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志卷四禮俗宗教學校

關燈
傅而按試之,王營列最優等,謂有先正典刑。

    凡此皆昔時義學也。

     光緒之末,變法令下,乃廢義學,立學堂。

    接乎民國,易置者屢。

    今本其終始,撮記以備故實。

     稽古初等小學堂。

    校址馬王廟。

    光緒二十九年,知縣洪槃谕辦,曆任堂長彭永年、孫乃煊、費瑤、王義和。

    改國後為第三初級小學校。

     蔚文初等小學堂。

    校址西街北首張宅,後遷糧食街,又遷參署西院。

    宣統元年,麥厘董事張旭初禀辦。

    曆任堂長張旭初、杜廷棟。

    改國後為第二初級小學校。

     達材初等小學堂。

    校址小營月光庵。

    原為義學,宣統二年,小營油商籌辦,堂長趙鳴琮。

    改國後為第十九初級小學校。

     萃英初等小學堂。

    校址清真寺。

    宣統二年,王營皮商籌辦,初為簡易識字學堂,未幾更名,尋又改稱蔚文第二小學,堂長楊葆身。

    改國後停辦。

     右清季小學四所。

     區立第二初級小學校。

    校址舊參署,後遷城隍廟西,又遷清真寺。

    民國元年以蔚文小學改建。

    曆任校長張炳華、秦兆鋆、戈壽彭。

     區立第三初級小學校。

    校址太陽宮,後遷清真寺,又遷城隍廟西。

    民國元年以稽古小學改建。

    曆任校長馬家騰、張丙元。

    民國十七年七月與第二小學并為王營小學校。

     私立文蔚初級小學校。

    校址舊參署李宅。

    民國六年二月,裡人趙鈞、孫如墉倡辦。

    校長趙鈞。

    七年七月并于第三初級小學。

     區(五)[立]第十九初級小學校。

    校址小營月光庵。

    民國元年以達材小學改建。

    校長唐正沂。

    十七年七月改為縣立小營初級小學。

     右改組前小學四所。

     縣立王營小學校。

    校址城隍廟西。

    民國十七年七月,教育局循裡人秦國铨等之請開辦,以原設第二、第三兩初級小學并入,舊校舍六間,裡人捐款重建。

    校長楊廣生更以城隍内宮客堂、财神殿等處畫入。

    今校長為張秀生。

     縣立小營初級小學校。

    校址月光庵。

    民國十七年七月以區立第十九小學改建。

    曆任校長邵本煥、周慕雲、唐正沂、張丙元。

     右見存小學二所。

     嗚呼!吾志學校而歎營人之後時也。

    夫世之不幸非一,而無教為大。

    以營民之衆,歲輸多額之捐,而當道不之重,局局于兩初級小學者十餘年。

    雖複升學有志,而貧者難之。

    末俗梗而不遷,天才阏而莫遂,皆此之由。

    今雖幸而有成,而待教之衆,拯者幾何?擴而充之,是所望于當局者矣。

    學齡兒童數,王營凡千零四十八人,小營凡四百六十七人,今但有完小一所、初小一所,待教仍衆。

     社會教育。

    亦起于清末,先是光緒三十二年,勸學所區董張旭初、宣講員劉文波,嘗倡立王營自治宣講所及閱報社于新祥禅院。

    先文學公時為勸學員,亦與發起并草簡章六條禀縣通詳立案。

    簡章錄下:一宗旨。

    以開通民智、培養公德、正人心厚風俗為宗旨,無論何人,皆可聽講,惟不得喧嘩騷擾。

    宣講書籍,拟以《咨議局章程》及《選舉法》、《公民必讀初編》、《地方自治綱要》、《地方行政制度》、《直隸自治講演集》及關于地方自治之部頒章程;二講員。

    暫由某等擔任,俟籌有經費,再議續辦自治研究所;三講期。

    每星期日下午二時至六時;四講所。

    暫設王營新祥禅院,俟擇有适中處所,再行遷移;五報紙。

    計《預備立憲公會報》、《時報》、《神州日報》、《中外日報》、《輿論日報》凡六種;六報費。

    現已商明提憲,設立之閱報社,由清江間日轉送六分到營,送資由本社發給,不取報費;附則。

    監督責任在城,應歸警察局,王營距離較遠,臨時請本鎮汛官到所監督。

    一時聽者填門,頗易舊俗。

    改國以後,茲事遂廢。

    民國十三年六月,鎮人于錦濤嘗捐金設平民學校一所于第二初級小學,未久廢辍。

    十七年十月,淮陰農業學校推廣部又設第一民衆學校于王營小學,向隅者猶衆。

    其十二月,市中糧商李孔嘉等又集資自辦一班,畢業者各數十人,後皆停辦。

     民國十八年,縣教育局将設農民教育館,其四月,鎮人姜道立以先世捐建之馬明王廟及田四畝,舍為館基。

    五月,局聘鎮人羅青來為籌備主任。

    籌備員為黃世英、楊廣生、孫如墉、秦兆鋆、韓道立、張廷臣六人。

    土木髹漆,次第興辦。

    又作鐘樓于戲台之上,拓其前以為競技之場,圈購廟東田八畝有奇,以供擴充,共用銀三千三百七十元。

    十九年四月,館成。

    曆任館長紀國永、楊屏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