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補永平志
關燈
小
中
大
:嗟呼!此方之民,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北平古稱瘠城國,其民刀耕火種,其地水立沙飛,産無百畝之遺,家無擔石之儲。
所恃上天降康,時和歲穗。
顧此遺黎,尚得與畿輔七郡之民,承丁負版,以上報天子者,饑馑不臻,而不忍輕去其鄉也。
嗟乎!今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下官敬一奉天子命來守茲土,未敢登堂受事,先人廟而谒尊神。
循朔望跪拜之儀,盡人神祈格之禮,豈有他哉!良以地方久遭兵燹,小民鹄面鸠形,兼之弱肉無幾,不堪強食是用,簡刑息訟,馴暴懲刀,片紙蠲供,一錢不罰,期與僅存二三赤子,休息相安,以盡太守心所欲為,力所能為之事,庶幾假此,可以告無罪于天子也。
至于捍大災,禦大患,人謀所绌,則太守有所不能者,而神實能之。
此有皇上帝所以特簡聰明正直之仙班,敕為保障城隍之顯爵。
俾尊神理幽贊陽,奠麗此一方民,以輔佑天子,于以享此一方之血食而無愧也。
此其義與下官之奉天子命而撫摩茲土者,将無不同。
今下民罹茲旱虐,雖或天運使然,在尊神亦有不能自主。
然而天子者天之子也,所以代天而子民也。
尊神則天之吏,而太守又天子之吏也,無非為此民也。
譬如父母不慈,孝子未有聽其違道,而不迎幾以谏者;人主有失,忠臣未有徒畏膏斧,而不折檻以争者。
況乎帝天仁愛,養育萬物,是其本心。
而大兵大荒不過數十年而一見。
古之人主,六事自責,舍腹吞蝗,要亦一言之善,遂可回天,此又人事之彰彰者矣。
若必欲盡此一方民,而饑之馑之,使之流離轉徙,而不恻然念者,斯又必無之理矣。
今者陽日以驕,禾日以槁,萬姓呼天搶地,聲徹重霄。
太守匍伏悔過。
叩頭流血,一告不已至于再。
再告不已,至于三。
凡若此者非敢為渎也,誠欲尊神大彰捍禦之能,以茲下情上告天帝,亦如孝子之谏其親,忠臣之谏其君,挽回天怒,為民諸命而已。
若三告而神不應,是必尊神之刍狗生靈,而虛擁天爵也。
尚不能與人世之敦倫聞道者比,其亦何神之與有。
語雲:雖有惡人,齋成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誠為之通也。
今太守之夙與跪禱,而咄咄不休,可謂至矣。
而神不我聽,則旱其不可藥矣,民其無如何矣。
眼見千裡如焚,窮檐熄爨,折骸易子,盜賊繁興,行且震驚城社,絕滅蒸嘗,勢所必至。
太守既無面目見此北平父老,即尊神亦豈能腼焉血食。
對萬姓而無惴此乎!太守之死不擇音,泣盡而繼之血也,謂神不聽,當不其然。
神如有靈,其疾告帝天,立驅旱魃,以造萬民之命。
再三日不雨,則太守不職,尊神不靈,不職不靈,法當黜太守其囚服絏頸。
遷尊神之行主于日中,以受天罰、必大雨,乃止謹告。
七月十四日謝雨降文 唐敬一 謹以牲牢魯酒,緻祭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于赫唯神,至正至靈,有禱必應,理幽贊明。
降此時雨,粒我蒸民,捍災禦患,振古英名。
