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九公署
關燈
小
中
大
淮關統志卷之九公署
委員公寓巡檢司公寓
稅大使署護庫武弁署并附
古者庶司百職事,莫不各有治事之所。
而況司榷者,帑項攸系,尤須壯廨宇,嚴管鑰,俾得規模整饬,慎守無虞。
然後責以殚厥心力,克供乃職。
李華《政事堂記》曰:政事堂者,臣不可以悖道于君,逆道于人,黩道于貨,亂道于刑。
尅一方之命,變王者之制。
此堂得以易之。
籲!嚴矣哉。
是故法守而不渝,政平而不垂,禮行而不失,遵道而不背,則庶乎不忝所居矣。
乃志《公署》。
舊制 “贊鞏金瓯”坊一座明主事程子侃建,久廢。
“淮海雄關”石碑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建,久廢。
“問津亭”三間明主事郭立彥建,扁曰“問津小憩”,今廢。
屏牆一座明主事任甲第建,久廢。
已改建轅門。
放關樓三間舊志雲:即問津亭,康熙乙卯,主事他那庫建。
面臨運渠,開關驗放,則登斯樓。
扁曰“衡鑑三關”,又聯曰:“剔弊厘奸不憚節宣充國計,通商惠旅惟思靖獻肅官箴。
”三韓李輝祖題。
今關樓現在,規模稍異。
轅門三座舊志雲:寬廣計一十一丈二尺。
先是居民占遍,主事杜學大查勘得實,撤而新之,煥然偉觀焉。
題有匾對,年久廢去,後改建于屏牆基上。
正南題曰“楚水司儲”,東曰“籌國”,西曰“惠遠”。
旁皆木栅,内旗杆二,俱有台。
“裕國通商”坊一座舊志雲:在轅門南,其建立無所考。
但基上尚有遺柱,今并廢。
鼓亭轅門内東西各一間 大門三間明主事杜學大修築。
康熙年間,前監督杜琳重建。
較舊高大五尺餘,東牆上砌《平政碑記》。
土地祠在大門内東,明員外夏國孝建。
前監督杜琳題匾曰“津梁保障”。
延賓堂舊在中正堂之東。
明主事潘恕建,黃卷題曰“水心亭”。
主事王其勤重葺,顔曰“歲寒館”,有詩載《藝文》。
日久傾圮。
适大門東土地祠前有小樓三間,破落不整,主事杜琳乃重建,為延賓之所。
今複廢。
委官廳三間舊志雲:即收鈔廳。
在儀門之西,門由外出。
主事杜學大建。
久已,僅存基址,廢為馬圈矣。
儀門一座舊有柳泉馬先生題匾曰“阜通節制”。
員外韓志仁題曰“青天白日”,聯曰“合萬國以朝宗,司會每慚柔遠策寬一分而受賜,度支嘗愧出遙思”。
日久破損,前監督杜琳重新之。
正堂三間明主事馬麟題匾曰“經國體民”。
跋雲:鈔關之設,凡為國課而足國,多緻于損民,恤民或至于虧課。
不損不虧,顧名思義,有識者當自得之。
又郎中汪若水題曰“公平正大”。
主事江映鲲題曰“稱物平施”。
外檐向懸有明時敕書一道。
前監督杜琳重建正堂時,易其文曰“廉潔任事”。
聯二:一系梁南趙之琰題曰“淮郡列雄關,據輪蹄舟楫之咽喉,敢以譏征裨國計;海邦标重地,司積貯灌輸之命脈,矢将清慎佐邊籌”;一為易水劉大川題曰“地引江淮,羨軸轳之啣尾,通貢賦以将忱,疇謂涓埃非裨益;職當錢谷,借籌策之苦心,酌盈虛而均惠,庶幾榷稅亦經綸。
” 懸尺所在正堂之旁,久廢。
有記,載《藝文》。
庫樓三間在正堂之東。
主事杜學大建,後為火廢。
主事他納庫重建。
卷房三間舊志雲:在庫樓南首。
火廢後,卷亦無存。
皂隸房三間舊志雲:在儀門内,庫樓南,供關帝神象。
