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十三人物

關燈
節五十五年終。

    乾隆三年,旌表建坊闆閘。

     秦氏劉希友妻。

    夫殁,年二十九歲,守節五十三年。

    乾隆三年旌表。

     張氏監生李睿妻。

    夫故,年二十九歲,守節四十五歲,壽七十三卒。

    乾隆四年旌表。

     時氏邸士玙妻。

    夫殁,年二十九歲,守節二十八年。

    乾隆六年旌表,建坊河北。

     朱氏周念祖妻。

    夫殁,年二十七歲,守節四十五年。

    乾隆七年旌表。

     朱氏監生周延士妻。

    夫故,年二十六歲,守節撫孤。

    至乾隆十二年旌表,建坊闆閘東街。

     楊氏張是妻。

    夫殁,年三十歲,守節五十四年。

    乾隆十三年旌表,建坊河北。

     陳氏陳大任女,丁泰妻。

    夫殁,年二十八歲,守節二十八年。

    乾隆十三年請旌,建坊闆閘。

     金氏毛天聲妻。

    夫殁,年二十四歲,撫子尚炯成立,複亡,以侄倫為嗣,苦節五十三年終。

     侯氏(儀鳳)[移風]閘民劉龍妻。

    夫殁,年二十八歲,家貧守節,六十一歲病終。

     齊氏許字費朝元,未嫁而元卒。

    氏聞,縗服赴喪次,不肯複歸。

    紡績奉孀姑,撫育嗣子,守貞十八年,乾隆五年病終。

    婢名才女,随侍守貞不嫁,現今六十七歲。

     王氏王邦賢女。

    雍正四年,許字席大朋,未婚而大朋病殁。

    氏聞訃哀号,矢志守貞,誓不他适。

    現今年七十二歲。

     黃氏葉大本妻。

    刲股救姑,夫病,複刲股療之,晝夜辛勤,衣帶不解者三年。

    夫殁,年二十八歲。

    家貧撫孤,備嘗艱苦,守節四十五年終。

     丁氏周叔士妻。

    夫故,年二十九歲。

    家貧,勉力撫孤,曆盡艱辛,卒俾成立。

    苦節三十餘年。

    蘇撫吳給匾旌表。

     李氏周逵妻。

    夫殁,年二十六歲。

    撫孤成立,守節三十餘年。

    榷使給匾旌表。

     何氏丁慎妻。

    夫殁,年十九年。

    哀痛不欲生,族人憐而保護之,伯氏守一嗣以次子芳,家貧,苦志守節三十九年終。

     邸氏鄒玫妻。

    夫殁,年二十九歲。

    柏舟矢志,事孀姑以孝聞。

    遺孤彭,年方四歲,辛勤誨育,延師課讀入郡庠。

    守節三十餘年,壽六十四歲終。

     金氏張長年妻。

    适張方逾歲,夫殁,遺腹子亦夭亡,氏哀痛欲絕,姑命以叔子光緒嗣之,守節四十餘年。

     劉氏丁魯南妻。

    夫殁,年十九歲,苦節二十五年,病終。

     張氏陳廷謙妻。

    夫殁,年二十九歲,苦節五十餘年病終。

     康氏宿遷人,幼許字同邑蔡曰哲。

    乾隆十九年九月,氏年二十一歲,曰哲病亡,母、兄匿不與聞,蓋欲緩以解之也。

    未幾,侍婢語洩,不能隐,而氏轉若淡然處之,母、兄方以為慰。

    乃氏于十二月十四日得信,即于十五日夜作書贻其幼弟,叮咛告誡,唯以母為念。

    即勉弟處,亦無非欲其孝順,與母争光。

    前後幾及四百字,詞雖叢雜,情甚懇到,讀之者莫不淚涔涔下。

    而更以“我死也”三字作起結,心堅志決,投缳自盡。

    哀哉!其貞烈之操,業于乾隆二十一年題準建坊旌表矣。

    緣氏兄康泰及侄康霭俱充宿關算書,常赴淮輪辦公事,是以知之甚詳。

    因特附載之。

     按:婦人從一之義,著于人心久矣。

    然或年少子幼,遽失所天。

    又複家貧親老,以茕茕一身,仔肩仰視俯畜之事,雖茹荼含蘖,備極人世所難堪,而卒能完名立節于艱難困苦之中,豈不偉哉!他若許字未嫁,甘心守節,以處子而克敦婦道,尤足多也。

    甚且變生意外,強暴侵淩,而義激于中,視死如饴,其烈更可嘉尚。

    故就所知而連類并列之。

    其非鄰近者,概不及也。

     續纂人物 國朝 湯調鼎清河人。

    順治初進士,著《辨物志》。

    王士祯《香祖筆記》稱其議論多發人神智。

     張養重号虞山,山陽人,國初逸民。

    晚自廣南歸,戴一椰子冠,又号冠椰道人。

    工詩,與王阮亭相倡和。

    《漁洋詩話》載其“南樓楚雨三更遠,春水吳江一夜增”之句。

     汪枚字蔔三,号梅峰,隐居缽池山,故又号缽山,山陽名諸生。

    赅洽淵雅,著有《古文選注》、《秦淮遊草》若幹卷。

    後弟傑搜其詩文,補刻全集,名《缽山存稿》行世。

    有文載《藝文》。

     朱申笃行嗜學,著有《扶雅堂文集》。

    以子惠方貴,贈五品。

    餘詳前志。

     朱于宣官封邱令。

    封邑建祠,歲時祭祀。

    有《岱秀山房集》、《吟湘集》、《楚遊草》。

    餘詳前志。

     吳玉搢字山夫,山陽人。

    歲貢生,官鳳陽訓導。

    博學,精于考核。

    著有《别雅》、《金石存》、《山陽志遺》、《正字通正》諸書。

     任棟字聖谟,号稼民,山陽人。

    官奉賢訓導。

    學醇品正,究心史學。

    著有《見山堂集》、《度嶺日記》。

     邊維祺字頤公,晚号葦間居士,山陽諸生。

    工詩善畫,潑墨尤得元人三昧。

    按:維祺畫幅,又名壽民。

     吳進字揖堂,号瓞村,山陽諸生。

    工詩,有《一詠軒詩集》。

    以子準貴,贈如子官。

     王永熙号小史,清河拔貢生。

    曆官知縣,有循聲。

    工詩。

     薛懷号竹居,桃源諸生。

    移居山陽,舉嘉慶丙辰科孝廉方正。

    恬淡古樸,鄉黨推焉。

    善書畫,得其舅邊葦間真傳。

     楊鈵字品川,本鎮人。

    材具素優長。

    闆閘鎮向有山子湖,在關署後,缽池山南。

    上承清江浦,下至窯溝,廣袤數十裡,與邱家湖一水相通,以新路為界,乃淮安福地、闆閘勝景也。

    讵乾隆甲午歲,黃河老壩口漫工,兩湖淤成平陸,地勢高仰,而闆閘一坊轉緻卑窪,形如釜底。

    每值夏秋,陰雨連綿。

    東園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