崇實書院,許其氣節。
家故不豐,獨慷慨多義行。
嘗輸館谷百千,倡殷富捐,以振窮檐之不能自存者。
歲冬則醵錢立粥廠,以是雖疊遇兇荒,民無流離。
弟仲山,亦清德君子。
何際隆字赓虞。
少從秀才丁樓遊,壯乃治醫,熏然慈仁,于貧窭未嘗責報。
歲暮雨雪,流丐凍饑,際隆與裡中王啟秀、查守槐共施粥振之,多所全活。
自餘醫門老宿,若魏秉壎、徐垣、許暄之、何淇泉、趙士華,皆知名。
秉壎擅小兒科,有“痘神”之目。
垣其弟子。
暄之善施,以醫方種其德。
淇泉五世瘍醫,門業稱盛。
士華喜遊俠,七十能騎,蓋以醫為寄者。
秦蒼璧字冠璜。
道光中,以童子試入邑庠,鍵戶誦書,至于白首。
學政王先謙榜其居曰“孝廉方正”,蒼璧未嘗示于人也。
秦氏河北舊族,自蒼璧始,主縣之信成義學者凡三世,裡人稱之。
子大同,字謂堂,廪貢生,精制舉文,數薦鄉闱不報。
性方嚴,雖接家人,儀觀肅然。
同治庚午,成《秦氏譜》若幹卷,山陽高延第序之曰:“君少奮于學,有聲庠序間。
今雖老矣,方挈其子應省試,觸盛暑不憚,可謂壯哉!”子曰宗琇,字伯珩,廪增生,亦恂謹之士,卒民國時。
趙士駿字轶凡。
孝友惇笃,悅于詩書。
未冠入邑庠,築梯雲館于河上,治舉子業。
既累踬不第,遂授徒終其身。
徜徉土室,莳菊自娛,号“菊莊老人”。
大河以北,獨與魯孝廉通父、吳比部稼軒善,觀花命酌,清言移日。
卒年八十餘。
有《趙氏譜》二卷、《梯雲集》二卷。
子四,長鳴鶴、季鳴琮,并遊縣庠。
鳴鶴多才藝,善書畫,有《紅豆齋詩》。
鳴琮少攻苦,晚厭人事,去從軍。
既又逃于景教,褐衣布袋,遊戲塵俗,見者以為狂焉。
叔子鳴瑔,自有傳。
韓涵字渾儒。
家貧,為外北主簿典書記。
書記無薪給,受屯田四十畝,值軍興,慨然曰:“不能執幹戈衛社稷,焉用田為?”趣上書歸之。
平生嚴取與,教子侄無姑息,卒世其學。
樂道人善,鄉裡有道者嚴事之。
忍饑誦書,治音韻、算術,略盡其理。
卒年五十九。
又有李鶴鳴,字九臯。
掌左營參将署書記四十年。
蚤歲讀兵書,旁涉載籍。
為人恂恂然,與涵善。
晚教子成秀才,亦與涵同。
趙殿元字佐臣。
少丁撚亂,無蓋藏。
事祖母王,能緻其養。
同治中,以騎射得鎮标左營外委。
然不樂仕進,居常以經史自課,所居西門舊宅,榆陰滿庭,客至則亹亹論明季事,客不能難也。
愛重師友,對後生必勉以學,卒以儒素世其家。
祁一山及子毓麟,兩世訓蒙,裡中出其門者甚衆。
一山愛畜鵝,風裁蕭灑,以道自重。
毓麟席其教,跬步必謹,人敬之若師保。
孫步雲字月樵,優附生。
善談論,涵泳百家,出其門者多知名。
世家河北,每淫潦卒至,平陸皆沮澤,歲比不登。
步雲請于邑令,穿渠達鮑營河,期月而就。
遺著有《自反齋雜體詩》。
子晸,字閬仙,附生,壯治醫經,嘗推産其兄。
身率家人,懸壺王營市,以自給。
謹身敕行,卑以自牧。
鹽商有施藥局,重其行,延主内科。
論世主平恕,不為肆心獨往之論。
與邑賢交,獨取馮太學寶墀、王孝廉登雲。
晚有幼子之殇,哀不能釋,未六十,以風痹卒于家。
杜學浔字蓮舫,廪貢生。
家貧,廉隅自敕,不歆榮利。
董地方事,不輕見官府,不以一錢自污。
嘗與修圩之役,人多其潔。
又有王壽芝、李子章,皆邑諸生,與學浔同時,教授裡闾,有謹厚之名。
費瑤字琨圃;楊沄字少芗。
皆授徒終身。
費氏以賈人
三百年間,記載闊略,亦已甚矣。
以餘所聞,鄉先生之庸行庸德,足以風末世而厚邦俗者,未始無之。
要皆限于道、鹹以下,民俗近賈,但解錢刀,畸人卓行,淪滅無紀,可勝道哉!今遠取邑志,近取鄉論,荟而書之,得二十餘人。
其間往往事狀無征,虛存美詞,有欲詳而不得詳者,後之君子,可以鑒焉。
楊穆字西牧。
清康熙間增貢,以中書通判歸德。
才氣過人,治水聽訟,聲施甚著。