門吏房三間、庖湢所三間舊志雲:并在卷房之後。
主事潘恕建。
久廢。
柬房在正堂西南隅。
糧房與柬房相并。
馬快班房在儀門内西,與東皂隸房相對。
穿堂三間主事黃文炳題曰“師善堂”。
又有“淡甯”、“公恕”諸額。
前監督杜琳重建中正堂時複增新之。
中正堂員外夏國孝建,王陽明先生題匾,日久将圮。
前監督杜琳重建,增高基址五尺有餘,規模宏壯,頗曠心目。
額曰“底慎堂”。
柱聯用大司寇魏公環溪句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又自題一聯曰:“如天地鬼神,頃刻不離,必須常存敬畏;念祖宗父子,榮辱相關,自然愛惜身名”。
望淮亭舊志雲:向名望野亭,磊石編竹為之。
主事蕭日強易之以闆。
至主事馬麟改建,台基高聳,回廊軒豁,足便登眺,因易名曰“望淮”。
主事王其勤改曰“關薰”,有詩。
主事李得陽又改曰“浴心”,有記,并載《藝文》。
崇祯年間,韓位甫重修,前任李輝祖複易名“時阜”。
餘以為前人命名,不可全廢,爰仍之以“望淮”而益以額焉,并題其柱曰“百谷朝宗瞻紫氣,二洲環拱繞丹台”。
今廢。
廨舍國脈屏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創,今不可考。
寬簡居明主事杜學大建,匾曰“淮清流潤”,久已廢去。
主事杜琳另構三楹,于中正堂之東,仍以“寬簡”名之。
更有東院退堂三間,改為譯清處,今皆廢。
經國樓一座明主事馬麟創,匾曰“經國”。
在望淮亭西,計五間。
主事餘士奇改曰“清曠樓”。
今廢。
寝室五間在經國樓南。
東西廂房各三間明主事杜學大重修。
久為庖廚仆隸所居,
而況司榷者,帑項攸系,尤須壯廨宇,嚴管鑰,俾得規模整饬,慎守無虞。
然後責以殚厥心力,克供乃職。
李華《政事堂記》曰:政事堂者,臣不可以悖道于君,逆道于人,黩道于貨,亂道于刑。
尅一方之命,變王者之制。
此堂得以易之。
籲!嚴矣哉。
是故法守而不渝,政平而不垂,禮行而不失,遵道而不背,則庶乎不忝所居矣。
乃志《公署》。
舊制 “贊鞏金瓯”坊一座明主事程子侃建,久廢。
“淮海雄關”石碑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建,久廢。
“問津亭”三間明主事郭立彥建,扁曰“問津小憩”,今廢。
屏牆一座明主事任甲第建,久廢。
已改建轅門。
放關樓三間舊志雲:即問津亭,康熙乙卯,主事他那庫建。
面臨運渠,開關驗放,則登斯樓。
扁曰“衡鑑三關”,又聯曰:“剔弊厘奸不憚節宣充國計,通商惠旅惟思靖獻肅官箴。
”三韓李輝祖題。
今關樓現在,規模稍異。
轅門三座舊志雲:寬廣計一十一丈二尺。
先是居民占遍,主事杜學大查勘得實,撤而新之,煥然偉觀焉。
題有匾對,年久廢去,後改建于屏牆基上。
正南題曰“楚水司儲”,東曰“籌國”,西曰“惠遠”。
旁皆木栅,内旗杆二,俱有台。
“裕國通商”坊一座舊志雲:在轅門南,其建立無所考。
但基上尚有遺柱,今并廢。
鼓亭轅門内東西各一間 大門三間明主事杜學大修築。
康熙年間,前監督杜琳重建。
較舊高大五尺餘,東牆上砌《平政碑記》。
土地祠在大門内東,明員外夏國孝建。
前監督杜琳題匾曰“津梁保障”。