回天有力,記過無心,于容贛服,其量于麾。
魃敬其能,民其蘇矣,永奠北平。
太守暗昧,陳詞失倫,譬彼育子,妄溯高深。
今日之奠,悔罪負荊,神不我吐,惠然來歆。
尚飨。
續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三 藝文下 韻部 永平府舊志已載,不開。
孤竹清風 陳所立永平府 基留幫國澤遍長,白玉瘗山骨自香。
夜宿層台朝薦祉,覺來魂夢亦清涼。
都山望雪 陳所立永平府 祈連絕處總燕支,到此回看北平低。
六月山頭猶載雪,罡風吹落薊門西。
釣台喜雨 範文程内院大學士 雲謝松台映曲波,白沙翠石滿灤河。
危峰一柱芙蓉秀,小艇雙溪鷗鹭多。
孤竹長煙通蠟屐,蘇丘涼雨人漁蓑。
海濱二老堪憑吊,賓從同來散玉珂。
灤州舊志已載,不開。
題偏涼汀 石礦郡人 天地為爐化作工,陶成勝概甲燕東。
一川徐沛甘棠澤,四座輕吹孤竹風。
隐見雲樓分海市,橫斜鳥道插天空。
酒餘遙望矶頭石,疑是登臨問對翁。
題白雲樓五言 宋琬萊陽人永平道 松迳蒼無際,沙洲碧幾灣。
蟲聲秋雨外,漁笛夕陽間。
怪石相高下,輕船自往還。
白鷗渾不去,一似愛人閑。
盧龍舊志已載,不開。
題清節祠 範文程内院大學士 讓國清風百世師,陰陰松桧隐空祠。
黃農事業應無異,山水蕭森自不移。
石動鼋鼋分大壑,城荒鳥鵲下高枝。
接口同醉花間酒,絕勝襄陽訪習池。
漆灤二水 劉景耀河南人永平道 溪水悠悠塞外來,藍田佳氣接河奎。
虎頭近見雙龍合,羅洞還驚匹練開。
鼓枻能無浮海意,洗兵合待濟川才。
勒盟不假黃河水,自有清流繞郭回。
恭谒清聖 魏師段黃岡人知縣 孝友由來莫與京,我來聖域拜先生。
同抛國事成仁志,一任天倫泯怨聲。
廟貌荒岑留古迹,松風空谷響芳名。
不知世有征誅事,故向岐周叩馬鳴。
所恃上天降康,時和歲穗。
顧此遺黎,尚得與畿輔七郡之民,承丁負版,以上報天子者,饑馑不臻,而不忍輕去其鄉也。
嗟乎!今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下官敬一奉天子命來守茲土,未敢登堂受事,先人廟而谒尊神。
循朔望跪拜之儀,盡人神祈格之禮,豈有他哉!良以地方久遭兵燹,小民鹄面鸠形,兼之弱肉無幾,不堪強食是用,簡刑息訟,馴暴懲刀,片紙蠲供,一錢不罰,期與僅存二三赤子,休息相安,以盡太守心所欲為,力所能為之事,庶幾假此,可以告無罪于天子也。
至于捍大災,禦大患,人謀所绌,則太守有所不能者,而神實能之。
此有皇上帝所以特簡聰明正直之仙班,敕為保障城隍之顯爵。
俾尊神理幽贊陽,奠麗此一方民,以輔佑天子,于以享此一方之血食而無愧也。
此其義與下官之奉天子命而撫摩茲土者,将無不同。
今下民罹茲旱虐,雖或天運使然,在尊神亦有不能自主。
然而天子者天之子也,所以代天而子民也。
尊神則天之吏,而太守又天子之吏也,無非為此民也。
譬如父母不慈,孝子未有聽其違道,而不迎幾以谏者;人主有失,忠臣未有徒畏膏斧,而不折檻以争者。
況乎帝天仁愛,養育萬物,是其本心。
而大兵大荒不過數十年而一見。
古之人主,六事自責,舍腹吞蝗,要亦一言之善,遂可回天,此又人事之彰彰者矣。
若必欲盡此一方民,而饑之馑之,使之流離轉徙,而不恻然念者,斯又必無之理矣。