康熙十七年,河決王家營,知縣管钜遷鎮于東,招撫流遺,穆躬遘其事,為立石記之。
善為詩,與孫執升友善,著有《柳溪詩略》、《芸香草》若幹卷。
楊氏于裡中最為舊姓矣。
鹹豐中,諸楊有廷模者,多财能施,嘗大治涵洞,市中積水暢出,食利至今。
王啟秀字蔚甫,廪貢生。
清介拔俗,教授終其身。
錢司業振倫主講崇實書院,許其氣節。
家故不豐,獨慷慨多義行。
嘗輸館谷百千,倡殷富捐,以振窮檐之不能自存者。
歲冬則醵錢立粥廠,以是雖疊遇兇荒,民無流離。
弟仲山,亦清德君子。
何際隆字赓虞。
少從秀才丁樓遊,壯乃治醫,熏然慈仁,于貧窭未嘗責報。
歲暮雨雪,流丐凍饑,際隆與裡中王啟秀、查守槐共施粥振之,多所全活。
自餘醫門老宿,若魏秉壎、徐垣、許暄之、何淇泉、趙士華,皆知名。
秉壎擅小兒科,有“痘神”之目。
垣其弟子。
暄之善施,以醫方種其德。
淇泉五世瘍醫,門業稱盛。
士華喜遊俠,七十能騎,蓋以醫為寄者。
秦蒼璧字冠璜。
道光中,以童子試入邑庠,鍵戶誦書,至于白首。
學政王先謙榜其居曰“孝廉方正”,蒼璧未嘗示于人也。
秦氏河北舊族,自蒼璧始,主縣之信成義學者凡三世,裡人稱之。
子大同,字謂堂,廪貢生,精制舉文,數薦鄉闱不報。
性方嚴,雖接家人,儀觀肅然。
同治庚午,成《秦氏譜》若幹卷,山陽高延第序之曰:“君少奮于學,有聲庠序間。
今雖老矣,方挈其子應省試,觸盛暑不憚,可謂壯哉!”子曰宗琇,字伯珩,廪增生,亦恂謹之士,卒民國時。
趙士駿字轶凡。
孝友惇笃,悅于詩書。
未冠入邑庠,築梯雲館于河上,治舉子業。
既累踬不第,遂授徒終其身。
徜徉土室,莳菊自娛,号“菊莊老人”。
大河以北,獨與魯孝廉通父、吳比部稼軒善,觀花命酌,清言移日。
卒年八十餘。
有《趙氏譜》二卷、《梯雲集》二卷。
子四,長鳴鶴、季鳴琮,并遊縣庠。
鳴鶴多才藝,善書畫,有《紅豆齋詩》。
鳴琮少攻苦,晚厭人事,去從軍。
既又逃于景教,褐衣布袋,遊戲塵俗,見者以為狂焉。
叔子鳴瑔,自有傳。
韓涵字渾儒。
家貧,為外北主簿典書記。
書記無薪給,受屯田四十畝,值軍興,慨然曰:“不能執幹戈衛社稷,焉用田為?”趣上書歸之。
平生嚴取與,教子侄無姑息,卒世其學。
樂道人善,鄉裡有道者嚴事之。
忍饑誦書,治音韻、算術,略盡其理。
卒年五十九。
又有李鶴鳴,字九臯。
掌左營參将署書記四十年。
蚤歲讀兵書,旁涉載籍。
為人恂恂然,與涵善。
晚教子成秀才,亦與涵同。
趙殿元字佐臣。
少丁撚亂,無蓋藏。
事祖母王,能緻其養。
同治中,以騎射得鎮标左營外委。
然不樂仕進,居常以經史自課,所居西門舊宅,榆陰滿庭,客至則亹亹論明季事,客不能難也。
愛重師友,對後生必勉以學,卒以儒素世其家。
祁一山及子毓麟,兩世訓蒙,裡中出其門者甚衆。
一山愛畜鵝,風裁蕭灑,以道自重。
毓麟席其教,跬步必謹,人敬之若師保。
孫步雲字月樵,優附生。
善談論,涵泳百家,出其門者多知名。
世家河北,每淫潦卒至,平陸皆沮澤,歲比不登。
步雲請于邑令,穿渠達鮑營河,期月而就。
遺著有《自反齋雜體詩》。
子晸,字閬仙,附生,壯治醫經,嘗推産其兄。
身率家人,懸壺王營市,以自給。
謹身敕行,卑以自牧。
鹽商有施藥局,重其行,延主内科。
論世主平恕,不為肆心獨往之論。
與邑賢交,獨取馮太學寶墀、王孝廉登雲。
晚有幼子之殇,哀不能釋,未六十,以風痹卒于家。
杜學浔字蓮舫,廪貢生。
家貧,廉隅自敕,不歆榮利。
董地方事,不輕見官府,不以一錢自污。
嘗與修圩之役,人多其潔。
又有王壽芝、李子章,皆邑諸生,與學浔同時,教授裡闾,有謹厚之名。
費瑤字琨圃;楊沄字少芗。
皆授徒終身。
費氏以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