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十經費

關燈
,共銀五十三兩七錢六分。

     在關繕書三名,共銀五十七兩六錢。

    每名每月銀一兩六錢。

     算手四名,共銀六十一兩四錢四分。

    以下每名每月銀一兩二錢八分。

     值堂二名,共銀三十兩七錢二分。

     承差四名,共銀六十一兩四錢四分。

     旗牌二名,共銀三十兩七錢二分。

     聽差六名,共銀九十二兩一錢六分。

     槍手四名,共銀四十九兩一錢五分二厘。

    每名每月銀一兩二分四厘。

     更夫七名,共銀三十三兩六錢。

    每名每月銀四錢。

     纜夫十二名,共銀四十六兩八分。

    每名每月銀三線二分。

     水夫四名,共銀十九兩二錢。

    每名每月銀四錢。

     火夫四名,共銀十九兩二錢。

    每名每月銀四錢。

     刷印匠一名,共銀三兩七分二厘。

    每月銀二錢五分六厘。

     上關房租共銀四十兩三分二厘。

    每月銀三兩三錢三分六厘。

     西關房租共銀二十六兩八錢八分。

    每月銀二兩二錢四分。

     路費共銀三十七兩二錢。

    每月銀三兩一錢。

     宿徐兩關旗布共銀三兩二錢。

     紙張共銀一百四十七兩六錢。

    每月銀十二兩三錢。

     海關廟灣口征解款目 計開:稅鈔 新溝、佃湖、朦胧、石跶各口一例稽征。

     海船梁頭鈔銀每年上下兩季由海州、鹽城、阜甯、贛榆、山東日照五州、縣征收批解。

     一、解部正額銀三千八百四十兩。

     一、盈餘銀兩盡收盡解,仍按年比較。

     一、海船梁頭鈔銀盡收盡解,另款奏報。

     海關廟灣口經費款目銀數 計開: 一、解部正額銀,每千兩外加庫飯銀十五兩、補平銀十五兩。

     一、解部盈餘銀,每千兩外加庫飯銀二十九兩、補平銀十五兩。

     一、解錢糧裝銀木鞘,每個銀三錢。

     一、解冊檔需用油紙包繩,每千兩銀一錢八分。

     一、解錢糧包銀布,每千兩銀一錢一分。

     一、解錢糧到部扛鞘口袋,每千兩銀二錢二分 各書役工食等項 海關 家人一名,共銀二十三兩四分。

    每月銀一兩九錢二分。

     書辦一名,共銀二十六兩八錢八分。

    每月銀二兩二錢四分。

     書手一名,共銀二十六兩八錢八分。

    每月銀二兩二錢四分。

     冊書二名,共銀五十三兩七錢六分。

    每月銀二兩二錢四分。

     皂隸四名,共銀四十三兩八厘。

    以下每名每月銀八錢九分六厘。

     快手四名,共銀四十三兩八厘。

     軍牢四名,共銀四十三兩八厘。

     橋夫十名,共銀三十八兩四錢。

    每名每月銀三錢二分。

     纜夫三名,共銀十一兩伍錢二分。

    每名每月銀三錢二分。

     火夫五名,共銀二十四兩。

    以下每名每月銀四錢。

     更夫五名,共銀二十四兩。

     房租共銀八兩六分四厘。

    每月銀六錢七分二厘。

     路費共銀十兩二錢。

    每月錢八錢五分。

     修理橋船銀十七兩六錢。

     紙張共銀四十兩。

    每月銀二兩二錢三分三厘。

     朦胧 家人一名,共銀二十三兩四分。

    每月銀一兩九錢二分。

     書手一名,共銀十三兩五分六厘。

    每月銀一兩八分八厘。

     船租共銀十九兩二錢。

    每月銀一兩六錢。

     房租共銀十一兩五錢二分。

    每月銀九錢六分。

     新溝 房租共銀三兩二錢六分四厘。

    每月銀二錢七分二厘。

     闆溝分口房租共銀十一兩五錢二分。

    每月銀九錢六分。

     闆溝分口船租共銀八兩六錢四分。

    每月銀七錢二分。

     佃湖 房租共銀十一兩五錢二分。

    每月銀九錢六分。

     船租共銀八兩六錢四分。

    每月銀七錢二分。

     續纂經費 淮安關經費款目銀數條下: 原制,本關養廉一萬兩。

    嘉慶二年,監督劉奏将五千兩交内務府充公。

     一、每年批解條下 内務府充公銀五千兩。

    嘉慶二年起。

     續纂經費 嘉慶二十年八月初一日,具奏關稅期滿折内恭報:“自嘉慶十九年七月十二日起,至二十年七月十一日止,一年期滿。

    除海關實收得正、餘銀六千四十兩,又額外多收溢餘銀一萬五千一百十四兩七分二厘不計外,其淮、宿二關淨少收正額、盈餘銀一十五萬四千六百五十六兩四錢七分七厘。

    叩懇皇上垂慈俯準,照數陸續賠繳在案。

    再,每年有提存辦公銀一萬兩,向在盈餘項下提存。

    若盈餘不敷,準于正款撥留。

    今淮、宿二關盈餘無征,惟海關盈餘,照定額收足,又收溢餘,二[項]共銀一萬七千三百十四兩七分二厘,足敷提存辦公之用,似毋庸撥動正款。

    請即于海關盈餘、溢餘二項内存留銀一萬兩,以備辦公之用,仍照例年終歸内務府核銷。

    又,每年三關經費用銀,向于火耗項下開銷,如有不敷,準于盈餘項下動用。

    今本年實收火耗計不敷經費銀七千五百四十一兩一錢二分一厘。

    今海關盈餘、溢餘二款,除提存辦公外,尚存銀七千三百十四兩七分二厘。

    請即以撥補火耗不敷經費之用外,仍不敷經費銀二百二十七兩四錢九分,請由奴才現支養廉内撥給應用,毋庸動撥正款。

    恭折奏明。

    ”欽奉上谕:“元成奏征收關稅虧短一折。

    此次淮、宿、海三關征收課稅,除海關正額、盈餘等項錢糧征收足額不計外,淮、宿二關征收稅課,共短少銀十五萬四千六百餘兩。

    所有此項虧短銀兩,即着該監督照數賠繳。

    其自請治罪之處,加恩寬免。

    至該關每年提存辦公銀一萬兩,準于海關盈餘、溢餘銀一萬七千餘銀内提銀一萬兩備用,照例報銷。

    其火耗項下不敷經費銀七千五百餘兩,亦準其以海關盈餘、溢餘項下餘銀七千三百兩撥補。

    此次不敷銀二百餘兩,即于該監督應得養廉内撥給,毋庸動撥正款。

    該部知道。

    欽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