今者陽日以驕,禾日以槁,萬姓呼天搶地,聲徹重霄。
太守匍伏悔過。
叩頭流血,一告不已至于再。
再告不已,至于三。
凡若此者非敢為渎也,誠欲尊神大彰捍禦之能,以茲下情上告天帝,亦如孝子之谏其親,忠臣之谏其君,挽回天怒,為民諸命而已。
若三告而神不應,是必尊神之刍狗生靈,而虛擁天爵也。
尚不能與人世之敦倫聞道者比,其亦何神之與有。
語雲:雖有惡人,齋成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誠為之通也。
今太守之夙與跪禱,而咄咄不休,可謂至矣。
而神不我聽,則旱其不可藥矣,民其無如何矣。
眼見千裡如焚,窮檐熄爨,折骸易子,盜賊繁興,行且震驚城社,絕滅蒸嘗,勢所必至。
太守既無面目見此北平父老,即尊神亦豈能腼焉血食。
對萬姓而無惴此乎!太守之死不擇音,泣盡而繼之血也,謂神不聽,當不其然。
神如有靈,其疾告帝天,立驅旱魃,以造萬民之命。
再三日不雨,則太守不職,尊神不靈,不職不靈,法當黜太守其囚服絏頸。
遷尊神之行主于日中,以受天罰、必大雨,乃止謹告。
七月十四日謝雨降文 唐敬一 謹以牲牢魯酒,緻祭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于赫唯神,至正至靈,有禱必應,理幽贊明。
降此時雨,粒我蒸民,捍災禦患,振古英名。
回天有力,記過無心,于容贛服,其量于麾。
魃敬其能,民其蘇矣,永奠北平。
太守暗昧,陳詞失倫,譬彼育子,妄溯高深。
今日之奠,悔罪負荊,神不我吐,惠然來歆。
尚飨。
續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三 藝文下 韻部 永平府舊志已載,不開。
孤竹清風 陳所立永平府 基留幫國澤遍長,白玉瘗山骨自香。
夜宿層台朝薦祉,覺來魂夢亦清涼。
都山望雪 陳所立永平府 祈連絕處總燕支,到此回看北平低。
六月山頭猶載雪,罡風吹落薊門西。
釣台喜雨 範文程内院大學士 雲謝松台映曲波,白沙翠石滿灤河。
危峰一柱芙蓉秀,小艇雙溪鷗鹭多。
孤竹長煙通蠟屐,蘇丘涼雨人漁蓑。
海濱二老堪憑吊,賓從同來散玉珂。
灤州舊志已載,不開。
題偏涼汀 石礦郡人 天地為爐化作工,陶成勝概甲燕東。
一川徐沛甘棠澤,四座輕吹孤竹風。
隐見雲樓分海市,橫斜鳥道插天空。
酒餘遙望矶頭石,疑是登臨問對翁。
題白雲樓五言 宋琬萊陽人永平道 松迳蒼無際,沙洲碧幾灣。
蟲聲秋雨外,漁笛夕陽間。
怪石相高下,輕船自往還。
白鷗渾不去,一似愛人閑。
盧龍舊志已載,不開。
題清節祠 範文程内院大學士 讓國清風百世師,陰陰松桧隐空祠。
黃農事業應無異,山水蕭森自不移。
石動鼋鼋分大壑,城荒鳥鵲下高枝。
接口同醉花間酒,絕勝襄陽訪習池。
漆灤二水 劉景耀河南人永平道 溪水悠悠塞外來,藍田佳氣接河奎。
虎頭近見雙龍合,羅洞還驚匹練開。
鼓枻能無浮海意,洗兵合待濟川才。
勒盟不假黃河水,自有清流繞郭回。
恭谒清聖 魏師段黃岡人知縣 孝友由來莫與京,我來聖域拜先生。
同抛國事成仁志,一任天倫泯怨聲。
廟貌荒岑留古迹,松風空谷響芳名。
不知世有征誅事,故向岐周叩馬鳴。