延賓堂舊在中正堂之東。
明主事潘恕建,黃卷題曰“水心亭”。
主事王其勤重葺,顔曰“歲寒館”,有詩載《藝文》。
日久傾圮。
适大門東土地祠前有小樓三間,破落不整,主事杜琳乃重建,為延賓之所。
今複廢。
委官廳三間舊志雲:即收鈔廳。
在儀門之西,門由外出。
主事杜學大建。
久已,僅存基址,廢為馬圈矣。
儀門一座舊有柳泉馬先生題匾曰“阜通節制”。
員外韓志仁題曰“青天白日”,聯曰“合萬國以朝宗,司會每慚柔遠策寬一分而受賜,度支嘗愧出遙思”。
日久破損,前監督杜琳重新之。
正堂三間明主事馬麟題匾曰“經國體民”。
跋雲:鈔關之設,凡為國課而足國,多緻于損民,恤民或至于虧課。
不損不虧,顧名思義,有識者當自得之。
又郎中汪若水題曰“公平正大”。
主事江映鲲題曰“稱物平施”。
外檐向懸有明時敕書一道。
前監督杜琳重建正堂時,易其文曰“廉潔任事”。
聯二:一系梁南趙之琰題曰“淮郡列雄關,據輪蹄舟楫之咽喉,敢以譏征裨國計;海邦标重地,司積貯灌輸之命脈,矢将清慎佐邊籌”;一為易水劉大川題曰“地引江淮,羨軸轳之啣尾,通貢賦以将忱,疇謂涓埃非裨益;職當錢谷,借籌策之苦心,酌盈虛而均惠,庶幾榷稅亦經綸。
” 懸尺所在正堂之旁,久廢。
有記,載《藝文》。
庫樓三間在正堂之東。
主事杜學大建,後為火廢。
主事他納庫重建。
卷房三間舊志雲:在庫樓南首。
火廢後,卷亦無存。
皂隸房三間舊志雲:在儀門内,庫樓南,供關帝神象。
門吏房三間、庖湢所三間舊志雲:并在卷房之後。
主事潘恕建。
久廢。
柬房在正堂西南隅。
糧房與柬房相并。
馬快班房在儀門内西,與東皂隸房相對。
穿堂三間主事黃文炳題曰“師善堂”。
又有“淡甯”、“公恕”諸額。
前監督杜琳重建中正堂時複增新之。
中正堂員外夏國孝建,王陽明先生題匾,日久将圮。
前監督杜琳重建,增高基址五尺有餘,規模宏壯,頗曠心目。
額曰“底慎堂”。
柱聯用大司寇魏公環溪句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又自題一聯曰:“如天地鬼神,頃刻不離,必須常存敬畏;念祖宗父子,榮辱相關,自然愛惜身名”。
望淮亭舊志雲:向名望野亭,磊石編竹為之。
主事蕭日強易之以闆。
至主事馬麟改建,台基高聳,回廊軒豁,足便登眺,因易名曰“望淮”。
主事王其勤改曰“關薰”,有詩。
主事李得陽又改曰“浴心”,有記,并載《藝文》。
崇祯年間,韓位甫重修,前任李輝祖複易名“時阜”。
餘以為前人命名,不可全廢,爰仍之以“望淮”而益以額焉,并題其柱曰“百谷朝宗瞻紫氣,二洲環拱繞丹台”。
今廢。
廨舍國脈屏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創,今不可考。
寬簡居明主事杜學大建,匾曰“淮清流潤”,久已廢去。
主事杜琳另構三楹,于中正堂之東,仍以“寬簡”名之。
更有東院退堂三間,改為譯清處,今皆廢。
經國樓一座明主事馬麟創,匾曰“經國”。
在望淮亭西,計五間。
主事餘士奇改曰“清曠樓”。
今廢。
寝室五間在經國樓南。
東西廂房各三間明主事杜學大重修。
久為庖廚仆隸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