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九公署

關燈
頹壞不堪,主事杜琳更造之。

    今又廢。

     中庭三間舊志雲:在前廳之後。

    廳廢後,此庭聊為退食之所。

    因以前廳“内省軒”匾額移懸于上。

    今又廢。

     前廳三間舊在正堂西。

    久廢。

     書房三間明主事王雲鹭題曰“養桂堂”。

    久不可考。

     平房三間舊在穿堂西宅門口。

    今不可考。

     小隐齋前監督杜琳建。

    今廢。

     池亭草園一所舊志雲:在望淮亭、中正堂之東,員外陳長□修葺。

    主事杜學大題曰“小隐亭”。

    日久傾廢,其址基改建住房。

    今不可考。

     譯清處平房三間,在穿堂東。

     更樓一座轅門外東首,明主事任甲第建。

     圈門四座明主事王顯宗建。

     匾坊一座在關之東。

    舊志雲:外即新路。

    今亦廢。

     溪濠舊在官署後。

    明主事李爵令員役蔣林、孫繼先、周楠、田德等重浚深闊,以防奸宄。

    今廢。

     通利溝署基最卑,每遇陰雨,則堂奧皆為池沼,水數日不去。

    前監督杜琳沿東牆外開一巨溝,使水達署後歸于山子湖中。

    溝成,不特官舍有甯居,而民間街衢亦鮮泥濘之患,因名之曰“通利”。

    今溝經重浚,非其舊矣。

     護衙堤一名月牙堤。

    舊志雲:衙宇居民,水溢時成巨浸,為患已久。

    員外李秩白漕撫,捐俸令員役許從學、許先、楊林董率築堤四百三十一丈。

    建三坊,曰“萬代瞻仰”,曰“一方保障”,曰“惠安斯民”。

    且設三墩,永以為賴。

    至順治年,主事湯有慶修築,主事德明又捐俸數百金修之。

    今三坊無存,而牙堤亦不可考。

     磚堤署牆後屢被水淹,前監督杜琳捐俸三百金,命鄉約許奮龍置買樁木下萬年樁,用大城磚數萬塊築堤。

    在月牙堤之内,堤上有亭一座,并立有石碑,記堤工也。

     涵洞杜志雲:缽池山南北兩湖多民田,堤成後,每遇時雨,皆為巨浸。

    主事李爵建置涵洞,甃以磚石,以時啟閉,水有蓄洩,民得墾田。

    今淤廢。

     習儀公所署西有元天宮,為習儀之所,圮壞日久。

    員外李秩修建堂殿一新。

    主事杜琳複修。

     龍亭舊無儀仗,主事杜學大創、為黃幌、扇蓋,諸服禦具備,前監督杜琳重整饬之,存元天宮。

     鄉約所在署東火星廟。

    主事杜學大立,朔望集民會講。

     養蒙館社學,久廢,員外李秩重建。

    在衙署西首,門樓一座,匾曰“三物賓興”。

    社學三間。

    今不可考。

     東西榜房十間主事杜學大重修,久廢。

     公署四圍牆垣舊志雲:東西廣十九丈有奇,南北長二十七丈有奇。

    今署經重建,丈尺迥非舊制矣。

     牆後委官廳主事黃日敬建,久廢。

     署北柳塢舊志雲:舊有草亭,為潦水淹沒,漸變成湖。

    大約月牙堤以内是也。

    今廢。

     西北蛙池舊志雲:約有十餘畝。

    亦俱變成湖矣。

     竹居、濯纓二亭俱明榷使陳複升建,久廢。

    有記,載《藝文》。

     按:舊志所載榷署形勢、房間,或興或廢,至詳且晰。

    兼以地處卑窪,多方培築,其思所以彰體制、壯觀瞻者至矣。

    厥後遠曆八九十年,增損改易,莫可考據,而規模猶是也。

    迨甲午河溢,湮沒殆盡。

    水退泥淤,基址增高,重建匪易。

    仰蒙聖恩準借辦公銀五千兩,庀材鸠工,尅日告成。

    現已煥然改觀,迥非舊制。

    而前此之曆任經營,今日之借帑一新,俱不可泯也。

    故特備載之。

     新建 南向甬壁牌坊一座匾額仍“楚水司儲”之舊。

     東西轅門牌坊二座周圍栅欄。

     旗杆台二座鼓亭二座 石獅子二座大門三間 土神祠三間對面戲台一座 頭役班房四間。

     以上大門内東。

     關帝殿三間對面戲台一座 健快班房二間。

     以上大門内西。

     二門三間文武二帝祠三間 季報房二間雜行房一間 親填房一間單房一間 圍宿兵丁房一間皂甲班房二間 宿關房三間。

     以上二門内東。

     錢糧房三間過道一間 柬房三間廠房一間 商稅房一間經制科房十二間 海關房三間廚房二間 以上二門内西。

     大堂三間上谕匾曰“厘革宿弊”、“廉謹自持”。

    又匾二,仍用舊題“清慎□勤”、“公平正大”字。

    聯二,仍用趙之琰、劉大川句。

     修理公署碑一座記,載《藝文》。

     庫房三間宅門一座 東西配房各三間 二堂三間匾曰“為臣不易”。

    聯曰“元以官行其義,不以利冒其官”。

     内宅門三間正房五間 樓房十一間耳房四間 東西西廂房各三間遊廊各三間 辦事内書房三十七間西廳五間 怡園古人勤政焦勞,莫不有憩息遊宴之地,所以節勞逸、衎志慮也。

    關署經黃水湮圮後,重新修葺,而獨無遊觀之所,可乎?爰覓峭石,選工匠,即于廳院内外,點綴峰巒,竹林雜樹,交映縱橫。

    額曰“怡園”,并镌“石林蒼翠”四字于石。

    公務之暇,亦聊藉以曠覽怡悅耳。

    志有五言律詩一首,附載《藝文》之末。

     廂房六間耳房二間 後門二間平台三間 客廳五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